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川端康成掌上小说中的“千代情结”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川端康成特殊的家世和成长历程始终沉淀在他的灵魂深处,蔓延于他的创作生涯中。川端康成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缺少母性和女性气息的氛围中度过的,而最初给予他心灵滋养和情感慰藉的女性就是“千代”,青年时代的川端曾与四个叫“千代”的少女有过不同程度的感情经历,这些经历成为他一生不断闪流的记忆。这种“千代情结”贯穿于他的文学创作之中。本文试从川端康成的掌上小说来探索“千代”的影子,进而挖掘他的“千代情结”。
  关键词:川端文学 掌上小说 千代情结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 A
  
  川端康成自幼失去父母、祖母和姐姐,唯一的亲人就是卧病不起耳聋眼瞎的祖父,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川端康成体质孱弱、而祖父又整日孤寂地呆坐在床前默默流泪,这种凄怆而又单调的气氛,使幼年川端康成的感情不免染上些许悲凉的色彩,在他稚嫩的心灵里投下了寂寞的暗影。可以说他的童年没有幸福和欢乐,更感受不到人间的温情。亲情与爱情,对川端康成而言是非常朦胧而又十分抽象的。所以,他既需要温暖和关心、又强烈地渴望得到爱,渴望得到一种真切而又温馨的爱。青年时代的川端康成对爱情是敏感的,成人后,他连续接触过四个名叫千代的女性,并对她们在不同程度上产生过感情。尤其是和第四个千代已经有了婚约,最终由于至今也无法解开的“非常”原因,落得个伤悲的结果。这些感情经历甚至使川端认为自己染上了“千代病”。只要一提起千代这个名字,他就会涌上一种无以名状的特别情感。他痛苦地承认:“穿越了情感浪潮的顶点,我不能不接受这种心灵上的变化。”这些感情的起伏跌宕、初恋的失意体验都记载在他的《千代》、《处女作作崇》、《明天的约会》等一系列作品之中。那里所描写的世界,同渴望爱的孤儿感情是同根生的东西。川端康成经过四次与千代的情感纠葛,内心深处留下了难以拂去的伤痛,无论经过多少岁月,他始终无法排遣心中的苦闷、忧郁和哀伤,并且由此而产生了一种胆怯和自卑,再也不敢冒然向女性倾吐自己的爱情。
  川端文学的基础是建立在日本古典美和新感觉派艺术的巧妙融合的独创基础上的。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包括掌上小说、小说、散文、文艺评论等。在川端文学中,掌上小说容易被一些人忽视甚至淡忘,实际上这是最能体现川端文学风格的一部分。川端文学研究家长谷川泉先生说:“川端的掌上小说是川端文学的重要道标”,“叩开川端文学之门的钥匙不是《伊豆舞女》,而是掌上小说”。其掌上小说体裁多样、形式灵活、内容丰富、便于阅读而又充满了诗情画意,可谓是川端文学中最闪光的部分,意义深远而又重大。从川端康成掌上小说的创作倾向来看,掌上小说与川端康成的整个创作倾向是一脉相承的。掌上小说中的人物纷繁复杂,女保姆、艺妓、女艺人、卖身的少女、舞女等等都是作家的关注所在,他从细微处剪影式地反映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各种人物的侧面,多角度地再现了社会存在的问题。在这些掌上小说中,又有很多是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如《向阳》、《生命保险》、《脆弱的器皿》、《锯与分娩》等九篇掌上小说,描述的都是川端康成与第四个千代的故事。
  从这些系列小说中,可以看出千代的影子一直深植于川端康成的内心深处,他每每想到女人和恋爱的时候,无端漂泊的思绪总会回到千代身上,千代的影子已经长久地驻留在了他的心里和记忆之中。
  
