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预防机制研究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ingl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经历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程度,探索预防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长效机制。本次研究采用访谈+问卷+心理测试的方式,对安徽、河南、江西、四川、福建等五个省市的236名“曾经的留守儿童”目前的心理状况及其曾经的生活经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留守儿童心理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是否独生,母亲的陪伴,关键事件以及师生关系等。其中,对留守儿童心理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其童年阶段经历的典型事件。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预防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5-0035-0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5.020
  一、问题的提出
  截止2016年,中国农民工的数目约为2.4亿左右,留守儿童约6000万,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有2400多万,占据全国儿童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北大学者张丹丹的研究发现,在监狱服刑的人员当中有17%的人员曾经是留守儿童。最高人民法院给出的数据显示,在未成年犯罪当中有超过70%都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面临着绝望而且脆弱的童年。表1梳理了近年来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典型事例。
  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层出不穷的问题背后,是隐藏在留守儿童群体中的心理问题。刘照云[1],张建育[2]等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人格维度的掩饰性、内外向性以及精神质维度上,与非留守儿童有着显著的差异。何靖蕾[3]等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具有较高的抑郁和孤独水平。研究从人格和抑郁两个维度出发,探讨留守儿童的留守经历对其人格和抑郁的影响程度,以及造成留守儿童人格和抑郁程度显著不同于非留守儿童的因素,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预防提供理论指导。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研究选取的对象是出生在1980年至1990年间,童年阶段父亲或者母亲一方或双方因外出打工而无法给予陪伴的“曾经的留守儿童”。选取安徽省阜阳市和滁州市、河南省南阳市、江西省上饶市、四川省自贡市和福建省长乐市五个具有代表性的省市进行定点问卷发放。研究使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量分析法主要包括调查问卷法、比较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主要包括访谈法、描述性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标准量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标准量表包括艾森克人格测量问卷中国版(EPQ-RSC)、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博士设计的抑郁自测评表。
  1.艾森克人格测试中国版(EPQ-RSC)
  艾森克人格测量问卷中国版(EPQ-RSC),从四个方面对人格进行测量:内外向性(E),神经质(N),精神质(P)和谎造或自身隐蔽(L),每个维度12题,一共48题。其中E,N,P代表人格的三个维度,L是效度量表,代表假设的人格特质,也是社会朴实和幼稚水平的测量。说明如表2所示。
  计算出来的原始分数要通过计算得出其相应的T分数,T分数的计算方法为,其中M和SD分别表示该人群样本的均数和标准差。43.3-56.7为中间型,表明性格不明显,38.5-43.3和56.7-61.5为倾向型,38.5以下和61.5以上为典型。
  2.抑郁自测量表
  本次研究采用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博士设计的抑郁测量表来进行抑郁测试。量表一共21题,每个题目有A/B/C/D四个选项,依次计分0、1、2、3分。对每个被测者的选择情况进行分数加总,总得分位于0-10分为正常,11-16分表示情绪稍微波动不安;17-20分则处于抑郁症的边缘;21-30分轻度抑郁;31-40分重度抑郁;41分以上极重度抑郁。
  3.测试量表的信度分析
  表3运用SPSS软件对抑郁量表和人格量表的四个维度进行了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在人格的P、E、N、L四个维度以及抑郁维度,α系数均高于0.6,量表具有极高的可靠性。
  三、结果
  研究一共发放问卷236份,回收236份,最终筛选有效问卷227份,访谈128人次。
  (一)个案访谈
  参与访谈的128名“曾经的留守儿童”的职业主要包括学生,外出务工的工人,在乡农民和商人。访谈的内容包括:生活和心理现状、对待留守儿童经历的主观评价、留守期间对自己人生造成影响的关键事件、对待教育子女的设想等。
  1.“曾经的留守儿童”生活现状
  对待生活态度方面,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迷茫,失去方向,得过且过;文化水平低,农民没有出路;没有稳定的收入和稳定的生活等。
  身体健康方面,健康状态良好的103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25人,其中1名学生,24名外出务工人员;经常犯病但不是重大疾病的12人;身体有重大疾病的2人,均为在乡务农者。
  2.对留守经历的主观感受与评价
  接受访谈的“曾经的留守儿童” 中,78名表示对留守儿童经历持理解态度,并表示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会尽可能留在父母身边。其余50人则表示,因留守经历对自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无法接受甚至对过往持抗拒的态度。所有不满的因素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缺乏管教”“监护人无法给予自己指导和安全感”“伙伴关系疏远”“老师不重视”等。表4从一个典型的案例出发,对可能造成心理问题的因素进行梳理。
  王某,男,30岁,无业游民。學龄前因缺乏管教养成了骂人的习惯,进而导致其在班级不被接受。高中时进入县城上学,高二时因打架斗殴被学校开除,开始外出打工,曾经的大学梦就此终结。
  个案展现的只是众多有着相同或者类似问题的留守经历儿童群体的冰山一角。问题始于留守儿童早期对是非的判断错误,恶化于叛逆时期父母因无法管教而放任或者放弃的教育方法。   关键事件方面,王某表示6岁那年曾偷拿了学校小卖部的钱买了一把玩具手枪,自己的母亲非但没有阻止反而对其进行了夸奖,这使得其认为偷盗是对的做法。打架斗殴时,其母亲也从未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以至于其心理扭曲达到了无法挽回的境地。
  3.对教育子女的设想
