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3日上午10点钟,台前县侯庙镇的孙书香正在NO.108就业基地成功箱包服饰有限公司的车间里飞快地蹬着缝纫机,再过一个小时,她就要下班到学校接上孩子回家做中午饭,下午送孩子上学后再来上班。她兴奋地说,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孩子,一个月还能拿到1500元工资。像孙书香这样的家庭妇女在台前县有很多,她们不再是留守妇女,而是巧媳妇工人,在家门口就了业。
走在台前的大地上,眼前是一处处整齐的就业基地标识和一个个生机勃勃的厂房,一种久违的震撼油然而生,不禁让人感叹革命老区人在脱贫路上的创新实干精神。
脱贫路上争分夺秒
地处黄河岸边的台前县在河南省的东北部,与山东隔河相望。1947年,刘邓大军在这里强渡黄河加速了全国解放的步伐。作为红色革命老区,台前县还是“中国羽绒之乡”“中国优质羽绒基地”“全国汽车零部件购销加工基地”“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河南省唯一“全国光伏扶贫工程重点县”。
全党精准脱贫主号角吹响后,台前县及时召开脱贫攻坚动员大会,成立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建脱贫攻坚指挥部,县主要领导挂帅,身先士卒,一线指挥,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转扶搬保救教”“生光电金险文”,打好“组合拳”,多措施“拔穷根”,一场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拉开大幕。
台前县县长王俊海介绍,全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实的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把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选准产业、选好企业,综合施策,持续跟进,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场硬仗。
2016年新年伊始,台前县就扎实推进贫困户精准识别,共精准识别出贫困村79个、贫困人口13548户41041人。澄清了底数,建立起户有卡、村有档、乡镇有簿、县有平台的“四位一体”贫困户信息台账,并研究制订个性化帮扶方案,使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到人。
河南省环保厅下派挂职干部郭丽君于2016年5月3日起到台前县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她亲眼目睹也亲身经历着这场脱贫攻坚战的火热。她说,这几个月台前的领导干部没有节假日,白天在下面督导,晚上开会协调,真的像是打一场战役。县委常委、县级干部、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带头奔赴扶贫一线,包乡镇、包村、包户;全县9个乡镇、99个县直单位、1832名党员干部,以敢于亮剑的精神和勇气,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大会战,和全县所有贫困村、贫困户无缝对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走遍全县各个村落,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详细调查,摸清实底,并多次带队外出考察学习精准扶贫经验,探索切合台前实际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产业带动,精准脱贫
扶贫攻坚,贵在精准,首在精准。一精准就底气足、信心大,一精准就办法多、措施硬、推进力度大、扶贫效果实。
台前县通过对精准识别出的贫困人口,进行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脱贫路径分析研判,发现全县贫困户中,因在家照顾老人、照看孩子或超过城里招工年龄而赋闲在家的中老年人占据多数。这部分贫困群众不仅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也有着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抓住了这部分人员的脱贫问题,就抓住了台前精准扶贫的关键。
今年5月初,台前县组织召开精准扶贫研讨会,重点研究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提出了“四个结合”建设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的思路和原则:一是与群众生活紧密结合。在就业基地的选址上,充分考虑群众生活需要,优先把就业基地建在贫困村,尤其是建在学校、幼儿园附近,这不仅方便贫困户就近就业,还有利于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贵”问题。二是与县里的主导产业相结合。注重选择服装加工、羽毛工艺品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与该县主导产业相吻合的项目入驻就业基地,既能吸纳更多贫困户就业,也壮大了全县的主导产业。三是新建和改造就业基地相结合。充分利用闲置的学校、仓库、民宅等现有资源进行包装改造提升,有效节约资源。四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相结合。充分利用台前县是“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优势,把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与电子商务相结合,通过电商网络平台把传统产业产品卖到全国各地,促进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在就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台前县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新建就业基地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外观标识、统一编号、统一管理模式,同时,实行县级领导分包责任制,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的目标、时限要求、安全质量责任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领导和单位;在乡镇间开展对手赛、联手赛活动,采取日督查、周调度、月评比方式,倒逼台账,压实责任,确保扶贫就业基地早建成、早达效。
