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剧文化助推社会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实践探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_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生活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壮剧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壮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教育功能,已成为壮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壮剧文化 核心价值观 生活化 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作了精辟简明的提炼和高度概括,提出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教育的进程中,必须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选择,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作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必然要求
  1.生活化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要求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言,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特别是诸如家庭、亲友、邻里以及其他种种地缘的、业缘的、文化的群体,构成了时刻都在影响着每个个体的现实生存环境。马克思主义历来始终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鲜明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作为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显著标志,强调“实践的生活世界”,在这里,人们不仅进行物质的创造,同时也进行着价值观念的创造和精神的生产。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群体而言,无论是群体关系的形成、强化与调整,还是群体意识的形成、变化与发展,群体传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群体传播具有生活化和日常化的特点。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作为当下中国意识形态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要求。
  2.生活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一种价值观念在多大程度上被认同,最终要看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占据多大分量。从人的精神需要出发,构建共有的价值理念,是一种获得认同的关键。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切入点是人们日常的价值诉求。“三个倡导”要成为人们追求向往的道德风尚,真正被民众普遍接受、理解和践行,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人们的现实生活出发,把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建立在日常生活体验的基础之上,将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侧面都看成对接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将无形的核心价值观念化为可知、可感、可学的具体人物,在生活点滴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到思想深处,把抽象的价值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感受相互触碰,实现核心价值理念与实际生活世界的无缝对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循,成为民众日常的生活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进而形成内心深处自觉奉行的道德信仰和人生信条。
  二、壮剧文化助推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现实基础
  1.壮剧文化具有厚重的共同价值观取向
  壮剧诞生于乾隆二十五年,是壮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壮剧所弘扬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具有独特而多彩的壮民族地区文化特点。
  壮剧作为一种壮族民俗文化,具有民俗文化的生活开放性,反映壮族人民的情感思维、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长期以来,壮剧文化对壮民族地区人们的思想意识、生产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壮剧文化内容健康向上向善,贴近生产生活实际,思想情感丰富,激发斗志精神,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壮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思想特征,成为中国优秀民族民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剧深藏着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因子,广泛地影响、引导和强化着壮民族同胞的价值观、社会心理和民族意识,充分显示出一个成熟剧种的特有品质,其历史影响、艺术形态、发展成就在尊崇人伦观念、规范言行礼仪、调和人际关系、调适群体生活,提升道德水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壮剧文化有利于推进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
  壮剧作为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及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倡导息息相通,成为壮民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土壤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壮剧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播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作为,壮剧素材来源于壮民族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深厚的壮族文化基础和高度的民族价值认同,在壮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中影响广泛。壮剧表现形式淳朴真实、自然大方,乡土气息浓郁、韵味和谐,幽默风趣。从内容到形式的传承、演变,总是根据人们群众的自身意愿和需要而决定取舍,容易为人们接受和理解,引起思想感悟的共鸣,能够让置身于壮剧文化浓厚氛围环境中的人们,易于接受壮剧文化的思想观念和富于亲和力、通俗化、民族性、娱乐性的文化样式,有利于推进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激发广大人民爱祖国、爱民族、爱乡土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3.壮剧文化有利于增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壮剧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提供精神动力。纵观壮剧文化剧目,从不同侧面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壮族人民追求文明进步,勾绘社会共同理想,向往祖国繁荣发展;表达珍爱生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宣传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社会风尚;表达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期待,抒发内心感受、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引导人心向上向善。这些道德规范,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价值评价、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鼓励、强化正当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播和影响越来越广的历史起点上,壮剧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民族团结内容和时代进取精神。从思想认知和行为表现上自觉接受并努力内化,以其历史厚重感和教化的渗透力散发出感染力量,有利于提高群众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普遍接受壮剧文化的熏陶、感染和教化,树立文化自信与价值自觉。   三、弘扬壮剧文化助推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基本路径
  1.不断完善壮剧文化的核心价值内涵
  壮剧文化价值具有生活的开放性,其独特的思想道德意蕴和广泛的影响力,已成为壮民族地区弘扬核心价值观,提升民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能够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优化提供精神动力。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当不断拓展壮剧文化的发展空间,为主流文化提供民族的形式,反映时代的特点,包含世界的元素。深入挖掘壮剧文化的价值观内涵,对壮剧原有积极因素予以提炼升华,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弘扬壮剧文化,使核心价值观建立在壮剧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和价值理念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之下,实现壮剧文化发展繁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共奏。
  2.不断拓展壮剧文化的核心价值表达
  壮剧在壮民族中基础深厚、认同度高、影响范围广,在壮族的生产生活中占重要位置。作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在宣传和传播壮剧文化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壮剧文化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丰富内容和手段多样的文化传播形式载体,依托壮剧文化的话语体系,找准宣传教育同人们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点,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对核心价值观进行生动、活泼、形象的表达,承担起融真善美教育为一体和美风俗、厚人伦的社会教化功能,不断拓展壮剧文化的核心价值表达,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做到深入浅出、情理交融,让优秀壮剧文化极具张力的形象化和通俗易懂的表达走向民间,普及大众,真正能入耳入脑入心入神。
  3.不断丰富壮剧文化的核心价值活动
  壮剧文化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为我们推进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方式。馆藏资料可以集中展示壮剧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成果;以小品、山歌、快板等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艺术形式,都蕴含着一个民族的记忆、历史和骄傲,这种文化同源可以极大地增强壮剧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并潜移默化为爱国敬业、崇德向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成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要充分借助网站、电子邮箱、微信平台、微博、QQ群等多种新兴媒体传播壮剧文化元素,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节日也是壮剧文化活动重要载体,逢年过节、三月歌圩、喜庆丰收、婚姻嫁娶等喜庆日子都少不了壮剧演出,其社会和文化心理的影响渗透于民间社会与广大群众,核心价值观践行远比符号化的宣传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柳礼泉,陈方芳,唐珍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四个着力点.人民网,2015-06-11.