  一 川端康成与四个千代
  
  青年时代的川端康成曾与四个叫“千代”的少女有过不同程度的感情经历,这些经历成为他一生不断闪流的记忆,并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和创作冲动。
  第一个在川端康成心中留下深刻记忆的千代叫山本千代。其父山本千代松曾借给川端祖父一笔钱。川端祖父故去不久,他便逼迫尚未成年的川端康成在借据上签字画押,将这笔借款改到他的名下,并限他年底归还。许是千代松感到愧疚,临终前叮嘱女儿千代要还给川端五十元钱作为谢罪。千代将钱送还给川端康成并热情地款待了他,还真诚地对他说:“你就把我的家看做是你自己的家吧,随时都可以来!”千代温馨的话语和亲切的态度让孤寂的川端康成倍感温暖,微妙的感情波纹在他内心起伏。后来他发现千代只是出于礼貌,别无他意,深为自己的自作多情感到羞愧。
  第二个“千代”是《伊豆舞女》中“熏”的原型。川端在伊豆半岛旅途中得到了舞女一行平等相待和真诚赞誉,这使平素内心压抑苦闷的川端十分感激。他和千代之间产生了朦胧的倾慕与爱意,演绎了一首淡淡的青春恋歌。他说:这位“美丽的舞女,从修善寺到下田港就像一颗彗星的尾巴,一直在我的记忆中不停地闪流”。
  第三个“千代”是白木屋酒馆的女招待,他为了从前两个千代的精神束缚中摆脱出来,便想移情于这名女招待。但这个女招待已有未婚夫,并且也叫千代。川端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黑暗无光。
  第四个“千代”是川端刚上大学时相识的。她原名伊藤初代,初代的地方语音读作千代。因此川端也叫她“千代”。千代在东京一家咖啡馆当女招待,川端经常进出这家咖啡馆,由此相识,感情逐渐加深。川端第一次体会到了爱情的甜蜜,并同千代订了婚。可就在川端筹备结婚的时候,千代来了一封“非常”的信,以“非常”的情况宣告他们的关系结束了。千代莫名的背叛使川端几近崩溃,并在他的内心深处留下了一辈子都不能治愈的伤痛。
  与四个千代的感情经历,使川端呻吟于命运的安排,觉得自己得了“千代病”,觉得是“千代松”的亡灵在“作崇”,是他的处女作《千代》在作崇,下决心以后不再同名叫千代的女子相恋。总之,与四个千代的爱与怨,对川端康成的整体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千代情结”在其掌上小说及许多小说中都留下了一抹影子。
  
