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高校辅导自我成长路径探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ong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2002年起,80年代出生的高校毕业生、研究生开始大量走进全国各高校,从事辅导员工作。目前,80后辅导员已成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主力军。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80后辅导员自然成为了政府、社会、学校群体关注的焦点。近来理论界大多重点研究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专业化、辅导员职业倦怠等问题,鲜有辅导员自我成长的相关理论研究。笔者以为,在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解决职业倦怠的同时,80后辅导员自身该如何成长、如何自我培育、如何更好地发展等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及高校的发展,应该成为当前我国教育部门及相关教育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自身作为在岗已工作近三年的80后辅导员,欲初步探究80后辅导员成长及自我培育的路径,以期为广大80后辅导员自我成长的相关研究作引玉之砖。
  关键词: 80后 辅导员 自我成长路径
  2004年中共中央下发的16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的群体,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首次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与职责,并确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在对辅导员队伍素质与能力日趋严格要求的大环境下,笔者以为,辅导员自身的成长也是教育界亟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中,最有效的资源不是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而是个人的生命素质。高校辅导员犹如救生员,只有自己做到有活力、有能力,才能解除落水者的负担,才能教会并放手让落水者自己去游泳求生。进而救生员才会在成就感中产生更多创造力与活力,在未来帮助更多的落水者。在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中,辅导员只有懂得关注自我,关注自我成长,才有能力帮助学生,促进学生更健康的成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高校辅导员从开始进入这个工作领域到持续不断的辅导实践中,自我成长一直都会是整个职业生涯中的重大实践课题。
  一、80后高校辅导员群体特征与职业现状分析
  80后辅导员作为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主力军,已经走过最初“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入门学习期,大多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了3至5年甚至更久,已经逐渐熟悉辅导员角色,适应了学校和院系的工作环境,能熟练进行学生思政与日常管理工作。但在工作中时常感到观念冲突,面对人生规划会有很多迷茫、困惑。当前80后高校辅导员的群体特征与职业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职业归属感不够
  当前我国80后辅导员多为品学兼优的硕士毕业生,年龄在30岁以下,中共党员,思想素质高,在校期间多为主要学生干部,在老师同学与家长心中地位较高。寒窗苦读近20年,怀着满心的憧憬与对未来满腔的热情,想在自己心仪的岗位上让多年所学能得以所用。然而根据相关学者做的统计,真正因为热爱辅导员职业、认为辅导员职业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存在感的80后辅导员是极少数。大多80后辅导员之所以走上辅导员工作岗位,部分是由于就业形势困难,事业单位、公务员报考竞争更激烈。于是“被就业”,辅导员的岗位成了暂时落脚的“避难所”。(1)在休息时间相对较充裕、科研环境相对浓厚且拥有较多学术资源的校园环境,辅导员职业可以当作缓冲的“跳板”,为自己未来考博、考公务员、科研提供自身需要的资源。因此大体上呈现出了80后辅导员在思想、心理、感情上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同、价值感不高,职业归属意识缺失的现象。
  (二)职业成长意识淡薄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线的学生工作者,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担负着教育、管理、服务等多种重要的责任,涉及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方面面,事无巨细。民间流行着这么一段话来解释“大学里辅导员平时都在干嘛”:“学生不上课,找辅导员。学生出状况,找辅导员。学生寝室矛盾,找辅导员。学生不交学费,找辅导员。学生失恋情感郁结,找辅导员……”虽说有戏说成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辅导员职业的“繁”与“杂”。大量时间与精力都忙于种种重复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客观上造成大多80后辅导员鲜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职业倦怠随之而来,职业发展陷于停滞,使得辅导员从主观上出现职业信念的淡化和职业成长意识缺失。
  (三)职业素养欠缺