  [2]康厚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前提性思考—以生活化范式为视角[J].党政研究,2015(01).
  [3]周东华.人的异化及其扬弃-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人的生活化意义[N].光明日报,2014-03-26.
  [4]黄建宁.壮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传播[N].光明日报,2014-10-21.
  [5]徐德利.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N].光明日报,2013-07-27.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专项课题“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DSBD14YB22);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项研究课题“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Y13XY01)。
其他文献
摘 要: 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以“Job Interview”模块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其融入有利于知识建构、技能训练、素质养成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之中。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信息化技术 教学设计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逐渐深入社会各个领域中,教育信息化成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社会性发展和自我悦纳的概念、结构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着重强调了自我悦纳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认为自我悦纳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并对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定义及其特点作了新的阐释。  关键词: 社会性 社会性发展 自我悦纳  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社会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社会化程度。作为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存在和发生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
摘 要: 口语交际是新课标视野下初中语文课堂中五个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口语交际教学法之一:情境模拟法包含仿古模拟法、穿越模拟法、梦境模拟法;口语交际教学法之二:角色扮演法包含艺术表现法和调查走访法;口语交际教学法之三:双向互立法包含滚雪球法,辩论赛法。作者用以上三种方法表现口语交际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新课标 口语交际 古诗  关于对新课标视野下初中语文的古诗口语交际新教法方面的探索,鲜有人涉
摘 要: 梁太太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思想影响的女子,她在世俗的男权社会中找不到出路,为追求金钱而堕落变态,将自己和侄女都埋葬在婚姻的坟墓里,她们的婚姻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  关键词: 殖民地 封建思想 资本主义思想 女性婚姻  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人们主要将目光投射在主人公葛薇龙身上,然而小说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梁太太是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像她这样性格病态的贵妇常常在张爱玲
摘 要: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它与社会生活的物质及精神等诸多层面密切相关。不同个体对文化的看法和掌握是不完全相同的。这種不完全性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每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都独立和不同于另外一种,每种文化形成了独有的体系,具有不可替代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不能被其他文化的语言所理解。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理解语言的字面意义而且要了解它们的文化内涵。如果能对汉英语的跨文化交际内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秉承继承与发展并举、沿袭与创新共进的教学理念。在教法、学法上既要守住历史学科的特色教学方法,又要不断探索出与时俱进的新方法。本教学设计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坚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智在用法”。在守住史料教学法、讲授法、比较法、自主学习法等历史专业常用教学方法的同时,大胆探索出”概念定义法”这一新的学习方法。在本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采用概念定义找出商业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 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荷马和莪相的作品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与主人公命运息息相关。本文探究从荷马到莪相的转变所重构的维特与绿蒂的形象,一窥该作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少年维特之烦恼》 荷马 莪相  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荷马与莪相的作品频繁出现,不少引用都暗示了主人公的命运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荷马的作品以庄重、明朗为特色,而莪相的作品大多
(镇江市电视台 编排中心,江苏 镇江 212000)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挑战不可能》节目成功的原因,认为内容的平民化与故事化是两大重要因素,同时简要讨论了国内真人秀节目的版权引进历史,指出了一味引进和一味强调惊险刺激都不符合中国电视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必须与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相匹配,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真人秀节目的时代真正开启。  关键词: 《挑战不可能》 真人秀 中国文化  《
摘 要: 在审美活动中,我们的身上往往背负着太多经验的、理性的亦或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观念枷锁,所以每当站在被感知的对象面前时,我们总喜欢自觉或者不自覺地就给予这个对象一个指向性的强加——或是企图依赖前人的观念、或是想要迎合理性的某条戒律。而丑,这个美学中的异端,又是审美的常态①的特殊产物,不同于“美”对于自然和文明的高声赞颂或欲盖弥彰,天然地给审美埋下一些异化的种子,使审美进行一次扎扎实实的感性反思
摘 要: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单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尽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思想政治水平的要求。建立校企合作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对于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与邮政企业建立了“立体式、全方位校企合作”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以企业劳模、技术能手、行业专家深度参与为特色,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