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意境之神韵品味诗词之优美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etpse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词之美,美在意境。如何引领学生体悟诗词的意境之美?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运用反复诵读、感官联动、意象揣摩、语境还原等方法,探寻诗词深处蕴含的意蕴,体会诗歌的音律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关键词】诗词 诵读 感官 意象 语境
  诗词是美的化身,诗词之美,美在意境,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多首文质兼美的古诗词,其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優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涵泳品味,从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审美的愉悦。但是当前不少一线教师仍然喜欢运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教学,过于注重对古诗词意思的分析和理解,习惯“满堂问”“一言堂”,如何能让学生体悟到古诗恬淡闲适、萧瑟凄凉、明快高旷之意境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体悟古诗的意境之美。
  一、 反复诵读——化无声为有声
  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贯做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在各个学段对古诗诵读也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要求。第一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从每个学段的要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诵读古诗词的重要性。古诗词注重合辙押韵、平仄交错,学生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透过声音能表达出他们对这首诗的感受,让学生反复诵读,在头脑中想象,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此外,古诗语言精准凝练,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初步感知诗句的意思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不知不觉中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就会映射到学生的心中,随着诗人的笔触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把欢乐和忧伤吟诵在有节奏的诗歌中,意境之美在学生心中铺展开来。
  例如在教学《渔歌子》这首词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接着出示标有平仄符号的词,引导学生进行诵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词所描写的画面,然后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了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同时也初步体悟到这首词所表达的恬淡闲适的意境。
  二、 感官联动——化无形为有形
  古诗词中的意境之美就像一个人的气质一样,散发着难以言传的神秘气息,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言尽而无穷”(严羽《沧浪诗话》)。如何在教学中把古诗词的意境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笔者认为可以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观察、聆听、触摸、描绘、想象诗中的物象。下面就以《别董大》为例,说说我的教学设计片段:
  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诗人走进送别的场景中,孩子们,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北风呼啸,黄沙飞扬,大雪纷飞,诗人与好友牵着马站在风雪中送别,同时配有箫独奏《西风凉》古曲,营造出苍凉悲壮的送别场景。)
  生1:我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脸上,非常疼痛。
  师: 这是多么寒冷和凄凉的送别场面呀,一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生2:我看到大雪纷飞,孤雁独飞的凄凉。
  师: 这是多么肃杀和悲凉的送别场面呀,一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生3:我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
  师: 这是多么恶劣的送别天气呀。一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生4:我看到了董庭兰握着高适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师: 这是多么难舍和深情的送别场面啊,一起读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一切景语皆情语,悲壮而凄凉的送别场面,诗人用饱含离情的写景的词语渲染出凄凉、寒冷、愁苦的送别意境,抒发依依惜别之情。教师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想象画面,理解诗人的送别之情,体会到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三、 意象揣摩——化委婉为直白
  古人写诗词贵在“曲”,所抒发的情感和志向不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借助一些特定的物象隐藏起来,这些特定的物象就是诗人创作的一种手法——意象。古诗词中的意象或意象组合构成意境,如在马致远《秋思》这首词中运用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个意象组合构成了凄凉萧条、孤苦悲凉的意境。小学阶段对意象的教学不要求专业性讲授,不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只是在引导学生体悟意境时对此写法渗透或直接告知,学生通过对物象的品读、揣摩、感悟,初步感知“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进而体会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如何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支架,让学生容易感悟到诗中的意象呢?下面还是以《别董大》教学为例,谈谈我的设计:
  师:请同学们圈画出诗句中写景物的词,想想这些词句勾画出怎样的送别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用一两个词写下来,并把自己的感受带入诗句中读一读。先自学,再小组内交流。
  生:诗句中写景物的词语有: 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
  师:“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勾画出凄凉、寒冷的画面。
  ……
  师:这样的画面渲染了诗人送别友人怎样的心情?
