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教学的通透与精致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i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理解和把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逻辑关系
  逻辑一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是在“同种——相斥,相吸——异种”的基础上得到的.
  同样由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带的是同种电荷,两根玻璃棒靠近时相互排斥;同样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带的是同种电荷,两根橡胶棒靠近时相互排斥.做大量的类似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果,由此得出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发现它们相互吸引,由此说明两者带的不是同种电荷,是异种电荷.做大量的类似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果,由此得到:相互吸引的都是异种电荷.进一步推理得到: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逻辑二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推理过程.
  在完成丝绸摩擦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靠近时相互吸引实验后,让我们认识到自然界已有两种电荷.接着就要产生疑问:有没有第三种,甚至更多种类的电荷呢?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它摩擦的物质要么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相斥,就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相吸;要么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相吸,就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相斥.实验证实自然界的电荷要么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的是同种电荷,要么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的是同种电荷,没有第三种电荷,也就是说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逻辑三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是科学归纳的结果.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结论并不是由两根丝绸摩擦的玻璃棒相互排斥、两根毛皮摩擦的橡胶棒相互排斥及丝绸摩擦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相互吸引三个实验得到的,而是由大量的类似实验经过科学归纳得到的结论.
  2 教学细节造就通透精致的教学
  细节一 相互摩擦的物体都带电,可以通过实验证实.
  为了保证两根由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或两根由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靠近时相互排斥和丝绸摩擦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靠近时相吸有明显的效果,摩擦后用纸屑检验玻璃棒(橡胶棒)是不是带了较多的电荷,防止实验现象不明显时找不到根源,还可以在检验时发现带电量不足(吸引纸屑不明显)时重新摩擦.
  实验时我们只关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电,而不太关注丝绸和毛皮是否带电和带什么电.教学时可以增加关注点,通过实验检验玻璃棒(橡胶棒)带电的同时,丝绸(毛皮)也带电,而且相互摩擦的物体带异种电荷.
  细节二 不是玻璃棒(橡胶棒)相互排斥或吸引,而是它们带的电荷相互作用的结果.
  由于我们总是强调带电的玻璃棒与玻璃棒(或橡胶棒与橡胶棒,或玻璃棒与橡胶棒)之间相互排斥或吸引,所以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是玻璃棒、橡胶棒之间的作用.实际上,相互排斥或吸引是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电荷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说明这一道理,我们用不带电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来对比实验,说明是所带电荷的作用.
  细节三 现象与原理的表述要科学严谨.
  教学时教师多会做的实验是:用手捋一把塑料细绳,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描述现象时,学生(包括好多教师)都说看到塑料绳之间相互排斥.严格来说,我们看到的应是塑料绳散开,分析原因是摩擦后塑料绳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造成的.
  细节四 全面全程观察,关注实验现象的完整性.
  在做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或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靠近纸屑时,多数师生看到的只是纸屑被吸引过去.如果单纯看到的是这一现象,则对现象观察不细致,描述的现象不全面.细致观察,还会发现吸到玻璃棒(橡胶棒)上的纸屑会“跳走”,这是它们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造成的.所以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要全面全程,这样才能不遗漏、不偏颇.
  追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透彻研究,以精致教学突破难点,扫清学习障碍,消除疑点和盲点,实现教学的优质高效.
其他文献
期刊
贵刊2010年10月第28卷第19期P55的《水结成冰后体积膨胀为什么分子势能反而变大》一文为大家剖析了一道人教版高中物理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中的题目.这道关于分子势能大
期刊
期刊
我们知道,把卫星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通过测出天体卫星的环绕周期、轨道半径,则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推出天体的质量.如已知地球的卫星月球的环绕周期T=2. We know that t
期刊
像大麦一样  在海滨的低洼地  在强劲的寒风中  不断地歌唱  像大麦一样  吹倒后又站起来  不屈不挠地  把苦痛抛开  像大麦一样  不问昼夜有多长  努力成长     (指导老师 包逢祺)
期刊
以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核心的生本理念,它是基于“学生的起点非零,潜能无限”的观点.而科学课堂的教学正需要教师要有这样的生本理念,要有教师 “是生命的牧者”,而不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的思想,这样才能做好“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文章,把学习尽早地交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师生生命充分激扬的教育目标.《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是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
合作学习是美国在20世纪七十年代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合作学习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共同努力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它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在教学评价上,它强调将常规的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记分改成按小组记分,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那么,在个别学科中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合作探究的艺术性。教学语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与难点,该实验可以从实验方案、实验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角度设置问题,检验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能很好凸现新课
期刊
初中英语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项艺术活动。但她作为第二语言,不可能有语文那样广的学习环境,学习时间大部分集中在课堂上,“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英语老师研究的课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情感基调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的利用各种因素来设置高潮,使学生感觉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精神始终保持亢奋,学习效率自然就高了。下面介绍几种设置高潮的方法:
对于寻找最小的磁场区域,常见:圆形、树叶形等.这些形状都有各自的规律可循.以江苏省泰州市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试题中的最后一题也是关于边界磁场的问题为例.课后班里成绩较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