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水滋养着诗人,诗文使山水变得灵气飞动,文化与山水,山水与文人,带给我们悠远的思索,也留给我们无尽的话题。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在中国人心里早已抽象为一种精神,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醉心于山水之中,山水启迪了他们的性情,使得他们文思泉涌,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
在文人眼中,水有着阴柔的美,而山则代表着刚强的一面。焦躁时,你可以触摸水的妥帖;忧郁时,你可以汲取山的耿介。山水仿佛一座巨大的宝库,源源不断地为中国文学提供着生机与活力。山与水都是有灵魂的,而这些灵魂就是文人的精神和热度。山与水靠着文人的笔墨,向世人述说它们的感知。从动到静,从有到无。山水因文人而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因文人而留在了文化之中。
不管你是否到过三峡,三峡也会进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深处。顺江而下,不久你便可看到那个在山崖上翘首千年、被人们赋予许多美好传说的神女峰。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神女峰是西王母幼女瑶姬的化身,曾助夏禹开錾河道排除积火,消除了水患,从此,瑶姬爱上了三峡,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间,为船民除水妖,为樵夫驱虎豹,为农夫布云雨......久而久之,瑶姬便化成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岸边。宋玉在《神女赋》中也虚构了一个楚襄王与神女幽会的故事,说神女夜夜与楚襄王幽会,云雨归来,满身异香。不管是瑶姬还是神女,一尊山石竟然被赋予了那么多美丽的传说。因此,它逗引着历代骚人墨客慕名来到神女峰,为它写下诗词歌赋。当代女诗人舒婷乘游船途三峡,面对神女写下了:“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苦一晚。”今天,只要稍有点文化底蕴的人经过山峡,必然要看看山崖上神女造型巨石,也必然会想起写过上述诗句的诗人。于是乎,三峡的山水因这些文化名人而气韵非凡。
庐山风景秀美,是风景名胜之地。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到过庐山,陶源明到过庐山,佛学宗师慧远和道学宗师陆修静还在庐山建过寺观。有这样一个故事,说陶源明和陆修静一起去拜访慧远,归来时慧远送行过了虎溪,惹得后山老虎看不惯了,吼叫起来,三人便相识而笑。这就是著名的“虎溪三笑”的典故。李白和东坡还写诗咏和其事。有了这样的文化积淀,庐山就显得厚重了许多,不仅有外在的风采,还有内在的神韵。来庐山的游人,想想这些前辈先贤,一定觉得不虚此行。黄州的出名则完全是由于苏轼,元丰三年,苏轼被贬黄州,自己开垦耕种了一块荒地,取名“东坡”,并因此自号“东坡居士”,布衣芒履,出入阡陌,有时月夜泛舟,放浪山水。黄州的山山水水、夜月草木都幻化为苏轼笔下生动的景物。今天的黄州人,定然以当年苏轼在此生活而感到骄傲。黄州东坡的土地因苏轼的耕种,而倍增了文化内韵。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山川由于文人甚至某一位文人的缘故而名闻天下,直到今天依然是旅游招揽游客的招牌。甚至敦皇,那个甘肃沙漠中的悬崖峭壁,为了各种教义和诗人、画家的杂糅渲染,显得厚重而悠远,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集粹之所。
一方面山水因文人的眷顾而出名,另一方面山水也是文人生命的慰藉。青山可以净化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尘埃蒙蔽的双眼明亮如初,使原本浮躁不安的心回复平静,使原本堆积的烦恼渐渐融化。于是,名山大川,甚至是无名的小山和一条小溪都可能成为一个文化人理想的修身隐居之所。
唐宪宗永贞元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初到永州任闲职,柳宗元的情绪自然低落,终日漫无目的地游览永州的山水,借此排遣心中的抑郁与忧伤,求得对世事的遗忘。直到有一天,偶然地发现西山,西山卓然不群、傲然挺立的形象正与作者心目中的自身形象相吻合。他有一种找到知音般的欣喜,“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以至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自然景物的美好与社会现实的黑暗,不协调地激荡着作者的情感,使他在并非崇山峻岭的西山山水之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以人的情感。西山,使被贬的柳宗元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而柳宗元这一贬也使永州的山水名传千古,熠熠生辉。
遭遇挫折时,深受释、道思想影响的文人往往便回归自然山水,从中寻找精神寄托。把自我的心放在和谐纯美的山水中,静静地疗伤、静静地抚慰。他们在有山有水的地方结庐居住,只是种花理草,不问世事。也许,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完全融入山水之中,体味其精妙!王维、陶渊明等都是壮志难酬而寄情山林的。山水是他们的归宿,是他们疗伤的栖息地,也是真正属于他们的天上人间。他们对着高山流水吐露心声,借着高林深影抒发心志。流水可以带走他们的失落孤寂,鸿鹄可以捎着他们的抱负高飞。所以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闲适,才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美好感受。
如果没有山水,中国文学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不能设想。我们只知道:如果没有山,不会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如果没有水,不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想像……可以说,是山水,成就了中国文学;是山水,撑起了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承载着他们的忧伤与不平,铭刻着他们的梦想与骨气。
如果没有文人,我们同样不能设想中国山水又会怎样。是谁让长江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文人的笔,是他们,在奔流不息的长江水中悟出了生命的哲理;是他们,在浑浊的黄河水中看到了母亲河的养育之恩;是他们,将自己的感情留在了祖国的河山之中,使山具有了坚忍不拔的品格,使水显示出包罗万象的内涵;是他们将这些精神提取出来,注入到祖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总之,没有中国文人的感慨高歌,山水只是一堆毫无生气的物质。
