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向往成都。在我的印象里,成都是天府之国的中心,是一个空气中都弥漫着麻辣火锅味道的城市,一个舒适安逸的地方。成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古迹,更有令人垂涎的美食和美景。两样都不可错过。
品味一个城市,除了用“脚”去丈量,还可以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但对于成都这样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也许还要用“口”才能真正品出她的味道。
俗话说:“吃在四川,味在成都”。我下了火车放下行李本想直奔“皇城老妈”,据说那是成都最有名的火锅,后来听一位本地人介绍“皇城老妈”一般只有外地人去,而且价格也较高,本地人都去“蓉城老妈”,偌大一个酒家,上下三层楼,那场面十分壮观。每层几十张桌子,汇聚的客人以千数计。那桌或圆或方,当中开一圆孔,下置煤气炉,上放一口明光铮亮的盆,满满一锅色浓味艳的汤烧得滚开翻腾了,便从摆得满满当当的菜架上,挑自己喜欢的下锅。别看那一锅油汪汪、红彤彤的锅底,心想该有多辣。一尝过后,才知一点也不 辣,徒有虚名而已。但麻倒是货真价实,估计那锅底的花椒,不定就有一小碗呢。但是成都的火锅很奇怪,任由香气四溢,身上绝不会沾染一身火锅味。说话间,那毛肚刚好打了个滚,吃到嘴里脆脆的,正合适。只见热腾腾的锅里冒着白烟热气,红彤彤的一锅汤里,翻涌着各色美味菜肴,白的鱼、青的笋、黄的土豆、黑的木耳、银亮的粉条,香气四溢,花色荟萃,众人大快朵颐。举头四顾,一张张汗淋淋红亮亮的面孔,一阵阵喧哗的声浪,整个空间都弥漫着浓浓的辣香味。这顿吃得好爽!
第二天一大早便出了门,又开始了一天“吃的旅程”,文殊坊附近是清一色的小吃:伤心凉粉、三大炮、鸡汁锅贴、三合泥、 凉虾、叶儿耙、荷叶牛肉、肥肠粉、龙抄手、豆花、各式凉粉凉卷、张飞牛肉、钵钵鸡……虽然味美好吃,怎奈食量有限,结果吃了十来种就再也吃不下了,这等美食实在舍不得浪费,剩下的,打包带走,当夜宵了。
春熙路的龙抄手总店我是下午两点多去的,但三层的食店内依然是人头攒动,一楼大厅居然坐的满满的。进入龙抄手的大门就能从店内的装饰上感觉到浓浓的巴蜀特色,看着价目牌上各色各样的只知道名字而没有品尝过的四川小吃,我甚至有点手足无措,决定只要一碗原味的。虽然没有传说中的“薄如纸、细如绸”的半透明状。但是肉馅也算细嫩滑爽,香醇可口。
第三天去吃了“袁记串串香”,串串香一切都是自助,我以为就像吃麻辣烫似的每种菜拿一两串慢慢的选,但是不时有人回头看我,回到座位上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成都人吃串串从来都不是论串拿,而是一次拿一把不管多少串直接放入盘中,估计只有像我这样的外地人才会一串一串的挑,难怪他们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结账的时候我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结账不是按照串数算钱,而是称重,把大小钎子分别扎捆称重,根据重量就能算出吃了多少串,从而计算价格。这估计是成都又一特色吧!
要想读懂成都的一切,读懂她的闲适和沧桑,你必须用“口”去品味。无论是“火锅”还是“串串香”,无论是“钟水饺”还是“担担面”,都以那么独特的味道陶醉着我,让我不想离开,甚至朝思暮想……难怪有诗句赞美成都:“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毛主席说得好“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亲自尝一尝。”有限的文字不能悉数描述成都的美食,只能让我“望梅止渴”!
