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要振兴,教育当先行。2018年7月,教育部等部门印发《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将在2018年至2020年,面向社会公开招募1万名优秀退休教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
紧跟中央部署,2018—2019学年,湖南省“银龄讲学计划”共为51个贫困县招募了250余名65岁以下的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他们下基层、赴农村、来到山里娃娃的身边,让乡村教育走在了希望的田野上。
这一次,记者走进“银龄”教师之中,听他们聊一聊银发老师和黑发孩童之间的动人故事。
特级教师传道授业
“当老师,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扎根农村教育,把不起眼的小事做好,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宜章县岩泉镇学校的教室里,坐着一群刚入职的年轻教师。窗外,4月的春光正盛,台上,全国优秀教师、“银龄讲学”教师谢作塘的一番话有如春风拂面,暖到了他们的心里。
今年是谢作塘退休后的第4年,也是他走上农村学校讲台的第43个年头,虽然年过花甲、两鬓斑白,但从他精神矍铄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疲惫。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谢作塘和几位退休教师义务组建了一支“银龄讲学团”,在宜章县的农村中小学为年轻老师、特别是刚入职的新老师指点迷津。短短半年多,使该县近30所农村学校的年轻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年轻人有热情、有知识,但面对农村的学生、农村的课堂,他们往往无从下手,劲没有地方使。”谢作塘说,自己一直在农村学校工作,和农村孩子打了几十年交道,如何和他们交流,怎样走进他们心里,这些经验正是年轻教师最迫切需要的。
记者从湖南省教育厅公示的2018—2019学年“中央银龄讲学教师”基本情况表中发现,我省首批“银龄讲学”教师之中,超过九成是中小学一级教师或高级教师,绝大多数为小学教师,将他们吸引到“银龄讲学”的队伍之中,不仅为农村义务教育提供了丰富教学经验,也为年轻的农村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坚定了他们扎根农村的信念。
他们从城市来到农村
天气好的时候,51岁的朱加强会把美术课堂搬到户外,让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发现美,用画笔记录美。前些年,朱家强还在慈利县第一中学的教学岗位上,带领中学生冲刺高考。没想到转身一变,退休后的她,在该县零阳镇北岗中心完小找到了“教师”的另外一种打开方式。
北岗中心完小有300多个孩子,因为位置有些偏僻,年轻老师招不来、留不住,学校特别缺老师,得知“银龄讲学计划”后,朱加强第一时间报了名,主动请缨来到这里。
在北岗中心完小,原本教数学的朱加强除了干自己的老本行,还教起了美术等课程。“因为怕教不好,提前做了许多工作,把自己当成学生,主动向其他老师请教。”朱加强笑着说,“活到老学到老,才能给学生带来源源不断的新知识。”
小学生们虽然有些调皮,但朱加强却很享受这份快乐,“看到孩子们无忧无虑地长大,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朱加强说,也许是每天都想和学生在一起,从学校到家15公里的路程,她并不觉得远。
和朱加强一样,在“银龄讲学计划”的号召下,不少老师从城市来到农村:常德一中数学高级教师熊梅初,远赴石门县夹山镇中心学校任教;麻阳一中高级教师郑阳书,现在是麻阳苗族自治县吕家坪镇铜矿学校的一名物理教师。他们在农村学校挑大梁、担重任,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只要学校需要,我们随叫随到”
每天清晨,62岁的姚胜书微微佝偻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在平江县伍市镇普义小学的校园里,他来得很早,打扫干净落叶、准备好上课要用的教具之后,姚胜书站在了校门口,等着孩子们上学。
普义小学很小,一共70来個孩子,姚胜书任教的一年级只有21个学生,为了摸清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姚胜书有个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每个学生家里都要去做家访,每个学困生都要上门辅导。他常常骑着一辆老旧的摩托车,在伍市镇的山道上奔驰,有一次,因为下雨路面湿滑,他连车带人摔倒在地,磕破了膝盖,可第二天照常上课,他怕同事和学生担心,谎称是在家里不小心摔伤的。“姚老师就像我的爷爷一样关心我,但他比我爷爷更厉害,他还能教我知识。”学生小帅悄悄告诉记者,自己最喜欢姚老师了。
退休之前,姚胜书已经在乡村讲台上耕耘了46个年头,虽然辛苦,但他乐在其中。“原本以为老伴退休了可以种种菜、带带孙,没想到他一听到能回去教书,就立马答应了,他太喜欢讲台了,快50年了都是这样。”说起这件事,妻子姚满娥有些埋怨,但更多的是理解。
记者调查发现,参加“银龄讲学计划”的老师最大的已经有65岁,在颐养天年的年纪,他们却选择重返课堂,也许正如64岁的谢作塘所言,与其说乡村教育需要一群愿意发挥余热的老教师,他们更需要这样一个继续奋斗的舞台,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要学校需要,身体允许,我们随叫随到。”
