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造自然 食古而化

来源 :中华书画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om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贺成才,1960年生,辽宁营口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文化与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书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出版有《中国当代国画家贺成才作品集》《贺成才中国画作品集》等。
  黄宾虹说:“今人作画,不能食古而不化,要出古人头地,还要别开生面。”这也是对今时画家提出的要求。但真正做到食古而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贺成才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的早期作品传统风格较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1.食古而化
  贺成才1960年出生于辽宁省盖州市,二十年的部队创作为他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他青睐于山水画,他的画没有既定的格式,线条流畅,笔墨轻松,继承了中国的传统笔墨,但又没有完全模仿和照搬古人,没有被传统所束缚,做到了食古而化。贺成才推崇石涛,但他的作品绝不是依样画葫芦地模仿石涛的笔墨,他注意到自然界不同时令季节的变化,在他的作品中,云、雨、雾、光、影的表现都十分鲜明。他还用重墨湿染来现山势的郁苍,由于成才希望画面表现出云雾新的变化,因此渲染技法也就必然要求有新的创造。贺成才的苔点技法是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提炼出来,而又恰好地表现大自然的气势,和他的云雾渲染法紧密联系和配合,以构成他特有的风格。
  贺成才早期的作品还受到江南画派的影响,追求水墨的清新、淡雅、飘逸风格。他在作品《江清月近人》中,近处的皴法表现的芦苇,细笔勾画出的贤士,远处用淡墨渲染的云彩,都恰到好处的表现出画面的宁静,用无声的笔触表达出了富有诗意的夜晚中安静的江面,对月独酌的船上人。细笔与粗笔的运用,浓墨与淡墨的渲染,快笔与慢笔的释放,在画面中都有了很好的表现。
  2.以笔造形、以墨取意
  “以笔造形、以墨取意”,这是贺成才自己追求的笔墨诉求。所谓以笔造形,就是要以线为骨塑形,线的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服务于绘画的主题;以墨取意,就是用墨的干湿浓淡变化来丰富画面的意境。笔与墨要自然相生相融,勾皴点染一气合成,才显得笔墨灵动饱满。贺成才平中见奇,简中求繁,用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使虚实相映,浓淡相随,营造出别样的笔墨趣味,自然而然地把人们带进画中,带进苍茫的意境之中。
  贺成才反对简单的摹写,反对“我为某家役”而主张“某家为我用”,要从生活人手,摆脱某家某法的桎梏,这是成才绘画艺术的一个特点。成才不仅从石涛、傅抱石,以及宋元人的山水中吸取对今天有用的方法,来丰富自己的笔墨,他还从西画的水彩技法中吸取有用的东西。他之前学习过一段时间的油画,但无论是之前的油画还是现在水彩的涉猎,都是想把更多的元素注入国画的创作,想在国画领域有新的探索,寻找到最适合的表现形式。这就是成才绘画艺术的另一个特点。
  3.画风,求变求新
  贺成才早期对江南画派的喜爱,使其作品呈现出清新典雅的风格。在作品《无风的早晨》,画面干净清雅,人物和物品都用工筆线描,少女的清纯气息呼之欲出,而窗外的树则兼工带写。整个画面用冷色调,布局合理,人物个性鲜明,是典型的工笔淡彩作品。