  二 川端康成掌上小说中的千代身影
  
  松坂俊夫、长谷川泉、森晴雄、石川巧等四人分别尝试了掌上小说的认定和分类工作。他们的工作多是以川端康成本人的《独影自命——作品自解》里面的看法为依据。目前的分类为21种,仍然没有超出实验的范畴。川端康成很多掌上小说都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对生活素材进行了更好的提炼和更高的概括。其中一种就是围绕着与伊藤千代有关的作品来分类的,从中可以看到川端的“千代情结”。
  伊藤初代撕毁婚约的真正原因是川端一生也没有弄清楚的谜团。为了挥去心中难以排遣的苦闷,他曾多次外出旅行。他说:“我这样做,并不是要把她忘却,而是为了坐在火车里,犹如腾云驾雾,现实感变得朦胧,以求创造出有关她的美丽的幻想。她即便在肉眼未能望及的世界里消失了,但我也并不感到失去了她,还幻想着有朝一日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的某个地方同她相会”。他曾经感叹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信心还能找到千代这样可爱的女子。即便是被千代莫名地抛弃,他也没有丝毫的怨言和憎恨,心里依然对千代有着无比的深情和眷恋。千代俨然成了他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女性。
  《脆弱的器皿》是以描写“我”的梦境来完成的。梦中出现了观音像、“我”和少女。“古董店和马路结合处立着的观音像约莫十二岁的少女一般高,冷不防地搂住了我的脖颈,我却连忙躲闪开了,观音像倒在地上,摔碎了,却听不见响声。”于是“她缩成一团地蹲在那里,忙不迭地收拾散落一地的光闪闪的陶瓷碎片。”少女的出现使“我”从梦中惊醒过来,联想到“少女容易毁坏,恋爱本身也容易毁坏少女”。作品将陶瓷的观音人格化,并不单单是能够让人想到“冰冷的身躯的十二岁少女”,而是作为一个神圣的存在。现实中的千代就好比这尊观音像,神圣不可侵犯,“我”在心里上觉得永远也不可能使她幸福的。破碎的观世音像变成了少女,拾起自己的碎片,表达了川端康成在梦中仍然想要重新修复这段感情的意愿。作品折射了他的爱情波折和对千代的怀念。
  《走向火海的女人》也是由梦境开始。“高坡下的闹市一带,是一片火海。唯有她一人走下高坡,径直地走向火海。”“为什么惟有你一人走下高坡?是想烧死吗?”“我不想烧死。不过,你家在西边,所以我要向东走。”视线里的她一步步走向火海,最后成为一点黑点。她的身影在我的眼里越来越小,成为了一个黑点,可以说是离开了我,犹如针刺痛了我的眼我的心。我从梦中惊醒了,眼角上流淌着泪水。她宁愿去死,也不愿意向我的方向走来。我自己觉得“对于她,我表面上已经死心,实际上还是一厢情愿地单相思……想起这些,我万分寂寥。”作品流露出了刻骨铭心的思念,毫无掩饰地反映了川端康成依然怀念千代的寂寞伤悲的感情。
  《照片》中“一位丑陋的诗人,从来不爱拍照,杂志社向他要照片,他把与昔日恋人的订婚照剪下了自己的那部分交给了杂志社,他手上拿着剩下一半的恋人的照片,浮想联翩,时而想到恋人看见刊登在杂志上自己的照片,也许会悔恨跟自己谈过短暂的恋爱;时而又想到如果把两人的合照刊登出来,也许恋人看后会重新回到自己的怀抱”等等。流露了作者对千代的依恋之情和对这份感情完结的内心的遗憾之情。
  《锯与分娩》也是在梦中出现了自己的幻影和自己的化身,“我”手持闪光的刀刃和手持锯子的她展开了一场白刃战。不一会得知她刚刚分娩,“我”满心喜悦地要去通知某处的她,她也成了双重人格的人。从梦中惊醒,“我已经五年没有见到她了,不知她的下落。”“我”躺在床上,一边欣赏着还残存在脑海里的那份爽朗的喜悦,一边睁眼做梦,自得其乐。她究竟在何处生下谁的孩子呢?五年的光阴逝去,怀念依旧,甚至考虑她是否已经结婚生子?由这篇小说,可以看出川端康成的大脑仍然不停地掠过千代的影子。
  在《处女作作祟》,《生命保险》,《近冬》等作品中,作家依然执着地把自己的感情献给已经背叛自己的恋人千代。这种感情,不是甘美,而是苦涩,寂寞,忧郁和难以排遣的。唯一写了这段恋爱生活中甜美的回忆的,就是《雨伞》,他在追忆同恋人去拍照时,遇上下雨,两人共撑一把伞,不大自然;拍照时,两人已经互相依偎,到了归去时,两人撑伞的样子就如同夫妻一般了。这恐怕是作家少有的与千代的甜美回忆了。
  川端康成曾在作品中说过自己对千代的爱恋犹如“落日可以复出,山岭可动”,这种感情的激烈,是让人惊心动魄的。两个人关系破裂后,一直萦绕在他心头的想法:“命运的瓜葛难道就这样切断了吗?为什么她在我的心里仍然栩栩如生,永不消失呢?”少女千代的影子贯穿于他很多作品中,由“千代情结”而创作出了一系列的作品,展现出了日本文学的传统美和物哀。可以说,如果没有与四个千代的感情纠葛,也许就看不到今天的川端文学了。
  
  参考文献:
  [1] 叶渭渠:《川端康成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2] 谭晶华:《川端康成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
  [3] 周阅:《川端康成是怎样读书写作的》,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
  [4] 长谷川泉,孟庆枢译:《长谷川泉日本文学论著选》,《川端康成论》,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
  [5] 叶渭渠:《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6] 川端康成,叶渭渠译:《川端康成掌上小说百篇》,三联书店,1993年。
  [7] 谢天振主编,张国安编著:《执拗的爱美之心》,《川端康成传》,世界图书出版社,1996年。
  [8] 何乃英:《川端康成》,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9] 川端康成,叶渭渠译:《川端康成文集·掌上小说全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10] 叶渭渠:《川端康成》,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
  [11] 福田淳子:弱き器[C].川端文学研究会编.掌の小说川端康成论集.おうふう,2001.
  [12] 细岛大. 「火に行く彼女」论[C].川端文学研究会编.掌の小说川端康成论集.おうふう,2001.
  [13] 森晴雄. 雨伞[C]. 川端文学研究会编.掌の小说川端康成论集.おうふう,2001.
  