  当前,80后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面临多重挑战。大多80后辅导员人生阅历不够丰富、工作经历不长,致使80后辅导员在胜任大学生“人生导师”这一角色时往往力不从心。“人生导师”的目标定位体现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对辅导员的高要求,辅导员应该以引导大学生人生发展为己任,从长远角度为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职业规划等多方面指点迷津,做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指路人。这一角色定位显然离不开丰富的社会阅历及深刻的人生体验作基础。而对于80后辅导员而言,大部分还未三十而立,且无论成长环境还是教育经历相对一帆风顺,大多只有“校门”到“校门”的简单经历。入职时很多高校也并没有对新进辅导员进行基础培训,更不用提完整系统的培训。人生体验的匮乏和职业知识的不足等职业素养的欠缺,导致80后辅导员在对学生做思政工作时,不同程度地出现说服力不强、时效性不高等困难。
  (四)职业心理失衡
  马克思说过:“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自己出发的。”随着年龄的增长,80后辅导员面临结婚生子、扶老养幼等生活负担,开始考虑个人未来的发展、需要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但在工作岗位上从事了若干年的80后辅导员逐渐发现:自己的辛苦付出,却在很多时候得不到学生、领导与社会的认可;辅导员岗位与大学、研究生苦读了几年的原专业几近陌生甚至荒废;辅导员在大学场域作为一个尴尬的存在,个人职业晋升空间也相对狭窄:作为管理人员,职位晋升的竞争非常激烈;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和待遇上又低于同层级的专业教师。如此种种现实中的职业困惑和对个人前途的担忧引发了80后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心理失衡。   (五)职业发展方向不明
  古人云:“论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后挟弓注矢以从之。”说明了做事要有针对性、方向性的重要性。80后辅导员在工作中是否有明晰的职业发展方向,也直接影响着个人职业的发展是碌碌无为还是大有可为。然而根据相关学者研究统计,在其被访的80后辅导员中,在“学校保障措施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只有39.5%的辅导员基本确定了自己职业发展方向,而近60.5%的辅导员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的定位。在“学校保障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12%的辅导员会选择跳槽;23%的辅导员选择干一天是一天;19%的辅导员选择不会将精力全完放在辅导员工作上,会去寻找兼职(经商、在外代课等);5%的辅导员选择转行政;仅有17%的辅导员根据辅导员工作内容选择一个方向,争取成为某一方面专家;24%的辅导员说不清楚。(2)上述数据说明大多的80后辅导员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缺乏深度思考,没有明晰的职业发展方向。
  二、80后高校辅导员自我成长路径探究
  针对80后高校辅导员总体表现出的群体职业现状分析,笔者欲从培育内在敬业精神、激发自我成长觉悟、沉淀个人知识储备、注重自我心理调适、建立个人职业愿景几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80后高校辅导员探索出自我成长路径。
  (一)培育内在敬业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孔子也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敬业精神是一种文化精神,是辅导员职业道德的灵魂。作为辅导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集中体现,在学校规范制度制定的同时,又是辅导员自诉自求的。即辅导员的敬业精神是他律的和自律的统一,是辅导员的职业权力与职业责任、职业人格的统一。因此,单靠舆论、规章、法律等外在手段约束辅导员践行敬业规范的作用非常有限,对于80后辅导员正在从事的育人事业,更需要细心、耐心、责任心去浇灌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从辅导员自身而言,想要学生工作有持久动力,需要80后辅导员把敬业认知从道德规范层面提升到精神敬业的高度,从而对辅导员职业保持持久的动力。
  具体而言,80后辅导员敬业精神的培育,首先必须结合辅导员职业的要求和辅导员的需要层次,围绕80后辅导员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潜力发挥,注重80后辅导员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加强80后辅导员自身理想信念、职业精神、职业人格等方面的培养,鼓励80后辅导员的自我塑造。此外,敬业精神与主体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关系密切。敬业主体的忧患意识通常会在很大程度上内化并转化为行动主体更持久的精神动力。因此,在敬业精神的培育中,80后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把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不断提高与学校、学生、教育事业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我超越。
  (二)激发自我成长觉悟
  当前,80后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朝气蓬勃的90后青年学生。面对90后学生独特的个性色彩与前沿的思想观念,80后辅导员应与时代同步,不断及时地学习先进的知识文化与新生物,在学生工作中发展创新观念,激发自我成长的觉悟与意识,以保证80后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不会出现认知上的盲区。
