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及对策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ok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郊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生活安全、学业等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其中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热度相对较高。本文聚焦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从家庭和学校入手分析造成孤独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降低留守儿童独孤感的策略,以期对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学校  家庭  留守儿童  孤独感
  【中图分类号】D4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3-0024-03
  相关统计表明,我国2013年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农村儿童总人数的37.7%。生在农村,生活于城郊,父母外出务工,这是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情况,这也是留守儿童孤独感产生的根本原因。同时,留守儿童问题也是当前教育关注的热点,如何通过学校教育促进这一特殊群体身心健康发展,是广大教育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造成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原因分析
  (一)父母与儿童心理距离增加
  研究表明,亲子关系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最开始接触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是个体交往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人际关系。因此,亲子关系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观察留守儿童群体和正常家庭生活的儿童可以发现,两者在行为习惯、穿衣打扮等方面存在不同。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常年不在家或者白天务工、夜间伴宿,服务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十分有限,导致对孩子照顾不周,因此留守儿童在穿衣打扮方面过于随便,个人卫生存在一些问题。而行为习惯方面,由于缺乏父母管教,孩子未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与同伴相处时容易发生矛盾。此外,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并不正常,部分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抚养,隔辈人对孩子过于宠溺,导致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儿童与父母的心理距离逐渐增加,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更加不愿与父母以及他人进行交流,只想将自己锁在自己的世界中。由此可见,父母与儿童心理距离的增加是造成留守儿童孤独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留守儿童同伴关系质量差
  同伴的接受度对个体情绪体验有着深刻影响,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大部分产生孤独感的留守儿童,其同伴关系质量较差。对于学生而言,学校生活如同一个小型的社会生活,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让其感受人际交往的乐趣,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接受,从而减少消极情绪体验。反之,同伴对自身接受度低,在人际交往中不被关注,则会增强消极情绪体验,从而产生孤独感。而在消极情绪的影响下,学生会抵触人际交往,害怕、抗拒参加班级活动,形成恶性循环。通过访谈学生了解到,大部分留守儿童会提到自己感觉在生活中没有朋友,部分儿童甚至认为自己已经习惯了一个人,不需要朋友。此外,在同伴关系中,必须关注学生之间是否存在孤立的现象。儿童内心发展不成熟,出现不良情绪、打闹属于正常情况,但是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应及时介入,进行正确引导,避免出现群体孤立学生的情况,这不仅会增强留守儿童内心的孤独感,还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同伴关系是影响留守儿童孤独感主要因素之一,必须予以重视。
  (三)城郊家庭教养方式不科学
  城郊地区经济、科技以及文化发展水平较城市地区来说比较缓慢,因此,大部分家庭的教育观念仍比较传统。当前,大部分家庭存在教育方式不当,管教孩子不得法的问题。通过分析,可以将家庭教育方式概括为以下四种,分别是放任型、期待型、虐待型以及溺爱型。放任型的家长表现为忽视孩子的正当要求,对孩子不关心、不信任,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对孩子否定过多;虐待型的家长表现为对孩子很不满,经常非难、责骂,甚至对孩子进行侮辱、体罚;期待型的家长表现为无视孩子的实际能力,对孩子期望过高;溺爱型的家长表现为对孩子宠爱过多,尤其在身体上保护较多,在精神上的关爱却不足。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内心对父母的关心爱护有着强烈的渴望,也期待得到家长的认可与表扬。然而,在与家长的实际相处中,孩子们得不到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爱与关注,很多家长强调自己努力给孩子好的生活,却没有意识到精神生活的匮乏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因此,教养方式的不科学使留守儿童家庭亲子关系更为紧张,从而导致儿童内心孤独感增加。
  (四)学校對留守儿童教育不足
  学校是儿童除家庭外第二大生活场所,同时也是学习的主要阵地。学校教育对儿童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文化素养等具有重要的规范、引导作用。通过对学校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其孤独感与学校教育有着直接关系。一方面,城郊学校的师资水平与城市相对落后,部分教师对留守儿童教育重视程度不高,认为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没有不同,不需要进行特殊教育。因此,面对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如与同学发生争吵、不讲礼貌等,教师通常进行简单的批评指正,未能深入究其原因。由于师生之间缺乏良性交流,儿童内心认为自己不被重视,进而增加孤独感。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辅导,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学习成绩长时间得不到提升便会降低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拒绝与教师、同学有过多的交流。此外,同学关系的好坏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也有较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应试思维的影响,对班级中同学关系的培养未能给予较多重视,过于重视成绩,因此导致同学之间的一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同学之间团结互助意识薄弱。
