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合作”里的大智慧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so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动下,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参与——互动——互助”。其中,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是前提,交流互动是过程,达到的是“1+1>2”的互助目的。但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有小组,无合作”“合作学习等同于核对答案”“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徘徊”等现象,合作学习真正的效能并没有得到发挥。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采取有策略的支持行动,也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将实践得以主动化,使“真合作”中隐含着大智慧。
  一、科学建立小组,形成互赖关系
  建立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首要一环。划分小组的标准很多,目前采用较多的是按学习成绩或特长分组、按照兴趣爱好分组、按照学生之间的友谊分组。笔者认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不大,兴趣爱好也比较广泛。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发展,最好采用“自然分组”的方式。低年级学生,考虑到其注意力的稳定性与注意广度的局限,以同桌之间的两人合作为主。如果低年级的同桌合作形成习惯,到了中、高年级,就可以采取两组同桌合并的男女混合的四人小组。男女混编,随意分组,多角度思维及合作性思维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四人小组中,可以编排序号,由学生轮流当组长,以保证小组成员发言、总结机会的均等,实现小组成员学习几率的最大化。
  实践表明,任何成功的小组,组员之间都需要有一定的共同学习时间和经验。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确定组员的职责分工并开展组织培训,可以使小组成员感觉到明显的积极互赖,能够为进一步的交流学习奠定基础。
  二、细化谈话规则,培养合作能力
  课堂上团队合作失败的原因通常在于学生不听对方说话、相互打断发言、讨论或交谈时不注意说话语气等。因此,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谈话规则尤为重要。我校在实践中制定的谈话规则有:
  我们愿意认真倾听同伴说话;
  我们可以做到耐心等待对方把话说完,不打断对方发言;
  我们接纳每一种观点和想法;
  我们努力地让每一个人听清楚、听明白我的想法;
  我们向他人求助,也给予他人支持;
  表达自己的观点前,要提及前一位发言者的发言内容。例如:xxx说得很好,在此基础上我想补充 ;xxx的发言给了我启发: 。
  上述规则形成后,需要在每日的课堂上积极实践,需要借助教师即时性的评价语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的交流范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融入团体,建立起集体的归属感。这种向善、向上的积极力量,团队成员中的积极互赖的关系将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
  笔者在一节公开课上曾看到过这样的情景:一个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被“点将”起来回答问题,当他惊愕地站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的时候,班里的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起立,不断地表达出“教”他的意愿:
  “这个问题,我可以教你。”
  “刚才某某已经讲了这个问题,难道你没听懂吗?我再说一遍吧。”
  一个个“小老师”着实热情,可这个被“教”的学生呢?无奈、无助……这样的热情,学生承受得起吗?把“合作学习”简单地理解为“教别人”,把展示“教别人”的这种外在形式归入“合作学习”的范畴是欠妥当的。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同伴之间自然的、不露痕迹的追问、补充、再商讨。
  三、精选学习材料,增强合作价值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改变以往只有个别学生得到“说”的机会的“点将式”发言的弊端,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扩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二是“冲刺与挑战”。为了增强学生合作的价值,使得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重组,将通过集体研究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笔者所在的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整体把握教材活动”,即在开学初就对全册教材进行系统的梳理,把一个学期的学科知识结构进行分类,按照“学生可以自主学会”“适宜合作学习”以及“教师引领提升”三个板块进行梳理,据此安排相应的学习活动,做出合理的规划。在每一节课的设计中,语文学科主要采用“自主预习”作业的形式,及時了解学生自主先学的情况,并根据学生的质疑,补充、丰富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原文与课文的对照式阅读、课文与古文的比较阅读以及同一题材课文的整合阅读等。依托丰富的阅读材料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思维碰撞。
  四、“动”与“静”结合,促进深度学习
  在现实的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合作小组中成员的参与度并不均衡,一些学生存在搭顺风车、懒于思考的现象。笔者认为,合作学习中“不说”“不听”现象的根源是学生个体思维的参与度不够,即在自主先学的过程中,这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就处于被动的状态,在只有浅层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交流,很难融入。个体独立思考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合作交流前,应该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地尝试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收获。这样,他们才能积极参与合作,为合作作出自己的贡献。但在课堂上,很多教师养成了迅速前进的习惯,与独立思考相比,教师们更愿意快些进入热闹的“讨论”环节,这样会出现“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的假象,看似活动充分但学生的思维却没有得到发展。因此,要重视在课堂上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美国同行的“两个等待时间”值得借鉴,能够让学生在“动”与“静”之间,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之间得到最大的发展。
  两个等待时间是: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有一段等待时间;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要有一段等待时间。两个等待时间内学生的行为也需要训练并形成习惯。第一次等待时间,学生的行为重点是“理解问题并思考”。第二次等待时间,行为重点是“准备对听到的做出评论”。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养成静静思考的习惯,学生基于自己思考并在与他人对照、修正、补充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
  五、教师有效调控,提高互动质量
