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验证的数学方法在小学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来源 :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e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和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猜想验证;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主动探索
  Conjecture validation of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elementary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Liu Jian
  【Abstract】Conjecture ver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mathematical way of thinking, as the Dutch mathematics educators Freudenthal said: "The real mathematicians often made ??with a variety of mathematical intuition conjecture, and then to be confirmed." Therefore, mathematics teaching ,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enetration of conjecture verify thinking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to explore and acquire mathematical knowledge.
  【Key words】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Conjecture verification; Mathematical thinking; Mathematical knowledge; Initiative to explore
  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和经验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数学方法理论的创导者波利亚曾说,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重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猜想—验证”这一重要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养。数学猜想并不是胡思乱想,基本思维模式是:问题— 反复思考—联想—顿悟 — 提出猜想—验证结论。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教学中如何渗透猜想验证的思想方法呢?
  一、猜想是儿童认识的开始,没有正确的感知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感知越丰富,建立的表象越清晰,就越能发现事物的规律,获得知识。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能揭示规律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动眼看,使学生在做一做、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建立清晰的表象,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猜想。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
  本性质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用故事情景引入,用猜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现实性。采用学生自己亲自观察、操作,再分析怎样做的方式,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我采用动画形式,出示一个老和尚做了三张同样大的大饼要分给三个小和尚,老和尚先把一张大饼平均分成四份,分给胖和尚一份,然后把第二张饼平均分成八份,分给瘦和尚二分,把第三张饼平均分成十六份,分给小和尚四份,当时我形象的给出了三个小和尚的表情,胖和尚满脸的不乐意,觉得老和尚偏心,给了自已一块,瘦和尚面无表情,认为自已二块,比胖和尚多,比小和尚少,很公平,而小和尚呢,则乐的笑哈哈,认为自已分的最多。这时我就时适的引出问题,让学生们猜想,到底老和尚分的公平不公平呢?小和尚们为什么会有这些表情呢?这样做,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会动脑思考,注意力很集中。这两个开放式的问题,为学生拓展了更大的思维空间,摆脱了以往的 “他们分得的饼一样多吗?”的单一思维方式的问题,使学生在阐述不同想法的过程中,激起层层涟漪,产生出急切的想获知结果的欲望。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因此,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有猜想公平的,还说不公平的,也有说不知道的……我给予学生猜想成功的愉悦体验:
  1、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学生提出猜想很重要,虽然他们的猜想可能是经过反复思考、符合逻辑的,也可能是稚嫩无据的“异想天开”,或者是错误的、不完善的。作为教师,对待学生的任何猜想始终要保持一条原则,即进行鼓励性评价,保护学生猜想的积极性。教学中,允许学生提出多种“异议”,启发学生进行多向猜测、多向思考。
  2、引导学生享受猜想的成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从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形象的分解、选择、加工和改造,大胆的猜想结论,再想办法来验证猜想。经历“猜想、假定、确定”的过程,体验到“发现、创造”的喜悦。
  二、我马上转入下一个环节,提出:猜测是不一定正确的,需要通过验证才能知道猜测是不是有道理,规律是否存在。我们需要对以上的猜测进行验证。你们准备如何进行验证?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验证,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得出结论,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的培养目标,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小学数学一般不要求作严格论证。因此,对于学生的假设是否具有普遍性,可以从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入手,提供足够的探索时空,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小组合作式的探索活动,亲身经历尝试、探索、验证过程,获得验证所学知识的能力。我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验证。组1:我们组把16根小棒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有4根,就是14 。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二份有4根,就是28 。平均分成16份,其中的4份也有4根,就是416 。所以14 =28 =416 。   组2:我们组把16个小立方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有4个,就是14 。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二份有4个,就是28 。平均分成16份,其中的4份也有4个,就是416 。所以14 =28 =416 。
  组3:我们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是14 ,我们把同样大小的圆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两份是28 ,我们再把同样大小的圆平均分成16份,其中的4份用416 表示,我们再把圆片的14 、28 、416 叠起来是一样大的,所以14 =28 =416 。
  组4:我们组是这样验证的。我们把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14 ,取另外一张再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两份是28 ,接着取另外一张继续平均分成16份,其中的4份是416 ,然后也叠在一起,大小一样,所以我组也认为14 =28 =416 。
  组5:我组与他们的验证方法都不一样,我们是计算的:14 =1÷4=0.25;28 =2÷8=0.25;416 =4÷16=0.25。三个分数都等于0.25,所以14 =28 =416 。组6:用正方形纸折……顾汝佐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学生学习数学是掌握前人创造的经验,而这种经验需要教师设计出一定的客观形式,通过相应的信号、信息载体,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发现、检验、实施,在头脑中构建经验结构。”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数学教学应根据需要为学生模拟探究情境和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建构新知,提升数学素养。此时的验证猜测活动应具有如下特点:
