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西文化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方面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对英语翻译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英语翻译不仅要求对单词、词组做出正确的解释,还要对英语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根据特定的文化语境和用语习惯清晰的表达英文的含义。本文就英语文化在翻译中的失落和不达展开研究,以引起人们对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重视。
【关键词】:英语文化;翻译;文化差异
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特定的风俗文化,语言是文化表达的重要形式,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导致了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英语翻译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汉语无法准确表达英文内涵的情况,特别是在对一些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上,汉语翻译常常很难表达其中的韵味,这就是中英文化差异造成的语义丧失和不达。
一、中英语用功效差异
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词、字的选择是非常考究的,因为其不仅要能够表达英文的表层含义,还要透过表面意思表达词句中深刻的文化内涵。但是在词典上每个单词的释义是相对孤立的,这就要求翻译者必须根据用语习惯、语言逻辑和特定的语境来选择词义并适当的进行调整,这一过程中要做到“等效”是十分困难的。文化语境是指说话人所依赖的语言及非语言知识的总和,其会受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文化背景的影响,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在语言表达中带有某种潜意识性,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这种潜意识存在差异,从而使语句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直译无法表达其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必须根据其象征意义进行解释。
1.风俗人情差异。中西方在风俗习惯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使得人们对待相同的词语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例如“dragon”(龙)在西方文化中是指凶残的怪兽,“the great dragon”在《圣经》中代表撒旦,但在汉语中“龙”却是吉祥的象征;“rat”(老鼠)“like a drow ned rat”(落汤鸡)在西方文化中多将其用于形容机灵可爱,但在中国文化中对待“老鼠”更多的是贬义的看法;又例如“red”(红色)在中国象征着喜庆、吉祥,但是在西方文化中“red”则代表血腥、灾祸,是贬义词。若根據这些词语在汉语中的含义进行直译则会丧失文化语义,使語句产生歧义。
2.认知思维差异。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而英国处于欧洲西部,大西洋东岸,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east wind”在英国代表从大陆北部吹来的干冷风,但是对于中国则是来自太平洋东部的暖湿风,中国的“北风”才与英国的“东风”含义相似;“west wind”在英国表示从海洋吹来的暖湿风,雪莱在《西风颂》中对“西风”进行了咏唱和赞美,若是翻译者不了解英国的地理环境,根据中国的“东风”“西风”进行判断,则会造成对词义的错误理解,无法明白语句的深层次内涵。
二、英语词义变化导致的差异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使语言内部的文化意义发生着改变,词汇的意义、色彩、内涵也随着历史发展演变,这种变化是极为隐蔽的,即使是母语使用者也较难发现。在进行英语翻译时若是忽视了这种英语词义的变迁,用今天的英文语义去解释过去的文献资料则会导致文化含义的失落与不达,特别是对于一些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著作,用现行词义去翻译就会导致英语文化意义被曲解甚至是丧失。例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一句“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有人将这里的“summer”直译为夏天,但这句诗是在描写女性,用夏天比作女子并不是很恰当。事实上,早在英国16世纪时英国只分为summer和winter两季,英国的五月正是春意黯然的季节,与中国的阳春三月相当,莎士比亚使用的“summer”有春天和夏天的意思,但随着历史的发展“summer”的含义范围缩小了,到了现在只意指夏天,按今词义译则会导致英语文化涵义的偏差。
此外,一词多义也会导致文化意义的曲解。英语母语者时常为了实现某种需要玩儿文字游戏,而选择使用一些多义词,例如在一些文件、报告中,作者用一些含糊的语句为自己预留回旋的空间,作者可以根据需要作出不同的解释,同理之下翻译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的理解作出不同的翻译。此外,中西方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双方对特定词句的异意理解。例如“sorry”一词其含义表示对不起、抱歉、遗憾等,英美等国无论大小事情都喜欢使用“sorry”来表达自己的歉意,侧重于一种礼貌策略,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道歉,但是在中国这一词语的使用频率较低,只有在真正做错事后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悔悟时才会说“对不起”,基于同一词汇的不同理解会使英语文化被曲解。
三、英语习语使用导致的差异