为破解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台前县积极整合各类资金11165万元,因地制宜发展羽绒及服饰、汽车配件、传统手工艺、相框等优势产业,切实帮扶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作为风险担保金支付金融部门,按10倍贷款放大使用,贫困户贷款规模增加1亿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向第一批成效突出的26个产业扶贫就业基地奖补1270万元;通过金融扶贫、贫困村互助资金扩容,向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3900万元,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为破解劳动技术难题,台前县积极整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对贫困劳动力进行免费集中培训、送技术上门培训,有序转移就业。目前,共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36期,培训贫困人口4399人次,实现本地就业1658人。
如今,台前县产业扶贫遍地开花。在新建和改造提升113个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经济。目前,全县特色农业园区种植品种多样,有大棚蔬菜、苗木花卉、林果、中药材和食用菌等40多个品种,带动全县7360名贫困人口就地就业,增收脱贫;以绿源畜牧、雪牛乳业等规范化饲养基地为龙头,带动全县发展奶牛、肉牛、生猪、肉羊、鸡、鸭、鹅、兔及水产养殖等产业,遍布全县98个行政村,推动3880户贫困家庭增收脱贫,以台前为中心的30万头规模养驴基地正在谋划建设;加快发展制衣,相框、扎花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面粉加工、羽毛加工、家具制作等特色产业,分布在100多个行政村,吸纳贫困户3600户就业增收。 数字诠释“台前速度”
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台前人用一组组数据对“台前速度”作出了最有说服力的诠释。
不到两个月时间,全县新建精准扶贫就业基地53个,改造提升产业扶贫就业基地60个,总数达113个(服装24家,汽车配件42家,羽毛制品9家,编织包装木材相框18家,种养类13家,培训类2家,食品加工5家),吸纳就业7345人,其中贫困人口2938人,人均月收入1500元,行动之快、标准之高、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不足半年时间,全县新建和改扩建三皇谷生态园、丰乐园生态园、后方养鸭基地等产业扶贫特色农业园18个,直接带动贫困户1491户4772人从事产业发展;建成一村一品产业小区50个,新上小尾寒羊繁育场、养猪场、养牛场46家,建设标准化扶贫养殖小区24个,特色农业发展到6.7万亩。
积极推进与华电集团、河南森源集团、河南大亚集团等光伏企业开展扶贫合作,台前县13548户41041人纳入光伏扶贫计划,预计户均年增收3500元,实现光伏扶贫全覆盖。
电商经营规模不断壮大,电商企业200多家,个人淘宝网店1000余家,从业人员3000人,年交易额达2.2亿元;建设了台前县电商产业园,入驻云书网、邮乐网等电商企业43家,并与京东集团、苏宁易购达成合作协议,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站点152个,开设了“台前特色馆”,黑木耳、樱桃等413个特色产品实现网上销售。
为加强扶贫工作,39名县级领导干部主动联系贫困村、分包贫困户;台前县委、县政府又从县直90个单位选派112名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和落后村担任第一书记或工作队长,联合省派和市派66名第一书记,以及各派驻单位、乡镇机关2873名党员干部帮扶责任人和1774名“双强党员带头人”,结对帮扶全县13548户贫困户,采取建基础设施、赠送慰问品慰问金、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等形式,进行帮扶。
“台前模式”的核心就是一切从贫困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把车间办到村里,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持家两不误。同时,该县还注重文化扶贫,使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基层宣传文化协管员作用,把配备基层宣传文化协管员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各类基层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预计到2018年底,实现所有行政村文化广场全覆盖。
2016年7月20日,濮阳市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台前县召开,台前县作了典型发言。实践证明,建设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是一条符合台前实际,能够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
