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熏陶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dxtushug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陶。阅读教学把“阅读能力结构”视为学术焦点和教学纲要,认为阅读技能是阅读能力的主干结构,阅读知识是阅读能力的基础结构,阅读情志是阅读能力的动力结构。新课标“总目标”的第7项,对阅读教学的表述为5句话,突出了“自读能力”(特别是“良好语感”)的培养,体现了阅读技能、阅读知识、阅读情志的多元目标,强调了多种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爱因斯坦说:“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如何,人总是要凭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过时代和社会,走自己的路”。语文是基础学科,它应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有文学就有美学,文因美存。阅读课虽没有音乐、美术那么直感。但它却能赋予审美教育更为广阔的天地。因此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当融为一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扶发幽微,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在阅读教学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
  
  一、品词析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鉴赏美
  
  课标“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课中,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背后的作者对话,那是与古今中外的智者进行心灵交流的一场跨时空的对话。正是这种阅读主体和写作主体之间的对话使语言文化世代传承。
  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所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宋—陆九渊)。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就要引导他们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现美、品体美,鉴赏美。如《秦兵马俑》一课,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让学生紧抓住过渡句“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结合书上插图、教学挂图和投影片上各种秦兵马俑的图案,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之形象生动。其中“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则从穿着、动态、神情等描写,“戴、披、握、昂”等动词准确运用更是赋予这些秦兵马俑鲜活的生命力,千姿百态,大有一触即活之势。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所表现出令人赞叹的创造智慧,继而使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得到升华。
  
  二、设情入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美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意境,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材中蕴含的美的因素,能够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正如叶老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例如《九寨沟》一课,采用旅游的形式,请学生欣赏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体悟大自然的美景,较成功地使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
  
  三、感情朗读,引领感知体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认知语文教材的过程,也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情感逐渐被认同、逐渐被熏染的过程。由于受学生知识经验、阅历深浅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独立、及时而正确地领悟作者的感情。因此,教者要注意教给学生体情的方法,培养学生悟情的能力,为学生较好地表达情意酝酿情势。
  1、读中悟情。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韵味。《最后的姿势》一课,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谭千秋老师在危难之际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安危为重,格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表达出人们深深感动,永生难忘和对谭千秋老师崇高的敬意。教师要让学生深入品读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的动作、语言和震后人们的话语,找到感触最深的画面、情节,它可以把课文准确的词语概念,感人的描写抒情、优美的韵律节奏充分表现出来,给学生以具体的启迪,不但辅助了讲解,而且起到美育的作用。
  2、比较体情。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明晰差别,抓住特点,较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军神》写刘伯承将军年轻时一次眼睛负重伤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教学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受伤或生病时的感受及家人如何焦急担心的情景。这样,通过鲜明的对比,感悟刘将军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从而改掉现在独生子女惯有的娇气,为社会培养新时代人才。
  
  四、剖析形象,引导学生赞赏高尚品质,追求精神美
  
  美育有形象性和感情性两大特点,它以美的形象为手段,达到培养人的崇高情感的目的。也可以说美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所以剖析是实施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一个感人的形象,可以激发起千百万人向善向上的崇高信念;一个丑恶的形象,能让千百万人痛斥丑恶,憎恨虚假。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学生受到了美好的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发情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内心美好的激情与行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抓住对人物性格的讲读,用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味到人物的心灵美和社会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把握科学的审美标准,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实质,树立正确审美观,进而追求美,创造出语文教学的美好成果。例如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中,护士长叶欣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剖析,唤起学生热爱人民、忠诚使命的强烈责任感,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五、启发想象入情,创设表情良机——“泻情”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时,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即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教者要把握好学生急于泻情的需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良机,培养学生丰富的移情能力。以《小稻秧脱险记》为例,小稻秧被蛮不讲理的杂草团团围住,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抢营养。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小稻秧受欺负,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可以激发学生的泻情欲。这时,教者可适时指导学生扩展说练,描述小稻秧被欺负的情形,表达自己对小稻秧的同情和爱怜之心。如果你就在他身边,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同学们的心显然被深深打动了,他们有的大声鼓励小稻秧要坚强,有的替小稻秧表达愤慨和不平。感性化的讨论,点燃了孩子们的想象,让孩子们在想象中品赏课文,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泻情”的教学中,教者要善于抓住易于学生动情的“泻情点”,根据课文内容、主旨的需要相机地创设好佳境良机,培养学生的传情能力,健全学生的情感品质。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从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引领学生感知体悟,激励学生表情达意,达到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移情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应该充满挑战与探索、创造与成功。在教学中主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更有利于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能力,并引导他们灵活应用这些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以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这是我们每节课都应
期刊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以全面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创造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所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具备与当代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的教育。  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出发,把数学教育的改革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期刊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观察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实践中才能形成和发展。生物教学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观察,它们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灵活运用
期刊
从孩子脱离母体降临人间起,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进入家庭生活,并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由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特殊感情,使得家庭教育成为对孩子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权威的教育力量,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对孩子产生着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无数优秀人才成长的经验说明,子女的成长,不论是知识的增长,还是思想的修养、体力的增强,都与家庭教育有直接的联系。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有创新能力的。其实,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家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过去,语文教学忽视了语言的生活实践交际功能。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使语文的交际功能尤为突出。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
期刊
社会以存在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离开了人就不成其为社会;离开了人的发展,也就无从谈及社会的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界定为既能满足当时发展的需要,又能保证其身心全面、均衡、长久而不受损害地发展。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中,教育理所当然地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之相适应,小学数学教育应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要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然及人类社会;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世
期刊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要求是: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写意画的教学作为初中年级美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更能表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思想情感,倘若教师在课堂上能加以正确的引导,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意画的艺术准则是“以形写神”,这对初中学生来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课堂 美育 教育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
期刊
当前,中学语文界面临诸多困惑,如语言积累中,学生都能背诵名言佳句,但结合意思填空时,却不知是哪一句;仿写(拓展)句子时,“下笔千言”,结果却“离题万里”。“教无定法”的理念大家都烂熟于胸,但若想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话,从情感“破”课,即进行愉快教学,定会有事半功倍之功效。本文谈谈实施愉快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创造一个让学生愉快学习的优美环境    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对青少年个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