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诊所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北京建筑大学于2009年将法律诊所课程纳入2009版法学本科培养方案。诊所教育实施以来,在推动学院传统法学教学模式的变革,改善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在案件来源、师生积极性、课程开设时间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法律诊所教育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138-03
  法律诊所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法学院兴起的一种法律实践课程,其借鉴医学院诊所教育的模式,教师通过法学院设立的法律诊所指导学生参与法律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意识,锻炼其法律实务能力。[1]截至2013年1月,全国已有157所法学院校加入“中国法学会法律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并开设了法律诊所课。[2]北京建筑大学(以下简称建大)作为传统的理工科院校,在法学专业的创办上不具优势,对法学专业学生的教育定位于法律实践型人才而非理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办学实际。从2003年法学本科专业设置以来,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授内容理论性过强的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法律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将这种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的诊所教学方法引入法学实践教学当属明智之举。2009年7月,建大法律系经过一年多努力将诊所课程纳入2009版培养方案并成为“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第108位单位委员。2011年9月,建大在2008级试点的基础上,2009级学生正式开设了法律诊所课程。第一届诊所学生一学年共接待当事人法律咨询15件,以小组形式组成的团队参与实案办理6件。法律诊所教育在建大法律系的探索与实践中,通过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北京建筑大学法律诊所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在建立诊所之初,考虑到建大建筑房地产法方向的专业特色,我们将其定位为建筑法律诊所,但由于受案源所限,运行之初这一特色尚未突显。
  (一)课程设置
  在对法律诊所教育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建大实际纳入2009版培养方案,通过借鉴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制订了教学大纲、诊所教学指导手册、诊所学生日志、诊所管理规则等相关文件,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诊所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在第6、7学期开设,共计128学时 8学分。开设之初,鉴于其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性,2009级64名学生全部参选了这门课,法律系现有10名教师也全部参与了指导,师生比平均为1∶6.4。
  (二)课堂教学
  诊所课程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各占64学时,但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践,一般从课堂教学之初就指导学生参与案件办理。课堂教学每学期8周32学时,每周讲授2学时讨论2学时,但有时会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据情相应增加或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在教学内容上,由指导教师根据自己专业特长和实践经验,结合律师的法律职业技能要求进行设计,如律师职业的基本价值与技巧、如何会见当事人、案件的策划技巧、谈判与调解的一般理论与技巧、民事案件的处理与技巧、行政案件的处理与技巧、法律文书写作、模拟法庭等;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控制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运用法律诊所教育的模拟教学、角色扮演、实案研讨、头脑风暴、互动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执业技能,提高其法律应用能力。
  (三)课外实践
  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实案代理,让学生参与到真实案件的办理中。如会见真实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进行非诉文书写作,代理谈判与调解,代理诉讼等。由指导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进行现场的、具体的、个别的指导。由于第一年全部学生选修了这门课,办理案件都是以小组方式参与。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的对象包括学生和教师。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一般各占50%。平时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案代理表现,参照其实务能力的努力程度、熟练程度等给予评定。期末成绩由教师根据诊所学生上交的实践日志,参照其文书制作质量、日志撰写质量,案件参与程度,当事人评价,团队合作精神等作出考核。对教师的考核,也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前者如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后者如教师的实务经验、工作态度、实案指导等,由学生在教务系统的学生评教中作出测评。
  二、北京建筑大学法律诊所教育的成效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法律诊所教育在推动建大传统法学教学模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意识方面取得了很好效果,诊所课程正逐渐成为法学专业学生实践知识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从学生的总体反馈看,诊所课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素养,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法律职业素质,为毕业后从事法律职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意识增强
  传统教学的课堂师生间很少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考试更多的是对记忆力而不是对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测试。诊所教育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启发学生思考的引导者,师生间可自由讨论,学生之间也能互相观摩、互相启发,形成学生间的交流,实现课堂上多渠道的信息传递,变以往“一人说,众人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人人主动探究的学习,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调动,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促进了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的实务技能得到锻炼
  传统法学教育对法律实践过程的重视不够,诊所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应用平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同时通过真实案件的代理,学生收获一定的执业技能,包括分析案情、分析证据、找法作业、语言表达、文书写作等能力都得到提高,心理素质也得到锻炼,自信心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将来参加工作的磨合适应期。从当事人的反馈来看,学生在代理案件过程中体现出的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也受到当事人的高度评价。在以锻炼法律实践技能为目的的第三届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中,2009级的学生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在2012年司法资格考试中,该年级有九名学生通过考试,创下建大法学本科专业设置以来最高的通过率。这些成绩都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法律诊所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加强
