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而不“贵”海花草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gsjz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苔藓植物是一群小型、绿色、多细胞、无维管束分化的高等植物,是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高等植物类群。而泥炭藓呢?可以用书籍来阐述的话, 它们占据着《中国苔藓志》第一卷第一个科属的位置。泥炭藓目Sphagnidae仅1科1属,即泥炭藓属(Sphagnum)。泥炭藓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约有300余种,我国有40余种。贵州泥炭藓资源较为丰富,是我国泥炭藓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有泥炭藓属植物18种1亚种和1变种。
  
  泥炭藓多生长于高山沼泽、森林山坡湿润的沟边林下及水沟边的草丛中。植物体常呈淡绿色,干时呈白色至紫红色。泥炭藓为酸性沼泽湿地藓类,茎在湿地中成片直立生长,单生或者分支都无时不刻地像花一样绽放,于是在贵州,它又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海花草。
  贵州的很多地方都生长着这种奇妙的植物,所谓奇妙,是如果不了解的话我们永远不会去敬佩这样一些山坳沼泽里不起眼的小东西。且不说它那些“高大上”的功能,想想一个正常的人身体里也就有体重60%的水分,而泥炭藓中的水分可超过自身体重的25倍,当然你可以说植物不能跟人作比较,但如此强大的吸水能力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感叹,以及好奇。因为好奇,所以人们在显微镜下专注地探索它的生存法则:泥炭藓的茎皮细胞壁很薄且多水孔,叶细胞结构更是适应了“沼泽喝水王”的生活。它的叶细胞有两种,一种是虫形的绿色细胞,负责光合作用,保证自己的生活物资,它们形态相似却长短不一;另一种是大型的透明细胞,负责“喝水”的“颜值代表”,一些种类的透明细胞上有着很多螺纹或者分隔,看起来像极了一个大屋子里分出了好多小密室,我第一次看到它们的时候还真以为那是好几个细胞呢。
  
  除了吸水能力,刚刚还提到了它有一些“高大上”的功能:首先,泥炭藓有极强的吸蓄能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造碳植物之一,其固碳量占北半球泥炭沼泽固碳总量的一半,它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会一点点积累出大量泥炭,最终那些岁月的积累会成为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泥炭矿床,那是修复地球生态、建设地球碳汇功能的重要产品。除此以外,泥炭藓还是湿地的主要植物类群之一,它们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而它们的制品也有着广泛的用途,在医药、生态环境恢复、保鲜材料、高档花卉栽培等方面都战功赫赫。
  
  泥炭藓是美丽的,而每种泥炭藓的美丽是不一样的。贵州都柳江源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一个以保护野生泥炭藓湿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风光优美,走在保护区内,随处可见泥炭藓美丽的身影,主要分布有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卵叶泥炭藓(S. ovatum)、多纹泥炭藓(S. multifibrosum)等,它们虽相似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泥炭藓
  泥炭藓植株较高大,黄绿色,茎枝的表皮细胞均具明显螺纹,各表皮细胞具4~7个水孔;茎横切面中轴棕黄色,皮部具3层大型细胞;茎叶阔卵形至阔舌形,叶缘具无色细胞组成的分化边;叶细胞具水孔、螺纹及分隔。丛生4~5枝,分强弱枝;枝叶卵圆形,内凹,绿色细胞在叶横切面上呈等腰三角形,位于叶腹面,背腹面均被无色细胞包围,孢蒴棕黑色。
  泥炭藓在贵州各地均有分布,一般生长在海拔500~2700米的沼泽、水沟边以及针叶林下的洼湿地。本种在我国多数省(市、区)分布,东亚、南亚、欧洲、美洲及大洋洲的广大地区也能找到它们,它们在世界泥炭藓植物中是分布最广且比较常见的种。
  多纹泥炭藓
  
  多纹泥炭藓植物体粗壮,高达10厘米以上,往往成大面积丛生,淡绿带黄色。茎及枝表皮细胞密被螺纹及水孔。茎叶扁平,长舌形(长为阔的2倍以上);先端圆钝,顶端细胞往往消蚀成不规则锯齿状,叶缘具白边;细胞密被螺纹及水孔。枝叶呈阔卵圆形,强烈内凹呈瓢状,先端圆钝,边内卷呈兜形;细胞与茎叶相似,但背面角隅处往往具半圆形对孔,腹面稀具孔;绿色细胞在枝叶横切面观呈等腰三角形偏于叶片腹面,背面全为无色细胞所包被。在沼泽地、高山杜鹊云杉林地、及水温的壁上往往成大片丛生。
  多纹泥炭藓在贵州也多有分布,跟泥炭藓很相似,很像泥炭藓密枝亚种,但它们也存在区别:多纹泥炭藓的植物体粗大,枝条较为稀疏;茎叶较狭长,而且茎叶细胞密被纹孔。
  卵叶泥炭藓
  卵叶泥炭藓植物体较纤细且柔软,淡绿带红色或呈铁锈色。茎表皮具单层大细胞,中轴红黄色。茎叶基部较狭窄,呈卵形或卵状舌形,先端钝,边内卷;无色细胞全部密被螺纹,无分隔,背面具成列小形厚边对孔,腹面仅上部者具角隅单孔。枝叶呈阔卵状瓢形,边缘强烈内凹,具狭分化边,先端稍钝;无色细胞与茎叶相似,密被纹孔,背面具多数成列厚边对孔,腹面具角隅对孔;绿色细胞在枝叶横切西观呈狭菱形或狭长三角形,位于中部,背腹面均为无色细胞所包被,或背面裸露。生境在沼泽地、溪边、钟叶林或常绿阔叶林下,以及林绿或沟边摘水石上。
  
