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神经外科术后监护病房有利于危重及重症病人的集中管理及术后护理;有利于护士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抢救赢得时间,如抢救措施完善,重点突出,降低了院内感染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监护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76-01
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1 意识情况:可以通过对话、呼唤和疼痛刺激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精神状况及辨识力、记忆力、计算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1.2 瞳孔的变化:若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且伴有“2慢1高”则提示可能发生脑疝。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与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而引起的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应加以区分,不能混淆。
1.3 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可以反映生命中枢的功能及颅内压力的改变。在脑损伤的情况下,血压升高常提示颅内高压,多见于脑水肿颅内出血。血压下降则常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性循环功能衰竭时病情更为严重。对于血压过高或过低的患者,必须连续细致的监测血压、脉搏及其他体征,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用药,保持血压平稳。脉搏慢而有力常见于颅内压增高,脉搏细快常见于有效血容量不足。呼吸频率不规则,深浅不一,常提示呼吸中枢受损。体温升高提示有中枢性或感染性高热。如果术后早期出现高热如鞍区手术后则提示中枢性高热,应给予物理降温及冬眠降温;如果术后3 d后出现高热并伴有WBC升高,结合腰穿查脑脊液中蛋白升高,细胞数升高,则提示可能为感染性高热,除了降温外还应抗感染治疗。
2 颅内压监护:
颅脑手术后,结合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可以预测是术后出血还是脑水肿。一般颅脑术后出血易发生在24 h内,脑水肿一般在术后48~72 h达高峰,因此,在术后3 d之内监测颅内压很有意义。如颅内压升高,经一般治疗不能降压时,可进一步采取头颅CT扫描、脑血管造影辅助检查查找原因,以决定是脱水治疗或进行手术减压。若颅内压降低,由于体位变动使颅内桥静脉断裂造成颅内出血,须及时处理,避免继发性损害。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神经外科病人常有意识障碍或全麻未醒,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不同疾病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治疗措施。如癫痫持续状态的病人,在应用抗癫痫药物同时要用解痉药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對颈椎病患者,观察是否有伤口血肿、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声音沙哑)。通过血氧饱和度仪的监测,若发现血氧饱和度降低,提示呼吸道梗阻,必须彻底吸痰,雾化吸入,及时清除口腔及上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叩背促咳,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呼吸节律、频率和幅度的改变。
4 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并发症:
监护室备有紫外线灯、含氯消毒液、空气换气机、空气清菌片及空气清新剂,定期消毒做空气培养,使监护室始终保持洁净空间。术后病人病情重,各种管道多,尤其是脑室引流的护理更为重要,操作时一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一旦感染将危及生命。
5 预防褥疮:
神经外科病人常有肢体活动受限伴意识障碍,需要协助生活护理,定时翻身拍背1次/1~2 h,并按摩皮肤受压部位。有的患者偏身感觉障碍,防止患处冻伤或烫伤,防止褥疮。
参考文献:
[1] 沈芸燕.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吉林医学.2009(18)
[2] 张永琴,边冬梅,李莉等.神经导航定位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深部肿瘤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02)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监护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76-01
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1 意识情况:可以通过对话、呼唤和疼痛刺激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精神状况及辨识力、记忆力、计算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1.2 瞳孔的变化:若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且伴有“2慢1高”则提示可能发生脑疝。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与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而引起的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应加以区分,不能混淆。
1.3 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可以反映生命中枢的功能及颅内压力的改变。在脑损伤的情况下,血压升高常提示颅内高压,多见于脑水肿颅内出血。血压下降则常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性循环功能衰竭时病情更为严重。对于血压过高或过低的患者,必须连续细致的监测血压、脉搏及其他体征,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用药,保持血压平稳。脉搏慢而有力常见于颅内压增高,脉搏细快常见于有效血容量不足。呼吸频率不规则,深浅不一,常提示呼吸中枢受损。体温升高提示有中枢性或感染性高热。如果术后早期出现高热如鞍区手术后则提示中枢性高热,应给予物理降温及冬眠降温;如果术后3 d后出现高热并伴有WBC升高,结合腰穿查脑脊液中蛋白升高,细胞数升高,则提示可能为感染性高热,除了降温外还应抗感染治疗。
2 颅内压监护:
颅脑手术后,结合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可以预测是术后出血还是脑水肿。一般颅脑术后出血易发生在24 h内,脑水肿一般在术后48~72 h达高峰,因此,在术后3 d之内监测颅内压很有意义。如颅内压升高,经一般治疗不能降压时,可进一步采取头颅CT扫描、脑血管造影辅助检查查找原因,以决定是脱水治疗或进行手术减压。若颅内压降低,由于体位变动使颅内桥静脉断裂造成颅内出血,须及时处理,避免继发性损害。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神经外科病人常有意识障碍或全麻未醒,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不同疾病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治疗措施。如癫痫持续状态的病人,在应用抗癫痫药物同时要用解痉药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對颈椎病患者,观察是否有伤口血肿、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声音沙哑)。通过血氧饱和度仪的监测,若发现血氧饱和度降低,提示呼吸道梗阻,必须彻底吸痰,雾化吸入,及时清除口腔及上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叩背促咳,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呼吸节律、频率和幅度的改变。
4 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并发症:
监护室备有紫外线灯、含氯消毒液、空气换气机、空气清菌片及空气清新剂,定期消毒做空气培养,使监护室始终保持洁净空间。术后病人病情重,各种管道多,尤其是脑室引流的护理更为重要,操作时一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一旦感染将危及生命。
5 预防褥疮:
神经外科病人常有肢体活动受限伴意识障碍,需要协助生活护理,定时翻身拍背1次/1~2 h,并按摩皮肤受压部位。有的患者偏身感觉障碍,防止患处冻伤或烫伤,防止褥疮。
参考文献:
[1] 沈芸燕.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吉林医学.2009(18)
[2] 张永琴,边冬梅,李莉等.神经导航定位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深部肿瘤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