  在法律诊所课程中,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不管是角色模拟、法律咨询还是代理谈判或诉讼,所有的工作都是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在合作中,大家有机会互相交流沟通,取长补短。通过合作,不仅锻炼了学生靠集体的力量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从彼此间获得帮助和启发,并从中感受到合作的愉悦。
  (四)培养了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法律对从业者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的要求,而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的培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很好地实现。在与当事人的交流中,如何处理矛盾冲突和严守保密准则,如何处理律师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取得当事人的信任,都会涉及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问题。有的学生就在日志中写道:“当今司法腐败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腐败分子中不乏接受法学高等教育后从事司法工作的,他们缺少的不是法律知识,而是作为法律人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我们一定要像老师希望的那样在践行法律的同时也获得抵御不良风气的抗体,带着辨别力和免疫力走向社会,为真正提升司法的尊严与权威而努力。”另外,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不容小觑。鉴于法律诊所案源不太好找,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由于建大法律诊所刚刚起步,在这方面仍需不断摸索。服务于社会弱势群体,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无疑会起到很大作用。
  从诊所教师的角度来看,法律诊所课程的开设使得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有所改善。在诊所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这一现代教学观得以确立。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开始重视师生间的互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这一观念贯穿到各自所承担的其他课程讲授中。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畅所欲言,师生间的问答互动,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经常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从而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
  三、对北京建筑大学法律诊所教育的思考
  法律诊所教育正式实施一年来,虽然在上述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案源受限
  据调查,在法律诊所课程开设过程中,师生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案源受限。由于学生经验缺乏,适合学生办理的案件较难遇到,这就提醒我们在法律诊所制度的设计中务必注意保持与地方司法机构的良好沟通和对社区民众的积极宣传,充分使用各种校内外资源,运用广告、网络、媒体等多种手段寻找案源。
  (二)部分师生积极性不高
  建大法律系大多数师生对诊所教育的实施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但也有一部分师生在诊所课程开设过程中表现懈怠,积极性不高。据笔者调查,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原因主要有:1.教师工作量太大,缺乏相应的工作量评价体系。诊所教师除了每周4学时的课堂讲授外,还要帮助学生研读法条,对学生的法律咨询进行现场指导,参与学生的案例讨论,并指导6-7个学生办案,每周电话、邮件往来频繁。对诊所教师来说,利用周末、晚上指导学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因此,诊所教师对课程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非常大,与传统教学相比,诊所教师的工作量难以量化统计。目前,建大对诊所教师的薪酬计算仍按传统课程的学时标准,这与教师的付出不成正比,导致部分教师积极性不高。2.部分教师对实务不擅长。有的教师指出,没有必要让所有人都参与诊所课程的实践指导,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有的可能擅长研究不擅长实践,所以建议因人而异。但是如果这样,势必又会面临师资力量更为缺乏的现状。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一是减少学生选修数量,采取选拔制,不宜全部都选。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拔那些真正对法律实务感兴趣且有能力的学生得到深入锻炼;二是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外出学习、交流以及到实践部门锻炼等方法,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水平。希望学校能开设专项资金,建立必要的人事机制,使法学教师能够拥有更多从事法律实务的机会。三是邀请司法实务部门有经验的律师或法官担任兼职指导教师,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原因主要有:1.部分学生法律知识储备不够,能力的确有限感觉跟不上;2.选修学生太多,教师指导不过来,案件参与度有限;3.部分学生到大三、大四面临司法考试、考研及就业压力,难以全身心投入。对此,笔者仍建议学生对诊所课程的选修最好采用选拔制,另外考虑修改课程开设时间。
  (三)诊所课程开设时间不当
  目前,全国所有高校几乎毫无例外地把诊所课程开设在大三或大四,建大法律诊所课程开设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事实上,到了大三下学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专心准备司法考试或研究生考试,无心参加诊所课程的学习。而到了大四上学期直接就要面对两大考试,不参加这两项考试的学生也要面临公务员考试或就业的压力。据统计,在该课程开设时间上,有50%的教师认为应当在大三开设,主要理由是已经学习相关专业课,适于开始实践,有40%的教师认为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尽早,鉴于主要实体法已经学完可以考虑在大二开设,另有10%的教师认为可以重点选取少量精英学生,从大一就培养。从学生的意见来看,60%的学生选择在大二开设,他们认为大二时间充裕,40%的学生选择在大三开设。对此,笔者认为,如果开设过早,连基本的部门法必修课都没修完,对法律知识缺乏系统的掌握,法学理论功底浅,会限制诊所课程的学习与进步,而如果开设较晚,又会与各种考试和就业相冲突,较适宜的时间应当是在现有设置时间的基础上提前半个学期,开设在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这样可以有效缓解现有矛盾。
  (四)学生主体作用的正确理解
  在诊所式教学方法之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切勿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教师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3]
  (五)法律诊所教育的正确理解
  高等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对法学理论的掌握与司法职业能力提高两方面的并重。法律诊所教育的借鉴与实施并非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彻底否定,传统的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在使学生很快地、系统地掌握法律基本知识方面的优势是诊所式教学法不能相比的,法律诊所教育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而非替代,二者应当相互并存、相辅相成。