  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角色的缺席。从课堂教学实践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接受学习三种方式很少单独使用,通常分别作为教学的某一环节在某一节课上交叉使用。它们之间通常遵循着从自主学习到合作学习,再到接受学习的顺序,亦即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合作学习,最后教师讲解、释疑,解答学生不懂的难点之处。而且,这种循环在一节课上有时会发生多次。由此,要注重发挥教师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调控作用,特别是要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讨论时间、讨论秩序以及话题保持过程中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中,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倾听和点拨。倾听学生交流过程中的典型性发言,并在头脑中相机安排群体互动的顺序。那些存有争议,距离讨论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的意见应当成为率先交流的内容。这样,在争辩中,在反思中,在教师的“推波助澜”之下,学生的思维才能逐步走向深入,教师的助推作用才会得到充分体现。
  总之,真正的合作学习的发生需要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智慧行动,需要同伴之间持久而有针对性的实践练习。相信在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学生一定可以获得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这两项关键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校)
  (责任编辑 张 妤)
其他文献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描写了一件生活小事,故事很短却意蕴十足。从“萨沙把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我们看到,生命建设所必需的基本要素得到了传承、唤醒和打开。那么,如何从教材人物的精神版图中找到最合适的楔入点,引领学生从“我不是最弱小的”角度引申开去,从而得到言语生命的润泽和锻造,同时也得到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净化呢?  听过不少教师执教公开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发现一个共同点,
期刊
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应通过“探究、自主以及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本文提及的探究式学习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形式,收获科学知识,对知识进行充分应用,并且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快乐  不管什么样的知识,只要是学生自己探究获取的,他们必然能深刻理解。教师可利用较为合理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感悟探究活动带来的乐趣
期刊
曾几何时,微课在课堂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以此打造出一片开放、多元、灵动、厚重的课堂新时空。然而,并非所有的微课都能如此幸运。微课在课堂中的介入时机、方式和路径不同,其教学效果也就不尽相同。选择何时让微课介入与何时不介入,体现了独特的教学艺术。教师要该出手时再出手,以期“新的希望与突围”能在微课中实现,这也应该成为教师在微课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视点。  笔者曾经执教过人教版六年
期刊
德育课程一体化,就是要求教师将德育元素融入课堂中。体育课程是学生喜欢的学科,也是重要的生命课程,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际,将规则意识有效地渗透在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规则意识的培养,开展体育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  一、在实践中认识规则的重要性  规则意识,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规则意识的内涵和本质,我鼓励学生亲自体验,让他们在多次尝试和
期刊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成长的路上,童年的记忆应以欢声笑语为主,欢声笑语的来源可以是游戏也可以是快乐的学习。陈鹤琴的游戏理论主张以幼儿特点为前提,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以实现“做现代中国人”为根本宗旨,以游戏为主要方式,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能不能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学到知识呢?陈鹤琴指出,“游戏是兒童的生命”,幼儿有“四心”:“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
期刊
高中历史是高中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及对古代文明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历史简单地说就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可见学好历史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这也证明了历史课程教学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要探究高中历史课程的学生学法的培养,首先要探究高中历史的特点。  一、高中历史的特点  高中历史是历史基础教育体系的最后教学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经过探究,笔者
期刊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不仅能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而且还能够使其提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有正确的态度和认知。“三维目标”是指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笔者以初中化学教学的“三维目标”为基础,对高效化学课堂的教学做了一些探究,在此,愿与广大教师进行交流。  一、巧妙设问,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初中生刚接触化学这个全新的学科,必然对化学
期刊
在初中教学中,由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甚至是在思维习惯上都是不相同的,倘若教师在教学中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即便最终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实质上并没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特点展开分层次的教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学习需求上的满足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初中篮球教学中教学目
期刊
在一份高考模拟题中,诗词鉴赏一题选用了李清照的《念奴娇·春情》作为阅读材料,原文是:  念奴娇·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问题有二,其一为客观题,一选项为“鸿雁是大型候鸟
期刊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一个培养目标,是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关注的重要教学内容。“数感”涵盖在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诸多领域,对学生将孤立的知识串成体系,将单一的技能拓展为多元技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凸显培养学生“数感”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进“数感”,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一、如何理解“数感”  数感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要想培养学生的数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