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游戏》——李小龙“最终回放”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wl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李小龙过世后的最初5年中,在武术界及电影动作片界引起的最大反响莫过于他的《死亡游戏》。


  1978年,金色收获制片公司(香港)同哥伦比亚图片公司联手拍摄《死亡游戏》。在李小龙死前,他共拍摄了11分39秒的戏。这部影片删去了李小龙大量的戏,李小龙仅在影片最后15分钟才出现,因此这一点令人难以满意,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有损于李小龙的形象。
  但从票房收入上看,影片还是成功的,许多人为了一睹英雄的最后一面而争相观看。尽管影片取得成功,而且被人们视为是李小龙的“最后”一部影片,但许多年来仍有许多传言在散布,说除了这部影片中的镜头,还有大量的李小龙的戏。而且,一些在片中与李小龙合作过的人说,已拍的《死亡游戏》与李小龙最初预想的相差甚远。
  这些传言到1994年才水落石出。当时我找到李小龙最初拍戏的剧本和动作说明,它们一直作为李小龙的遗产保存在爱达华州伯斯的文件柜中。我也是偶然才发现的。
  这一发现使我想到,这里也许会有1972年拍《死亡游戏》的记载。如果确有记载,传言就会真相大白。经琳达许可,我开始与金色收获制片厂联系,甚至于1994年去香港会见这一计划的执行者,想弄清当时李小龙所拍的、但未上映的戏的具体情况。
  这种考察长达6年之久,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在金色收获制片厂找到了长达95分钟的、被删除掉未上映的胶片。帮我找到胶片的人是贝·劳刚,他是英国《武术画报》的作者,并在亚洲媒体公司工作。
  28年后,李小龙的剧本和胶片重见天日,在历经1/4世纪多之后,这些东西还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真是个奇迹。看到这些东西使我产生了一种冲动,想把这些在1978年被“金色收获”删去的部分片段重现出来。作为李小龙的忠实影迷,我知道,对于我来说,这只不过是个梦想而已,事实上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看到这些。
  感谢上帝,李小龙留下的手稿既全面又翔实。看了这些文字,仿佛使我身临其境。他的文字生动再现了当时的情况,没有它我们就不可能知道当时李小龙的想法和愿望,而现在则可以一览无余了。
  遗留下的、被删去的情节与前者完全不同,它比1978年人们所看到的更丰富(也许比近来的多数影碟和DVD更精彩)。值得庆幸的是,李小龙的戏都完好无缺。从他冲上楼亮相面对丹·伊鲁山度到铲除克里姆·阿卜杜尔·贾巴尔后从楼上下来,他的戏一应俱全。
  如果说这部影片让我们领悟到一些东西的话,那就是:让我们暂且将李小龙放在一边!让我们看一看李小龙最初的预想,我们先不看那种由商人任意宰割过的影片,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关心李小龙的艺术,但他们也许更了解“观众喜欢什么”。
  在影片进行30多分钟后,你就会看到李小龙的全部的戏。这也许就是当初李小龙所预想的(也许只是他预想的一部分)。
  删除多余的戏,就是说李小龙本人已补拍的戏都不包括在内。去了这部分,这部戏只剩下36分40秒。这部冠名为《死亡游戏》的电影1978年上映时仅有11分39秒李小龙的戏,可想而知,那25分1秒的戏根本无缘面市,而这些恰恰反映了李小龙的艺术风格。
  毫无疑问,这才是“真正”的李小龙影片。如果你和我的观点一致的话,你也会认为这是他所有影片中最好的一部!李小龙亲自编写了故事大纲,亲自设计动作(经过几年的深思熟虑后才面市),还亲自布置拍摄、灯光及布景设计,兼导演、制片及演员于一身。它去除了中国功夫中华而不实的一面,以非传统的、简捷、明快的截拳道取而代之。
  我想说的关于这部影片的事有太多太多,但我不想愚弄大家。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介绍,你们也会看到真正的《死亡游戏》。
  总之,20多年来我一直想“按李小龙的意愿”重新编排《死亡游戏》,自12岁那年我就开始研究李小龙的这部影片。现在在琳达·李·卡维尔(李小龙的遗孀)的帮助下,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据我所知,以前还从未有人有过这种尝试——把一位已逝去的人的影片拿来按他的意愿“重新切割”,而这个人已根本不可能发表任何见解。我不只是想征求别人的观点,我更想寻找“源头”,反映出一个真实的李小龙,在28年后身现李小龙影片的本色。当然我这样做有我个人的感情掺杂其中,但这种情感却不是用言语能表达清楚的。
  现在,在李小龙诞辰60周年来临之际(2000年11月27日),也为了纪念27年前李小龙初涉影坛,我们这些忠实的李小龙影迷和武迷衷心希望以一种真正的方式来纪念他:与李小龙重温旧时光,通过看他的影片纪念他。
  这部影片并不是关于“死”,相反,在很大程度上是描述“生”。它是一场“英雄之旅”,是一位勇士冲破重重障碍,实现理想的、至诚不渝的生活之旅。这部影片中有痛苦、有奋斗、有收获,其中也包含了李小龙寻求个人解放的武术思想:截拳道。□