  四、结语
  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已经体现出法律诊所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上的显著效果;已经目睹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力和求新精神被大大激发;已经感受到这种快乐教学带给师生们的身心愉悦。但不可否认,由于开设时间短,在教学运行中还存在着上述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案源选择上,尚未能体现和形成北京建筑大学建筑法律方面的专业特色,需要在今后课程运行过程中逐步去改善。
  [ 参 考 文 献 ]
  [1] 甄贞.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3.
  [2] 中国诊所法律教育网[OL].http://www.cliniclaw.cn.
  [3] 王恒.关于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7(29):106.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其他文献
[摘 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切入点,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带来一系列巨大的理念转折与实践改革的同时,也让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和管理工作迎来了全新的挑战。高职院校通过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竞争能力和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使学生真正融入社会,得到锻炼。本文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旨在
期刊
[摘 要]参与互动式教学强调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双方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完成教学活动。这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促使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学目的的高效达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互动式教学 学生主体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5-0131-03
期刊
[摘 要]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法。项目的设计是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设计具体的项目任务时,要对照单元学习目标来设计。设计教学项目时,可将展览策划的专业知识融合进去。专业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反思性知识。任何一个项目的结果都是有差异的。一个综合性的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 项目设计 设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 G64
期刊
[摘 要]水文化是全社会以水为载体共同创造与水有关的科学、艺术、制度及习俗等在内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水的上善品格符合教育的内在要求。水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水文化教育学生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应从校园环境建设方面融入水文化,从学院组织的运作和师生工作学习方式方面融入水文化教育理念;在学生活动中融入水文化的教育思维,在专业培养目标中融入水文化教育
期刊
[摘 要]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类课程。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很少是单一的,且学习动机在不同时期也会随着各种因素而改变。增强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要树立良好的职业观;明确学习目的,消除盲目性;联系实物,学以致用;掌握教学难度,激发学习兴趣;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不断地研究、实践和总结,促进教学方法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
期刊
[摘 要]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社会舆论以及家庭关心的话题。大部分学生选择不找到满意的工作,宁愿暂时不就业。国有企业是大部分学生理想的工作单位。大学生对于自己刚进入工作时收入的定位较为贴近实际。大学生在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是物质因素、个人职业发展和工作稳定系数。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择业观的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 择业观 调查 思考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学习、就业、家庭、婚恋、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幸福的追求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整体幸福感状况良好,但也存在偏差。基于调查,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建议。  [关键词]幸福感 大学生 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118-03  一、引言  2012
期刊
[摘 要]生命观是人对自己、他人及其他生命体生命存在和价值的根本观点,生命观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观发生了一定的扭曲,校园自杀和他杀现象也频频发生。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对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的正确教育,切合大学生生命观偏颇的实际问题,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观 教育  [中图分类号] B82-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
期刊
[摘 要] 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研究在西方音乐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维瓦尔第是巴洛克时期著名的小提琴家,他对巴洛克音乐风格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是一首典型的巴洛克音乐风格的作品,此曲无论在音乐主题发展、节奏旋律力度等方面对研究巴洛克音乐风格都具有特殊的地位。通过对巴洛克时期一部代表性音乐作品多方面的分析,让更多的人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并且在最后还特别提到培养人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后备力量建设。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实施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场所。本文简述了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当前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此提出了改进国防教育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国防教育 现状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004-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