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颠倒,有效引导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ting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厘米”是小学生对测量单位的第一次接触,教学要指向于“单位”意识的确立和培养,而基本的单位“1厘米”则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很多教者都是把“1厘米”与“长度单位”割裂开来教学,这样学生形成的认知便不是完整的,甚至会产生偏差。
  一个前后呼应的提问引发的思考
  执教二年级“认识厘米”的课初,在统一测量工具的时候,很多孩子都提到了直尺,于是教者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用老师这把长尺和同学们手上的短尺来量课桌的长,结果一样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一样。(预料之中的回答)
  教者顺其自然地引向对直尺的深度认识。从整体观察到找出1厘米、几厘米,再到读取长度、测量长度……一系列针对厘米的学习紧紧围绕着“直尺”展开,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很高。当一切水到渠成,教者觉得可以“鸣金收兵”的時候,又一次抛出课初的提问。这样的二度提问,是基于首尾呼应的需要,同样也在检验一节课目标的达成度。可当教者的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却依然是异常自信地回答:不一样。只有一两个“救命草”般的声音响起,聊以慰藉教者惶恐的心。
  诚然,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会认尺,会用尺测量长度和画出一定长度的线段,会根据起点和终点的刻度数出或算出长度,可是学生脑海中建立起来的只是从“1厘米”到“几厘米”的一个形象的数字码堆,而不是作为长度单位的“厘米”本身。
  特级教师蔡宏圣说,数学的本质是“单位”。对于“厘米”的认识,我们重点应研究它作为“单位”的特质。从具体情境中的直尺上形象地剥离出“1厘米”和“几厘米”本是无可厚非的,只是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到的就是直尺上的一堆数字而已。
  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直尺虽长短不一,但因为其中的基本长度单位1厘米都是一样长,因此无论用哪种尺,量出的课桌长度都是一样的”,着实不容易。
  1厘米的小棒带来的启示
  苏教版教材中呈现的情境图是分别用数学书、文具盒来量课桌的长,进而让学生体会:量的数量不同是因为所用的工具不同。此时,学生就自然而然想到统一测量工具,而尺正是最统一的测量工具……也许,我们顺理成章地步入了一个教学的误区。其实,我们最终统一的并不是测量工具,而是表示一个固定长度的“单位”,可我们的直尺并不是这样的“长度”单位,充其量它只是由數个长度单位累积起来的测量工具而已。
  因为教师的着力点不对,在学生的认知当中,教师的长尺是一个较长的“长度单位”,他们的短尺是一个较短的“长度单位”,最终的结果当然就不同了。因为有了这样一个错误的“单位认知”在那,反而遮盖了本来就可以凸显出来的基本单位量——1厘米。
  一位教者用古时候两个裁缝给一位姑娘做裙子的故事引入,先带领孩子们了解了一些古代中外表示长度的方法,进而告诉孩子们:为了统一,聪明的人们创造出了1米长的、1分米长的、l厘米长的三种小棒(课件展示)。然后,教师让孩子们从学具盒中拿出1厘米长的小棒,用手比划,感受一下1厘米有多长,并通过与1厘米长小棒的比较,找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体会完毕后,教师在投影上出示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让大家尝试用l厘米的小棒“摆小棒、量长度”……孩子们饶有兴致地边摆边说:()个1厘米就是()厘米。此时1厘米的“单位意识”逐渐形成。教者话锋一转,问孩子们:“量20厘米、50厘米长的线段,你还愿意用l厘米的小棒量吗?”很快,就有孩子想到把l厘米的小棒连接起来,此时多媒体演示适时介入,让“尺”在一个又一个1厘米相连的基础上自然产生了。
  一个从尺到1厘米,一个从1厘米到尺,看似简单的颠倒,实际是顺应了事物发展演变的过程。利用1厘米小棒的摆和连,突出了“1厘米”作为基本长度单位的本质特性,弱化了尺对孩子先入为主的印象迁移。基于这样的教学思考。如果我们把那个“用老师这把长尺和同学们手上的短尺来量课桌的长,结果一样吗?”的问题向孩子提出来时,学生的回答就不会那么让教者抓狂了。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在抽象思维过程中,人们运用概念、判断、推理三种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反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概念教学应当受到充分重视。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关于概念教学的侧重发生了一些变化。从教材来看,以前的数学教材中,关于概念会有明确的定义以及正式的文字呈现,现在使用的数学教材,很少出现关于概念的大段叙述,经常会在
期刊
2014年9月我有幸参加陕西省高中英语省级学科带头人培训,感受颇多。反思在每个教师的日常工作中,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意义重大,它最终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水平,推动教师本人职业生涯上升到更高的水平。简言之,反思有利于教师积累经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其实纵观古今中外,很多仁人志士或名人大家都有关于反思的感悟。  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教学反思能
期刊
在信息技術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被广泛使用,这无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实践证明,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英语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营造趣味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对于学习科目的兴趣,也就是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恰恰能够通过把图、文、声、光结合,将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形象、鲜明
期刊
對于班级里的孩子,我们数学老师总有一些针对个别学生的抱怨,这个不好,那个不行……但我们是否曾静下心来,细想那些让你愤恨的学生,他们仅仅只是一个几岁大的孩子。我们想想,自己在课堂教学当中,是否有些许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选择的教学方式,孩子是否乐于接受?我们选择的切入点,是不是降低了知识的学习难度?我们的互动方式,是不是孩子喜欢参与的……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都看看,或许这才能让我们真正了解,提高课
期刊
加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积极开展长期、规范、有效的体育教师继续培训已成为我国当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人手,通过剖析问题的根源,最后提出更新观念,重新认识继续教育;建立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和网络学习的具体对策。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体育教师参考借鉴。  一、更新观念。重新认识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
期刊
案例:  无意中的一次,听到两位外专业老师的谈话。  甲:那个默默(化名)是不是有病呀?一个人总是爱自言自语。  乙:是的呀,他肯定是自闭症,我听说呀,自闭症幼儿就是不爱和别人沟通,喜欢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听到这样的对话,我也很担心,于是专门去和默默接触,时间久了,发现他确实会自言自语。但并不像那两位老师说的“有病、自闭症”。  笔者我认为,自言自语是儿童对自己而非某个特定的听者大声说出的言语。
期刊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已悄然走进了课堂。 在语文高效课堂中,新媒体魅力毕现、活力四射,令学生兴趣倍增,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使丰富的主题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绽放异彩,也是高效课堂的呼唤。对于这个“高效”,依我的理解: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只有在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指导下的高效率的学生学习取得了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都加大了教科研工作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社会期望尚有差距,文化落后的山区基层学校问题尤甚。  一、教科研工作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虽然每个学校都设有教科研领导机构,指导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开展教科研活动,但不少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状况,即形式多内容少,布置多落实少,投入多产出少。教师被动应付,管理者顾此失
期刊
李老师:“同学们早上好。昨天让大家准备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纸片.都带来了?”  学生:“带来了!”  李老师:“那好。我们先拿出方形纸片,每个人尝试一下。如何将它2等分、3等分、4等分、6等分。”  在学生们尝试的尝试过程中,李老师一边巡视学生的折法.一边引导启发一些暂无头绪的学生。  李老师:“通过上面方形的折纸。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2等分、4等分,3等分、6等分,这两组,组内折法的相通之处。有什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不少教育专家提出“知识放养”这一概念,旨在将学生从固定的课堂“圈养”中解放出来,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而少先队活动为语文教学的“放养”开展拓展了一片新天地。语文教学与少先队活动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语文作文教学与少先队活动融合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和视野有限,不少学生在作文写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