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kkkkkkkssss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肠埃希菌是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菌,由于各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使大肠埃希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断下降,这些耐药的产生与大肠埃希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
  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s)、AmpC酶有关[1,2]。文献报道,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等应用广泛的抗生素敏感性逐年下降。为此,我们对本院呼吸内科住院尘肺患者分离的256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谱及ESBLs、AmpC酶检测,指导临床抗感染用药。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菌株:
  2006年7月-2010年7月呼吸内科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送检的痰液标本。病人早晨漱口,深咳,取痰液送检,连续3日。用SENSITITRE荧光法全自动快速微生物鉴定仪(Aris)进行菌株鉴定。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为標准菌株。
  1.2 药敏试验:
  将大肠埃希菌在LB液体培养基(OXOID)中于37℃培养过夜,用LB培养液调整浊度至0.5麦氏浓度。
  采用Kirby-Bauer法。Mueller-Hinton琼脂(英国Oxoid公司),受试抗菌药物共18种,分别是:哌拉西林(齐鲁制药公司)、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美国Wyeth-Ayerst公司)、头孢西丁(海南海药公司海口制药厂)、头孢他啶(Galaxo-Smithkline苏州公司)、头孢噻肟(华北制药凯瑞特公司)、头孢曲松(中诺药业公司)、头孢吡肟(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公司)、美罗培南(日本住友制药株式会社)、阿米卡星(上海旭东海普药业公司)、环丙沙星(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左氧氟沙星(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取0.1ml菌液点于平板中央,用涂布棒均匀涂布整个平板,制成含菌平板。将抗生素药敏纸片贴至含菌平板表面,35℃孵育24小时,测量抑菌圈直径。
  1.3大肠埃希菌ESBLs检测:
  按照1.2方法进行菌液涂布琼脂平板及贴药敏纸片,35℃孵育24小时,测量抑菌圈直径。药敏纸片为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R)制定的标准鉴别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用WHONET软件分析耐药率[3]。按照CLSR的标准,当头孢他啶或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的抑菌圈直径减去头孢他啶或头孢噻肟的抑菌圈直径大于等于5mm时为产耐药酶ESBLs的菌株。
  1.4 AmpC酶检测:
  待检菌酶粗提物的制备 按NCCLS纸片扩散法的标准对所有菌株测定对头孢西丁的敏感性。对其不敏感的菌株(抑菌圈直径≤17 mm)进行酶的粗提。将受试菌菌落制成0.5麦氏单位菌液,取50 ul菌液加入12 ml胰酶消化大豆肉汤于35℃孵育4-6 h,于4℃4000 r/min离心20 min,弃上清液,将沉淀经-20℃与37℃水浴反复冻融6次后过滤,滤液经MH琼脂平板ATCC25922菌液接种于MH琼脂平板上常规细菌培养阴性后于-20℃保存待检测。
  大肠埃希菌AmpC检测 三维试验参照参考文献[3]方法进行,在水解酪蛋白胨(MH)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0.5麦氏单位的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菌液,将FOX纸片贴于平板中央,用无菌刀片沿FOX纸片边缘5mm处放射状切一裂缝,裂缝里加入25ul酶粗提物,35℃孵箱培养16-18h后,观察抑菌圈的形状,如果平皿上出现一个沿槽周围生长指向FOX纸片的矢状菌苔,即为三维试验阳性。
  1.5数据统计:
  利用SPSS11.5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t检验及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ESBLs和AmpC酶检出结果:
  从256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5株单产AmpC酶、58株单产ESBLs、3株同时产AmpC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1.9%、22.7%、1.2%。
  2.2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谱:
  18种抗生素中美洛培南没有检测到耐药菌,其他17种抗生素均有不同数量耐药菌产生,大肠埃希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谱见表1。
  2.3 大肠埃希菌ESBLs、AmpC表型阳性菌的耐药谱:
  供试的18种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ESBLs、AmpC表型阳性菌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阴性菌。哌拉西林全部耐药,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对ESBLs、AmpC阳性菌的耐药率很高,但是对ESBLs、AmpC阴性菌的耐药率显著降低,P<0.05。ESBLs、AmpC表型阳性的菌株耐药谱比表型阴性的菌株更广泛。ESBLs、AmpC表型阳性大肠埃希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谱见表2。
  表1 256株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表2 ESBLs、AmpC表型阳性菌株对
  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
  
  
  单产AmpC酶、ESBLs及同时产AmpC酶+ESBLs菌株对18种监测抗生素(美洛培南除外)的耐药率均高于平均水平。
  3 讨论
  革兰氏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为(1)产生各种β-内酰胺水解酶(2)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改变,(3)细菌外膜通透性下降;(4)外排泵作用;(5)生物膜的形成[3,4]等。各种β-内酰胺水解酶的产生为其主要机制。AmpC酶和ESBLs是介导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广谱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及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两大类β-内酰胺酶。
  AmpC酶于1988年首次被发现以来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又称诱导酶,它主要是由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产生的一类β-内酰胺酶,可水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导致产酶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对这类抗生素特别是头孢西丁产生耐药,给耐药性的控制带来了困难。现已发现AmpC酶不仅由染色体介导,还可以由质粒介导,通常情况下其表达水平较低,且无临床意义,但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诱导剂的作用下则大量产生,导致其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许多文献[4-7]证实这类酶作用于头孢菌素而不被克拉维酸(又称棒酸)所抑制。随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别是头孢菌类的普遍应用,临床上耐药菌株的产生已相当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单产AmpC酶、ESBLs菌株同时产AmpC酶+ESBLs对广谱青霉素类和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及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高度耐药。单产ESBLs酶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率低于不产酶菌株,与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品存在交叉耐药;美罗培南仍是所有被测药物中对大肠埃希菌抗菌作用最强的抗生素,含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抑酶增效作用;头霉类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优于第1、2、3代头孢菌素,部分菌株对头霉素类耐药,提示合并有其他耐药机制;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高;部分产ESBLs菌株对头孢他啶敏感,与我国流行菌株ESBLs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有关[8]。单产AmpC酶菌株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为敏感,对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不敏感,与AmpC酶水解特征一致。质粒介导的AmpC酶和ESBLs常与其他耐药基因相关联,表现为多重耐药,本结果也证实这一点。由于碳青霉烯类对β-内酰胺酶具有高度稳定性,与所有革兰阴性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具有较高的亲和力,特别是PBP2,同时极易进入细菌微孔蛋白D2通道,从而显示强大的抗菌活性。治疗AmpC酶和ESBLs引起的危重感染,应首选碳青霉烯类,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对产AmpC酶的细菌感染有良好作用,但对产ESBLs菌则较差。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抗菌药应用于临床,耐药性是细菌针对抗菌药应用造成选择性压力而进化的必然结果。产生AmpC酶和ESBLs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随着产AmpC酶与ESBLs菌株的日益增多,其多重耐药机制严重影响各类抗菌药物的治疗,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AmpC酶与ESBLs菌株,为临床提供细菌的耐药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延缓耐药的产生,控制耐药株传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George A,Jacoby M D,Thapar A,et al.The new β-lactamases[J]. Nengl J Med,2005,352(4):380-391.
