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校服”绝不是个案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tv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学生服被检出含有致癌物,17日深夜,涉事的校服生产企业海霞时装所在地浦东新区通过其官方微博称,质监部门已立案调查,教育部门已要求采购该公司产品的21所学校学生暂停穿着学生服。
  事实上,早在去年上海质监部门公布的2012年度上海学生服质量抽检结果就显示校服合格率已不足五成,创下2007年以来的新低。而对于此次“毒校服”事件,上海质监局告知,对于上海校服生产企业没有明确准入机制,服装厂都可以生产校服。质监部门只能摸索抽查,对于不合格产品会在网上公开。
  据了解,上海欧霞时装在川沙的一个村子里,背后就是垃圾场,环境很差,为什么孩子们贴身穿着的校服,会找这样的小作坊承接?校服采购中有何猫腻?校服质量上出现问题,现有的校服采购体系是症结之一。尽管校服产销的监管涉及质监、教委等部门,但是选择哪家厂,以及对采购校服的质量管控,“还是学校说了算。”一位小学校长表示,学校最终选择哪个厂家的校服,到目前为止没有听说有规定要报备给哪一个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最多在校服的价格上把一把关。”前些年,上海中小学生校服一般由教育部门下设的“三产”企业生产,质量有统一保障,价格也相对公道。但3年前教育部门的“三产”企业按要求逐步取消,校服“采购权”下放至各学校后,有些区县教育局由计财部门监控、有些区县则由综治办定期抽查,校服采购缺乏统一监管。
  此外,校服产销过程十分封闭,按订单生产后直接通过学校销售给家长,家长往往失去了作为消费者的选择权,对于校服的设计,家长和孩子也没有知情权,这就会造成学校对校服从设计、质量甚至到定价的“一言堂”,因此不排除有些学校“暗箱操作”,串通生产商压低校服的质量从而谋利的可能。上海和全国很多省市对中小学校服采购实行“限价”或“指导价”。目前,上海中小学春秋和夏季校服价格一般在每套150元左右,冬季棉服也在200元以内。因此,也有家长提出,“指导价”过低,会不会导致校服品质相对较低?
  目前中小学校服的采购和选择,渠道多种多样。有有关部门通过招标,最后委托某一个厂商统一采购、定制的;也有几所学校联合起来共同“绑定”企业生产的,以期通过大量“批发”,获取更为优惠或低廉的价格。其余则多是各学校的“个体行为”,自行选择、自行采购。一般而言,民办学校对于校服的自由选择权更大。
  为此,应对采购这批校服的学校进行深入的调查。如果调查发现校方人员从订购校服中获取好处,必须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此次有毒校服事件的处理,会不会只把责任推给校服企业,而不追究校方责任呢?这是需要警惕的。只有严肃追究责任,才能防患类似事件发生。
  校服采购中,部分学校的确存在吃回扣的现象。 一套校服,布料和加工费一共35元,卖给学校70元左右,还给介绍人和学校相关领导好处费,赚不了多少钱。很多校服都不好看,但是学校还让穿,现在又有致癌物质出现,很让家长担心。业内人士也表示,实际上大多数校服的质量把关仅靠学校,然而学校并非专业检测机构,对校服质量的把控多是外行,多数学校的主管部门对校服的主要把关集中在校服的价格上而非质量上。
  虽然目前上海市教育部门已经将抽检结果通报给各个学校,然而让我们很难理解的是,一家连续三年抽检不合格的厂家仍然继续生产,并最终生产出所谓的毒校服,此类事件为何总是事后才亡羊补牢,值得思考。职业服设计专家、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刘晓刚表示,让学校把质量关并不现实。应在质监、物价部门经常性联席检查之外,更多公开采购信息,认真实行许可证制度。
  “毒校服”绝对不是个案,看得见的毒是“致癌芳香胺染料”,只需停穿整改;看不见的毒就是纵容这些“老油条”长期存在的监管体制,要彻底清除就要彻底弄清产生此类乱象的根源。在很多地区,校服产销过程十分封闭,生产和设计过程都没有相应监管,而学生对于校服也没有选择权和知情权,学校“强制”学生缴纳费用领回校服,学生唯一参与其中的可能只有量身高环节,这就在客观上给学校和生产企业创造了“暗箱操作”的条件,学校存在串通生产商压低校服的质量从而谋利的可能。学校掌控着校服的质量,直接的质量监管近乎空白,学生能否穿上安全的校服,全靠学校领导的道德自控力。我国对服装用严格的标准规定,但是对校服没有相关标准,有必要对学生服装提出更严格的标准。既然“毒校服”的毒性源自于监管缺位,相关部门就要跟进有效的监管。处理涉事企业之后,根除生长“毒苗”的“毒土”,才是彻底清除“毒校服”的正途。
其他文献
2009年9月11日,时任教育部长的周济公布了一个数据:“初中毕业生人数已经从最高峰的每年2500多万,降到2009年的1800多万,并且在今后十几年都将保持在1700万到1900万之间。”到了3年后的201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只有915万,其中往届生超过50万,应届生只有800多万。另外900多万应届生到哪里去了?《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在2009年激烈的中学升学考试(下简称中考)中,只有