英语习语主要包括谚语、俗语和俚语,是英语文化长期积淀、提炼的成果,不少英语习语前后对称,音节优美,富有韵律,常常被作为重要的修辞手法运用。习语的字面含义与其表达的深层次含义是相脱节的,仅通过习语的本义进行翻译是难以将特定的英语文化表达出来的。受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影响,英语民族的习语饱含着宗教色彩,加上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读者对英语习语的理解不会完全相同,即使是含义对等的习语,其语言形象也不可能完全一致的。例如“Faith will move mountains”其中文解释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中“mountains”原意为“山”,但在汉译过程中却演化为“金石”,两句习语所要表达的含义相同,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形象性却不完全一样。此外,“移山”在难度上要强于“开金石”,英语习语在汉译中程度被弱化,无法对其语义进行全面的表达。有些英语习语在翻译过程中是无法找到含义对等的汉语习语,例如“as quiet as a mouse”在英语中有安静的意思,读者虽然明白此谚语的含义,但是却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同义汉语习语,有的人将其翻译为“静若处女”,虽然也体现了安静的含义,但是“怯懦”一层的含义却没能表达出来。又例如“pie in the sky”翻译过来是指不切实际的希望,此习语中表达了一种对饼急切渴望的心情,但是在中文译文中却难以展现。还有的习语虽然在中英文中有着相同的形象但是它们所要表达的含义却是相反的,例如“white elephant”西方文化中“白象”代表昂贵无用的东西,但是中文受佛教影响“白象”指的则是稀有、神圣的事物,这使得中文读者在理解该词时则完全曲解了其文化含义。
四、正确处理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英语翻译不仅是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更是要找到两种不同文化表达方式上的平衡。一方面要加强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理解。除了掌握英文单词的基本含义,了解特定语言词汇的发展历史,明白英语习语的特殊内涵和用语习惯外,还要从人文、风俗、宗教、地理等方面加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这样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的保持文化意义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还要用动态发展的理念正确的处理英语词义的变化。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动态发展着的,语言也不例外,英语词汇也是随着历史不断发展着的,我们在进行翻译时应当要看到这些变化并引起重视,避免因为用现行词义进行直译而导致语言内涵的改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翻译活动使语言的内在文化意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和损失,中文译文难以完全准确表达对应的英语文化,造成其失落与不达。作为翻译者我们应当要重视文化差异对翻译工作带来的影响,加强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尽可能的为读者展示英语文化的原貌,为促进中西文化的畅通交流提供必要的助力。
参考文献:
[1]连颖.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
[2]邢小琴.从文化缺失和语义缺失角度研究汉译英政治翻译的翻译对象[J].2011(3).
[3]戴乐平,陶丹红.在翻译中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差异[J].时代文学,2010(3).
【关键词】:英语文化;翻译;文化差异
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特定的风俗文化,语言是文化表达的重要形式,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导致了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英语翻译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汉语无法准确表达英文内涵的情况,特别是在对一些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上,汉语翻译常常很难表达其中的韵味,这就是中英文化差异造成的语义丧失和不达。
一、中英语用功效差异
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词、字的选择是非常考究的,因为其不仅要能够表达英文的表层含义,还要透过表面意思表达词句中深刻的文化内涵。但是在词典上每个单词的释义是相对孤立的,这就要求翻译者必须根据用语习惯、语言逻辑和特定的语境来选择词义并适当的进行调整,这一过程中要做到“等效”是十分困难的。文化语境是指说话人所依赖的语言及非语言知识的总和,其会受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文化背景的影响,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在语言表达中带有某种潜意识性,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这种潜意识存在差异,从而使语句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直译无法表达其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必须根据其象征意义进行解释。
1.风俗人情差异。中西方在风俗习惯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使得人们对待相同的词语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例如“dragon”(龙)在西方文化中是指凶残的怪兽,“the great dragon”在《圣经》中代表撒旦,但在汉语中“龙”却是吉祥的象征;“rat”(老鼠)“like a drow ned rat”(落汤鸡)在西方文化中多将其用于形容机灵可爱,但在中国文化中对待“老鼠”更多的是贬义的看法;又例如“red”(红色)在中国象征着喜庆、吉祥,但是在西方文化中“red”则代表血腥、灾祸,是贬义词。若根據这些词语在汉语中的含义进行直译则会丧失文化语义,使語句产生歧义。
