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堂上“一石激起千层浪”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yak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设计导入语要体现切题、精巧、设疑、激趣。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特点,结合所见所闻,作者阐述了新课导入语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导入语 设计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艺术。我一直很欣赏语文前辈刘显国老师对导入语设计要求的归纳:“名言警句,群情振奋;故事谜语,趣味猛增;对比悬念,令人吃惊;志士伟绩,鼓舞精神。巧插小引,开拓意境;点将开篇,活跃气氛。新闻故事,娓娓动听;切身利益,人人关心。”的确如此,生动的新课导入恰似向学生的心湖投入一枚石子,荡起片片涟漪,为催开思维之花起到了蓄势待发的作用。但在现实教学中导入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应用。下面我谈谈新课导入语的设计策略。
  一、故事激趣法
  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以此法导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入境极快。例如一位老师在讲授《陌上桑》时,是这样导入的;先讲一则幽默故事,让学生听完后说它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继而开始讲故事:一位农夫的女儿长得奇丑无比,父亲让她去地里看玉米,老鼠见了她,吓得不仅不敢偷吃她家的玉米,而且把几天前偷走的玉米送了回来。学生听了哈哈大笑,有的同学说这是夸张。老师继续引导:“夸张是从修辞角度说的,如果从描写方法这个角度说呢?”学生立即领悟:“是侧面描写。”“对,侧面描写是一种值得学习和掌握的方法,它往往比正面描写的效果好得多。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我国古代侧面描写的典范作品——《陌上桑》。”进入文本学习水到渠成。
  二、知识引领法
  所谓知识激趣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苏轼有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教师引古博今,讲得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越,如痴如醉,欲罢不能,那么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
  三、形象直观法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图画、照片、影像、幻灯片、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长征组歌〉两首》时,可以设计以下导语: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播放《南泥湾》)。这首歌唱的是1942年延安大生产运动,歌颂三五九旅战士“又战斗又生产”,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建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的英雄事迹。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开展大生产运动吗?那时是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国民党反动派掀起反共高潮,配合日寇重重封锁陕甘宁边区,想困死我们。当时边区经济极端困难,没衣穿,没鞋穿,甚至没饭吃。为了战胜困难,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毛主席号召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边区军民热烈响应,开荒种地,纺线织布。结果我们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接着用幻灯放映纺车图片)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十三四岁的青少年,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很容易成为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学生听得恹恹欲睡,更不用提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了。借助现代化手段可以使课文的背景介绍变得生动形象。教师应尽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思维混沌的状态。听歌曲、放映幻灯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强化优美的学习气氛。
  一位老师在教学《黄河颂》(七年级下册)时说:“同学们都喜欢音乐吧,今天老师请大家听一首歌,听完后大家用一句话告诉老师,从这首歌中,你听出了什么。”音乐响起,如奔腾的流水,流淌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学生的情感瞬间被“共鸣”了,一个个举起了手急着想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诗词导入法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我们应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多涉猎,这样才能不断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可以让学生与古典诗词打交道,亲近古典文化。在课堂开始时就可以用古典诗词导入,这样既让学生积累了古典诗词,又提升了课堂的文化意蕴。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我出示杜甫的《春望》一诗,让学生齐读。在学生读后,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在经过朗读思考后会知道,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亡国之痛,正好与《最后一课》的内容一致,学生在学习课文后也就知道了小说中的人物内心的亡国之痛,进而体会出他们对祖国的深深恋情。
  五、想象导入法
  课前运用发挥想象的方法导入课文,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天上的街市》,我这样导入:“在夏天的夜晚,我们常见天上有一条银河,大家知道,那是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假如这些星星都是盏盏电灯,那么银河就恰似一条繁华的街道了。现在同学们开始想象,假如你走在这条街上,你将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你能看到牛郎织女吗?你能看到高楼大厦吗?”学生的思路很快就打开了,他们以轻松的心情阅读课文,很快就能背诵课文了。
  六、激情导入法
  “激情”就是激发情感。教师一上课就用声情并茂的开场白,把学生很快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和氛围中。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就先要动情。因此,讲述时教师的情绪要尽快“到位”,话语要极富感染力。如《长江三峡》一课,我这样导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这是大诗人李白赞颂长江雄伟气势的诗句,我们当代的作曲家谱写的《长江之歌》更从惊涛澎湃的巨浪中看到了我们民族开拓奋进的精神力量。这首歌深情地唱道:‘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那么在刘白羽的笔下,长江中景色最为瑰丽奇特的一段——长江三峡,展现出的是怎样的风貌神采呢?让我们来学习《长江三峡》这篇课文吧。”这样就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趣味盎然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七、温故引新法