锦里即锦官城,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现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业街,酒吧娱乐区、四川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错落有致。锦里号称“西蜀第一街”,被誉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锦里蚕市,满街珠翠,千妆万红”,这是韦庄在《怨王孙》里的名句,只有到了锦里,你才体会得更深。锦里可以说是成都历史的记忆,明清川西古镇的建筑风格,体现了蜀地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灰色的砖墙和古门楼交相辉映,古朴、清幽,一股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走进门楼的一刹那,时光好像在千百年的风云中一下子退了回去,一时间有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走在锦里的巷子里,你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川西古风民情的悠久和隽永,历史的烙印在脚下无声无息地被岁月踏出。
沿著长长的青石板路蜿蜒前行,宅邸、民居、客栈、茶馆、商铺坐落两侧,房上的青瓦错落有致,与武侯祠现存的清代建筑融为一体。这古气幽幽的巷子里,有蜀锦的作坊,也有把泥人捏得惟妙惟肖的匠人,有在胶糖上雕花的艺人,有栩栩如生的皮影……在这里,传统变成时尚的符号,古典与时尚,相得益彰。巷子里面,还有一个古时四川大宅院里才有的戏楼,虽然没看到任何表演,但是那种积聚了几千年的春秋,却慢慢地在戏台周围散开,融化在空气里,弥漫着蜀文化的气息。
有了锦里,对成都的想念就有了细节,就能品出成都的味道,一种极淳朴、极惬意、极安逸的味道,展示着这座城市独特的个性和文化内涵。
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落群组成,宽巷子并不太宽,而窄巷子也并不太窄,在成都喧嚣繁华的闹市区,它像一张历史的画页,幽静,古朴,告诉游客几百年来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与情趣。虽然巷子不是很长,可让人去过一次就很难将它的印记从心底抹掉。它们躺在这里,静静地诉说着几百年来成都人的休闲雅致的生活韵味。
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的名字叫兴仁胡同。其实它并不宽,一条小路,蜿蜒曲折,两边是梧桐树掩映的古色古香的老建筑,生着翠竹、雕着拴马桩的老墙,挂着“私家住宅”的黑漆大门,门边两口石头水缸,四壁刻着繁复、精美的图案。挂着“名城名街名坊闲拨古琴堪舒意,佳楼佳境佳座雅啜香茶可畅怀”楹联的茶馆、驿站刚刚开门打扫,昨夜的喧闹似乎还粘在空气中,没有完全散去。阳光从竹叶间穿透而下,风中轻摆的雕花灯笼、脱漆的柱子、发白的壁画,仿佛一个个的历史音符,陈述着宽窄巷子如歌的历史。走在巷子里,思绪仿佛被卷进了历史长河里的某个漩涡,时光一下子倒退好多年,定格在某一瞬间。 穿过一条南北通道就到了窄巷子,窄巷子在清朝叫太平胡同。清兵的进驻给了战乱中的成都人希望,胡同的命名也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窄巷子的街道稍窄,两边尽是弥散着小资情调的酒廊、咖啡馆……老房子、外花园,小洋楼、大阳伞,一杯卡布基诺,一瓶卡罗纳,半天的时间就在这里过去了……窄巷子虽说已看不出有多少的川味,可这股子闲适和旧时老成都的悠闲生活传统还是蛮契合的,只是过去的盖碗茶成了今天的咖啡杯,往日的龙门阵摆成了现时的酒吧会所,借着老房子和石板路的古朴底色,各个店面突出自己个性、考究的装饰风格,整条街道洋溢着艺术、时尚的气息。印象最深的是老街上的一幢中西合璧的砖式小洋楼。洋楼既有罗马的圆柱、西式的拱门,也有木雕的栏杆、落地的长窗,这样的洋楼有了点沪上风味,却也别具风情。