  卵叶泥炭藓在贵州比较常见,在中国的很多省份也有分布,世界范围分布于泰国、印度、尼泊尔等国。
  假如,你在贵州,看到沼泽或者湿地甚至是农田里有那么一片柔弱却也昂着头的“绿花”,这里的人一定会告诉你——那是海花草!
其他文献
期刊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在惠崇和尚的一幅《春江晚景》画作上所写的一首题画诗。虽说原画作早已失传,然而,这首题画诗却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留传至今。特别是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佳句,更广为人们千古传颂。    这里,诗人并没有只是单纯地去解说画面上的内容,而是以画面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进而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
期刊
一转眼又到了猴年。这猴子可不一般,是灵长类动物的俗称,不仅是与我们人类DNA最接近的动物,也是大自然中最聪明的动物之一,甚至可以轻松地使用工具来觅食,智商绝对碾压其他森林动物。我们中国人对于猴子的感情也不一般,妇孺皆知的美猴王孙悟空就是大众对于猴子的最高期盼,也是为数不多由动物化身为英雄的代表。  猴子分布在世界各地,在很多国家可以很轻松地观赏到不同种类的猴子。在这金猴迎春之际,我就把之前在不同国
期刊
一部电影《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让我记住了宁夏沙湖这个地方。在电影的一开场,紫霞仙子撑着木筏出现了,清澈的湖水、金色的芦苇、蓝蓝的天空、湖润金沙,柔沙似绸,天水一色。紫霞开心地在沙漠里跑着,一切都是无忧无虑的,那场景真美……    从银川出来,同行的小伙伴一路上都在念叨着紫霞仙子,说要去沙湖与仙女相会。沙湖位于贺兰山东麓、黄河西岸的平罗县境内,距银川市只有50多千米,开车过去也就一个小时。这是一处
期刊
我是《旅游纵览》多年的忠实读者,不但我自己看,我的朋友们也在看,不少看过的人都评价很高。  大家喜欢《旅游纵览》,第一,是因为它的“精”和“专”,这正是这份杂志的办刊特色之所在,是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有个性的部分。信息量虽然不能算巨大,对信息的反馈也不及其他媒体平台来得快,但如果要瞄准国内生态、旅游、摄影方面的定位,我相信它一定位居前列。参与杂志策划、采写、编辑的人包括生态旅行达人、生态摄影家、野生动
期刊
水灵动,飘逸;水厚重,内敛;水温润,柔和;水静美,绵长。看惯了惊涛骇浪与汹涌磅礴的汪洋大海,更倾心于细水长流和蜿蜒曲折的河流湖泊。  漓江的水静得仿佛能听见它在你耳边窃窃私语,偶尔微风拂过,叮咚作响的水声就像一个少女在浅吟清唱。昆明湖的水柔得如轻纱一般笼罩在圆明园内,好像一位身段窈窕的舞者在演绎一首霓裳羽衣曲,而烟雾缭绕下的水面,又似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姑娘。宁静的贝加尔湖静谧而透彻,犹如一双干净
期刊
神秘而纯净的北极,位于地球最北端,一年中大部分岁月都被冰雪覆盖。然而北极也有多彩缤纷的一面,随着夏天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气温,这里的冰雪渐渐融化,随而替代的是夏秋两季丰富的苔原、幽蓝色的浮冰和冰山、深色调的山脊、五颜六色的极地村庄,还有那神秘莫测、千变万化的北极光……    苔原上的“矮人王国”  苔原也被称为冻原,是生长在寒冷的永久冻土上的一个生物群落,是一种在极端环境下存在的生态系统。苔原多生长
期刊
清代诗人袁枚曾在诗《苔》中有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中的“苔”便是苔藓的一种,苔藓多生于阴暗潮湿处,无人问津,可它也有着自己的生存意向,即便无阳光普照,依然释放着青春,将自己的魅力绽放。    我们常为自然之美所倾倒,古树参天,碧水苍穹,莺飞燕舞,而往往忽视了生活中与我们更为亲近的袖珍“小矮人”——低调不争的苔藓植物。裸露的石壁上,低矮的灌木丛下,泥泞的沼泽旁,水
期刊
“烟墩角”一个很有诗意的小小的渔村,位于山东荣成古烟墩遗址崮山岛和黄海海湾,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  但这个地方很出名,是因为数以万计的中外摄影人为大天鹅而来,吃住在一个小小的渔村中,用光影与天鹅共舞。  摄影人用娴熟的技法,在镜头中把雪白的大天鹅追逐戏水、引吭高歌、凌空翱翔、翩翩起舞等或呆萌、或灵动的神态写意得惟妙惟肖、非常妖娆。    图与文字的传播,摄影人的口口相传,让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会在
期刊
黑颈鹤,是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鹤类,曾经是我国的特有物种。近些年,由于环境、气候等原因,有部分黑颈鹤在尼泊尔、不丹等国被发现。    历史上,在交通尚不发达、信息较为闭塞的我国西部地区,春日里从天而降、秋日里无影无踪的黑颈鹤,让藏族同胞充满好奇。同样,黑颈鹤的这种“青藏高原繁育、云贵高原越冬”的迁徙习性,也给越冬地——云贵高原的人们描绘了许多神秘色彩。有关黑颈鹤的传说,在云南、四川、青海、西藏,有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