  在引导80后辅导员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首先,应强调80后辅导员对其“真我”的锤炼,引导80后辅导员勤于学习,潜心研究,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拥有真才实学,用真情实感去关心学生的品质。其次,作为知识与思想的传播者,80后辅导员的“我”已不再是自然人的“小我”,而是具有良好道德和行为准则的“大我”。因此,80后辅导员应加强自我修养,做为人师表的育人园丁,塑造辅导员“大我”的良好形象。第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激发80后辅导员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只有辅导员重视和践行自主学习,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所带的学生才更能自主学习。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身体忙于事务不要闲芜了脑袋,面对有知识的人工作更需要的是知识与智慧。辅导员要珍惜和把握每个锻炼的机会,加强学习。”要激发自我成长觉悟,80后辅导员要树立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理念,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将日常学生工作中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认真地记录和总结,不断地做反思工作。同时,80后辅导员还要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精神,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从真正意义上完成从传统“事务性辅导员”到现代“研究型辅导员”的超越。
  (三)强化个人知识储备
  怀特海说过,“大学的理想,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力量。(3)”这种力量究其实质就是智慧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它不是一种实体的东西,而是一种自觉的责任态度、一种出自本体关怀的眼光、一种反思的问题意识。(4)充足的知识储备就是形成这种力量的基础。因此,80后辅导员在职业生涯中应立足工作实践,在倚靠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的不定期辅导员学习以外,自身要加强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身的求知欲望,不断地给自身充电,强化个人在理论知识、实践阅历以及科研等各方面的积累与储备,并运用专业的理论思维将其解决并上升到学术的高度,以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面对日益提高的教育环境要求,提升当代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注重自我心理调适
  每个人在职场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需要对自我心理进行调适,以适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扰。尤其对于成长环境较单纯、个人经历不够丰富、受挫不多的80后辅导员而言,面对压力大、责任重、标准高的工作职责,难免会出现自我心理上的困扰。如果不进行及时的自我心理调适,势必会影响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最终影响到学生的成才成长。阿考夫说过:“当一个人变得更有能力、更勤奋、更富于创造性、知觉力、洞察力、理解力,更有见识、更谨慎、更易有辨别力时,可以说这就是他成长的表现。”80后辅导员对个人心理及意识及时调整的过程也是其自我反思能力发展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因此80后辅导员在学生工作遇到困扰时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首先,80后辅导员要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经常自觉反省自己的不足与限制。另外,要善于觉察自己的情绪问题,努力突破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个人成长。同时,80后辅导员还要丰富自己的个人生活,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关系,使自己的生活健康均衡发展。
  (五)建立个人职业愿景
  个人职业愿景,是我们在职业中想要的未来图景、价值观、实现目标及个人存在的理由。是个人在职业上最关心、最热切渴望达成的事情,是一种期望的未来或意向。要建立个人职业职业愿景,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是重点。对于处于不同职业阶段或专长迥异的80后辅导员而言,个人的职业愿景与发展方向的建立与明确也应不同。例如:对于学历层次较高、愿意从事教学工作的80后辅导员,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背景对所学专业进行再次进修,尝试逐步向教学岗位发展;对于水平较高、组织与协调能力较强的80后辅导员,可考虑作为学院行政管理干部的后备力量,往行政管理岗位发展;部分80后辅导员还可以根据辅导员岗位的需要,突出在专业化方面的发展,即辅导员专家化的发展路径,尝试逐渐成为思政教育方面、党务工作、心理教育或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的专家等。如此明晰、合理且符合80后辅导员发展意愿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给80后辅导员提供一个明确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冯宁.独立学院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2]左劲中.从个体角度分析H学院辅导员职业规划现状[J].巢湖学院学报,2012(5).
