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是为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而数学则是其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师都非常重视数学教学工作,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很多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这个角度来审视,以往的教学策略有些已经不再适用,亟需引入更加丰富灵活的教学手段。本文即从教学实际工作出发,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提出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引起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小学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期。如果对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包括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等,涵盖范围既广,而且很大程度上属于立足于社会所需的基本技能。所以,如果能在小学阶段有效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数学成绩,同时也可以促使他们正确、全面的看待各种事物,积极审慎的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使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受益无穷。
一、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思维
数学学科中抽象概念比较多,而小学阶段是孩子刚刚开始接触系统性知识学习的时期,不管是对学习的态度还是本身的知识基础,都会让他们在学习数学时面临一定的困难。其实各科学习都是如此,学习新知识不可能没有难度,属于正常现象。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态度比较急躁,手段比较单一,比如课堂提问后学生还没有思考出什么结果,教师就急不可耐的自己给出答案。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一种思维上的“惰性”,只等着教师来教,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自然无法得到培养。
例如,在学习与图形有关的知识时,学生在此前的人生阶段中虽然有机会见到各种图形,但很少会进行深入思考,比如图形运动起来是什么样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形会变成何种形状等。教师在提出与图形有关的问题时,学生头脑中缺乏相应的基础,回答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进行更加直观的图形演示,作为帮助他们思考的重要素材。同时教师也要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哪怕在引导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也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维。
二、利用小组学习,弥补学习短板
小学生年龄虽小,由于家庭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会在数学教学中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学习水平,这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每名学生都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但如果放任不管,容易导致学困生出现,再想转化时千难万难。此时,选择小组学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通过合理的分组,学生之间优势互补,比如有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好,有的运算能力突出,在共同解决问题时,他们会自发的互相学习,弥补自身不足。
例如,教师通过教学中的观察,发现学生A抽象思维和想象力比较强,运算能力较弱;学生B与学生A则正好相反。在提出特殊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A与学生B进行分组,让他们共同解决。学生A可以看到学生B是如何把一个特殊图形拆分成见过的图形的,学生B也可以向学生A学习如何更加准确、快速的进行数学运算,最终两人的短板都得到了弥补,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共同提升。
三、结合实际生活,创造应用机会
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只通过考试成绩进行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放到实际生活中去。而且数学核心素养中所包含的各项能力,本身就会对学生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这又会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提升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学有所用”的机会,比如在课堂上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或者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利用数学知识自行解决问题等。
例如,在学生学习过基本的运算知识后,教师可以给出这样一个情境:学校决定组织春游,春游地点的门票是30元一张,班里共有32名同学,一共需要多少钱呢?班费一共有1000元,剩下的钱用来买零食,那剩下的钱是多少呢?这种情境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意愿,他们参与的热情会比较高。而且在情境练习中得到的经验,也可以用在他们生活中的其他场景上,培养他们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涉及到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想要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上取得较好的成效,需要数学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但这些努力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只有具备数学核心素养,小学生才能越学越轻松,越来越认识到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从而產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希望广大同仁都能认识到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加强探索与创新,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林年.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05):38-39.
[2]孙丽芬.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探析[J].学周刊,2019(04):23-24.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小学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期。如果对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包括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等,涵盖范围既广,而且很大程度上属于立足于社会所需的基本技能。所以,如果能在小学阶段有效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数学成绩,同时也可以促使他们正确、全面的看待各种事物,积极审慎的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使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受益无穷。
一、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思维
数学学科中抽象概念比较多,而小学阶段是孩子刚刚开始接触系统性知识学习的时期,不管是对学习的态度还是本身的知识基础,都会让他们在学习数学时面临一定的困难。其实各科学习都是如此,学习新知识不可能没有难度,属于正常现象。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态度比较急躁,手段比较单一,比如课堂提问后学生还没有思考出什么结果,教师就急不可耐的自己给出答案。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一种思维上的“惰性”,只等着教师来教,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自然无法得到培养。
例如,在学习与图形有关的知识时,学生在此前的人生阶段中虽然有机会见到各种图形,但很少会进行深入思考,比如图形运动起来是什么样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形会变成何种形状等。教师在提出与图形有关的问题时,学生头脑中缺乏相应的基础,回答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进行更加直观的图形演示,作为帮助他们思考的重要素材。同时教师也要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哪怕在引导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也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维。
二、利用小组学习,弥补学习短板
小学生年龄虽小,由于家庭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会在数学教学中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学习水平,这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每名学生都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但如果放任不管,容易导致学困生出现,再想转化时千难万难。此时,选择小组学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通过合理的分组,学生之间优势互补,比如有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好,有的运算能力突出,在共同解决问题时,他们会自发的互相学习,弥补自身不足。
例如,教师通过教学中的观察,发现学生A抽象思维和想象力比较强,运算能力较弱;学生B与学生A则正好相反。在提出特殊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A与学生B进行分组,让他们共同解决。学生A可以看到学生B是如何把一个特殊图形拆分成见过的图形的,学生B也可以向学生A学习如何更加准确、快速的进行数学运算,最终两人的短板都得到了弥补,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共同提升。
三、结合实际生活,创造应用机会
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只通过考试成绩进行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放到实际生活中去。而且数学核心素养中所包含的各项能力,本身就会对学生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这又会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提升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学有所用”的机会,比如在课堂上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或者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利用数学知识自行解决问题等。
例如,在学生学习过基本的运算知识后,教师可以给出这样一个情境:学校决定组织春游,春游地点的门票是30元一张,班里共有32名同学,一共需要多少钱呢?班费一共有1000元,剩下的钱用来买零食,那剩下的钱是多少呢?这种情境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意愿,他们参与的热情会比较高。而且在情境练习中得到的经验,也可以用在他们生活中的其他场景上,培养他们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涉及到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想要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上取得较好的成效,需要数学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但这些努力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只有具备数学核心素养,小学生才能越学越轻松,越来越认识到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从而產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希望广大同仁都能认识到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加强探索与创新,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林年.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05):38-39.
[2]孙丽芬.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探析[J].学周刊,2019(0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