近年来,有一个观点大家耳熟能详,那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被很多家长奉为真理,也被不少培训机构拿来忽悠。其实,真正的“起跑线”,不在幼儿园,不在小学、中学,而在家庭。家庭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起跑线”。  作为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中,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教师”。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毫无疑问,父母的行为、观念等,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父母对待事物的态度和
方桐清在2013年4月1日《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达到了4%。这是中国教育的喜事!但在4%的蛋糕中,高职究竟能获得多大份额、怎样取得份额,诸多政策细节尚不清晰。至少,高职院校亟盼有个科学的生均拨款标准。据了解,普通高校已经制定或者约定俗成的拨款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零基预算、定额预算、基数加增长预算。照此标准折算,2012年
10月28日,山东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大一新生举办了“比赛缝补、倡导勤俭”缝补比赛活动。大学生们通过把不合身和破旧衣服“修补”“改款”“美容”,从中既体会勤俭节约的理念,又培养了动手能力。
爱的教育包括家校和谐、师幼和谐、学生全面发展及学校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将是我的不懈追求,工作中我坚持四个多一点。即“亲密接触多一点”“身子蹲下来多一点”“发展的眼光多一点”“魅力提升多一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及时更新、丰富班级网站,让家
肖春飞在2012年12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撰文指出:12月26日,北京大学副校长鞠传进撰文称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美北大”;无独有偶,同一天,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也在学校大会上提出要建设“优雅学府”。无论是“大美”还是“优雅”,均引起热议,热议的原因很简单——当前一些大学乱象频生、斯文扫地,大学已经不像大学。在社会转型期,不少大学没能守住根本。或“官本位”盛行,行政频频干扰学术;或教授变成
全国Ⅰ卷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主持人提示: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不能完全归结在教师终身制上,要合理解决教师人事问题,不但要实现资格认证,更重要的是完善现代教育制度。  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文化宣传中心副主任余静雯:5年一注册的政策,走的无非还是行政评审、考核的老路。教育管理的进一步行政化,将继续加大教师压力,也很可能使教育管理陷入某种失序状态。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手中捧着考试科目的书籍——学生做作业,我背我的题。经历过学历考的教
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近日表示,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13年高校毕业生的总量将达到700万人左右,这还不包括历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现象同时存在。除因为部分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高校扩招等影响因素外,还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措施不够完善有直接关系。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形势指导、信息指导、心理指导和求职方法指导等
1998年起,澳大利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职业教育培训包,并将此作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指导材料。从此,培训包成为澳大利亚公立和私立注册培训机构包括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教育的依据。目前,澳大利亚已批准和公布81个培训包,覆盖该国90%的行业和101个专业。  学校按企业需要培养人才  企业提出标准,学校就成为实现这些标准的“生产线”。  在澳大利亚,这样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被称为培训包模式。这种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