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忆家书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aoyonghe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我会浮想联翩。对于已过七旬的老人,回忆是一种享受,特别是童年时那些暖心的往事。
  是日,翻看手机,回想起去冬干燥的北京下了头场雪,带来清新的空气、喜悦的心情。雪下得并不大,好玩的人们还是抑制不住兴奋,费劲地撮出个雪球打雪仗,或是指导小孩堆出个瘦小的雪人。想着想着,冒出了“家书”一词。
  我家有写信的传统习惯,爸爸妈妈都是写信的高手,家书伴随我们姐弟仨长大。我家的家书要是收集齐全,堆积起来会码得老高,不算夸张,少说有几十万字呢。
  妈妈从十六七岁就给当时已很出名的作家巴金写信,后来日本人来了,天津沦陷了,妈妈去了西南联大,她留下的信都被焚毁了。再后来,战乱时写、运动中写,虽然通信很难,留存下来的巴金的信有六十五封,几年前全捐给了上海图书馆。
  不知道爸爸从几岁开始学写信,应该也很早。第一次懂得收信写信是在我八岁时,那年爸爸被高教部派到德国教书,我第一次收到爸爸亲笔写的信,花花绿绿的外国邮票贴了好几枚。我的小名叫小妹,爸爸总是和我平等地说话,语重心长。
  一封写于1953年的信,爸爸是这样写的:
  “小苡、小妹,爸爸多想你们,还有弟弟。想得厉害了,就只好看看你们的照片。希望你们照一张最近的照片寄给我。我过几天去买一个漂亮的贴照相簿,把照片都给贴上,这里的照相簿好看极了……我这一路走了整整两个礼拜。走到这里已二万多里了,想想好远呀!你们打开世界地图看看,爸爸现在在哪里?
  “小苡、小妹,还有弟弟,要乖,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我看见那么多、那么可爱的德国孩子们,他们老对我笑,我在马路上走,他们围着我看,我的脸都红了。在火车上,苏联朋友们都爱看你们的照片,看了都说хорошо(俄语:好)!
  “别忘了写信给爸爸。问你们老师好!”
  1954年春节爸爸给我一人写道:
  “我们这里冷得很,天天下大雪,已积了一尺高。最冷冷到零下三十度。不知南京已下雪了没有?你们已放假了,在家里过年,真是高兴!PaPa有三个年没有回家过了。只希望明年大家在一起,全家团聚吧。
  “寒假中还要努力学习,也帮妈妈(mama)做点事。
  “小妹,我快回国了——还有两年,回去我要好好学习,还要写东西。”
  这封信里爸爸提到了文字改革,告诉我以后要学会拼音,还写了用拼音标出的中文句子让我念。
  在另一封信里,爸爸不知为什么想让我学织毛线活了,他说:
  “小苡、小妹要记着,一定要做个好孩子,一切要听妈妈话。你们有个好妈妈,也有个好爸爸,有个幸福温暖的家庭,你们应该更乖,多看好书,不要乱吃东西,当心汽车,多穿衣服。绝对不要闹脾气,不要打架,一天到晚都要好好的。(我希望妈妈买点毛线给小妹学习去)”
  妈妈后来真的给我买了毛线,虽然我学什么都很笨,却很用心,难怪我日后会变成一个很勤快的家庭主妇。
  下面是我当年写给爸爸的回信:
  “爸爸,我已經会织毛线,天天织了拆、拆了织,把妈妈都搞烦了。妈妈买了一点毛线,但也没空织。就是那些作文,爸爸,您能不能叫妈妈不改作文,要不是那些作文,妈妈早给您写信了。”
  妈妈一定要帮我改作文,而我从小就追求独立。
  六十年后我重读都要笑喷了。天上的爸爸,地上的妈妈,都没给我们买过房子车子,他们给我们的只是一本本书、一行行字。
  但每逢我想起这些,泪珠都会在眼眶里打转儿。
其他文献
本刊今年8期《星星诗》栏目中,发表了晓角的诗歌《三天过完十六岁》和诗人竹无心关于这首诗的评论。2020年9月,在晓角17岁生日来临之际,她终于拥有了校园里属于自己的书桌。  我今年十七岁,个子很高,脸上青春痘长得厉害,所以我很早就不再照镜子了。现在我住在政府的扶贫砖瓦房里,每天和父母下地干活,也干家务。读书、听歌、养狗,有时发表文章,现在的我平静而充实。  按我们这儿的说法论,我今年其实是十八岁。
我打小对母语的敏感和兴趣全来自语文课之外。我喜欢听书,听村里的老宁头说故事。他说书杂,也野,表情丰富,唾沫横飞,带骂人的口头语。《薛仁贵征西》《罗通扫北》《呼延庆打擂》都是从他满嘴的脏话里听来的。他模仿那些说书艺人的腔调,喜欢把嗓音弄成破锣声:“话说小将罗成……”遇到节骨眼上他就打住,让我们给他割牛草。在苏北黄海的漫滩里,天高地远,白云悠悠,耕牛甩尾,中秋时节的泥土味让人鼻头发凉。一群少年呈扇形围