  二、降低留守儿童孤独感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亲子交流,满足心理需求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为儿童带来安全感,因此降低留守儿童的孤独感,首先应改变亲子关系。父母是儿童在社会生活中最开始接触的人,因此儿童对父母的依赖性非常强。儿童之所以产生孤独感是因为父母外出,自己在主观上认为自己脱离情感依靠。对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提升与儿童沟通的频率,让儿童感受到家长时刻在关心自己,惦记自己。一方面,父母应与儿童达成家庭约定,每天至少留出一个小时作为亲子时间,长时间外出的家长应保证每周不少于四次电话沟通。这样做可以保证与儿童建立稳定的亲子关系,使其在主观上认为即使父母外出,自己的情感依然有所依靠。其次,关于交流内容,父母也应有所转变。以往的交流中,父母以关注学习为主,很少与儿童沟通自己的生活经历,也较少关系儿童的交友、日常生活等,这导致儿童在交流中难以感受到亲情。并且以学习作为主要沟通内容,会让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儿童产生抵触情绪,也会使其对父母产生误解,认为家长只关心成绩,不关心自己。对此,家长应尝试讲述一些自己在外的生活趣事,让儿童了解自己的生活,同时多询问儿童的日常生活,从而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这样做儿童才愿意将心中对父母的思念、期待表达出来,才愿意将自己在生活中的委屈倾诉出来。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其实更容易让儿童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二)组织集体活动,增进同伴交流
  同伴关系在降低孤独感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学校生活中,儿童与同伴关系的好坏,影响了儿童的归属感、自信心以及学习积极性。同伴关系对于儿童而言是其现阶段中存在的唯一平等的人际关系。在同伴关系中,儿童可以进行自主选择,根据自己的意愿建立人际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同伴关系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引导同伴发挥积极作用,通过良好的同伴关系,降低内心孤独感。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成立兴趣小组,在相同兴趣的引导下,同伴之间能够快速建立友谊,有效增加彼此间的交流互动。举例来说,教师可以成立写作兴趣小组、演讲兴趣小组等,还可以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如种植小组、足球小组等。实际上,兴趣小组的成立为儿童提供交友平台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其可以交到有共同语言的朋友,拥有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的空间。这有利于强化留守儿童积极情绪,促使其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乐于交友,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组织游戏活动,通过游戏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增强班级同学的凝聚力,增进同学情谊。例如班级内部组织郊游活动,在活动中,儿童需要齐心协力完成活动任务。而教师也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规范儿童人际交往行为,使其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合作,从而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与同伴进行良性互动。由此可见,为儿童创设同伴相处空间和机会,规范同伴交往行为对提升同伴关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是降低留守儿童孤独感的有效方式。
  (三)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养方式
  家庭教育是影响留守儿童孤独感产生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庭成员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是,城郊地区大部分家庭仍存在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不当等问题。对此,学校应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现代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让家长学习优良家风、家庭教育方法理论等专业教育知识,使得家长在专家、教师的指导下以及专业教育知识的丰富逐渐转变传统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学校还应通过多种方式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培养目标及主要任务,让家长意识到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肩负着重任。并且,学校应基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适当转变对家长的培训方式以及家庭教育内容。例如在家长学习内容中增加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内容,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帮助家长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学校可以成立家委会、创办家长学校,为广大家长提供一个稳定的交流、学习平台。家长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向其他家长询问建议,汲取教育经验。总之,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方式的转变需要学校提供有力支撑,只有充分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才能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孤独感问题。
  (四)强化学校主导,家校合力教育
  降低留守儿童孤独感强化学校的主导作用是必然选择。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在儿童教育方法方面存在问题。并且很多儿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的思想、文化水平更为落后,在儿童教育方面不足之处更多。强化学校主导主要是通过学校加强家校合作,对家长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方面进行有效指导,同时与各个家庭建立穩定的联系,从而增强家校共同教育的作用,有效降低留守儿童孤独感。一方面,教师应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儿童的生活环境,并将了解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进而对儿童进行一定的帮助,减轻家庭负担。同时,了解儿童家庭,易于教师更加全面地分析出儿童产生孤独感的原因,进而与家长共同沟通解决策略。另一方面,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学校中的留守儿童进行全面地了解,并妥善保存相关资料,这样在制定相关留守儿童教育方案时,能够做到有数据可依。以学校为主导,加强家校合作,可以有效改善学校教育“孤岛”现象,使得学校在缓解留守儿童孤独感方面获得更多有力支持。因此,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家庭形成良好合作,实现长期有效的教育合作,共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孤独感并不是完全由家庭原因造成,学校教育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因此,降低留守儿童孤独感应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多种方法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日后研究中,教师还应加强社会对儿童孤独感的影响,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建雷.留守儿童主观生活质量、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意识、孤独感的现状及其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许秀芬,聂开银.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亲子依恋的关系:同伴接纳的中介作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
  [3]刘洋.儿童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分析[J].科教文汇,2018(6).