紧跟中央部署,2018—2019学年,湖南省“银龄讲学计划”共为51个贫困县招募了250余名65岁以下的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他们下基层、赴农村、来到山里娃娃的身边,让乡村教育走在了希望的田野上。
这一次,记者走进“银龄”教师之中,听他们聊一聊银发老师和黑发孩童之间的动人故事。
特级教师传道授业
“当老师,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扎根农村教育,把不起眼的小事做好,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宜章县岩泉镇学校的教室里,坐着一群刚入职的年轻教师。窗外,4月的春光正盛,台上,全国优秀教师、“银龄讲学”教师谢作塘的一番话有如春风拂面,暖到了他们的心里。
今年是谢作塘退休后的第4年,也是他走上农村学校讲台的第43个年头,虽然年过花甲、两鬓斑白,但从他精神矍铄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疲惫。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谢作塘和几位退休教师义务组建了一支“银龄讲学团”,在宜章县的农村中小学为年轻老师、特别是刚入职的新老师指点迷津。短短半年多,使该县近30所农村学校的年轻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年轻人有热情、有知识,但面对农村的学生、农村的课堂,他们往往无从下手,劲没有地方使。”谢作塘说,自己一直在农村学校工作,和农村孩子打了几十年交道,如何和他们交流,怎样走进他们心里,这些经验正是年轻教师最迫切需要的。
记者从湖南省教育厅公示的2018—2019学年“中央银龄讲学教师”基本情况表中发现,我省首批“银龄讲学”教师之中,超过九成是中小学一级教师或高级教师,绝大多数为小学教师,将他们吸引到“银龄讲学”的队伍之中,不仅为农村义务教育提供了丰富教学经验,也为年轻的农村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坚定了他们扎根农村的信念。
他们从城市来到农村
天气好的时候,51岁的朱加强会把美术课堂搬到户外,让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发现美,用画笔记录美。前些年,朱家强还在慈利县第一中学的教学岗位上,带领中学生冲刺高考。没想到转身一变,退休后的她,在该县零阳镇北岗中心完小找到了“教师”的另外一种打开方式。
北岗中心完小有300多个孩子,因为位置有些偏僻,年轻老师招不来、留不住,学校特别缺老师,得知“银龄讲学计划”后,朱加强第一时间报了名,主动请缨来到这里。
在北岗中心完小,原本教数学的朱加强除了干自己的老本行,还教起了美术等课程。“因为怕教不好,提前做了许多工作,把自己当成学生,主动向其他老师请教。”朱加强笑着说,“活到老学到老,才能给学生带来源源不断的新知识。”
小学生们虽然有些调皮,但朱加强却很享受这份快乐,“看到孩子们无忧无虑地长大,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朱加强说,也许是每天都想和学生在一起,从学校到家15公里的路程,她并不觉得远。
和朱加强一样,在“银龄讲学计划”的号召下,不少老师从城市来到农村:常德一中数学高级教师熊梅初,远赴石门县夹山镇中心学校任教;麻阳一中高级教师郑阳书,现在是麻阳苗族自治县吕家坪镇铜矿学校的一名物理教师。他们在农村学校挑大梁、担重任,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只要学校需要,我们随叫随到”
每天清晨,62岁的姚胜书微微佝偻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在平江县伍市镇普义小学的校园里,他来得很早,打扫干净落叶、准备好上课要用的教具之后,姚胜书站在了校门口,等着孩子们上学。
普义小学很小,一共70来個孩子,姚胜书任教的一年级只有21个学生,为了摸清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姚胜书有个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每个学生家里都要去做家访,每个学困生都要上门辅导。他常常骑着一辆老旧的摩托车,在伍市镇的山道上奔驰,有一次,因为下雨路面湿滑,他连车带人摔倒在地,磕破了膝盖,可第二天照常上课,他怕同事和学生担心,谎称是在家里不小心摔伤的。“姚老师就像我的爷爷一样关心我,但他比我爷爷更厉害,他还能教我知识。”学生小帅悄悄告诉记者,自己最喜欢姚老师了。
退休之前,姚胜书已经在乡村讲台上耕耘了46个年头,虽然辛苦,但他乐在其中。“原本以为老伴退休了可以种种菜、带带孙,没想到他一听到能回去教书,就立马答应了,他太喜欢讲台了,快50年了都是这样。”说起这件事,妻子姚满娥有些埋怨,但更多的是理解。
记者调查发现,参加“银龄讲学计划”的老师最大的已经有65岁,在颐养天年的年纪,他们却选择重返课堂,也许正如64岁的谢作塘所言,与其说乡村教育需要一群愿意发挥余热的老教师,他们更需要这样一个继续奋斗的舞台,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要学校需要,身体允许,我们随叫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