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要把一件事说得有滋有味,得要慢慢地说,不能着急。这样才能体察人情物理、审词定气,从而提神醒脑、引入入胜。  ——汪曾祺  语言  在西单听见交通安全宣传车广播:“横穿马路不要低头猛跑。”我觉得这是很好的语言。在校尉营一派出所外宣传夏令卫生的墙报上看到一句话:“残菜剩饭必须回锅,见开再吃。”我觉得这也是很好的语言。这样的语言真是可以悬之国门,不能增减一字。
时隔23年,经典电影《美丽人生》在2020年年初重映了。很多人说,这是2020年必须要看的第一部电影。以前看《美丽人生》,以为讲的是战争;再后来,觉得是爱情。如今到了一定年纪,我看到的全是关于亲情的真相。在影院重温,笑着笑着不觉眼眶发酸。曾经不懂影中意,如今才明白,我们都是电影中的那个小孩。  1圭多是一个犹太青年,在意大利小镇上经营着一家书店,和妻子多拉、儿子约书亚过着让人羡慕的幸福生活。但在约
张晓乐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学生,擅长绘画,热爱读书。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座右铭“即使是万般光耀的恒星,也有点点的星云。”  “小小少年,不知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我已不再是这样无忧无虑的小小少年了。  在懵懂无知的小学时代,天真幼稚的我还不知愁为何物,似乎永远也不会有大人的无奈与愁眉苦脸。我们生活在自己的城堡中,做自己的王子与公主。也许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我也是。  可是,升入初中后,学习
夏海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1届高研班学员。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儿童文学》《中华文学选刊》《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诗选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出版诗集《超现实的雪》《水时光》《恍然隔世》《眷恋》,散文集《琉璃的锋芒》《秋之约》等。曾获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齐鲁散文奖等奖项。  生活不是诗歌,但是人的生命中从来离不开诗。  在我写下这篇文章开头的时候,中华大地上正在
*学习康德好榜样*  康德目光,炯炯烈焰,至老不衰,令人如沐神睨,弗敢逼视。  康德的职业是教书匠,研究哲学完全是业余爱好。在《纯粹理性批判》赢得整个世界之前,康德是个业余哲学青年。年过四十的康德终于获得一个诗艺学教授讲席。十六岁上柯大的曾经的风华少年,百感相当地交集。  康德对所有评价均无动于衷。他始终坐在书房里望着窗外的教堂尖顶沉思默想。他说:哲学无法教授,哲学永远是思想者的事业。  康德的伟
每年的清明谷雨前后,紫蘇就破土而出了。  它们长得非常之快,你还没看见紫苏发芽是什么样子,密密匝匝的青紫小叶已经挤满了花盆。要赶紧分盆移栽,不然三五天后它们就会蹿到一掌高,互不相让,歪歪倒倒。  紫苏是我养过的最不操心的植物。第一年,雨水丰润的夏季,从菜场买来一把紫苏,剪下几茎,随手一插就能长出几棵。到了秋冬,花熟子结,收集起来,第二年开春往盆里一撒,就又是郁郁葱葱一堆。  再后来,我都懒得收集种
路遇一辆停下的小三轮车,车下一大盆倒扣滚落的咸鸭蛋,淡青色的壳有些裂开缝,有些摔烂变形了——看上去都是熟的。  车的主人放弃了收捡,坐在地上,双手撑在膝盖上,捂住脸,没有管人来人往,不知道是不是在暗自哭泣。  这一刹,大概是很多懊恼、绝望一起涌上来,打击得心碎了吧?  我赶着在约定的时间内去办事,没有停下来安慰他,或者掏钱买几个咸鸭蛋。虽然很想那样做,虽然我也知道,无论有没有人伸手,最后他会站起来
《旅行青蛙》是一款日本研发的休闲小游戏。游戏的主角是一只大眼睛的小青蛙,小青蛙独自居住在一个石头洞小屋里,屋外头种着一片幸运草,屋里则是木头做的小阁楼。小青蛙平时就在这里吃饭,在阁楼上的被窝看书,过着十分“居士”的生活。当然,它最大的爱好就是出去旅行,世界这么大,小青蛙也想出去看看。只要你给它收拾好行囊,小青蛙就戴上它的荷叶小帽子出发了。旅行途中它会邮寄照片,回来还会带回来当地的土特产。但是,“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