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锁骨骨折手术的两种麻醉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dianzhu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锁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A组(n﹦30)单纯臂丛神经阻滞;B组(n﹦30) 针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麻醉[1]。观察2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B组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A组,不良反应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选用针刺-臂丛神经阻滞的复合麻醉方法,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且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锁骨骨折;臂丛神经阻滞;针刺;复合麻醉方法
  【中图分类号】R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43-02
  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方法较多,由于锁骨及其周围软组织受颈丛及臂丛神经的双重支配[2,5],因此单纯的颈丛阻滞或臂丛阻滞麻醉均不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因此,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探讨。本研究总结60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对比2种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2月于我院行锁骨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1~60岁,体重50~80kg,麻醉时间最短90min,最长180min。随机分为2组,单纯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n﹦30);针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麻醉组(B组,n﹦30)。术前检查2组患者均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无局麻药过敏史,肝、肾功能正常。2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手术种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2组患者术前试针,病人有“得气”感应,麻醉前30分钟肌注哌替啶60mg,阿托品0.5mg。A组患者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监测BP、HR、ECG、SPO2,平卧头偏向健侧,常规皮肤消毒,取前中斜角肌肌间沟进针,待患者诉指尖出现异感,回吸针管内无血及脑脊液,注入2%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1∶1合剂20mL。B组患者先行针刺麻醉,选择患侧合谷、扶突穴:合谷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用1.5寸毫针在胸锁乳突肌和颈外静脉交点的上方(扶突穴),避开血管,与胸锁乳突肌平行进针,不越过深筋膜。针刺得气后,将电麻仪连接到针体上,利用其输出的脉冲电流维持针感的方式。电脉冲的频率均采用100Hz左右,其优点在于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刺激,对刺激量进行定量控制,使得手术区域有麻木的感觉为止[2]。将针用胶布固定好待用。再行臂丛麻醉同A组。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注入药物20min后,采用针刺手术区域的方法测试阻滞效果。优:完全无痛,术中不需要辅用任何镇静镇痛药,患者安静;良:患者诉不适或轻辅用少量镇静药,如安定;欠佳:手术部分有刺痛,阻滞不全面,术中除辅用上述镇静药外,尚需加少量氯胺酮;失败:手术区域全部有刺痛,需改全身麻醉。其中优,良和欠佳属阻滞成功[4]。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无不适,能很好地配合手术完成,麻醉效果确切,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后2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多为头晕、恶心,给予对症处理后均缓解,2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锁骨骨折较为常见,但其手术麻醉方法在临床尚有争议。锁骨骨折内固定有多种的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等。局部麻醉一般麻醉效果不完全,术中患者多有不适、疼痛,甚至不能配合手术;全身麻醉效果很好,但是全身麻醉的并发症较多且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而且全身麻醉费用较高,增加患者负担,神经阻滞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麻醉方法[3,4]。但是由于锁骨及其软组织受发自C3~C4神经根的颈丛神经和发自C5~C6神经根的臂丛神经双重支配[5]。因此,单纯的臂丛或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较低,不能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针刺镇痛用于麻醉创立于1958年,源于针灸实践,系我国在针刺止痛及其调整生理功能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根据近几十年的研究,用较弱的手针或电针刺激穴位,常在局部观察到镇痛和痛阈升高的现象,这种镇痛效应在脊髓动物也能观察到,也就是说,脊髓的整合机制主要在“近节段取穴”时参与镇痛作用。近节段的针刺镇痛效应在刺激强度稍低,仅激活粗的传入纤维情况下就可产生良好的镇痛效应,这种效应在脊髓水平就可完成,在“闸门控制”系统下发挥作用。闸门控制的核心部位在脊髓的胶质区,它可被粗纤维的传入活动兴奋,并产生负的背根电位。针刺引起的节段性效应与闸门控制系统的关系已经基本得到证实。本研究表明,应用针刺-臂丛神经阻滞的复合麻醉方法可以提高麻醉效果,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操作简单。相对于單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果完全,无疼痛,不需要静脉辅助镇痛、镇静等麻醉药,是临床实施锁骨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 安刚 ,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1:315-324
  [2]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60.
  [3] 杭燕南,庄心良,蒋豪,等.当代麻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29-931.
  [4] 王爱梅.锁骨骨折术内固定术的麻醉选择[J].河北医药,2010, 32(12):1603-1604.
  [5] 曹献延主编.局部解剖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89,107.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分析导致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综述相关防治护理措施,为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 静脉炎;输液;相关因素;防护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35-01  静脉输液是一种最频繁的无菌操作,是有创治疗,具有潜在的感染和并发症的危险。目前,静脉注射的患者中近80%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静脉炎[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39-02  多发性和多系统的创伤仍是目前急救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从2011年3月一2012年9月共收住小儿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并多发伤48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科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5一14岁.平均为8.5岁.致伤原因有: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14例,挤压伤1
期刊
【中圖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54-01  延髓背外侧综合症又称Wallenberg综合症,是由于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导致延髓上段背外侧区缺血所产生的一组综合症,现将我科2006—2012年收治的22例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48—65岁,平均56.6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37-01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穿刺成功率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可以密切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恢复健康创造条件。为此,根据临床护理实践,就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总结如下。  1 影响护士穿刺成功的因素  1.1
期刊
【摘 要】护士优雅的谈吐、端庄的举止可以为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了解、理解病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为其提供全方位优质的服务理念;讲究与病人的沟通技巧,促进康复的速度和质量。  【关键字】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49-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患沟通已成为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44-01  近年来,人们对美观及口腔情况的重视性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牙体缺损的修复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复合材料充填术,嵌体,贴面,部分冠,全冠,桩核冠广泛的应用于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  1 牙体缺损的概述  牙体缺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外形和结构的破坏和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PICC在胃肠道患者给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观察。方法:对使用PICC和PIV(周围静脉留置针)的130例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留置时间进行比较。结果:PIC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6.1%,PIV组的为4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1)。  1.2 材料 选用美国巴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4Fr),广州百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爱贝尔Y型留置针(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37-02  胸腰椎骨折脱位是骨科常见的损伤,多采用后路切开复位AF钉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但对于严重骨折脱位的病例,由于脊柱序列改变严重、解剖结构不清楚、复位力臂短,术中实现复位困难。我们采用麻醉后先行手法间接复位,再行切开减压和内固定的方法治疗12例胸腰椎严重骨折脱位的病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04-02  腹腔引流技术的历史与外壳手术同样悠久,19世纪英国外科医生LawsonTait邮局名言:“whenindoubt,drain”,这句话对普外科的影响持续至今,使腹腔引流成为腹部手术中使用最多、爭议也最多的一项操作。近年来,关于放与不放、任何放引流在外科治疗中重要价值的同时,人们也开始意识到,不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41-02  脾是腹部内脏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其发病率在开放性损伤中约为6%.闭合性损伤时约为25%。有慢性病理改变(如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等)的脾更易破裂。从病理上,脾外伤分为三种:中央型破裂(破损在脾实质深部)、被膜下破裂(破损在脾实质周边部分)和真性破裂(破损累及被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