阿尼玛卿的最美底色

来源 :青海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1n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辽阔的大地上,一边是巍峨壮丽的阿尼玛卿雪山,一边是连绵起伏的牧场草原。总面积达7.6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成为果洛州20万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藏族、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91.87%,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族群众结下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兄弟情谊。
  “民族团结进步”,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词汇。在阿尼玛卿雪山脚下这片7.6万平方千米的大地上传遍,在20万果洛各族儿女的参与下,如今成为了果洛草原的最美底色,滋润着这片雪域高原,让人民幸福源源不绝。
  伴随着锐意前行的脚步,果洛州“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强劲东风,吹遍果洛大地,人们惊奇地发现,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给这片曾经发展滞后的藏区带来了由内而外的巨变,一条富有果洛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伴着遍开藏区的格桑花,吐露出一派芬芳。
  果洛州委书记武玉嶂说:“果洛州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稳流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总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的‘五四战略’和‘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一直以来,我们以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助力全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各民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守望相助,携手奋进,谱写了一部民族团结进步的精彩华章。”
  创建,一首全民共建的交响曲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当然离不开果洛各族干部群众的全民参与。在果洛,开拓创建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不断走向纵深中,让民族团结进步的花蕾开出了一派芬芳。
  抓创建,促和谐,民族团结不是政绩工程,不是短期行为。果洛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杜永元深有体会地说,民族团结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工程,在青海,要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众多少数民族集聚的果洛州“戏份”可不轻。
  抓落实,果洛州首先把强化责任作为“关键点”,严格实施“一把手”责任制。一方面抓住党委书记这个“关键”,做到州级层面重指导、严督查,县级层面重执行、抓落实,乡镇层面重实效、求突破,村社区层面抓动员、促参与。另一方面,严格实行创建工作督导制,建立共创共建、评选表彰、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协调配合的机制。
  机关、社区、乡村,以服务群众为根本,访民情、聚民心、惠民生、做表率;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解决牧民后续产业发展和做好服务管理;营造爱国家、爱集体、爱民族、讲文明、讲团结、讲奉献的浓厚氛围;军营、学校、寺院,党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联系不断密切。
  来自基层的创新创建更是高潮不断。
  班玛县以人为本、管理与服务并重、“管脑子”与“管肚子”同步共进等为核心的“班玛经验”在藏区全面推广。集中整治从社会治安、宣传引导、基层组织、干部作风、排查矛盾、寺院管理等8个重点领域,解决了一批影响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民生建设持续改善。
  玛多县以基层组织建设为统领,生态管护为抓手,精准扶贫为前提,维护稳定和民族团结为保障,精神文明建设为依托的“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模式,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装上“新引擎”。全面促进各民族相互信任、理解、包容,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各族干部群众形成了凝心聚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的良好局面。
  甘德县典型事迹巡回宣讲团宣传干事宣讲了岗龙乡牧民西子几十年如一日孝老爱亲、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感人事迹,让聆听宣讲的群众深受教育和启发。退休干部才利还宣讲了甘德县近40年社会、经济、民生发生的变化,告诉大家只要我们各族干部群众团结起来,依靠党和政府努力奋斗,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甘德县通过讲身边的榜样,让大家知典型、学典型,形成孝老爱幼、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
  久治县共有5乡1镇,全县农牧民群众分布在山区草原各个角落,居住十分零散,所以民族团结在这里尤为重要。为实现党的声音“无障碍”传递,致富信息“无缝隙”对接,服务群众“无距离”阻隔,久治县宣传部因地制宜组建了一支牧区“红旗宣讲小分队”,走遍山谷草原、深入牧圈帐篷,用本地本土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生动形象的方式,向牧区党员群众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惠民工程、法律法规、民族团结等,打通了宣讲“最后一公里”。