井巷子紧邻窄巷子南,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面文化墙,从那些历史文化片断上,隐约看到千年古成都的历史,百年老成都的变迁和百姓生活的点点记忆。井巷子有很多酒吧,欧式的窗子里挂着纱帘,里面飘出悠扬的小提琴声,一条街道跟着风雅了许多。不少潮流酒吧门口大大方方地立着各色歌手、乐队演出的大幅海报,这是成都的夜晚最热闹的地方,是华灯初上的成都风华,是笑靥如花的芙蓉女子,井巷子,是老成都的“新生活”。
我走出胡同口,回首望去,宽窄巷子,如一位古典的旗袍女子,在夕阳的余晖中,踩着舒缓的节奏优雅地走来,韵味悠长。
成都人活在茶馆。生意在茶馆谈,机遇从茶馆觅,朋友在茶馆交,对象在茶馆找,矛盾纠纷在茶馆解决,悲情愁绪在茶馆消除……茶馆,已经和成都人全部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成都美女多,这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满街的女孩,皮肤出奇地白。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一年365天,这里的阴雨天占了200多天,湿润的天气,给美女的皮肤终日保着湿,所以给人感觉这里到处是美眉。天下美女在成都,成都美女在春熙路!春熙路位于成都市中心,是指东大街以北,南新街、中新街、北新街以东,总府路以南,红星路以西的范围及临街区域,面积约20公顷。在美女云集的春熙路上,更是号称“五步一个林青霞,十步一个张曼玉”。成都美女凭借其乖巧可爱的相貌,娇小玲珑的身材和活泼热情的性格吸引了来自天南海北的目光,尤其是到了傍晚,夕阳西下,许多美女在街上慢悠悠地遛狗时,引来无数路人的回头,甚至有人在窗口探出頭来看,可是成都的一道风景。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虽然这广告词说的有点煸情,可并不过分,在我即将结束几天的行程而归时,心中便多了几分留恋和不舍,古人说:少不入川。意思就是说这个城市过于慵懒,本来好端端的有志青年一来成都以后,被湿润温和的空气一浸泡,便也恭谦温顺起来,再不愿劳顿打拼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就有这样的魔力,它能够让你最大限度地理解生活的全部含义,让你千方百计省下每一分钟的时间,用来浪费。成都的生活,的确是让人羡慕和流连忘返的。散漫与悠闲的生活状态,让人似乎变得轻松,继尔暂时忘记很多烦恼。麻辣占据你的味觉,美女诱惑你的视觉,而噼里啪啦的麻将声也丝丝诉说着悠闲的生活。当然,作为一个外地人,到成都旅游,我不可能深刻的了解这座城市,它展示给我的只是表面。我带着不同的心境去看这座城市,它便会展现出不同的魅力。从这个角度出发,成都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每个人都能从中欣赏到不同的东西,或许这正是其魅力所在。
品味一个城市,除了用“脚”去丈量,还可以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但对于成都这样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也许还要用“口”才能真正品出她的味道。
俗话说:“吃在四川,味在成都”。我下了火车放下行李本想直奔“皇城老妈”,据说那是成都最有名的火锅,后来听一位本地人介绍“皇城老妈”一般只有外地人去,而且价格也较高,本地人都去“蓉城老妈”,偌大一个酒家,上下三层楼,那场面十分壮观。每层几十张桌子,汇聚的客人以千数计。那桌或圆或方,当中开一圆孔,下置煤气炉,上放一口明光铮亮的盆,满满一锅色浓味艳的汤烧得滚开翻腾了,便从摆得满满当当的菜架上,挑自己喜欢的下锅。别看那一锅油汪汪、红彤彤的锅底,心想该有多辣。一尝过后,才知一点也不 辣,徒有虚名而已。但麻倒是货真价实,估计那锅底的花椒,不定就有一小碗呢。但是成都的火锅很奇怪,任由香气四溢,身上绝不会沾染一身火锅味。说话间,那毛肚刚好打了个滚,吃到嘴里脆脆的,正合适。只见热腾腾的锅里冒着白烟热气,红彤彤的一锅汤里,翻涌着各色美味菜肴,白的鱼、青的笋、黄的土豆、黑的木耳、银亮的粉条,香气四溢,花色荟萃,众人大快朵颐。举头四顾,一张张汗淋淋红亮亮的面孔,一阵阵喧哗的声浪,整个空间都弥漫着浓浓的辣香味。这顿吃得好爽!
