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I-1、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123456789zy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社会经济的发展,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迅速增加,流行病学表明85%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等大血管并发症,其发生早、进展快、预后差,确切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本文主要分析总结PAI-1、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脑卒中患者预防肺部及泌尿系感染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无肺部及泌尿系感染诊断的脑卒中患者270例,实施有规划的护理干预,作为护理干预组;从病案室检索2007年12月前出院的病案中,检索出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无肺部及泌尿系感染诊断的脑卒中患者27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护理干预组医院内肺部感染率为11.48%、泌尿系为5.56%,与对
目的 评估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黏稠度、血管内皮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62例AMI患者(AMI组)和128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测定两组受试者血中DD、hs-CRP、血液黏稠度、血管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 AMI组DD、hs-CRP、血液黏稠度、血管内皮功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与3种常用抗生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素)分别联用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茵活性,为临床有效地治疗MRSA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细菌,获得纯培养后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来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再根据CLSI(2006)标准,用微量肉汤法用苯唑西林测定MIC值,判定结果MIC值I〉4μg/ml为MRSA菌株。药敏试验方法
期刊
目的 初步总结不同类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001年2月至2011年5月11年间经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有完整资料的225例舌下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对其类型比例、年龄分布,诊断方式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结不同类型舌下腺囊肿的比例为单纯型占66.7%,口外型占21.8%,哑铃型占11.5%.青年人多发.诊断以穿刺为主,口外型穿刺加超声检查,准确率96.9%.治疗
目的 研究AVR导联上ST段的压低在预测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罪犯血管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行急诊血管造影术的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6例,分析其心电图特点与血管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应用AVR导联上ST段压低预测下壁STEMI的罪犯血管为左回旋支(LCX),分析该研究人群中下壁梗死的罪犯血管.评价AVR导联上ST段压低预测罪犯血管的灵敏性及特异度.结果 AVR导联上ST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栓塞是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尤为重要,但出血是抗凝治疗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发生颅内出血,常可危及生命.现将我科6例口服华法林导致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1例,女5例,年龄59 ~ 89岁.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变置换机械瓣膜术后2例,非瓣膜病并发心房颤动4例,口服华法林2.5~4.
期刊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与3种常用抗生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素)分别联用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有效地治疗MRSA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细菌,获得纯培养后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来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再根据CLSI(2006)标准,用微量肉汤法用苯唑西林测定MIC值,判定结果MIC值≥4 μg/ml为MRSA菌株.药敏试验方法
目的 探讨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于脐下缘做一10 mm切口,建立气腹,插入30 °腹腔镜,在切口左右侧各做一5 mm切口,置入操作器械,术中顺逆结合法游离胆囊.结果 30例均用单孔法完成,手术顺利.手术时间50~100 min,平均55 min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蛋白S100B(S100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疗程均为14d。治疗前后测定血清S100B和MMP-9。结果对照组S100B和MMP-9的治疗后分别为(0.71±0.27)ug/L和(281±95)ug/L,治疗组治疗后分别为(0.46
期刊
[目的]评价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与肛裂切除U型皮瓣推移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治疗的67例慢性肛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肛裂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内括约肌切开组患者全部愈合,皮瓣推移组患者2例感染后推移皮瓣裂开经换药引流愈合,其余均一期愈合.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9±3)min、(45±4)min;术后肛裂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