  [2] 李国保,李沛,陆坚。呼吸重症监护室常见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4):271-275.
  [3] 彭少华,金正江,罗兰等.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致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511-515.
  [4] 夏丽萍,康健,予润江,等.Ampc酶诱导调节机制及治疗对策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22(4):203.
  [5] 王林峰.质粒介导Ampc酶的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3);231。
  [6] 吴伟元.Ampc酶的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化疗杂志,2001,1(1):54.
  [7] 陈美云.细菌的耐药机制与对策[J].海峡药学,2002,14(1):56.
  [8] 陆坚,唐英春,吴本权等.华南地区质粒介导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分型研究.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2,22(6):638-643.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B超检查人工流产致漏吸及残留情况,并分析发生漏吸和残留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至2009期间接受人工流产妇女1008例,采用B超检查诊断漏吸和残留情况,调查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分析导致漏吸和残留的相关因素。结果:漏吸和残留的总发生率为16.97%。比较漏吸和残留各自的相关因素的比例,结果得出影响漏吸和残留的因素的相关性依次为: 胎囊偏小、孕龄不准、剖宫产、子
期刊
胃淋巴瘤占胃恶性肿瘤的2%-5%,占结外淋巴瘤的24%,是结外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与胃癌发生率之比为1:50。在最常用的胃镜检查中区分胃淋巴瘤与胃癌非常困难。本文总结了17例胃淋巴瘤的胃镜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旨在提高对胃淋巴瘤的认识,以期能早期诊断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病例资料  1.1病例选择。  复习我院2004-2010年胃粘膜活检诊断为淋巴瘤的病例17例,其中女11例,男6例。年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4例,随机将入选病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的药物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给予法莫替丁的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显效患者23例(占62.16%);有效患者12例(占32.43%);无效患者2例(占5.41%);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显效患者1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国内外资料及本组18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明确诊断17例,误诊为异位妊娠者1例,其中17例得以及时救治, 1 例死亡。结论: 延迟性脾破裂如能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救治均能得到良好的预后,而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腹腔穿刺,B超,CT检查是避免误诊、漏诊的重要方法。治疗以手术为主,可根据病情、脾破裂的程度以及是否有合并伤等情况
期刊
【摘要】目的:提高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发病特点的认识。方法:对10年来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結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多发生在围月经期,表现为剧烈腹痛,且腹膜刺激症状明显,可伴有体温升高。B超多表现为附件区囊肿壁厚,囊液稠,无丰富血流。结论:结合患者的月经周期,症状体征,血清CA125水平,B超检查等可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为了预防粘连,改善
期刊
【摘要】  脂肪肝是一种疾病,随着如今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影像学检测的普遍应用,其患病率检出率日趋提高,且发病年龄范围扩大。本文以探讨超声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目的,回顾分析我院教工298例体检者中发现31例脂肪肝的一般情况和病因调查,并结合实验室检查,为脂肪肝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超声; 脂肪肝; 诊断  【中图分类号】R4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婴幼儿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时期,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外界侵害的抵抗能力较弱,易发生各种危急重症,且病情的发展及变化快,较短时间内甚至可危及生命。特别是神经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类危重症,约占整个婴幼儿危重症的80%,对婴幼儿的生命安全危害也最大。纳洛酮作为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阻断由阿片受体所介导的一系列效应,在很多儿科重症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手术效果。 方法:对86例(112眼)翼状胬肉患者于显微镜下行胬肉头颈部切除,取自体颞上方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移植于胬肉切除处,10-0无损伤线连续缝合。观察术后愈合、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6-20月,86例(112眼)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110例均愈合良好,2例缝合线脱落较早,边缘略卷曲,但移植片未脱落。愈合良好率98.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饮食干预对治疗泌尿结石复发率影响的5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50例,了解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5例,对照组按患者的饮食习惯不进行饮食干预,观察组对患者饮食指导,进行饮食干预,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饮食干预对泌尿系统结石复发率的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为针对性地提出儿童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1年1435名儿童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来,低体重、生长迟缓、肥胖、消瘦、贫血、龋齿、视力低常检出率分别为6.34%、3.90%、4.11%、1.05%、9.90%、23.55%、7.39%,结论:加强口腔保健,注重营养均衡及用眼卫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体检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