  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男性和女性被访者所持共同观点包括“陪伴”“管教”“良好的教育”等。访谈研究发现,男性被访者更多倾向于外在的给予,如选择优质的学校,金钱供应等;女性被访者则倾向于内在的供应,如教会子女给予和爱等人性美德。此外,部分被访的女性表示其童年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性侵害,这种伤害对心理造成的影响是终身的并且永远无法弥补,因此她们在教育女孩问题上,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女孩不受同村男性的性侵犯,给予其必要的陪伴之外应对其进行相关的教育从而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人格测试
  人格分析主要从内外向(E)、稳定性(N)、精神质(P)三个维度进行。重点研究访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会对留守儿童心理造成影响的因素。
  1.伙伴关系对留守儿童人格的影响
  伙伴关系维度就“是否独生”和“友情关系”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在“是否独生”方面,研究将227名被访问者分为“独生”和“非独生”两组。“友情关系”方面,将友情关系划分为“差”“中”“好”三个等级。计算每个分类条件下被访者在P、E、N三个维度的T分数的平均分。结果如表5所示。
  结果表明,独生留守儿童子女在人格的P、E、N三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留守儿童的得分,对P维度和E维度的影响程度大于N维度。留守儿童的友情关系会影响P、E、N三个维度的得分但程度均较小。
  此外,在P维度中处于外倾型(分数>56.7)范围内的留守儿童当中独生留守儿童人数显著多于非独生留守儿童人数;类似地,在E维度中,处于外倾型的非独生留守儿童人数与独生留守儿童人数相差不大。独生与否会造成留守儿童在人格的P和E维度上的差异,并且对P维度的影响大于E维度。
  2.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人格和抑郁的影响
  师生关系维度,考察被访者初中阶段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为了便于统计分析,将师生关系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分别计算出在每个等级下的留守儿童在P、E、N三个维度的T分数的平均分,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
  数据显示,师生关系对P和N维度有着显著的影响,对E维度的影响不大。此外,仅考察倾向型(T>56.7)和典型型(T<38.5),在P、E、N维度中,师生关系显示为“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6.3%,42.9%,62.8%。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人格N维度影响较大。
  3.父母陪伴情况对留守儿童人格的影响
  为探究父母的陪伴情况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差异,研究调查了留守儿童0至3岁,4至6岁,7至12岁期间父母的陪伴情况,分别计算出每种状态下被访者在P、E、N三个维度下的T分数的平均分。为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研究仅仅考察在每一个特定分类状况下留守儿童的人格得分情况,如0至3岁“父在母不在”,表示在其0至3岁期间父亲陪伴而母亲不在,其余年龄段(12岁以内)父母均在身边。调查结果见表7。
  结果显示,父亲对留守儿童的P、E维度的影响程度大于母亲,但是程度不大,并且随着留守儿童年龄的增长,这种差别逐渐减小。在N维度,母亲在留守儿童0至3岁和4至6岁期间的影响显然大于父亲,这种差异随着留守儿童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小。
  (三)抑郁测试
  与人格测试采取相同的方法,抑郁维度的统计也采用平均分的方式,测试结果如表8所示。
  结果显示,独生留守儿童在抑郁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抑郁维度的得分随着友情关系的改善而有所降低。友情关系的影响程度弱于亲生弟兄姐妹的影响;师生关系维度也会影响抑郁的得分,师生关系越好,在抑郁维度的得分就越低。
  父母对于留守儿童的陪伴情况会显著影响其未来抑郁的风险。0至3岁,4至6岁,7至12岁阶段,有父亲陪伴而没有母亲陪伴的留守儿童,比只有母亲陪伴而没有父亲陪伴的留守儿童在抑郁维度的得分高,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差别逐渐减小。
  此外,处于中度抑郁以上的留守儿童群体中,童年没有母亲陪伴的留守儿童人数占据大多数,母亲的陪伴对留守儿童未来患抑郁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作用在留守儿童3岁以前最为明显。
  四、结论和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对留守儿童心理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伙伴关系、师生关系、母亲的陪伴、负面经历等。其中,负面经历是导致留守儿童心理扭曲的最主要因素。儿童在心智尚未成熟时,对不好的事情往往缺乏认知,由恶性事件导致的情绪得不到正确的疏导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亲子关系缺失下发挥伙伴关系的补缺作用
  伙伴关系包括两部分,与亲生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和与小伙伴之间友情关系。伙伴关系是所有未成年人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伙伴关系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留守儿童产生抑郁风险。有亲生弟兄姐妹的留守儿童较少抑郁,在人格上也较为健全,良好的伙伴关系有着同样的效果,但是相对于亲生弟兄姐妹而言影响较弱。
  因此,当留守儿童的生活经历无法避免,将依赖关系转移到伙伴关系上有助于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在二胎政策放开的情况下,养育两个孩子有助于塑造其人格和降低未来抑郁的风险。
  (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人格和抑郁均有较大的影响,初中以前,师生关系越好,留守儿童的人格越健全。
  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其父母外出阶段和自己的(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外)祖父母受教育程度低而无法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教师在这一阶段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传授留守儿童文化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对错,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走向。
  (三)发挥母亲在留守儿童人生早期的陪伴作用
  单亲监护留守儿童与隔代监护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4]。
  母亲陪伴缺失的留守儿童群体当中,患抑郁的比例以及程度都比父亲缺失的留守儿童比例和程度大,影响最明显的是3岁以前,其次是3至6岁。因此,在留守儿童早期(0-6岁)阶段,尽量保持母亲对他们的陪伴是减少他们未来患抑郁症和其他心理疾病的有效方法。
  (四)选择监护人应考虑监护者素质以及被监护者的性别