是山水养育了文人精神,是文人造就了山水的内涵。山水与文人总是如影随形,相依相存。正是这种和谐的共存,使人类与自然达到了难得的统一,最终使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中学)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在中国人心里早已抽象为一种精神,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醉心于山水之中,山水启迪了他们的性情,使得他们文思泉涌,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
在文人眼中,水有着阴柔的美,而山则代表着刚强的一面。焦躁时,你可以触摸水的妥帖;忧郁时,你可以汲取山的耿介。山水仿佛一座巨大的宝库,源源不断地为中国文学提供着生机与活力。山与水都是有灵魂的,而这些灵魂就是文人的精神和热度。山与水靠着文人的笔墨,向世人述说它们的感知。从动到静,从有到无。山水因文人而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因文人而留在了文化之中。
不管你是否到过三峡,三峡也会进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深处。顺江而下,不久你便可看到那个在山崖上翘首千年、被人们赋予许多美好传说的神女峰。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神女峰是西王母幼女瑶姬的化身,曾助夏禹开錾河道排除积火,消除了水患,从此,瑶姬爱上了三峡,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间,为船民除水妖,为樵夫驱虎豹,为农夫布云雨......久而久之,瑶姬便化成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岸边。宋玉在《神女赋》中也虚构了一个楚襄王与神女幽会的故事,说神女夜夜与楚襄王幽会,云雨归来,满身异香。不管是瑶姬还是神女,一尊山石竟然被赋予了那么多美丽的传说。因此,它逗引着历代骚人墨客慕名来到神女峰,为它写下诗词歌赋。当代女诗人舒婷乘游船途三峡,面对神女写下了:“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苦一晚。”今天,只要稍有点文化底蕴的人经过山峡,必然要看看山崖上神女造型巨石,也必然会想起写过上述诗句的诗人。于是乎,三峡的山水因这些文化名人而气韵非凡。
庐山风景秀美,是风景名胜之地。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到过庐山,陶源明到过庐山,佛学宗师慧远和道学宗师陆修静还在庐山建过寺观。有这样一个故事,说陶源明和陆修静一起去拜访慧远,归来时慧远送行过了虎溪,惹得后山老虎看不惯了,吼叫起来,三人便相识而笑。这就是著名的“虎溪三笑”的典故。李白和东坡还写诗咏和其事。有了这样的文化积淀,庐山就显得厚重了许多,不仅有外在的风采,还有内在的神韵。来庐山的游人,想想这些前辈先贤,一定觉得不虚此行。黄州的出名则完全是由于苏轼,元丰三年,苏轼被贬黄州,自己开垦耕种了一块荒地,取名“东坡”,并因此自号“东坡居士”,布衣芒履,出入阡陌,有时月夜泛舟,放浪山水。黄州的山山水水、夜月草木都幻化为苏轼笔下生动的景物。今天的黄州人,定然以当年苏轼在此生活而感到骄傲。黄州东坡的土地因苏轼的耕种,而倍增了文化内韵。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山川由于文人甚至某一位文人的缘故而名闻天下,直到今天依然是旅游招揽游客的招牌。甚至敦皇,那个甘肃沙漠中的悬崖峭壁,为了各种教义和诗人、画家的杂糅渲染,显得厚重而悠远,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集粹之所。
一方面山水因文人的眷顾而出名,另一方面山水也是文人生命的慰藉。青山可以净化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尘埃蒙蔽的双眼明亮如初,使原本浮躁不安的心回复平静,使原本堆积的烦恼渐渐融化。于是,名山大川,甚至是无名的小山和一条小溪都可能成为一个文化人理想的修身隐居之所。
唐宪宗永贞元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初到永州任闲职,柳宗元的情绪自然低落,终日漫无目的地游览永州的山水,借此排遣心中的抑郁与忧伤,求得对世事的遗忘。直到有一天,偶然地发现西山,西山卓然不群、傲然挺立的形象正与作者心目中的自身形象相吻合。他有一种找到知音般的欣喜,“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以至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自然景物的美好与社会现实的黑暗,不协调地激荡着作者的情感,使他在并非崇山峻岭的西山山水之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以人的情感。西山,使被贬的柳宗元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而柳宗元这一贬也使永州的山水名传千古,熠熠生辉。
遭遇挫折时,深受释、道思想影响的文人往往便回归自然山水,从中寻找精神寄托。把自我的心放在和谐纯美的山水中,静静地疗伤、静静地抚慰。他们在有山有水的地方结庐居住,只是种花理草,不问世事。也许,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完全融入山水之中,体味其精妙!王维、陶渊明等都是壮志难酬而寄情山林的。山水是他们的归宿,是他们疗伤的栖息地,也是真正属于他们的天上人间。他们对着高山流水吐露心声,借着高林深影抒发心志。流水可以带走他们的失落孤寂,鸿鹄可以捎着他们的抱负高飞。所以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闲适,才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美好感受。
如果没有山水,中国文学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不能设想。我们只知道:如果没有山,不会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如果没有水,不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想像……可以说,是山水,成就了中国文学;是山水,撑起了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承载着他们的忧伤与不平,铭刻着他们的梦想与骨气。
如果没有文人,我们同样不能设想中国山水又会怎样。是谁让长江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文人的笔,是他们,在奔流不息的长江水中悟出了生命的哲理;是他们,在浑浊的黄河水中看到了母亲河的养育之恩;是他们,将自己的感情留在了祖国的河山之中,使山具有了坚忍不拔的品格,使水显示出包罗万象的内涵;是他们将这些精神提取出来,注入到祖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总之,没有中国文人的感慨高歌,山水只是一堆毫无生气的物质。
是山水养育了文人精神,是文人造就了山水的内涵。山水与文人总是如影随形,相依相存。正是这种和谐的共存,使人类与自然达到了难得的统一,最终使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