  生:难过、不舍。
  ……
  师:同学们,这些景物在我们平常人眼中就是平常的景物,而在诗人的眼中这些景物都充满着离别之情,这就是“景语”,景中的语言,这种写法就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板书),而这些蕴含着诗人情感的景物就是意象(板书),如明月、夕阳、杨柳、酒、雁等,都是古时候诗人在诗词中喜欢用的意象。   师:读读下面几句诗,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只因明月见,千里两相思。
  (杜牧《偶题两首》)
  此去與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薛涛《送友人》)
  生:这些诗句中都含有“月”。
  生:“月”代表诗人的思念和愁绪。
  生:我发现这些诗句都是写送别友人的,古人把这种离别之情寄托在“明月”中,“明月”就是诗中的意象。
  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我给学生搭建了有层次的支架,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诗中景语皆情语”,接着直接告诉学生这些特定的物象就是意象,然后出示一组含有“月”意象的诗句,让学生品读感悟,悟出诗人写“月”所蕴含的深意。学生在引导下一步步爬上所搭建支架的顶端,初步体会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感受到古诗的意境。
  四、语境还原——化凝练为具体
  诗,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含蓄凝练是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的典型特征,诗人总希望用最恰当、俭省的字句充分而圆满地表达出最丰富的感情。“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这几句诗就是诗人为了锤炼凝练的语言、营造诗歌意境,精心推敲的写照。小学生年龄小,对诗词的理解能力、赏析能力、感悟能力还有所欠缺,笔者觉得在古诗教学中学生初读、精读后,教师创设恰当的情景,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把凝练的语言具体化,能够更深层次地感悟诗歌的意境之美。
  例如《绝句》(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全诗描绘明媚春光,一句一景看起来,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教学时,教师引领学生在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逐渐走进诗歌的意境,接着,教师出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图片,播放优雅的古筝曲,让学生想象画面把古诗扩写成一段话。下面是我班一位学生写作的选段:春天来了,诗人站在窗前欣赏这美丽的春景。春风吹拂着嫩绿的柳枝,像仙女飘扬的绿色衣袖,那样柔美醉人。两只可爱的黄鹂也被这美丽的春色陶醉了,站在柳树的枝头唱歌。诗人抬头向空中望去,他看到湛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扇动翅膀正努力地飞向云霄,好美啊!诗人又向远方望去,他看到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门口停泊着一艘又一艘华美的来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商船。
  朱光潜先生在《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中写道:“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者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运用反复诵读、感官联动、意象揣摩、语境还原等方法探寻诗词深处蕴含的意蕴,体会诗歌的音律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桃园路小学)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要求教师重新认识教学资源。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面对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教学资源,教师应善于捕捉,灵活处理,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定位,在学生“犯错”之后有效地进行“纠错”,让学生在“纠错”中进步提升,在“改错”中逐步成
期刊
2012年12月,海联达发布了影随行第二代产品和PhoneJector手机无线微投产品,作为一个创立仅一年的新品牌,海联达已经涉足无线路由、无线音频、无线微投等领域。在移动互联的时代,海联达究竟想扮演什么角色?我们为此专访了海联达中国区总经理王俊人和海联达产品总监蔡政强。  专访海联达中国区总经理王俊人&产品总监蔡政强  海联达涉足领域很多,是怎样为自己定位的?  王俊人:大家现在拥有各式各样的移
期刊
期刊
读什么?许多流行的儿童读物缺乏“营养”,被称为精神的“垃圾食品”。怎么读?纵观身边的学生阅读,不难发现,“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具有普遍性。读得怎样?学校对于阅读工作的重视毋庸置疑,但这样的现象倒也不少——有布置,无落实。面对以上这些学校阅读工作的困境,我们努力探索,力求改变。  一、甄选优秀作品,确定校本读物  曹文轩先生说:“做人要讲智慧,读书同样要讲智慧。”学校提出“智慧阅读”的理念,并制定了具
期刊
犹记那年夏天,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第二届阅读领航人的培训活动,在这期间,我第一次见到了张学青老师。讲台上的她,衣着朴素,秀发披肩,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她的那节示范课在歌曲《我们好像在哪儿见过》中开始,一股温情由此弥漫开来。为什么要给六年级的孩子讲《红点点绿点点》这么幼稚的绘本?简单直白的文字内容如何演绎出别样的精彩?带着这些困惑,我开始认真观察张老师的课堂,从中找到了最好的答案。她所呈现的
期刊
【摘要】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要讲究管理艺术,运用独具魅力的管理方式,来帮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本文从关爱、尊重、信任三方面著手,阐述了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方式方法的科学性。班主任运用自己的管理艺术给学生传递幸福感,营造班级和谐、温暖的氛围。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管理艺术 幸福感  学生喜欢被关爱、尊重和信任,在小学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要注重这三方面内容的实施,要借助具体的管理细则来实现科学
期刊
人文素养就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其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童话是儿童文学创作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也是众多文学样式中对小学生而言最佳的样式。幻想是小学生的本能与天赋,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童话用拟人化的方式,可以让世界上任何东西活起来,融入人的情
期刊
【摘要】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田园资源”。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宝库,带领孩子们走进去。首先,通过启动“定向化”的审美阅读,让孩子发现田园之美;然后,通过参与实践性的审美生活,享受田园之趣;最后,通过陶冶对大自然的审美情操,感受田园之乐。只有让孩子们真正走进了大自然,参与其中的一切活动,他们才会变得豁达,心中才会有美好的感觉,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在他们的心中才会
期刊
【摘要】 近年来,学生顶撞父母,学生随意浪费粮食,学生不给有特殊需要的人士让座等现象屡见不鲜,是什么蒙蔽了孩子们本应懂得感恩的心?教育学生懂得感恩,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在具体操作上,“品德课堂”是德育的主要渠道,为教师在学生心田播下感恩社会的种子,渗透感恩社会的意识,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但如何利用好这一平台,让感恩成为孩子们发自心灵深处的呐喊,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感恩社会 以知促
期刊
随着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不断推进,音乐教学的手法也持续推陈出新。而高效的备课,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是否卓有成效,因此,如何才能在备课中就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在实战之前就能够细致到环环相扣?这其中是否有规律可循?本文以音乐教学前的备课这一环节为起点,从求稳、求序、求新三个维度,去探讨如何在备课中既能稳步开展教学,又能让课堂创新、有效的一些新的策略和方法。  一、备课应求“稳”  1.“稳”的定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