  [4]彭小凡,鲍未,钟媛媛,等.儿童心理素质对孤独感的影响:情绪调节和同伴关系的连续中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0).
  [5]袁书,李宏翰.广西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比较研究[J].教育观察(下旬),2018(7).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国内各院校开始重视引入先进教育观念,并为其制定契合度高的教学目标。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展开教学实践时,也应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加强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进而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本论文立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基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思维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普及的背景之下,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归还学生的“主演”地位,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不但需要打破传统的班级管理体制,还需要班主任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基于此,作为一名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需要技术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思考让学生自主管理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主体角色充分落实到实践活动中,以求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优化初中班主任的班
期刊
【摘要】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分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总体质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 开放式 和谐课堂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1-0100-02  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学的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至衣物服饰,大至楼房建筑,化学优化和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在高中化学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有关化学的基本原理,在高中化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可以产生很大的助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核心素养 培养探究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思维建模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S[2
期刊
【摘要】近年来,受新媒体时代来临的影响,促使以影视类专业为典型代表的应用型学科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调整其专业教育模式。即便高校影视教育水平日趋成熟,但是仍无法摆脱传统媒体的局限,出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岗位相脱节的情况,造成毕业生难以满足新媒体行业的岗位要求。如何主动迎合新媒体时代变革高校影视教育模式,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影视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了其现状和新媒体环境下对影视
期刊
【摘要】《医学免疫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变形计”教学模式采用“换位思考”的思维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微课这种短小精悍的视频教学载体,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微课兴趣小组分工制作微课,本文通过分析微课制作的具体过程,发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此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习兴趣,对专业知识巩固
期刊
【摘要】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是我国高校探索信息化教学的全新途径,因为它能够使得我国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水平,上升到更高层次。但是根据我国线上线下教学工作开展的进程得知,线上线下教学往往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缺陷,即教师在应用先进教育技术方面,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以及教师信息化的教学理念需要进一步得到完善等。这些方面的困境问题,将会从根本上直接导致高校线上线下教学的质量水平受到阻碍。因此展开此主题的分析具有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的力量来源、精神脊梁是我国不可或缺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个人素质的关键方法。职业院校一定要致力于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出优秀人才,论文首先围绕职业院校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的主要概念做了概述,其次是对目前職业院校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探究,最后提出了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职业院校 困境 路径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鉴于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困境,提出借助能力本位模型来实现中高职课程的一体化衔接。能力本位模型可以很好地兼顾中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共同点。以能力本位模型为切入点,将中高职课程分组和模块化,课程组间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可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无缝对接,对中高职共同培养人才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能力本位 中职 高职 课程组 衔接  【基金来源】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7-2018年
期刊
【摘要】课程资源建设是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加强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了良机,我们可根据大学语文课程特点和地方特色、利用学科优势特色,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开发出符合时代需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教学资源。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语文 课程资源  【基金项目】泰州学院2019年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2019JGB01)。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