2.认知思维差异。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而英国处于欧洲西部,大西洋东岸,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east wind”在英国代表从大陆北部吹来的干冷风,但是对于中国则是来自太平洋东部的暖湿风,中国的“北风”才与英国的“东风”含义相似;“west wind”在英国表示从海洋吹来的暖湿风,雪莱在《西风颂》中对“西风”进行了咏唱和赞美,若是翻译者不了解英国的地理环境,根据中国的“东风”“西风”进行判断,则会造成对词义的错误理解,无法明白语句的深层次内涵。
二、英语词义变化导致的差异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使语言内部的文化意义发生着改变,词汇的意义、色彩、内涵也随着历史发展演变,这种变化是极为隐蔽的,即使是母语使用者也较难发现。在进行英语翻译时若是忽视了这种英语词义的变迁,用今天的英文语义去解释过去的文献资料则会导致文化含义的失落与不达,特别是对于一些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著作,用现行词义去翻译就会导致英语文化意义被曲解甚至是丧失。例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一句“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有人将这里的“summer”直译为夏天,但这句诗是在描写女性,用夏天比作女子并不是很恰当。事实上,早在英国16世纪时英国只分为summer和winter两季,英国的五月正是春意黯然的季节,与中国的阳春三月相当,莎士比亚使用的“summer”有春天和夏天的意思,但随着历史的发展“summer”的含义范围缩小了,到了现在只意指夏天,按今词义译则会导致英语文化涵义的偏差。
此外,一词多义也会导致文化意义的曲解。英语母语者时常为了实现某种需要玩儿文字游戏,而选择使用一些多义词,例如在一些文件、报告中,作者用一些含糊的语句为自己预留回旋的空间,作者可以根据需要作出不同的解释,同理之下翻译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的理解作出不同的翻译。此外,中西方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双方对特定词句的异意理解。例如“sorry”一词其含义表示对不起、抱歉、遗憾等,英美等国无论大小事情都喜欢使用“sorry”来表达自己的歉意,侧重于一种礼貌策略,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道歉,但是在中国这一词语的使用频率较低,只有在真正做错事后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悔悟时才会说“对不起”,基于同一词汇的不同理解会使英语文化被曲解。
三、英语习语使用导致的差异
英语习语主要包括谚语、俗语和俚语,是英语文化长期积淀、提炼的成果,不少英语习语前后对称,音节优美,富有韵律,常常被作为重要的修辞手法运用。习语的字面含义与其表达的深层次含义是相脱节的,仅通过习语的本义进行翻译是难以将特定的英语文化表达出来的。受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影响,英语民族的习语饱含着宗教色彩,加上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读者对英语习语的理解不会完全相同,即使是含义对等的习语,其语言形象也不可能完全一致的。例如“Faith will move mountains”其中文解释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中“mountains”原意为“山”,但在汉译过程中却演化为“金石”,两句习语所要表达的含义相同,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形象性却不完全一样。此外,“移山”在难度上要强于“开金石”,英语习语在汉译中程度被弱化,无法对其语义进行全面的表达。有些英语习语在翻译过程中是无法找到含义对等的汉语习语,例如“as quiet as a mouse”在英语中有安静的意思,读者虽然明白此谚语的含义,但是却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同义汉语习语,有的人将其翻译为“静若处女”,虽然也体现了安静的含义,但是“怯懦”一层的含义却没能表达出来。又例如“pie in the sky”翻译过来是指不切实际的希望,此习语中表达了一种对饼急切渴望的心情,但是在中文译文中却难以展现。还有的习语虽然在中英文中有着相同的形象但是它们所要表达的含义却是相反的,例如“white elephant”西方文化中“白象”代表昂贵无用的东西,但是中文受佛教影响“白象”指的则是稀有、神圣的事物,这使得中文读者在理解该词时则完全曲解了其文化含义。
四、正确处理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英语翻译不仅是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更是要找到两种不同文化表达方式上的平衡。一方面要加强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理解。除了掌握英文单词的基本含义,了解特定语言词汇的发展历史,明白英语习语的特殊内涵和用语习惯外,还要从人文、风俗、宗教、地理等方面加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这样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的保持文化意义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还要用动态发展的理念正确的处理英语词义的变化。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动态发展着的,语言也不例外,英语词汇也是随着历史不断发展着的,我们在进行翻译时应当要看到这些变化并引起重视,避免因为用现行词义进行直译而导致语言内涵的改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翻译活动使语言的内在文化意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和损失,中文译文难以完全准确表达对应的英语文化,造成其失落与不达。作为翻译者我们应当要重视文化差异对翻译工作带来的影响,加强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尽可能的为读者展示英语文化的原貌,为促进中西文化的畅通交流提供必要的助力。
参考文献:
[1]连颖.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
[2]邢小琴.从文化缺失和语义缺失角度研究汉译英政治翻译的翻译对象[J].2011(3).
[3]戴乐平,陶丹红.在翻译中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差异[J].时代文学,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