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七条箴言
哲学家周国平认为,关于教育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他把最欣赏的七条教育理念列举出来,称之为教育的七条箴言,直指事物的本质,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
第一条箴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这个论,最由卢梭提出,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比如,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第二条箴言: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又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把儿童看作“一个未来的存在”,一个尚未长成的大人,在长大成人之前似乎无甚价值,而教育的唯一目标是使儿童为未来的成年人生活作好准备。这种错误观念由来已久,流传极广。整个成年人世界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场上拼搏。
第三条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这是西塞罗的名言。人在社会上生活,当然有适应现实的必要,但这不该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教育就应该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
第四条箴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
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这句话出自卢梭之口,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的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卢梭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全世界的书架上摆满了精神的美味佳肴,可是学生们却被迫去啃那些毫无营养的乏味的教科书。
第五条箴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这是爱因斯坦在文章中未指名引用的一句俏皮话,可能脱胎于怀特海的一段论述,大意是: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才有价值。那个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就是完全渗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
第六条箴言: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大师在两个地方,一是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另一便是在大学里,大学应该是活着的大师云集的地方。所谓“世界一流大学”,其实最硬的指标是教师,一个大学拥有一批心灵高贵、头脑智慧的一流学者,就是一流大学。
第七条箴言: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这是罗素为正确的师生关系规定的原则。他指出,一个理想教师的必备品质是爱他的学生,而爱的可靠征兆就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考核教师也应主要看其是否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对其尊敬的唯一来源是他的人性和理智品质。
如何做实做好中小学教育科研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和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有专家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树立“大科研”观念。中小学教育科研至少包括三类研究:课题研究,常态研究,学校发展研究。要正确定位中小学教育科研,以推动实践、解决问题、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主旨,以教师在学校现实场景中从事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为特征,以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实践为目的,这样才能收到效果。(二)强烈的校本问题意识。学校教育科研的问题,应植根于学校自身实际,切实梳理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根本性、关键性问题。以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将这些问题加以转化形成研究对象。(三)研究与实践并驾齐驱。中小学教育科研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要自始至终结合在一起,须臾不离。整个研究过程就是教学不断改进的过程,同时渗透反思,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四)健全研究制度保障。学校教育科研制度的立足点应侧重于教师从事科研内在动力的激发和考核激励制度的建立,将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将教育科研的着眼点集中到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上来。(五)注意研究成果的转化。中小学教育科研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以解决学校实际问题、改进学校现有实践状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校园文化是学生发展之根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近日指出,学校文化建设非常重要,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是育人。他指出,一位好校长应该给学校留下能让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要把好校长的一些好的理念和文化传承下来,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就如何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他建议:传统与时代精神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注意实实在在的文化建设。
(摘自《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等)
(责编 李景和)
哲学家周国平认为,关于教育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他把最欣赏的七条教育理念列举出来,称之为教育的七条箴言,直指事物的本质,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
第一条箴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这个论,最由卢梭提出,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比如,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第二条箴言: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又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把儿童看作“一个未来的存在”,一个尚未长成的大人,在长大成人之前似乎无甚价值,而教育的唯一目标是使儿童为未来的成年人生活作好准备。这种错误观念由来已久,流传极广。整个成年人世界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场上拼搏。
第三条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这是西塞罗的名言。人在社会上生活,当然有适应现实的必要,但这不该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教育就应该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
第四条箴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
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这句话出自卢梭之口,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的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卢梭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全世界的书架上摆满了精神的美味佳肴,可是学生们却被迫去啃那些毫无营养的乏味的教科书。
第五条箴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这是爱因斯坦在文章中未指名引用的一句俏皮话,可能脱胎于怀特海的一段论述,大意是: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才有价值。那个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就是完全渗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
第六条箴言: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大师在两个地方,一是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另一便是在大学里,大学应该是活着的大师云集的地方。所谓“世界一流大学”,其实最硬的指标是教师,一个大学拥有一批心灵高贵、头脑智慧的一流学者,就是一流大学。
第七条箴言: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这是罗素为正确的师生关系规定的原则。他指出,一个理想教师的必备品质是爱他的学生,而爱的可靠征兆就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考核教师也应主要看其是否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对其尊敬的唯一来源是他的人性和理智品质。
如何做实做好中小学教育科研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和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有专家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树立“大科研”观念。中小学教育科研至少包括三类研究:课题研究,常态研究,学校发展研究。要正确定位中小学教育科研,以推动实践、解决问题、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主旨,以教师在学校现实场景中从事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为特征,以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实践为目的,这样才能收到效果。(二)强烈的校本问题意识。学校教育科研的问题,应植根于学校自身实际,切实梳理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根本性、关键性问题。以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将这些问题加以转化形成研究对象。(三)研究与实践并驾齐驱。中小学教育科研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要自始至终结合在一起,须臾不离。整个研究过程就是教学不断改进的过程,同时渗透反思,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四)健全研究制度保障。学校教育科研制度的立足点应侧重于教师从事科研内在动力的激发和考核激励制度的建立,将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将教育科研的着眼点集中到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上来。(五)注意研究成果的转化。中小学教育科研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以解决学校实际问题、改进学校现有实践状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校园文化是学生发展之根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近日指出,学校文化建设非常重要,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是育人。他指出,一位好校长应该给学校留下能让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要把好校长的一些好的理念和文化传承下来,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就如何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他建议:传统与时代精神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注意实实在在的文化建设。
(摘自《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等)
(责编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