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五项指标的检验分析研究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t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加强乙肝检测,提高乙肝疫苗的普及率,有效控制其发病率和患病率。方法:选择5082例到我中心就诊的乙肝患者进行研究,对照患者乙肝五项的检验结果。结果:数据显示“大三阳”患者共2758例,占54.3%。结论:乙肝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加,人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健康,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寻求专业指导和帮助,加强乙肝检测,提高乙肝疫苗的普及率,有效控制其发病率和患病率,达到提高我国居民身体素质的能力。
  【关键词】肝功能; 乙肝; 检验
  【中图分类号】R316.0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26-02
  
  肝功能五项指是指乙肝五项,又为乙肝两对半,包括乙肝表面抗原(用HBSAg表示)、乙肝表面抗体(用HBsAb表示)、e抗原(用HBeAg表示)、e抗体(用HBeAb表示)、核心抗体(用HbcAb表示)。乙肝五项检查,便是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标志。本文特对来我中心就诊的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进行分析,以便于五项指标的对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择5082例到我中心就诊的乙肝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为2585例,女性为2497例,年龄分布为47.4±12.8岁。
  2 结果
  对5082例研究人群血清标本乙肝五项分析,见表1。
  3 讨论
  HBsAg(乙肝表面抗原) 它是乙肝病毒的外壳物质,本身没有传染性[1]。它的阳性往往提示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存在。HbsAb (抗-HBs,乙肝表面抗体) 它是HBV自然感染人恢复期出现的抗体,此时HBsAg自然消失了。它的存在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也就是说不会再得乙型肝炎。我国有27.42%的人有此抗体[2]。HBeAg(乙型肝炎e抗原) 它产生于病毒内部,可分泌血液中,e抗原阳性提示病毒有活动,而且是具有传染性的指标。HBeAb (抗-HBe,乙肝e抗体) 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的一种蛋白物质,阳性结果提示病毒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但另一种情况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此时血清中无HBeAg,但可产生抗-HBe,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查HBV-DNA来判定是否还有病毒存在。
  HbcAb (抗-HBc,乙肝核心抗体) ,这种抗体分IgM和lgG两种:抗HBc-IgM阳性提示病毒活动,有传染性;抗HBc-IgG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毒治疗[3]。
  HBV-DNA是病毒的遗传基因,存在于病毒的核心部位,它的阳性和HBeAg阳性意义基本是一致的。因此,目前公认的抗病毒治疗是否有效,主要是以HBeAg和HBV-DNA的阴转或定量的明显减少为指标。
  HBsAg是病毒感染后较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HBsAg阳性有一定传染性,若半年内不消失,即称慢性HBsAg携带者。HBsAg存在于唾液、汗液、 乳汁、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密切接触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HBe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抗-HBc是一种感染性抗体,高滴度的抗-HBc阳性标志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抗-HBe是e抗原转阴后出现的一种非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病毒复制已缓解,没有明显传染性,病情在恢复。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和病毒入侵肝细胞有关,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最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其阳性与病毒复制有关,是传染性标志;前S1抗体、前 S2抗体阳性是病毒将被清除的标志,有保护作用。此外,抗-HBs是保护性抗体,在HBsAg转阴后,或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表明机体获得了免疫力[4]。
  临床上常将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称之为“大三阳”。这类患者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多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乙肝潜伏期、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在每个个体中都有其固有特征。诊治需综合判断,采取不同措施。
  HBsAg、抗-HBe和抗-HBc三项阳性就叫做“小三阳”。这类患者病毒复制已缓解,传染性弱,临床大多表示疾病在好转或恢复。尽管“小三阳”患者一般无需常规治疗,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注意饮食、休息、不饮酒,定时复查复诊,做到心中有数。不过,临床上“小三阳”也常出现各型慢性肝炎、肝硬化者,这可能是由于体内病毒出现不断变异,原产生的抗体不能阻止病毒复制,或感染了其它亚型的乙肝病毒,或体内剧烈免疫紊乱,对这类患者需进一步深人全面诊治。
  根据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我国一般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为49.8%。据此推算,我国约有6.5亿人抗-HBc阳性,其中多数人为单项抗-HBc阳性[5]。
  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血清中首先出现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约1个月后出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尔后出现抗-HBc等。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血清中HBV-DNA、HBsAg和HBeAg先后转为阴性,在HBsAg消失后隔一段时间,出现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此时抗-HBc与抗-HBs可同时阳性。由于抗-HBs在血清中持续存在时间较抗-HBc短,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抗-HBs消失,仅单项抗-HBc阳性。无论是有临床症状的乙型肝炎病人还是没有临床表现的隐性感染者,他们康复后,血清学检查均可表现为单项抗-HBc阳性。因此,单项抗-HBc阳性,特别是抗-HBc低水平阳性,表示该人既往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现已康复,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已被清除,他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和工作。
  根据以上数据及资料显示,由于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复杂的社会压力源,人们渐渐忽略了自己的健康。调查分析显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通过专业的帮助关注自己的身体,应加强乙肝检测,提高乙肝疫苗的普及率,有效控制其发病率和患病率,达到提高我国居民身体素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汪复,吴永佩,张婴元,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09
  [2] 谢景超.控制细菌耐药策略的探討[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2):97.
