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节点上,历史殷鉴在,三思而后行。一思,作为政治精英、知识分子,要摈弃强加于人的僵硬思维,超越“一山不容二虎”的狭隘心态。二思,作为普通民众,要多一点文化沟通,文化交流。三思,要警惕和防范极端主义思潮的泛起和危害。
【关键词】抗日战争 中日关系 和平发展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今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有何殷鉴?人们有何思虑?
在今年3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大型记者会上,关于中日关系问题的一问一答,耐人寻味。日本NHK记者向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提问时称:“在日本有不少民众认为中国是不是利用历史问题作为武器来贬低日本这些年来对世界和平的贡献,中伤日本在国际上的信誉。如果中国作为大国有宽广的胸怀,是不是应该调整对日政策?”这一问,倒是道出日本有些人、特别是右翼政客的心病。
本来,2015年是中日共同以史为鉴、共谋面向未来新局面的机遇之年。“大国的宽广胸怀”本应体现在反对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这个世界共识上,促使两国人民站在同一边,重新思考历史,卸下历史包袱。可是日本有些人,特别是安倍的作为,确实也令人纠结:一是碰到历史问题就跳脚,总怀疑有人是要“利用历史问题作为武器来贬低日本”,倒打一耙,贼喊捉贼;二是一碰到历史问题就“惊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1月29日举行的众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就对美国历史教科书记载南京大屠杀一事表示“惊愕”;三是一碰到历史问题就耍赖。所谓“安倍谈话”,极可能回避“殖民统治”、“侵略”、“道歉”等关键措辞。安倍表示,“我想要发表的谈话,(重点)不是要不要使用迄今为止被不断重复的文字,而是安倍政权在迎来70年之际有何思考”。似乎美化日本的侵略历史,掩盖了罪行,日本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总之,这些人像患了“历史焦虑症”,一提历史,就发急、就敏感、就惊愕、就躲闪、就抹杀、就赖账、就偏执、就焦虑。似乎谁的话也听不进,谁的劝告都不管用。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你要躲闪历史,历史偏要找你。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不仅要继承前人所创造的成就,也应担负起前人罪行所带来的历史责任。可是安倍这个“国家领导人”究竟怎么了,“牢记历史”就那么难?
为此,王毅部长坦率地回答:“你刚才又提到了历史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中日关系,所以我们不禁要问一声,究竟原因何在?我想起一位中国的外交老前辈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他认为,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其实,这句话既是人与人的交往之道,也是对待历史问题的正确态度。日本的当政者在这个问题上做得如何,首先请扪心自问,世人也自有公论。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是继续背着历史包袱不放,还是与过去一刀两断,最终要由日本自己来选择。”
这一答,针对着日本的“心病”,显出了中国的心诚!不管安倍先生怎么焦虑,今年可是个全世界牢记历史、缅怀历史的大年头。中国人民理所当然要深切怀念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和殉难的同胞们,深切怀念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和殉难的人们,向一切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国家和人民致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不会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可能重犯。
中国人最喜欢的经典是孔子的《论语》。《论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就没什么可肯定的了。譬如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如何能行动呢?民无信不立,国无信怎么立?国而无信,“其何以行之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日本是否认和淡化侵略历史、继续将那笔负资产背下去,还是真诚深刻地反省侵略历史、轻装前行?
中日关系历史殷鉴尚在,应当“三思而后行”。
一思,作为政治精英、知识分子,要摈弃以自己的价值、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的僵硬思维,超越“一山不容二虎”的狭隘心态
日本是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达的,要继续发达,而且欲全方位发达。发展的,正快速发展,而且是大块头崛起。发达,是日本的硬道理。发展,是中国的硬道理。都硬,是真的;都得讲道理,也是真的。两大国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却走在“可持续发展”的同一条轨道上,只能相向而行,不可迎头相撞。如果发达的总想遏制发展的,天下只许我发达,不容人发展,只能自找麻烦,徒增烦恼。如果发展的总是与发达的对着干较劲,闷着头生气,也会引来麻烦,徒增干扰。大家都要摒弃冷战思维,客观理性地看待对方的发展。发达的,要有“包容性增长”的胸怀;发展的,要有坚持和平发展科学发展的定力。地球只有一个,亚洲本应一家,人类本应是“命运共同体”。你要发达,我要发展,当然难免竞争。但相互竞争中还要相互合作,善于控制竞争、发展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在竞争中谋优势。竞争,不是在各种形式的动荡和地缘政治冲突中火中取栗,不是幻想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而狐假虎威,更不是固守冷战思维甚至再打热战而拼死一搏。只能以“和”为贵,争取和谐发展,互利共赢;要致力于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扩大和深化“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
就日本来说,100多年前是沿着福泽谕吉提出的“脱亚入欧”路线崛起的。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中说,“当今之策,我国不应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与坏朋友亲近的人也难免近墨者黑,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坏朋友”。这样的“脱亚入欧”论,当时是说日本不与中国腐败的清朝政府同伍,虽有一点道理,但也一度催化过帝国主义意识在日本的发育。今天的日本,若还有人要把中国当作“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坏朋友”,那就太轻看了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发展态势,太看不清当今的世界潮流了吧?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洲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可再以 7% 左右的速度增长20年。21世纪是亚洲和太平洋的世纪,2010年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超过45%,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市场,有能力创造和掌握各种先进科技,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日本的有识之士已在呼吁,“要从过去持续了一百五十年的脱亚入欧路线向重视亚洲的路线转变”(日本内阁官房参事松本健一语),应该以“以邻为伴,以和为贵”的心态,以重建振兴、继续发展的态势重返亚洲。这种理智的声音,在“北京—东京论坛”上不绝于耳。中日两国占亚洲经济总量的60%,我们应该更好地把握亚洲的机会,为了中国也为了日本,为了亚洲也为了世界。
【关键词】抗日战争 中日关系 和平发展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今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有何殷鉴?人们有何思虑?