  2007年前后,他在云南、宁夏、甘肃、陕西进行了长期的写生与采风,这一时期丰富的游历和西北的山水对他的心灵产生了很大冲击,对艺术的修养与参透随之也上了一个台阶。他意识到艺术的追求是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对自然界的感悟,这个过程不是—下子形成的,是随时、随地、随处逐步发生的,他还深切地意识到不能迷失在传统以及别人的评价里,要用心倾听山水的声音,用心去看山水的色彩。“心有多大,画面就会有多大。”这是贺成才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
  4.以造物为师
  古代的山水大家,随着经历和感悟的不断增加,在思想上淡定了许多,作品中体现为沉稳厚重,用贺成才自己的话说:“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笔墨当随时代。”在表现内容上,贺成才不再满足于自得其乐的文人画表现题材,在创作中逐步融进了生活的阅历,并且着力于用最适合的方式和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大山大河的厚重感。
  对于风格,贺成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谓的个人风格,有的人只是一直在重复画,我认为个人风格不只是在重复,而是要保有自己的思想并融入其中。”贺成才的画,在不断地探索中,逐步由清新典雅、与古为新转而为笔墨厚重、沉稳大气的风格。他后期的作品呈现一种绘画的韵律美,强调墨色的洇晕变化,使线与墨色融为一体,画家在注重意象的生活依据与自然气韵的同时,又不拘泥于生活的真实。就艺术创作而言,在作品中看到变化,就看到了希望,就有理由相信这个艺术家的潜力所在。
  5.气韵与传神
  如果说之前的游历与各种艺术活动只是铺垫,那么真在正在作品中将生活阅历和经历体现出来则需要画家自身的理解渗透及在水墨中的刻苦钻研,凭借着对艺术的执着及自身的悟性,在日积月累的沉淀中,贺成才后期带给我们的创作跟以前拉开了距离,他努力将南方的秀美灵动、北方的厚重大气、西方的色彩明快一起融入到作品当中,使作品呈现出生动的气韵。贺成才的山水,于画面意境中渗透出一种盎然生机,而这种生机,正是通过渲染与皴擦,使笔墨交融,达到用笔运墨的佳境。
  纵观贺成才的作品,不论是早期的清新淡雅,还是后期的沉稳厚重,难能可贵的是,始终有一种气韵萦绕于作品之中。我们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了这种气韵的玄妙,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所带来的无穷魅力。当然,贺成才还正当年,艺术风格还没有成熟到足以贴上标签,如果我们要从他的作品中找出不足,那么我认为,作为中国新一代中青年山水画家代表的中坚力量的一员,贺成才需要提升凌驾于单纯笔墨之上的追求,需要时间,需要心境,也需要放下。相信假以时日,他会探索出更为鲜明与成熟的艺术风格。我们恰恰在这不足当中,看到了希望。我们期待他的笔墨世界更加老辣传神,绽放出文化异彩。
  责任编辑:熊莉莎
其他文献
赖少其(1915 2000),当代著名版画家、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作家、诗人。20世纪30年代,与李桦等人成立“现代版画研究会”,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得到鲁迅指导。1939年在安徽参加新四军。40年代,在军队从事宣传工作。解放后,先后在南京和上海负责文化建设事业。1 959年后,在安徽开创文化事业。1986年回归故里广州。赖少其一生经历丰富,留下了大量的文献史料。从抗战时期的版画创作到上海
期刊
1973年明11日,浙江临海县特产场职工在开辟茶园时,挖掘了陈函辉墓葬,取走墓中文物,后被临海县文管会追回。其中有陈函辉生前所用银质印章—对,印文分别为阳文“陈函辉印”(图1)、阴文“寒山木叔”(图2)。两印皆为覆斗纽,印面边长32×32毫米,通高23毫米,每枚重55克。同时所出文物尚有玉佩、玉砚、碧玉牧童卧牛、玉卧马、玉发髻冠、银耳挖等,现与印章一道收藏于临海博物馆。  陈函辉(1590-164
期刊