第二天一大早便出了门,又开始了一天“吃的旅程”,文殊坊附近是清一色的小吃:伤心凉粉、三大炮、鸡汁锅贴、三合泥、 凉虾、叶儿耙、荷叶牛肉、肥肠粉、龙抄手、豆花、各式凉粉凉卷、张飞牛肉、钵钵鸡……虽然味美好吃,怎奈食量有限,结果吃了十来种就再也吃不下了,这等美食实在舍不得浪费,剩下的,打包带走,当夜宵了。
春熙路的龙抄手总店我是下午两点多去的,但三层的食店内依然是人头攒动,一楼大厅居然坐的满满的。进入龙抄手的大门就能从店内的装饰上感觉到浓浓的巴蜀特色,看着价目牌上各色各样的只知道名字而没有品尝过的四川小吃,我甚至有点手足无措,决定只要一碗原味的。虽然没有传说中的“薄如纸、细如绸”的半透明状。但是肉馅也算细嫩滑爽,香醇可口。
第三天去吃了“袁记串串香”,串串香一切都是自助,我以为就像吃麻辣烫似的每种菜拿一两串慢慢的选,但是不时有人回头看我,回到座位上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成都人吃串串从来都不是论串拿,而是一次拿一把不管多少串直接放入盘中,估计只有像我这样的外地人才会一串一串的挑,难怪他们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结账的时候我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结账不是按照串数算钱,而是称重,把大小钎子分别扎捆称重,根据重量就能算出吃了多少串,从而计算价格。这估计是成都又一特色吧!
要想读懂成都的一切,读懂她的闲适和沧桑,你必须用“口”去品味。无论是“火锅”还是“串串香”,无论是“钟水饺”还是“担担面”,都以那么独特的味道陶醉着我,让我不想离开,甚至朝思暮想……难怪有诗句赞美成都:“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毛主席说得好“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亲自尝一尝。”有限的文字不能悉数描述成都的美食,只能让我“望梅止渴”!
锦里即锦官城,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现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业街,酒吧娱乐区、四川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错落有致。锦里号称“西蜀第一街”,被誉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锦里蚕市,满街珠翠,千妆万红”,这是韦庄在《怨王孙》里的名句,只有到了锦里,你才体会得更深。锦里可以说是成都历史的记忆,明清川西古镇的建筑风格,体现了蜀地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灰色的砖墙和古门楼交相辉映,古朴、清幽,一股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走进门楼的一刹那,时光好像在千百年的风云中一下子退了回去,一时间有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走在锦里的巷子里,你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川西古风民情的悠久和隽永,历史的烙印在脚下无声无息地被岁月踏出。
沿著长长的青石板路蜿蜒前行,宅邸、民居、客栈、茶馆、商铺坐落两侧,房上的青瓦错落有致,与武侯祠现存的清代建筑融为一体。这古气幽幽的巷子里,有蜀锦的作坊,也有把泥人捏得惟妙惟肖的匠人,有在胶糖上雕花的艺人,有栩栩如生的皮影……在这里,传统变成时尚的符号,古典与时尚,相得益彰。巷子里面,还有一个古时四川大宅院里才有的戏楼,虽然没看到任何表演,但是那种积聚了几千年的春秋,却慢慢地在戏台周围散开,融化在空气里,弥漫着蜀文化的气息。
有了锦里,对成都的想念就有了细节,就能品出成都的味道,一种极淳朴、极惬意、极安逸的味道,展示着这座城市独特的个性和文化内涵。
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落群组成,宽巷子并不太宽,而窄巷子也并不太窄,在成都喧嚣繁华的闹市区,它像一张历史的画页,幽静,古朴,告诉游客几百年来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与情趣。虽然巷子不是很长,可让人去过一次就很难将它的印记从心底抹掉。它们躺在这里,静静地诉说着几百年来成都人的休闲雅致的生活韵味。