  如今,果洛州达日县、班玛县、玛多县、玛沁县等6县都结合类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作用,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宣传工作注入新活力,州县创建办编印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知识读本》《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知识问答》《民族团结进步口袋书》等宣传资料,通过召开座谈会、集中宣讲和发放宣传册等形式,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和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五个认同”“四个维护”“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报道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果洛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杜永元说:“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工作,是果洛州干在日常、抓在经常的工作,选树典型,用身边的榜样,宣传民族团结,让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团结、相互学习,只要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出力,幸福才会绵绵流长。”
  近几年来,果洛州还先后受到国家和省级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达15个;对2013年以来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73个集体和81名个人进行了表彰,以先进示范带动,激励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创建的热情,营造了良好氛围。
  全民參与创建,不仅仅凝聚了人心,更是促进了团结。
  团结,一幅崇德向善的风景画
  果洛州多民族聚居,地处“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区域优势明显,生态地位重要,特色资源富集,地域文化璀璨,战略地位突出,在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好果洛州的工作意义重大,而民族团结始终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素有黄河源头之称的玛多县,黄河水跳动着一个个团结向上的吉祥音符。民族团结在这里奏响了幸福的华章。
  在玛多县扎陵湖畔的擦泽村,每天天色渐亮,村口便热闹起来了,村里的生态管护队将出发巡护草原进行生态环保行动。生态管护员索俄介绍,擦泽村土地面积649平方千米,牧民日常巡护的面积占全村总面积的74%,而村里共有102户312人,已加入生态管护员队伍的有92人。这样大的面积,巡护和进行生态环保行动量可想而知,但现在,村里人人都是生态环保的参与者。
  原来,玛多县依托全县生态管护员覆盖面广,群众基础好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充分调动并发挥优势,全面推进“六位一体”管理模式,生态管护员带动牧民群众全民参与环保行动,无形中凝聚了民心,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在黄河源头“扎根”。而换来的,便是幸福的生活。
  就拿擦泽村来说,在以前盲目攀比、铺张浪费、酗酒赌博等现象屡见不鲜,但现在以生态环保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团结致富、摒除陋习”等教育活动,指导牧民理财算账,给他们出点子致富。如今的擦泽村,群众生活陋习改变,收入显著增长,环保意识增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在每年能超过万元。
  在玛多县玛查理镇玛查理新村,全民参与生态环保,在各类环保行动中交流交融、互助友爱组成了一个团结的大家庭。村委班子也结合实际,凭借着政府的惠民政策和牧民群众团结向上的热情,积极发展致富产业,依托合作社,生产酥油、曲拉、酸奶、藏式点心等,牧民群众入社率达90%,人均每年增收1000余元。如今,玛查理村是一个“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的“团结村”。
  玛查理村村委会主任才让加说:“越是艰苦的环境我们越要发出民族团结的光芒,党把好政策一个接一个地给我们,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因此我们更应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永远跟党走,永远感恩党,团结起来谋幸福。”
  而玛多县以人人参与生态环保为抓手,让民族团结和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的生动实践在果洛州也只是一个缩影。
  多民族聚居,但不同的民族彼此尊重、包容。在果洛州,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在果洛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团结,就像是一幅崇德向善的风景画,从顶层设计,到人人团结向上,果洛州以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为动力,以创建“十进”为抓手,全力推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