  1、学生在验证猜测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活动方向是明确的,保证探索活动有一定的效率。
  2、学生在验证猜测活动中,不断地调整活动的途径和方案,朝着有利于自身需要的方向发展。
  3、学生在验证猜测活动中,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为下一次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数学猜测是一种有根有据的合情推测。小学生的猜测由于受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随意性较大,需要教师的细心培养。然而,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在抛出一个问题后,就不加引导地让学生无根据地“瞎猜”或信口开河地“乱猜”。虽然学生们猜测的结论五花八门,但是离正确的答案相去甚远。在实践教学中,我感到要引导学生猜测,教师须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的猜测是要以一定的认知基础为前提的,不然就起不了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猜测前要作好相应的知识复习和情境创设,这是学生猜测成败的关键。
  2、学生进入状态后,教师就要给足时间,让学生猜透,让学生将所猜的都说出来,这有益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以自由、宽容的思想去对待和处理学生猜出的各种答案。因为,有时学生的回答会不得要领,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答案。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猜测结果去引导启发,但不能包办代替,在学生猜透的基础上,还应该组织学生讨论,对各种回答进行对比分析,让他们的思想在相互的碰撞下产生新的火花,产生新的灵感。这样才能让学生大胆猜测,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学生猜想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立即给予否定或提醒,而应适时引导学生举例验证,必要时教师可举出反例,让学生在验证中发现猜想错误,调整思考方向,重新提出假设。
  3、验证之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相互交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一理,准确地归纳概括出知识结论。归纳时要引导学生深刻立理解结论的普遍性和结论中的每一句话。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学生迅速发现事物的规律,获得探索知识的线索和方法,无疑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极大的满足和喜悦,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测—验证”,已经成为当今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猜测作为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测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他文献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劳动而实现的。教师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责,他们的劳动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实现着重要的社会目标。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们把“教书育人”视为终身己任,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最终奋斗目的。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代,教师的职业更加光荣与高尚,社会作用更加突出。因此,教师要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坐标——爱教爱生,勤教勤
期刊
【摘要】数学游戏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游戏活动,它必须把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寓数学知识与游戏之中。它兼备了游戏与数学的特点。数学游戏以其内容和形式所体现出的独特风格,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更多关注数学游戏这种教学手段,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数学教学中游戏带来的乐趣。也许这是教育成功的好办法。  
期刊
儿歌旧时称为“儿童歌谣”,在民间广为流传,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特点是:语言精炼、浅显易懂、篇幅短小、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易于记忆,被广泛运用于幼儿启蒙记忆中。  儿歌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他们就特别喜欢听儿歌、咏儿歌。儿歌给他们带来了欢乐喜悦和学问知识,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浇灌着他们纯洁的心田,打开了他们的智慧之门,引导他们进入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儿歌帮助幼儿认识了周
期刊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虽然方便了教学,但却大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设计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具体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究活
期刊
农民工就业的年龄结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乡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农民工年轻化现象。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各界研究农民工年龄结构的代表性成果见表1。该表表明,外出农民工主要是青年。在农民工大量外出、而各类农民工的供给又都大大超过需求的20世纪90年代,35岁以下民工占全部民工的约80%。其中,26-35岁年龄段民工在全部民工的比例,与乡村同年龄段非外出
期刊
课堂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思考问题,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深入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理念倡导“问题意识”教学,倡导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在这中新形势下,课堂问题设计的是否科学、合理更是决定了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
期刊
作为一种有效的语言教学模式,创设语境就是以情境教学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铺设情境,设计出一些真实和准真实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为语言功能提供充实的实例,实现达到语言交际的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创设情景运用英语正满足了学生的心理要求。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
期刊
一、正确的审美观,高昂的教学激情  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决定了语文教师要具有审美情趣,教师应当以正确的审美观去发现美,以美的艺术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让美去感化学生的思想,净化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思想教育。  美的事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美同时也包括多方面的美。中学语文教材不论是记人途事、议论抒情,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的点点情怀。既有赞美祖国名山大川秀丽风光的,也有讴歌英雄人物高尚情操的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
期刊
中国正逐步完成由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的转变。如果从产值比例看,2009年中国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只有10.6%,似乎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如果看中国就业比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仍旧占总就业比例达38.1%。如果从城镇化率看,2009年比例只有46.6%。即使这一不到50%比例,还被认为是高估了城镇化率,因为这一比例中包括了由农村进入城镇,但是并不享受城镇居民待遇的那部分人口。如果按照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