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吟诗作画讲究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具有无穷韵味的诗意空间。意境是古人追求诗词的最高境界。中华传统经典诗词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它讲究字斟句酌,追求深远的意境美,本身就是一幅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在学生诵读古诗词时引导学生通过品味精妙、准确、传神的词语,根据古诗词想象画面,并用为古诗词配画、吟唱、诵读等手段欣赏、感悟古诗词所描写的深远意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意境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笔者在教学中华传统诗文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去领悟诗词中的意境美。
一、抓住字眼,体悟意境
诗词容量的有限性使诗人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生活全部描绘出来,也不可能把瞬息万变的感情完全表达出来。因此,作者在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思想感情时,就采取“以少总多”的方法,十分重视诗词语言的锤炼,抓住生活中最富有包容性的一点进行着力刻画。古诗词中有许多精妙、准确、生动、传神的词语,它们是诗词的眼。抓住这些眼,就可以由词入境,依境索意了。
比如,在教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抓住一个“绿”字,让学生体悟诗的意境。师问:“绿”字可换成哪个词?学生答可换成“来、到、吹”等,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让学生体会“绿”字表现的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然后让学生想象“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怎样的一幅美景?体会诗人用一“绿”字而境界全出的奇妙之处。
二、运用想象,感悟意境
意境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它精彩绝伦而又浑然天成,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并且具有朦胧美,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古诗词这种深远的意境,为学生发挥想象力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小学生的想象力特别丰富,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通过朗读、想象、画面、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把诗中的美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教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悟词的意境。学生自由读上阕“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边读边想象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想象将士们跋山涉水行进在原野中,夜深了,搭起帐篷露宿原野的画面。再读“山一程,水一程”一句,让学生感受将士们一路上翻过一座座山,淌过一条条河,艰难行进的过程。“夜深千帐灯”又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夜深沉,顶顶帐篷、点点灯火的千古壮观的景象。
三、演唱、诵读,融入意境
古诗词的意境美能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通过演唱、诵读,展开联想,自由地体验意境的无限空间,通过对空白的填补与创造,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获得韵外之意、味外之旨,达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境界。
1.通过诵读,融入意境
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感染力,最具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古诗文诵读,以其声情兼备的独特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心灵相融,实现学生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进而在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比如,在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在学生理解了诗意后,先以古筝为背景音乐,营造出淡淡忧伤离别的氛围,然后在古乐声中,教师用饱含激情的诵读来演绎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学生被教师倾情的诵读深深触动,让学生也像教师一样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反复诵读、个别读、男女分读、小组读、齐读。诵读使学生尝到了创造的愉悦,得到了美的享受与情感的满足,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感情也理解得更深入透彻了。
2.通过演唱,融入意境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国古典诗词不但能用来朗诵,更能以歌曲形式来唱。在古代,诗词如《诗经》《乐府》等都是以歌唱的形式流传于世的。事实上,古典诗词用唱的形式更能表达其诗魂词魂、诗意词意、诗韵词韵。而小学生对于音乐、表演更有兴趣,在唱中、演中,更容易把自己置身于作品的情景中,也更容易理解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对于古诗词也记得更牢、更快。比如,在教《虞美人》一词时,先让学生欣赏邓丽君唱的歌曲《虞美人》,问学生:听了歌曲有什么感受?在最后环节,让学生再跟唱歌曲,在唱时融入词的意境,情景交融,进一步感受词人饱含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的情感。
古诗词意境“含蓄无垠,思致微妙”,抓住关键词语,运用想象、音乐、演唱、诵读等手段去感悟诗词的意境美,只是一个浅尝辄止的探究,怎样在课堂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内,让学生体悟古诗词深远的意境,还有待于教师去深入探讨。
笔者在教学中华传统诗文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去领悟诗词中的意境美。
一、抓住字眼,体悟意境
诗词容量的有限性使诗人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生活全部描绘出来,也不可能把瞬息万变的感情完全表达出来。因此,作者在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思想感情时,就采取“以少总多”的方法,十分重视诗词语言的锤炼,抓住生活中最富有包容性的一点进行着力刻画。古诗词中有许多精妙、准确、生动、传神的词语,它们是诗词的眼。抓住这些眼,就可以由词入境,依境索意了。
比如,在教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抓住一个“绿”字,让学生体悟诗的意境。师问:“绿”字可换成哪个词?学生答可换成“来、到、吹”等,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让学生体会“绿”字表现的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然后让学生想象“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怎样的一幅美景?体会诗人用一“绿”字而境界全出的奇妙之处。
二、运用想象,感悟意境
意境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它精彩绝伦而又浑然天成,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并且具有朦胧美,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古诗词这种深远的意境,为学生发挥想象力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小学生的想象力特别丰富,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通过朗读、想象、画面、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把诗中的美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教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悟词的意境。学生自由读上阕“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边读边想象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想象将士们跋山涉水行进在原野中,夜深了,搭起帐篷露宿原野的画面。再读“山一程,水一程”一句,让学生感受将士们一路上翻过一座座山,淌过一条条河,艰难行进的过程。“夜深千帐灯”又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夜深沉,顶顶帐篷、点点灯火的千古壮观的景象。
三、演唱、诵读,融入意境
古诗词的意境美能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通过演唱、诵读,展开联想,自由地体验意境的无限空间,通过对空白的填补与创造,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获得韵外之意、味外之旨,达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境界。
1.通过诵读,融入意境
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感染力,最具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古诗文诵读,以其声情兼备的独特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心灵相融,实现学生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进而在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比如,在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在学生理解了诗意后,先以古筝为背景音乐,营造出淡淡忧伤离别的氛围,然后在古乐声中,教师用饱含激情的诵读来演绎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学生被教师倾情的诵读深深触动,让学生也像教师一样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反复诵读、个别读、男女分读、小组读、齐读。诵读使学生尝到了创造的愉悦,得到了美的享受与情感的满足,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感情也理解得更深入透彻了。
2.通过演唱,融入意境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国古典诗词不但能用来朗诵,更能以歌曲形式来唱。在古代,诗词如《诗经》《乐府》等都是以歌唱的形式流传于世的。事实上,古典诗词用唱的形式更能表达其诗魂词魂、诗意词意、诗韵词韵。而小学生对于音乐、表演更有兴趣,在唱中、演中,更容易把自己置身于作品的情景中,也更容易理解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对于古诗词也记得更牢、更快。比如,在教《虞美人》一词时,先让学生欣赏邓丽君唱的歌曲《虞美人》,问学生:听了歌曲有什么感受?在最后环节,让学生再跟唱歌曲,在唱时融入词的意境,情景交融,进一步感受词人饱含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的情感。
古诗词意境“含蓄无垠,思致微妙”,抓住关键词语,运用想象、音乐、演唱、诵读等手段去感悟诗词的意境美,只是一个浅尝辄止的探究,怎样在课堂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内,让学生体悟古诗词深远的意境,还有待于教师去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