  纵观历史,果洛州的历史就是一部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团结进步史,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融合的走廊,藏汉交往的桥梁。从松赞干布柏海迎亲,文成公主进藏开启了民族团结之门,到班玛县红军沟谱写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篇章,再到果洛各族人民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果洛草原的主人,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开辟了果洛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建美好家园的新纪元。
  如今,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历届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使自治州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果洛各族人民在雪域草原融洽相处、休戚与共,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开创了果洛州民族团结进步的崭新局面,实现了全州政治、经济、生态、文化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
  如果说“团结”是基础,那么“进步”才是真正的目的。
  进步,一台惠及民生的大联欢
  糌粑羊肉、青稞美酒。每年的8月8日,达日县各族群众手捧洁白的哈达,在欢快的歌曲中,举行为期5天的 “民族团结进步杯”少数民族传统赛马邀请赛。鲜艳的五星红旗以葱郁的苍山为背景,在一片沸腾的草原上空飘扬。专场文艺演出、赛马、赛牛、射箭、旅游观光等传统体育项目及格萨尔说唱演出、服饰表演等文化交流活动相继呈现,整个活动以文化为引领,成为各族干部群众手挽手、心连心、求发展、谋福祉的情感桥梁和纽带。而像这样的文化艺术与体育相结合的活动,已经在全州范围内铺开,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凝心聚力激发了活力,注入了不竭资源。
  果洛州各地相继举办了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创建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阔步奔小康”大武地区元旦环城赛、果洛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迎元宵灯展篝火晚会、国家级非遗项目“青海马背藏戏”格萨尔剧展演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新春杯”篮球赛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相继举办。
  一系列的活動铸就了民族团结精神高地,展示了果洛深邃、悠久的文化艺术,展现果洛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团结奋进、共建美好家园的精神风貌。
  在果洛草原上,经常性地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演讲征文、文艺表演、以案说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创建活动,不仅营造了全州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满足了各族干部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也展现了果洛州的各族儿女相亲相爱,相互团结,共创和谐,同心同德,共建小康的坚定决心。
  果洛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趋向纵深、越走越宽。而这一切精神面貌的表现,都离不开民生不断改善。
  武玉嶂说:“发展是关键,进步才是目的,我们要把经济发展作为‘总钥匙’,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的支撑力,把民生改善作为‘总途径’,全面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践行‘五四战略’,推进‘一优两高’,抓发展、保生态、惠民生、促稳定。在果洛州,从经济发展到民生改善,归根结底要从团结进步说起。”
  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果洛州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种“进步”归根结底就是民生的改善。
  用事实说话,进步表现在各个方面。
  2013年以来,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借助中央支持藏区发展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关怀倾斜,依托果洛自身禀赋和生态优势,坚持走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生态畜牧业,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大脱贫攻坚和项目争取实施力度,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了三倍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四倍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30102元和6742元,均增长了近一倍。
  2013年以来,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累计投资66亿元,精心组织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程,稳步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建设,认真做好中央环保督察组下沉督察和环保突出问题整治,加大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果洛山青、水秀、生态美的共识在省内外得到更多认同和赞许。坚持生态保护与群众受益并重,累计发放草原生态直补资金近20亿元,农牧民在退牧还草、生态保护中得到了年均数千元的经济实惠。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核心支撑。多年来,果洛州把改善民生作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着力点,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盘活存量资金,不断加大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优先扶持教育、“三农”、医疗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涉及民生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见实效。