在今年3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大型记者会上,关于中日关系问题的一问一答,耐人寻味。日本NHK记者向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提问时称:“在日本有不少民众认为中国是不是利用历史问题作为武器来贬低日本这些年来对世界和平的贡献,中伤日本在国际上的信誉。如果中国作为大国有宽广的胸怀,是不是应该调整对日政策?”这一问,倒是道出日本有些人、特别是右翼政客的心病。
本来,2015年是中日共同以史为鉴、共谋面向未来新局面的机遇之年。“大国的宽广胸怀”本应体现在反对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这个世界共识上,促使两国人民站在同一边,重新思考历史,卸下历史包袱。可是日本有些人,特别是安倍的作为,确实也令人纠结:一是碰到历史问题就跳脚,总怀疑有人是要“利用历史问题作为武器来贬低日本”,倒打一耙,贼喊捉贼;二是一碰到历史问题就“惊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1月29日举行的众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就对美国历史教科书记载南京大屠杀一事表示“惊愕”;三是一碰到历史问题就耍赖。所谓“安倍谈话”,极可能回避“殖民统治”、“侵略”、“道歉”等关键措辞。安倍表示,“我想要发表的谈话,(重点)不是要不要使用迄今为止被不断重复的文字,而是安倍政权在迎来70年之际有何思考”。似乎美化日本的侵略历史,掩盖了罪行,日本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总之,这些人像患了“历史焦虑症”,一提历史,就发急、就敏感、就惊愕、就躲闪、就抹杀、就赖账、就偏执、就焦虑。似乎谁的话也听不进,谁的劝告都不管用。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你要躲闪历史,历史偏要找你。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不仅要继承前人所创造的成就,也应担负起前人罪行所带来的历史责任。可是安倍这个“国家领导人”究竟怎么了,“牢记历史”就那么难?
为此,王毅部长坦率地回答:“你刚才又提到了历史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中日关系,所以我们不禁要问一声,究竟原因何在?我想起一位中国的外交老前辈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他认为,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其实,这句话既是人与人的交往之道,也是对待历史问题的正确态度。日本的当政者在这个问题上做得如何,首先请扪心自问,世人也自有公论。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是继续背着历史包袱不放,还是与过去一刀两断,最终要由日本自己来选择。”
这一答,针对着日本的“心病”,显出了中国的心诚!不管安倍先生怎么焦虑,今年可是个全世界牢记历史、缅怀历史的大年头。中国人民理所当然要深切怀念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和殉难的同胞们,深切怀念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和殉难的人们,向一切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国家和人民致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不会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可能重犯。
中国人最喜欢的经典是孔子的《论语》。《论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就没什么可肯定的了。譬如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如何能行动呢?民无信不立,国无信怎么立?国而无信,“其何以行之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日本是否认和淡化侵略历史、继续将那笔负资产背下去,还是真诚深刻地反省侵略历史、轻装前行?
中日关系历史殷鉴尚在,应当“三思而后行”。
一思,作为政治精英、知识分子,要摈弃以自己的价值、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的僵硬思维,超越“一山不容二虎”的狭隘心态
日本是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达的,要继续发达,而且欲全方位发达。发展的,正快速发展,而且是大块头崛起。发达,是日本的硬道理。发展,是中国的硬道理。都硬,是真的;都得讲道理,也是真的。两大国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却走在“可持续发展”的同一条轨道上,只能相向而行,不可迎头相撞。如果发达的总想遏制发展的,天下只许我发达,不容人发展,只能自找麻烦,徒增烦恼。如果发展的总是与发达的对着干较劲,闷着头生气,也会引来麻烦,徒增干扰。大家都要摒弃冷战思维,客观理性地看待对方的发展。发达的,要有“包容性增长”的胸怀;发展的,要有坚持和平发展科学发展的定力。地球只有一个,亚洲本应一家,人类本应是“命运共同体”。你要发达,我要发展,当然难免竞争。但相互竞争中还要相互合作,善于控制竞争、发展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在竞争中谋优势。竞争,不是在各种形式的动荡和地缘政治冲突中火中取栗,不是幻想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而狐假虎威,更不是固守冷战思维甚至再打热战而拼死一搏。只能以“和”为贵,争取和谐发展,互利共赢;要致力于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扩大和深化“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
就日本来说,100多年前是沿着福泽谕吉提出的“脱亚入欧”路线崛起的。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中说,“当今之策,我国不应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与坏朋友亲近的人也难免近墨者黑,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坏朋友”。这样的“脱亚入欧”论,当时是说日本不与中国腐败的清朝政府同伍,虽有一点道理,但也一度催化过帝国主义意识在日本的发育。今天的日本,若还有人要把中国当作“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坏朋友”,那就太轻看了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发展态势,太看不清当今的世界潮流了吧?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洲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可再以 7% 左右的速度增长20年。21世纪是亚洲和太平洋的世纪,2010年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超过45%,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市场,有能力创造和掌握各种先进科技,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日本的有识之士已在呼吁,“要从过去持续了一百五十年的脱亚入欧路线向重视亚洲的路线转变”(日本内阁官房参事松本健一语),应该以“以邻为伴,以和为贵”的心态,以重建振兴、继续发展的态势重返亚洲。这种理智的声音,在“北京—东京论坛”上不绝于耳。中日两国占亚洲经济总量的60%,我们应该更好地把握亚洲的机会,为了中国也为了日本,为了亚洲也为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