  问卷调查显示,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会显著影响留守儿童的人格。在亲情缺失情况下,选择除父母以外的其他监护人,对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受过良好教育的监护人,其本身就有着较为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当被其监护的孩子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采取措施制止,以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合格的监护人会让被监护的留守儿童产生依赖感,这种依赖感可以消除留守儿童没有父母陪伴的孤独感;监护家庭良好的家庭关系会让被监护的留守儿童有被接受感,尤其在监护家庭有同龄人时,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是减少伤害的有效方法。2014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中熟人性侵占据87.87%。这类熟人包括哥哥辈、叔伯辈甚至爷爷辈。选择监护家庭应充分考虑被监护留守儿童性别。对于女性留守儿童,减少其在儿童期间受到性侵害是每一个父母在选择监护人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刘照云,朱其志等.江苏省488 名农村留守兒童与非留守儿童人格发展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3).
  [2] 张建育,贺小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8).
  [3] 何靖蕾,马宏峰,周成超.2008年安徽省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1(4).
  [4] 高亚兵.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7).
其他文献
摘 要: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重要保证,直接影响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目前潍坊学院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引导;学生要均衡发展,提高品位;活动要贴近现实,走进生活;形式要创新灵活,与时俱进。以期为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助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调查;
期刊
摘 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用理解之心、宽容之心、智慧之心使后进生“为心所动”,而关爱、尊重和鼓励则能使后进生“为情所动”。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关爱;尊重;鼓励  中图分类号:G6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3-01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1
期刊
摘 要:杭州市长青小学目前具有稳定且优质的教学质量,为突破学校发展的瓶颈,进行了基于校本的第三方评价体系的研究,本文从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对象、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等方面对第三方评价和第一方评价进行了比较,第三方评价作为第一方评价的一种补充,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将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第一方评价;第三方评价;比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 要:言论自由意指个体的思想能够以某种形式外显于外的自由。言论自由涉及个体的精神和物质生存状态,一直备受思想家的关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约翰·密尔的言论自由理论。在《论自由》一书中,密尔论述了其带有权利性质的言论自由理论,认为言论自由是个体思想自由的外在体现,是一种属于个体外在领域的自由。密尔以功利主义来设定言论自由的最终目的,认为言论自由的正当性在于促进社会的总功利的增加。言论自由是维持真理的
期刊
摘 要:班主任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与艺术性。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烦琐的工作,看起来简单,想要真正做好却要花费很多心思。 因此,作为班主任,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作为学校,要以责任、环境、目标、情感、考核等方式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激励,使班主任获得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班主任;专业发展;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
期刊
摘 要:以朱自清名作《背影》的两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自建小型语料库,运用AntConc软件,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分别对杨宪益和张培基两个译本的翻译风格进行分析研究。经数据对比发现,杨译本特点是词语变化性大,词汇密度高,从句多且句子结构灵活,而张译本则以名词和长句居多,且句式与源语基本一致。对此的研究旨在丰富一些译者的风格研究内容,为后来学习者在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语料库翻译研
期刊
摘 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成长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實施阶段性引导教育对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大学生成长特点和阶段性特征,讨论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少走弯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成长成才;阶段性;引导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7-
期刊
摘 要:河海大学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实践中遵循传承与创新的思想,開展了有效的国防教育路径探索工作,形成了以军事文化建设为引领,“深化国防生军旅文化特色建设,坚守军事课课程文化阵地建设,开拓国防活动行为文化拓展建设,坚持提升国防科研学术文化和军事竞赛竞技文化”的新型“3+2”国防教育特色路径,实践效果较好。  关键词:国防教育;路径;河海大学;特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如何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构建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实现“文化沁润,岗学交替”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共育平台搭建,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职;办学模式;能力本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
期刊
摘 要: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其心理健康必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诸多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探究影响因素并以之为导向,找出促进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7-00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