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体验活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5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在联系生活实践中体验。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滋生体验的欲望;要精心设计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让学生体验生活化的数学。
  关键词: 数学教学 体验学习 学习氛围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由此可见,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获得体验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积极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生命的历程,是生活的体验。那么什么是体验呢?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活动,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
  课堂教学正是实现这一体验的载体。课堂教学是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和谐发展的过程,而这一系列目标的实现都与教师传统地位的转变、引导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以精练实效的“导”为指引,将参与体验、探究、操作、思考的权力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滋生体验的欲望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如我在一次活动课当中,出示了一道能引起学生兴趣并产生矛盾冲突的题目:新华书店有以下一批儿童读物打折出售,你会怎么买?并说出你的理由。书的价格如下:①《西游记连环画》(原价8.50元,现价4.50元);②《作文选》(原价12.00元,现价9.00元);③《儿童漫画》(原价10.80元,现价7.80元);④《童话选集》(原价18.80元,现价13.80元)。在讨论中,许多同学都据理力争,毫不相让。有的选择了《童话选集》,因为价格下调了5.00元,下降的钱数最多;有的认为买《西游记连环画》合算,因为它下降的幅度最大,价格几乎是原来的一半,而《童话选集》下降幅度还不到三分之一。还有一些更新颖的观点:我要买作文选,因为它对我提高写作水平有帮助;我要买《西游记连环画》,其他的我不喜欢;我要买《童话选集》,其他的我都有了,买来没用……由于每个同学认识角度不同,出发点也不同,因而造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激烈的矛盾冲突的局面,这不仅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众多的矛盾冲突中得到了激发。
  二、精心设计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时间和空间
  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合作中,逐渐完善自己的理解。这样学生就需要有充分的进行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时候,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教师提供的四个图形,通过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的办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目的是运用转化思想,借助操作活动建立丰富的直观表象模型,为学生的数学理解提供“脚手架”;第二次是在一位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出长方形后,我再次组织学生用两个钝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三角形拼出长方形以外的其他图形,目的是在前面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聚焦——三角形的面积理解的一般意义就是任意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出平行四边形,从而使得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数学理解更透彻。
  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
  要让学生的探索成为可能,就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就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动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并精选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材料,以活动的、开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交流等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在不知不觉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就能学会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了《百分数》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小芳把积攒的800元压岁钱从2009年3月1日开始在信用社储蓄一年,那么到2010年3月1日,她可以得到多少元?这样的问题,新鲜有趣,与生活非常贴近,学生很感兴趣。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地到附近银行了解利率、利息等知识,并与百分数知识相联系。通过调查、计算、思考,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了解了金融知识,增长了见识,从而深刻地体会了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真实,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内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共同“体验学习”。
其他文献
摘 要: 探究性教学活动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特性,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标内容要求,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探究性教学 方法    当前社会,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所需要的热门人才。作为培养祖国未来的小学学科教育,更应遵循和按照这一要求,进行为之不懈努力的教学活动。新实
摘 要: 本文作者对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谈了几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作者认为,激发兴趣、创造机会,让学生想交流、会交流、交流好,这样必将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标准性、灵活性、逻辑性,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要学生能熟练地解题,就以为达到了教学目的,却忽
摘 要: 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动得了,又能动得好?才能达到讨论的最佳效果呢?作者认为:讨论小组的建立要合理,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讨论的时机要恰当,讨论的方法要科学,讨论的氛围要和谐,要培养学生“三会”。  关键词: 新课程 数学课堂 讨论 教学实践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明确地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图像数据传输业务量越来越大;由于网络图像数据传输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问题,图像加密技术也日益受到关注。为了保护个人隐私
课堂是师生相互传播信息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宗旨。但数学老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任你老师讲得唾沫乱飞,可偏偏就有一些学生要么偷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却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对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有的耷拉着脑袋,精神不振,甚至进入了梦乡……老师只是在讲台上自问自答、寂寞地说教,课堂死气沉沉,根本达不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的。面对这些情况,我大声
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是数学的行为。在诸多数学思想方法中,转化是一种探索、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所谓转化,是把待解决的问题A通过某种方法归结到某个或某些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a上,最终使问题获得解决的一种手段。运用转化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就是要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具体地讲,就是要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把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问题
好的数学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提供现实的、生动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材料和活动机会,使学生能在各种教学活动过程学会运用数学的观点方法和知识去认识自然与社会,去
桑科榕属植物(Ficus Linn.)由多达800种乔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组成。人类饮食利用的榕属植物种类非常多样,常见于一些研究榕属植物的生态学价值及其在农业和医药方面应用价值的报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能量,光合固碳过程与植物水分利用密切相关,并通过水分对有机同化物进行运输分配。竹类植物是典型的克隆植物,能够进行生理整合,即有机质资源、矿
摘 要: 小学数学教育必须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深刻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性,切忌教学时实施一个标准,搞一刀切,而必须尊重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因为因材施教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核心,而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因材施教 差异性教学 分层教学    一、因材施教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