其他文献
太极拳门派林立,而且一个老师一个教法,不能随意说人家对还是不对。虽然习太极拳者都尊崇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但理解不同,练法就会有异,结果当然不一样。  有的拳家以左右掌掌心相对,又左右外分取开合式,内功如何运行不得而知,但人家这样做一定有道理,门外人不可妄加评论。从双手动作上表示开合,容易被人接受,但内涵难以把握。如果开合置于双手,动作大了些,开合一定要在瞬间完成。从太极内功讲,开合应该在腰间,谓
期刊
我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自幼喜武,十几年来修炼太极拳,年轻时学练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以及42式、48式太极拳、太极剑,近年来专修吴式太极拳、剑。  太极拳博大精深,为进一步深研吴式太极拳,我不顾一切地寻访明师。终于,通过《精武》,我认识了北京的祝大彤老师,并拜在他门下习练吴式太极拳。在长期订阅《精武》的同时,我特别注意搜集祝师的太极拳理论文章。祝师写的文章,阐发太极拳义与众不同,既通俗易懂,又说理
期刊
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性很强的拳种,除了我们常用的□、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八门劲外,还有手上的串子、脚下的绊子,以及擒拿与反擒拿等制敌方法。  “金丝缠腕”是赵堡太极拳擒拿术之一,是在技击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法。“金丝缠腕”利用手腕的内转外翻牵制对方的手腕活动,使其腕关节疼痛不堪,令其下跪受制。此招不但可以擒拿牵制对方,同时对方在擒拿我时,我可以利用“金丝缠腕”来解脱对方的擒拿,反擒对方。  擒拿
期刊
问:请介绍一下我国明清两代的武学著作家及当时的有关武术著作。  答:明清两个朝代产生过许多著名武术家,同时也是极负盛名的武术著作家,涌现出了数量可观又在武术史上影响甚大的武学专著。以前本栏目介绍过一些这方面的人和相关资料,今辑之资料是本刊以前尚未刊发的。  ①程宗猷,号冲斗,安徽休宁人。生于1561年(明嘉靖四十六年),卒年不详,是明代著名武术家之一。著有《少林棍法阐宗》三卷、《蹶张心法》一卷、《
期刊
《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是1992年本人无意中发现的。此书在身边十年有余,因为传抄本为繁体字,加上本人悟性有限,故仅悟十之二三。1997年,河北万家庄高洁同志曾供稿数则,乃本书之“问答篇”数项,题名为“少林散打问答歌”。  我乃一平常的农家武者,走向习武之路已十五载,虽习武不辍,却未成大器,现特将珍藏十年之“拳经”献出,与同道共研。正如“拳中序”之言——“有志其业者,务以意会,法以神传,必当竭尽
期刊
第一次见到选杰先生是在北京太庙,当时我正随王玉芳老师学习大成拳养生功法,她老人家用手一指,对我说:“那就是王选杰!”语气中透着自豪。向不远处望去,只见选杰先生正在转圈踱步,形神潇洒,令人敬畏,身边带着的几名弟子,似乎随时准备动手,使人有不敢近前之感。那时我立刻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武术,而平时在影视及公园中所见的,不过是花架子而已,并马上产生了随选杰先生学习大成拳的念头。  其实,在此以前早就听说过
期刊
“好球,三振出局!”裁判高声的呼喊在邱一澈的耳里刺耳万分。
期刊
2002年10月12日至30日,祝大彤老师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地处南粤的广东省梅州市,传授吴式八十三式传统内功太极拳。该拳师承全佑——王茂斋——杨禹廷,是吴式太极拳在北方有较大影响的派别。其特点是中正安舒、中规中矩、架高步小、虚实分明,不主动、不妄动、不乱动,以松为灵魂,以神为主宰,强调松柔、松空、松无、神舒体静的太极拳修炼境界,要求周身松柔、松空、松无,以自然的心态和动作修炼太极拳,心神意念,周身
期刊
“拳无绝招,拳无空招”是恩师在世时常谆谆告诫我们徒子的话,是“八仙门”拳艺的核心与灵魂。    拳无绝招    1.层次:天下武林门派林立,各有所长。既然能开门立派、自成体系,并且流传至今,定然有其独到之处,必经历实战检验。这些拳法若学得精、练得好,搏击之时又能运用自如、恰到好处,那么这些招法都可以称为绝招,而不是所谓的独有几手是绝招,剩下统统都不是绝招。  但是,如果说有机缘遇到明师倾心传授绝技
期刊
与常玉刚的每一次接触,他都会提及他的老师吴连枝,而且,从他的讲述中,他们师徒二人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师生之情。  常玉刚与他的老师吴连枝家居甚近,两个人几乎天天见面,而见面时多数是在一起练拳、谈拳。他们,谈的话题很广阔,前到八极拳的历史,后到八极拳的发展远景。就这样,他们的师徒之情已经延续了二十多年,在他们的情谊里饱含了八极拳的风霜,更蕴含了八极拳传人的尚武精神。  说到这儿,我愈加对这师徒二人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