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的名字叫兴仁胡同。其实它并不宽,一条小路,蜿蜒曲折,两边是梧桐树掩映的古色古香的老建筑,生着翠竹、雕着拴马桩的老墙,挂着“私家住宅”的黑漆大门,门边两口石头水缸,四壁刻着繁复、精美的图案。挂着“名城名街名坊闲拨古琴堪舒意,佳楼佳境佳座雅啜香茶可畅怀”楹联的茶馆、驿站刚刚开门打扫,昨夜的喧闹似乎还粘在空气中,没有完全散去。阳光从竹叶间穿透而下,风中轻摆的雕花灯笼、脱漆的柱子、发白的壁画,仿佛一个个的历史音符,陈述着宽窄巷子如歌的历史。走在巷子里,思绪仿佛被卷进了历史长河里的某个漩涡,时光一下子倒退好多年,定格在某一瞬间。 穿过一条南北通道就到了窄巷子,窄巷子在清朝叫太平胡同。清兵的进驻给了战乱中的成都人希望,胡同的命名也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窄巷子的街道稍窄,两边尽是弥散着小资情调的酒廊、咖啡馆……老房子、外花园,小洋楼、大阳伞,一杯卡布基诺,一瓶卡罗纳,半天的时间就在这里过去了……窄巷子虽说已看不出有多少的川味,可这股子闲适和旧时老成都的悠闲生活传统还是蛮契合的,只是过去的盖碗茶成了今天的咖啡杯,往日的龙门阵摆成了现时的酒吧会所,借着老房子和石板路的古朴底色,各个店面突出自己个性、考究的装饰风格,整条街道洋溢着艺术、时尚的气息。印象最深的是老街上的一幢中西合璧的砖式小洋楼。洋楼既有罗马的圆柱、西式的拱门,也有木雕的栏杆、落地的长窗,这样的洋楼有了点沪上风味,却也别具风情。
井巷子紧邻窄巷子南,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面文化墙,从那些历史文化片断上,隐约看到千年古成都的历史,百年老成都的变迁和百姓生活的点点记忆。井巷子有很多酒吧,欧式的窗子里挂着纱帘,里面飘出悠扬的小提琴声,一条街道跟着风雅了许多。不少潮流酒吧门口大大方方地立着各色歌手、乐队演出的大幅海报,这是成都的夜晚最热闹的地方,是华灯初上的成都风华,是笑靥如花的芙蓉女子,井巷子,是老成都的“新生活”。
我走出胡同口,回首望去,宽窄巷子,如一位古典的旗袍女子,在夕阳的余晖中,踩着舒缓的节奏优雅地走来,韵味悠长。
成都人活在茶馆。生意在茶馆谈,机遇从茶馆觅,朋友在茶馆交,对象在茶馆找,矛盾纠纷在茶馆解决,悲情愁绪在茶馆消除……茶馆,已经和成都人全部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成都美女多,这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满街的女孩,皮肤出奇地白。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一年365天,这里的阴雨天占了200多天,湿润的天气,给美女的皮肤终日保着湿,所以给人感觉这里到处是美眉。天下美女在成都,成都美女在春熙路!春熙路位于成都市中心,是指东大街以北,南新街、中新街、北新街以东,总府路以南,红星路以西的范围及临街区域,面积约20公顷。在美女云集的春熙路上,更是号称“五步一个林青霞,十步一个张曼玉”。成都美女凭借其乖巧可爱的相貌,娇小玲珑的身材和活泼热情的性格吸引了来自天南海北的目光,尤其是到了傍晚,夕阳西下,许多美女在街上慢悠悠地遛狗时,引来无数路人的回头,甚至有人在窗口探出頭来看,可是成都的一道风景。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虽然这广告词说的有点煸情,可并不过分,在我即将结束几天的行程而归时,心中便多了几分留恋和不舍,古人说:少不入川。意思就是说这个城市过于慵懒,本来好端端的有志青年一来成都以后,被湿润温和的空气一浸泡,便也恭谦温顺起来,再不愿劳顿打拼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就有这样的魔力,它能够让你最大限度地理解生活的全部含义,让你千方百计省下每一分钟的时间,用来浪费。成都的生活,的确是让人羡慕和流连忘返的。散漫与悠闲的生活状态,让人似乎变得轻松,继尔暂时忘记很多烦恼。麻辣占据你的味觉,美女诱惑你的视觉,而噼里啪啦的麻将声也丝丝诉说着悠闲的生活。当然,作为一个外地人,到成都旅游,我不可能深刻的了解这座城市,它展示给我的只是表面。我带着不同的心境去看这座城市,它便会展现出不同的魅力。从这个角度出发,成都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每个人都能从中欣赏到不同的东西,或许这正是其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