  这种导入就是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上课时,引导学生学习与新课有关的新知识。如教学新课《范进中举》可以这样开头:“我们学过了《孔乙己》,鲁迅以传神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今天,我们要从范进的喜剧命运的另一个侧面,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和罪恶。”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不可能产生大的跳跃。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由“孔乙己”这一刚学过的人物入手导入新课,还可以使两个形象形成对照,形成有机联系。
  课堂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虽然它不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却是讲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之一。我们对她的地位和价值应该有重新的审视,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以上方法,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导入设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走近小学课堂已有十几年,尽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出了许多努力与探索,但仍有德育的有效与实效的困惑。本文就姚大伟的教师手记《方法》,谈德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教师手记 小学品社 教育方法 有效性 实效性  2014年4月8日,《扬子晚报》发表了姚大伟的教师手记《方法》一文,引发了许多关于德育有效、实效与高效的热议,我也是一名小学品社教师,在实
摘 要: 随着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办学规模扩大,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科学合理编排课程表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该学院课程表编排现状,发现现有排课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基于课程表编排原则,探索实现该学院科学合理编排课程表的途径,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稳定教学秩序、提高办学效益。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科学合理 课程表 编排原则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各大高校专业设置越来越多,课程门类越来越
摘 要: 作者从自我认识、沟通意识、理解他者和沟通技巧训练四个要素调查学习型社团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影响。对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社团成员调查发现大多数成员有较正确的沟通观念和对沟通能力的正确认识,但在沟通行为、沟通反思、沟通矫正方面仍然存在认识和行为之间的鸿沟,有一部分学生对沟通的认识和沟通能力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有些学生在判断上有较大的随意性和易受暗示性,提出转向学习型社团的组织学习、导向新的合
摘 要: 在教育部提出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师范院校内的应用英语专业如何能更好地适应转型的要求,实现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的培养目标。本文提出应用英语专业“抓基础,促专业”的教学模式,以期在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促进专业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 应用英语 抓基础 促专业 教学模式  2014年教育部提出高校转型改革,高等教育面临着向现代职业教育转型的挑战,师范院校应
摘 要: 一方水土养一方方言,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桂林方言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中成为反映桂林地域文化的活标本。本文选取桂林方言中具有桂林特色的方言词汇、熟语,尝试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因素,认为桂林的饮食文化、地理文化、民俗文化和文化心态的特点都在桂林方言中有所反映。  关键词: 桂林方言 地域文化 桂林文化  方言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话。地域文化一般
摘 要: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实力相对较弱、社会认可度不高。民办高校就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权衡利弊,为自己准确定位,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信息工程系从实际出发,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思想,建设了专业实训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 可持续发展 实训基地 创新创业人才
摘 要: 项目要素分析是项目设计的必要条件。情境是项目的要素之一,以项目情境分析为出发点,有助于得出治安管理专业课程项目设计的合理结论。情境创设是项目设计的核心和重点,项目情境应具体开放性,项目情境创设应具有相当的适应性和张力,提高项目情境创设的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 治安管理 项目要素 情境分析 项目设计  一、项目教学中的情境要素  项目教学法发端并成熟于欧美发达国家,其源于社会生产实践或企
摘 要: 本文借鉴古代作文教学中“先收后放”的经验,结合现今作文教学实际,对作文教学中的“收”和“放”做一些新思考。本文提出:“放”是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成为作文的灵魂;“收”是教会学生正确合理地表情达意,“收”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放”。  关键词: “收” “放” 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中经常听到“先放后收”和“先收后放”的说法。古代作文教学较为崇尚“先放后收”,谢枋得在《文章规范》中提出:“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等地方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有效提升社会服务力,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担负的区域经济发展职能,在经济发展中正确定位自己,加大科研团队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科研成果。本文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系统分析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成果,旨在为组建优秀的科研团队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科研团队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成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新媒体的冲击,少儿图书馆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从不同角度阐述少儿图书馆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如何进行服务拓展与创新,并提出相应举措。  关键词: 少儿图书馆 服务创新 以人为本  当今社会进入多元文化时代,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少儿图书馆提供了新的契机。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少儿图书馆作为对少年儿童实施校外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在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