台前县委书记常奇民自信地说,通过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通过精准算账对比和全县上下合力攻坚,台前县完全有把握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2019年、力争2018年实现摘帽脱贫。
走在台前的大地上,眼前是一处处整齐的就业基地标识和一个个生机勃勃的厂房,一种久违的震撼油然而生,不禁让人感叹革命老区人在脱贫路上的创新实干精神。
脱贫路上争分夺秒
地处黄河岸边的台前县在河南省的东北部,与山东隔河相望。1947年,刘邓大军在这里强渡黄河加速了全国解放的步伐。作为红色革命老区,台前县还是“中国羽绒之乡”“中国优质羽绒基地”“全国汽车零部件购销加工基地”“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河南省唯一“全国光伏扶贫工程重点县”。
全党精准脱贫主号角吹响后,台前县及时召开脱贫攻坚动员大会,成立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建脱贫攻坚指挥部,县主要领导挂帅,身先士卒,一线指挥,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转扶搬保救教”“生光电金险文”,打好“组合拳”,多措施“拔穷根”,一场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拉开大幕。
台前县县长王俊海介绍,全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实的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把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选准产业、选好企业,综合施策,持续跟进,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场硬仗。
2016年新年伊始,台前县就扎实推进贫困户精准识别,共精准识别出贫困村79个、贫困人口13548户41041人。澄清了底数,建立起户有卡、村有档、乡镇有簿、县有平台的“四位一体”贫困户信息台账,并研究制订个性化帮扶方案,使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到人。
河南省环保厅下派挂职干部郭丽君于2016年5月3日起到台前县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她亲眼目睹也亲身经历着这场脱贫攻坚战的火热。她说,这几个月台前的领导干部没有节假日,白天在下面督导,晚上开会协调,真的像是打一场战役。县委常委、县级干部、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带头奔赴扶贫一线,包乡镇、包村、包户;全县9个乡镇、99个县直单位、1832名党员干部,以敢于亮剑的精神和勇气,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大会战,和全县所有贫困村、贫困户无缝对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走遍全县各个村落,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详细调查,摸清实底,并多次带队外出考察学习精准扶贫经验,探索切合台前实际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产业带动,精准脱贫
扶贫攻坚,贵在精准,首在精准。一精准就底气足、信心大,一精准就办法多、措施硬、推进力度大、扶贫效果实。
台前县通过对精准识别出的贫困人口,进行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脱贫路径分析研判,发现全县贫困户中,因在家照顾老人、照看孩子或超过城里招工年龄而赋闲在家的中老年人占据多数。这部分贫困群众不仅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也有着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抓住了这部分人员的脱贫问题,就抓住了台前精准扶贫的关键。
今年5月初,台前县组织召开精准扶贫研讨会,重点研究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提出了“四个结合”建设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的思路和原则:一是与群众生活紧密结合。在就业基地的选址上,充分考虑群众生活需要,优先把就业基地建在贫困村,尤其是建在学校、幼儿园附近,这不仅方便贫困户就近就业,还有利于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贵”问题。二是与县里的主导产业相结合。注重选择服装加工、羽毛工艺品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与该县主导产业相吻合的项目入驻就业基地,既能吸纳更多贫困户就业,也壮大了全县的主导产业。三是新建和改造就业基地相结合。充分利用闲置的学校、仓库、民宅等现有资源进行包装改造提升,有效节约资源。四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相结合。充分利用台前县是“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优势,把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与电子商务相结合,通过电商网络平台把传统产业产品卖到全国各地,促进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在就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台前县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新建就业基地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外观标识、统一编号、统一管理模式,同时,实行县级领导分包责任制,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的目标、时限要求、安全质量责任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领导和单位;在乡镇间开展对手赛、联手赛活动,采取日督查、周调度、月评比方式,倒逼台账,压实责任,确保扶贫就业基地早建成、早达效。