  [3][英]A·N·怀特海.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朱小蔓.走向自我成长型教师培养的高师素质教育[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设计导入语要体现切题、精巧、设疑、激趣。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特点,结合所见所闻,作者阐述了新课导入语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导入语 设计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艺术。我一直很欣赏语文前辈刘显国老师对导入语设计要求的归纳:“名言警句,群情振奋;故事谜语,趣味猛增;对比悬
摘 要: 史料主题复习是指围绕若干主题,运用史料创设历史情境,运用学科思维和方法解决历史问题,培养考试大纲要求的四种能力。本文主要以“抗日战争”一课复习为例,从关注学生经验,梳理知识;设计新问题,提升能力;链接高考题,了解考情三个角度,阐述全国卷背景下史料主题复习的实践。  关键词: 史料 主题复习 实践 高考 “抗日战争”  目前,在全國卷背景下,如何提高高考历史复习课的效率,成为我省一线教师讨
摘 要: 西尔维亚·普拉斯,美国诗坛最另类的女诗人之一,以一种另类的、反传统的方式对女性进行了解读。本文对西尔维亚·普拉斯诗歌中的女性进行了剖析,阐述其是如何用另类的“材料”建构了一座仅仅属于她的女性的艺术宫殿,并将女性身体、个人隐私、性、死亡及在男人世界中生存的痛苦与挣扎同自己的诗歌创作疯狂而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关键词: 女性 艺术宫殿 死亡 再生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美国最重要的
摘 要: 90年代至今,官场小说异军突起,并形成了文坛不容忽视的热闹景象。然而,表面上丰富多彩的官场小说在叙事策略层面却遵循着某些固定套路:一个腐败中心、一段多角恋爱、一个邪不压正的团圆结局构成了官场小说的基本叙事模式。李天岑的长篇小说《平安夜的玫瑰》也未能跳出这一窠臼。但不同以往的是,作者对经典文本《水浒传》中潘金莲的故事进行创造性戏仿的同时,巧妙运用了民间段子,构成了小说中众声喧哗却又内在和谐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及国际间商务活动的日趋频繁,社会越来越重视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内地民族高校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需要既适合民族经济发展又满足人才市场需求。在ESP理念下进行项目化教学,将外贸专业知识与英语基础知识衔接起来,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是内地民族高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试以商务英语谈判为例,阐述内地民族高校基于ESP的项目化教学的具
摘 要: 文章以河海大学大禹学院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为例,剖析该体系的考核标准与考核流程,总结大学生在综合测评考核制度下取得的成效,思考现行综合测评体系在实施中暴露的问题,研究得出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实施能够促进大禹学院优良学风的打造、促进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学生自我认识与成长。  关键词: 大学生 综合测评 考核标准 考核成效  一、概述  21世纪,“复合型”、“创新型”、“协作型”的
摘 要: 本文以高职院校影视专业课程改革为出发点,提出了“兴趣导向法”的教学模式,结合课堂“引入—讲授—实践—评价”等环节分别论述了该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形成“激发兴趣—发展兴趣—深化兴趣—兴趣迁移”的最终效果。  关键词: 高职课堂教学 兴趣导向法 影视专业《摄像技术》课程  一、引言  “兴趣导向法”是高职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已逐步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摘 要: 本文从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工作案例“护心行动”出发,探讨了由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之间差异造成的现实操作中的冲突,经过在实践中反复磨炼逐步融合,主要从功能、价值与模式三个维度方面对二者的交互性过程进行探讨,从而展开对思想政治实务工作者从事心理咨询的SWOT分析,展现思想政治实务工作者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复杂性和可行性,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上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
摘 要: 做为典型的县域城市代表之一,攸县已经进入了撤县改市的攻坚时期。当前全县正加快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文章通过分析攸县文化建设的现状,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从强化政策引导等方面提出文化建设的对策,对攸县撤县改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城市化 县改市 文化 助推  一、城市化的内涵及意义  城市化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一件大事,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作为国家行政区
摘 要: 本项目运用群体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分析影响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因素,寻找造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成因,系统分析、整理和提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流程,细化备课—授课—课堂互动—课后评价等教学环节,分析影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因素,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构成和流程,对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课堂互动案例和教学设计案例进行整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