  作者简介:
  刘春波,女,1975—,吉林镇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教学、日语语言与日本文学,工作单位: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张国华,男,1958—,吉林省长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教学、日语语言学与日本文化,工作单位: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立德夫人的《穿蓝色长袍的国度》是19世纪众多介绍中国的作品中,以相对客观的态度介绍中国,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深切的同情心的明智之作。作为一位英国商人的妻子,立德夫人既凌驾于当时的政治风潮之外又未完全脱离时政,具有较为客观的观察视角。同时,作为一位女性,她具有不同于男性的女性关怀,由此研究《穿蓝色长袍的国度》中所体现的中国形象是具有独特价值的。  关键词:女性视角 异国形象 社会总体想象物  中
期刊
摘要 作为无家可归的民族的一员,卡夫卡在苦闷和彷徨中努力探寻心灵的避难所。然而由于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位生活中充满了背谬的作家并没有找寻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犹太人 寻求 归属感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孤独、忧郁的灵魂    弗兰茨·卡夫卡出身于布拉格中的一个犹太家庭。生活在奥匈帝国统治之下的犹太人处在捷克人和德国人的夹缝之间,往往充当出气筒和替罪羊
期刊
摘要 本文试图从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一系列作品中揭示作家的思想发展历程,揭示其孜孜不倦为被机械“异化”了的人类寻找心灵解脱之路的历程。首先,本文阐述其作品中“人的双重性”的观点,也即在人的个体中始终有两种不可调和的力量在斗争着;其次,本文论述了劳伦斯关于“人类关系双重性”的哲学,当人本身内部的两种力量无法调和,人类关系无法给世界带来拯救时,劳伦斯就找到了“黑暗之神”,并最终找到了心灵的宁静。 
期刊
摘要 索尔·贝娄是当代美国作家中最负盛名的一位,他以“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荣膺197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贝娄的作品,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代西方世界存在的危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对个人在社会中的命运表示深切的关注。面对非理性的世界,他们并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通过自我嘲讽等方式承担责任。《赫索格》作为最具有“贝娄式风格”的作品,被视为体现“存在主义哲学”的典范。  关键词:赫索
期刊
摘要 古希腊神话中酒神的传说已被传诵2000多年,19世纪的哲学家尼采首次提出了酒神精神的哲学理论,他认为人们通过原欲、本能、激情的宣泄和狂欢来获取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战胜人生的悲剧性,在“醉镜”中获得重生。20世纪20年代美国文坛巨匠海明威在小说《永别了,武器》中多处巧妙运用“酒”的意象,展现了美国“迷惘的一代”的精神风貌。本文试从酒神精神的哲学角度对该文学作品中的“酒”意象进行解读,诠释了“酒”意
期刊
摘要 《百年孤独》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巨著,同时也是马尔克斯在拉美文化被边缘化的情况下,追寻“文化认同”的创作。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有两种对待外来殖民文化侵入的处理方式,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无法摆脱文化殖民下的“文化身份”迷失的危机。马尔克斯用“混质的民族文化”对占主导地位的殖民文化进行“改写”,从无形中消解“文化身份”迷失的危机,摆脱拉美文化被边缘化。  关键词:《百年孤独》 身份危机 文化殖民 
期刊
摘要 浪漫主义是西方文学发展史上一个有着明确风格和创作群体的流派,李白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因其豪放自由的诗风,也被冠以了浪漫主义诗人的桂冠。过去对于李白的浪漫主义特征的讨论往往集中在其手法的夸张、想象的瑰丽,但是如果我们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比较阅读两种异域文化中孕育的具体诗篇时,会发现李白在表现自然,抒发情感等方面,尤其与西方浪漫主义有着艺术上的息息相通。  关键词:李白 西方浪漫主义 自然
期刊
摘要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文本中的男性,大多是缺席、失声、沉默的“被阉割”或者只能从事洗衣、烹饪等“女性化”职业的“刻板形象”,这种 “男性隐退”的现象是主流文化压抑下的产物。  关键词:女性文学 男性隐退 主流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美国华裔作家的作品,长期以来不是被学者们轻视,便是被其忽略,难以进入主流文化。如今这种状况早已消失。美国多元族裔文学研究
期刊
摘要 开高健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文学思想是同二战及战后的日本社会现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处女作《恐慌》所包含的思想既有对战争的反思,又有对传统价值体系的否定和超越。它体现了经历过战争的知识分子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向往的思想。  关键词:开高健 《恐慌》 象征 战争 反思 人生 自由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开高健是日本战后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他出生于二
期刊
摘要 庄子尊“道”,尚“自然”。“齐物”、“逍遥”、“自然”等思想中表现出的生态智慧,为面临生态危机和生存困境的人类的自救,为我们建设生态式的和谐社会提供着丰富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庄子 齐物 逍遥 自然 生态智慧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以来,生态学者指出:  “人只是生物队伍的一员的事实,已由对历史的生态学认识所证实。很多历史事件,至今只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去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