  [3] 许景峰.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2003:106-122.
  [4] 唐传其,文宗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1):1423
  作者单位:830002 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关键词】复方甘草片;包衣;重要因素  【中图分类号】R21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19-01    复方甘草片属于祛痰镇咳药。取甘草浸膏烘干,研碎,加苯甲酸钠、阿片粉均匀混合制成颗粒后,加入少量乙醇溶解的樟脑和八角茴香油均匀压制成片,即得[1]。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规定,未要求对复方甘草片进行包衣,大多数生产厂家的产品均为素
期刊
【摘要】肥胖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流行病。据统计,我国成年超重及肥胖发病总率已达到21.8%。肥胖不但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及2型糖尿病的危险,而且与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及不育等疾病密切相关[1,2]。近年研究表明,肥胖与应激有密切关系,两者之间的联系可能是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介导的。理解肥胖与应激之间的联系,对于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应激;肥胖;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五常法”应用于泌尿科腔镜器械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1月-12月采用“五常法”管理泌尿科腔镜设为研究组,2009年1月-12月没采用“五常法”管理泌尿科腔镜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地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管理效果。结果:泌尿腔镜管理的不良率,如部件遗失、清洗洁净度、有无损坏、性能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五常法”对泌尿科腔镜进行管理是一种更科学、更完
期刊
【摘要】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日益广泛,在越来越多地表现出自身优越性的同时,也明显存在着弊端。文章从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着重分析了多媒体教学认识误区及运用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学质量;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R211.0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16-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与相邻的正常子宫肌层组织的P16基因启动区甲基化的状态的差异性,以探讨子宫肌瘤的发病机理;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医的60例30-48岁妇女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 MSP)法检测P16基因启动区域CpG岛异常甲基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该基因失活情况,从肿瘤的分子生物角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82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下70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浆膜下肌瘤30例,肌壁间肌瘤36例,阔韧带肌瘤4例,术中出血10-400ml平均50ml,手术时间35-270min平均10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1d,开腹手术82例浆膜下肌瘤28例,壁间肌瘤48例,阔韧带肌瘤
期刊
【摘要】论述了基层中医院规范发展的天然优势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六条建设性意见或建议,意图使我国众多的基层中医院充分利用本地特色和优势大力挖掘和弘扬中医技能,并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基层中医院;中医理念;传统中医特色  【中图分类号】R136.0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37-02    祖国医学的渊源本始于民间,
期刊
【摘要】采用随机分组将40例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分为2组,单药组20例,用甲钴胺治疗,给予甲钴胺0.5mg口服3次/ 日;联合组20例,在口服甲钴胺基础上给予凯时100 μg 加入0.9%生理盐水10ml静推,每日一次,共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都得到明显改善,但联合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 甲钴胺联合凯时治疗DPN的疗效更优。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
期刊
【摘要】观察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女贞桑椹饮(女贞子桑椹、山萸肉、熟地、肉苁蓉、党参、山药、茯神、枸杞子、白芍、童蒺藜、合欢花、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甘草、月季花)治疗本病8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7.5%,提示该方法对本病有补肾益精、滋肝补血、健脾益气、安神养心、调整阴阳、脏腑、气血平衡之效。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症;中医药疗法;女贞桑葚饮;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隐裂牙治疗观察期间临时冠修复防止牙折裂的疗效。方法:分别对隐裂牙进行临时树脂全冠修复固定和常规调牙合带环固定,观察根管治疗期间治疗效果和牙折裂情况。结果: 临时树脂全冠修复固定再行根管治疗的隐裂牙牙折裂发生率为2.2﹪,常规调牙合带环固定隐裂牙进行根管治疗的牙折裂发生率为18.2%。结论: 治疗观察期间临时树脂全冠修复固定隐裂牙能有效防止隐裂牙折裂。  【关键词】 临时树脂全冠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