集王羲之书刻碑始于唐。自怀仁首开集王字书之先河,在唐至有宋一代掀起一阵集王字热潮,但因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名聲太过响亮,以至唐宋期间的许多集王字碑刻并未受到太多关注,其中以宋代的集王字碑刻尤为明显。  清人叶昌炽《语石》云:“集字始于怀仁,唐以前未闻也。集右军书者多矣,惟《圣教序》钩心斗角,天衣无缝。大雅以下,瞠乎其弗及也。”据《宣和书谱》载,唐至宋集王羲之书者就有十八家之多。《宣和书谱》卷十
期刊
一、吴昌硕书法的渊源与发展  吴昌硕是中国书、画、篆刻史上的最后一位古典大师,也是近现代书、画、篆刻领域中的第一位领军人物。有许多关于古代书、画、篆刻史的著作以他为终篇,也有许多关于近现代书、画、篆刻史的著作以他为起始。同时,在书法家眼中,他是一位开山立宗的书法家;在画家眼中,他也是一位开山立宗的画家;而在篆刻家眼中,他同样是一位开山立宗的篆刻家。所以,即使是研究吴昌硕的专家们也常常说不清他在哪个
期刊
中国画的灵魂在于线条,从毛笔的书写性演变而来的笔墨语言,是写意精神成为民族审美品格立命所在。大小写意都注重用笔用墨,一幅中国画要有基本的元素组成,这些也是由毛笔书写而产生的笔墨语言,如点、线、面,题款、印章。这些元素中尤其突出的是“线”“点”,这又成为中国画的核心元素。“线”“点”的核心是书法笔意在中国画中的延生和演变。笔墨意境的核心就是“线”“点”组合所出现的抽象的、朦胧的、品味不尽的意象之美。
期刊
任赛,1982年生,长春人。201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唯美新视界——任赛写意山水画精品集》等。  烟霞洞地处杭州西湖西南山麓,是由石灰岩融成的天然石洞,洞口常年弥漫烟岚,山体有陨星坠落,石质含有硫矿元素。所以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光照耀在山石上,山石上会有五彩斑斓之色,再加上傍晚山间会有雾霭缭绕,折射到上面呈
期刊
自2013年开始,我一直在探索中国画鸡冠花的创作表现方法。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鸡冠花是知恩图报的象征。其原型是公鸡为了保护少主人免受蜈蚣精的侵害,奋不顾身啄死蜈蚣精后,自己随之死去,化身鸡冠花的故事。虽然故事有点凄美,但确实让人动容。在国外,鸡冠花则是“爱情”的代名词。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男方如果手持鸡冠花而来,则是求爱的标识。  在我眼里,鸡冠花则是流淌在自己生命里的一段赞歌。第一次见到鸡冠花
期刊
在绘画中,光的使用不容易把握。它一方面可以使画中物象得到灿烂的表现,同时也极易因光的流溢而减损绘画的内在深度,给人流于肤浅的印象。但任赛画中光影的营造,却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她在峰峦幽谷中对光的使用,由于有浓重的墨色为背景,反而增加了画面的空间纵深;她画的树、花因光的介入更炫目,也因此将整个画面点亮,成为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的对象。就其哲学暗示性来讲,这种由光提点出的幽深和明快,使画面显现出独特的神秘
期刊
我与周凯初识于20世纪90年代初,彼时,深圳美术界正热衷于推进“都市水墨”“城市山水”,以昭示自身与众不同的文化形象。周凯身为深圳画院的画家,自然要积极投身于此。  周凯学美术是科班出身,早年在上海美专学习油画,接受了严格的西画训练。因缘际会,他在26岁时得拜胡问遂为师学习书法,30岁时又经胡问遂引荐,成为陆俨少的入室弟子。这是一段类似私塾式的口传心授的传统教育,两位当代书画大师的耳提面命,使他很
期刊
人物画家需要严格的造型功力。凭着自己的毅力和勤奋,李毅长期观摩和临摹名家作品,掌握了刻画人物的基本造型技巧。又通过坚持不懈的写生,培养了塑造形象的能力。对他艺术成长影响最大的是黄胄先生和李宝峰,他从黄胄的人物画中认识到深人生活、观察和体验客观对象以及写生的重要性。李宝峰吸取了黄胄的创作经验,在个人笔墨风格上有所建树,也使他更清楚地领悟到笔墨语言的要旨,驱使他在提炼笔墨表现力上狠下苦功。后来他在杜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