  依法治理持续深入,寺院社会化管理持续提升,党建基础持续夯实……进步,一台惠及民生的大联欢。显而易见,果洛州呈现出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走出了具有果洛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如今的果洛,各族干部群众正在携手共进,在以民族团结为底色的画卷里,绘就教育、就业、住房、养老、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蓝图,谱写果洛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华丽新篇章。
  作者简介:张浩,青海日报社记者。
其他文献
油灯  草垛  桑烟  在木轮车碾过的巷口  我写下我祖母的故乡:  黄土,沙沟  飘渺的山梁  二月的大风,八月的雷声  汗渍的腰带,灰尘的头巾  稀少的盐  紧缺的口粮  残损的马蹄铁,掉落的麻雀的翅膀……  哦,打夯歌,何以穿透了我炽热的胸膛  龙碗  瓷砖  玻璃  在轮子秋旋转的广场  我写下我新娘的村庄:  绸缎  笑容  壁纸和镜框  葡萄酒的嘴唇  烛光搖曳的洞房  哦,太阳花,何
期刊
虽然时令至惊蛰,在青南一切都在冬天状态中。雪依然是长住客,高山、草原、林地、村镇,无一不被包围。旧雪尚未化尽,又有新雪每天不分昼黑地不期而至,或大如鹅毛或细如尘埃,总之是无穷无尽,飞舞肆意地一次次加重青南大地的寒冷。   那一天,一路跋山涉水来到河南县。这个在黄河之南与河南省同名的蒙古族自治县,因河曲马和肥美的草原而声名在外。是夜,宾馆院子里风抽着凌厉的鞭子,驱赶得雪像疯了一样,忽左忽右、毫无章
期刊
1   青海人的浪山,不是装的。一旦到了夏天,有钱没钱,城市乡村,汉藏回土蒙古撒拉,无论什么民族,也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偷得半日闲,就会约人去浪山。浪山就是流淌在青海人血液中的一条大河,任你抽刀断水越断越急,从无止息。   我一位内地朋友为此感慨,怪哉,怪哉,处在江源,到处是山,西宁本身就在山之中,还浪什么浪。   我则笑答:知浪者青海人也,浪是青海文化中的最大公约数,也是青海人心中难以抹
期刊
一地名:花土沟  隔着本来无序的浩瀚  隔着你  就是戈壁滩的悲怆了  我在你菊花状的沟槽里匍匐如蚁虫  在你土质的却又坚硬的纬度  奋发追随漫长的冰冻期。  仅存的侥幸归于云翼遮挡的往事  隔着惊叹  隔着不可救药的昏睡  我的卑微清晰像白昼转为黑夜的哀戚  清晰有多么艰难  细致以一朵花瓣上的纹理  雕琢成大象无限而使得凄凉瓦解。  豪情自然属于风蚀雨浸  隔着方向,隔着诺言  隔着生死之恋。
期刊
2019年9月19日,这是一个吉祥的日子。长江源藏族生态移民村的扎西拉毛和昆仑民族文化村的索南穿着节日的盛装,双手捧着吉祥的切玛和洁白的哈达,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走进格尔木市长江源民族学校的大门。二人身后,整齐地跟着120位身着藏族传统服装的父母和身着崭新校服的120个孩子,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长江源民族学校的第一届新生入学礼。  这120名一年级新生的入学,是这个蓬勃向上的学校全新的力
期刊
“花儿”王子。  在青海乃至大西北的语境里,目前,这几乎是马俊的代称。与他至今记都记不清楚的各种荣誉相比,这是横亘在听众之中的无形昆仑,也是众口一词、当仁不让的民间大奖,几十年来,无人撼动,亦无人取代。那么“花儿”的王国里,他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这个巅峰并获得观众喜爱的这一顶桂冠的呢?带着几十年远观和谛听的经验,2019年8月23日在青海“花儿”艺术团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里,我与刚刚出院还带着一脸憔悴的
期刊
横亘在青海东部的拉脊山脉巍峨蜿蜒,白云在山间缭绕,一只山鹰穿过云层,向着大山下绵延的青稞地里盘旋而下。   这是拉脊山北麓一片开阔的山地,一片片很不规则的青稞地分布在金露梅和冬青树杂生的灌木坡上,显得格外耀眼。在青稞地的边缘,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从它们的体型和毛色上可以看出,那些羊群是典型的藏系羊,而那些身材并不高大的牦牛则是当地独有的品种——祁连白牦牛。   几位步履蹒跚已经习惯了农耕的
期刊
牛利利,1989年生,甘肃兰州人,现居青海西宁;兰州大学外国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小说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西湖》(新锐栏目)、《清明》《延河》《飞天》等杂志;曾获甘肃省第七届黄河文学奖。  1  小红帽坐沙发上抽烟,窗外暮色苍茫。手机在黑暗中播放肖邦。小红帽取出一根火柴,嘟囔道:呀,比手掌还长呢。火柴划过火柴皮,一缕青烟和微弱的光从红磷的孔隙中冒了出来。短暂的安静,然后才“刺啦”一声整个儿着了起
期刊
1   那个傍晚,天空就像刚刚被雪水洗过一样,干净而明亮,夕阳把大地浸染得绯红透顶。就在这个干净而明亮的夕阳中,有个女子坐着噶林的乡村大奔进了家门。   噶林的乡村大奔是前不久才买的,基本上还没怎么用过,一般情况下,他下地都用旧的那辆,这天算是第一次正式用。噶林带着那个女人从村口路过时,村民们的眼睛有些发亮,将这件事情看了个清清楚楚。   乡村大奔是王长军的叫法,说什么叫三轮车太寒酸,叫电动
期刊
从2018年12月中旬在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发现这张基地里唯一的一张私人合照,到今年8月9日创作结束,整个采写过程历时近9个月,其中仅仅是寻找这四个姑娘就费了8个月还多。  确实不好找,她们都“隐姓埋名”了。我记得当我好不容易拨通绵阳九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宣传部门电话希望采访俞锡君时,得到的回复是九院似乎没有这个人。直到我把俞锡君的电话给了他们,才找到的俞锡君。  从上海到青海高原,再到荒凉的戈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