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44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这是当前我们语文教师在改革与探索中所追求的目标之一。笔者认为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而这“法”就是结合本班实际,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生学会学习,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有效。
  一、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我观摩过不少教学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总的感觉是许多教师是在尽情表演,表面热闹,实质无效。从教学手段来说,多媒体是必要的;从交流形式来说,分组讨论是要有的;从教学环节来说,“拓展”是必需的,教师才情表演也是要有的,如现场作文、唱歌、朗诵等,都是早早准备好的;从教学创新来说,有让学生表演的,有让学生竞赛的,有让学生辩论的,有让学生汇报研究成果的……最初认为这些老师的教学水平真可谓是炉火纯青,教学步骤多么的有序,教学语言是多么的精练,教态是那么的到位,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曾有一位教师让学生举手发言,学生们先纷纷举手回答,对答如流,老师对回答者赞许,听课的老师们也向该学生投去了赞赏的目光。可当老师问另一问题时,有学生举手:“老师,回答这问题的王某某今天没来上课。”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这些问答早就是已反复演练、准备充分的了。这样失真的高效语文课堂,真的让人疑惑。
  让每节课都精彩是所有教师的美好愿望,但在教学实践中,无论多好的课也会存在遗憾和不足,一堂完美的、让人无懈可击的示范课就真的是高效的吗?高效的语文课堂要“真”,要“实”。
  语文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不局限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几篇课文,背诵了多少诗文,记住了哪些语文知识。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探索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自然,学得满意。教学即生活,顺其自然才是真!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当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这个主体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行的“我要学”,这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深入研究教材,有的放矢,了解学生
  刚工作时,我在教学上存在的主要毛病是:想在一篇课文里解决许多问题,只要是备课时得到的东西,就全部教给学生。不管难易,篇篇嚼碎了讲,一词一句,不通过自己的嘴讲出来就不放心。其实,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于是有了改进。首先,要深入研究文本,明确每一篇教材的目的和基本要求,决定讲解的取舍,做到剪除枝蔓,突出重点。其次,是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读写水平,并有意识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听他们讲话,看他们写的东西,了解他们看书时遇到的问题,研究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而摸清他们学习语文的具体情况。
  2.注重启发引导,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过去上课我认为只要自己讲得系统完整,学生就一定能理解得透,掌握得牢固,课堂因此落入“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的窠臼。阅读《给语文老师101条建议》后,认识到凭主观设想进行教学的危害性。凭主观设想进行教学就是对学生不放心,同时也剥夺了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机会,更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现在我改变了这种不讲实效的做法,努力把课上得朴素些、实惠些。在授新课之前先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提出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心中有底;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听讲、学习,就可以积极思维,主动接受。
  3.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行为,它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同时它也是一个动态的交流过程,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打磨产生的。因而,创造教学的最佳情境,使学生兴趣盎然,就容易产生教学共鸣。
  4.多元思考,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语文课堂,不仅教学信息的容量大,而且更能丰富课堂的表现力。虽然多媒体有其优势,但使用时很容易步入误区。多媒体优化教学要做到“适当”,就是指多媒体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用在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之处。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潇洒隽秀的板书是为人师者魅力的集中体现,多媒体代替不了教师,只能是辅助手段。
  总之,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我们绝不能迷失自我。语文教学需要“返璞归真”,不需要作秀表演,更不需要赶时髦。我们应以新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践,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更明净、更辽阔的语文蓝天中翱翔,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做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深深地感到,学生写字水平的低下,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某种意义上对作文的评价也产生了负面效应,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成绩的提高和语文好习惯的培养。为此,我从初一开始就指导学生钢笔楷书基本功训练。  下面,谈谈我指导初一学生钢笔楷书基本功训练的几点思考。  一、选好钢笔楷书基本功训练字帖  指导初一学生练钢笔字,首先必须使学生完全忘掉以前的字体,从零开始,从最基本的点
期刊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无处不在,但生活不一定能直接转化为文章的内容。许多学生一到作文就抱怨没有东西可写,或者写不出什么新意,关键是他们不善于认识生活和提炼生活。认识生活和提炼生活的过程我们姑且将此叫做“激活”的过程。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学会思考,善于发现生活  鲁迅先生强调:“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因为世间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期刊
“梦中的真,真中的梦”,这是一个充满着天真、活泼、阳光般的时代,但在这一个时代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生活、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对社会的影响,我们作为新时代的“灵魂工程师”应给予他们更多关注与关心。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1.学习成绩不理想。由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临时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绝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广大语文教师正积极主动地“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积极、主动、深入地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标,实践新课标,出现了不少新的气象、新的景观。但正如列宁所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只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变 成谬误”。在领会新课标“平等对话”精神实质的时候,有些教师往往会走入误区。  误区之一,强调平等对话,抛弃必要的讲授和分析  新课标指出
期刊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不仅体现出他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反映出其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在写作教学中注重从“积累,专项训练,讲评修改”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注重积累,在积累中汲取营养,厚积薄发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7-9年级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是实际情况却是:课堂时间有限,不允许教师大包大揽,如果放手把名著阅读全权交给学生,学生漫无目的,完成情况可想而知。在保障基础阅读时间的前提下,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是让任务保质保量完成的“催化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我手画我心——让平面文字成立体形象 
期刊
一直以来,我们传统语文教学比较沉闷单调,枯燥乏味,缺乏活力生气,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才能拨动学生心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就要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上积极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把学生教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下面我要谈的是以别开生面的导课引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范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期刊
新课改实施后,许多老师都在尝试着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对课文的教学以整体感悟文章内容、情感为主,对文学常识的教学有所放松。我个人认为在整体感悟文章内容后加强学生文学常识的教学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利用小故事,引导学生加强名著、名人的记忆。  我国历史悠久,曾经出现过许多的名人。他们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他们流传下来的作品就是
期刊
《雪》是作家鲁迅1925年完成的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 文质兼美,形式和内容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是一首动人的散文诗,又是一幅美妙的雪景图。这样一篇佳作应读出神韵,悟出深意,体会作者勇猛抗争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怀,讨论成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习这篇课文,围绕重难点我组织学生展开了两次有效的讨论。  讨论一:鲁迅先生真的是妙笔成画,让我们为江南雪的那份秀美而心动,为北方雪的那
期刊
作为老师的我总是“讥讽”学生的记叙文为“三无产品”。即:无经历叙述,无真情实感,无写作技法。这就是我所任教的农村初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状态。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带领学生去阅读,从阅读中吸取营养,辅助学生记叙文写作。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越多越广,也就越有助于写作能力地提高。学生应从广泛阅读中学习如何积累素材、锤炼语言、模仿技法、注入情感,从而使自己的作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