为破解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台前县积极整合各类资金11165万元,因地制宜发展羽绒及服饰、汽车配件、传统手工艺、相框等优势产业,切实帮扶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作为风险担保金支付金融部门,按10倍贷款放大使用,贫困户贷款规模增加1亿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向第一批成效突出的26个产业扶贫就业基地奖补1270万元;通过金融扶贫、贫困村互助资金扩容,向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3900万元,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为破解劳动技术难题,台前县积极整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对贫困劳动力进行免费集中培训、送技术上门培训,有序转移就业。目前,共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36期,培训贫困人口4399人次,实现本地就业1658人。
如今,台前县产业扶贫遍地开花。在新建和改造提升113个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经济。目前,全县特色农业园区种植品种多样,有大棚蔬菜、苗木花卉、林果、中药材和食用菌等40多个品种,带动全县7360名贫困人口就地就业,增收脱贫;以绿源畜牧、雪牛乳业等规范化饲养基地为龙头,带动全县发展奶牛、肉牛、生猪、肉羊、鸡、鸭、鹅、兔及水产养殖等产业,遍布全县98个行政村,推动3880户贫困家庭增收脱贫,以台前为中心的30万头规模养驴基地正在谋划建设;加快发展制衣,相框、扎花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面粉加工、羽毛加工、家具制作等特色产业,分布在100多个行政村,吸纳贫困户3600户就业增收。 数字诠释“台前速度”
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台前人用一组组数据对“台前速度”作出了最有说服力的诠释。
不到两个月时间,全县新建精准扶贫就业基地53个,改造提升产业扶贫就业基地60个,总数达113个(服装24家,汽车配件42家,羽毛制品9家,编织包装木材相框18家,种养类13家,培训类2家,食品加工5家),吸纳就业7345人,其中贫困人口2938人,人均月收入1500元,行动之快、标准之高、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不足半年时间,全县新建和改扩建三皇谷生态园、丰乐园生态园、后方养鸭基地等产业扶贫特色农业园18个,直接带动贫困户1491户4772人从事产业发展;建成一村一品产业小区50个,新上小尾寒羊繁育场、养猪场、养牛场46家,建设标准化扶贫养殖小区24个,特色农业发展到6.7万亩。
积极推进与华电集团、河南森源集团、河南大亚集团等光伏企业开展扶贫合作,台前县13548户41041人纳入光伏扶贫计划,预计户均年增收3500元,实现光伏扶贫全覆盖。
电商经营规模不断壮大,电商企业200多家,个人淘宝网店1000余家,从业人员3000人,年交易额达2.2亿元;建设了台前县电商产业园,入驻云书网、邮乐网等电商企业43家,并与京东集团、苏宁易购达成合作协议,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站点152个,开设了“台前特色馆”,黑木耳、樱桃等413个特色产品实现网上销售。
为加强扶贫工作,39名县级领导干部主动联系贫困村、分包贫困户;台前县委、县政府又从县直90个单位选派112名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和落后村担任第一书记或工作队长,联合省派和市派66名第一书记,以及各派驻单位、乡镇机关2873名党员干部帮扶责任人和1774名“双强党员带头人”,结对帮扶全县13548户贫困户,采取建基础设施、赠送慰问品慰问金、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等形式,进行帮扶。
“台前模式”的核心就是一切从贫困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把车间办到村里,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持家两不误。同时,该县还注重文化扶贫,使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基层宣传文化协管员作用,把配备基层宣传文化协管员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各类基层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预计到2018年底,实现所有行政村文化广场全覆盖。
2016年7月20日,濮阳市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台前县召开,台前县作了典型发言。实践证明,建设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是一条符合台前实际,能够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
台前县委书记常奇民自信地说,通过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通过精准算账对比和全县上下合力攻坚,台前县完全有把握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2019年、力争2018年实现摘帽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