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douaim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
  【关键词】朗读;训练;目标
  Reading training in primary importance of language teaching
  Zeng Su-lan
  【Abstract】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purpose is to guide students on the proper understanding and use of the language of the motherland, so that students have a preliminary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in speaking and writing training,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Visible develop proficiency in speaking and writing four should be done here. However, in our teaching, there is also emphasis on writing training, neglecting other aspects of the training of the phenomenon. Where reading training is the most easily overlooked. The first task of language courses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the language, and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way of learning a language. Through familiar, recite, within the written language into the language of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Therefor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eaching reading training.
  【Key words】Reading; Training; Goals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而,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实用的方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阐述的不就是“读”的道理?但在小学朗读教学中却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一、朗读训练存在的不足
  第一,朗读训练没有明确目标。笔者听过很多语文教学公开课、观摩课、青年教师赛课。几乎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读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朗读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过程,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己就心中无数,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学生只是被老师牵着鼻子为读而读,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用心,用情去读,南郭先生吹竽、摇头晃脑,这样的朗读训练事倍功半,目标不明确。
  第二,朗读训练时间太短、训练单一。小学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占了学生的读书时间。一节课学生朗读训练的时间不到十分钟,朗读训练如雁掠过,却又“雁过无痕”。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没读完,教师就“啪啪――”叫停,草草收兵,马上转入下一程序。
  二、优化朗读教学训练的对策
  第一,明确朗读训练的目标。朗读不是乱读。朗读前教师应给学生明确要求或目标,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并合理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对于美读,不仅要让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情感美和语言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读后要留给学生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判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我在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雨》一课时,先让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动笔,在文中给生字注音,给难读的语句标出朗读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自己练读、吐字清楚、声音响亮、读准字音、不读破句,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给学生留足时间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让朗读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并且每个朗读环节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思维始终在活动,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也大大的提高了。   第二,拓展朗读训练面。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度创设情趣。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学生朗读时,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站着读、坐着读、走读、同桌赛读、小组赛读等等。由于每个班的学生不是整齐划一的,水平、能力都有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训练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训练要因人而读。朗读训练的目的不是消灭学生之间差异,而是拓展训练面,达到缩短差异的目的。
  第三,把握好朗读训练时间这个度。教师要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的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读的样子,草草收兵,教师的课案要精心设计,让繁冗的“讲、问、答”让位给读,让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第四,选择灵活、多样的朗读训练方法。朗读训练方法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的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
  (1)范读只是引路作用,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的留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却是“滥竽充数”的温床。(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
  第五,朗读训练要有层次、要合理安排。教师指导学生的朗读,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忌: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对学生来说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调自然。较高要求――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比较、练习,教师要让学生自由的练习,充分的交流讨论,反复的比较和揣摩,不断的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总之,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训练方式。理解课文靠读,感受语文思想感情靠读,积累语言要靠读,熟读成诵。在语文教学中“以读为本”,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只有书声郎朗,才能情境融融。只有让学生长期浸染在朗读声中,在读书声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悟、受到启迪,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语感,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要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学生观,真正坚持以读为本,就能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笔者建议随着准备金监管要求的提高,监管要求与会计标准需要创造性的缩短彼此差距,便于银行实施;对于准备金计提比率需要基于银行系统未来跨周期的整体损失率来确定。    银行为了应对贷款到期无法全额收回的风险,按照会计准则要求会在有证据表明贷款即将发生损失时计提贷款减值准备。次贷危机爆发后,这种传统的“已发生损失模型”暴露出极具危害的亲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危机的进一步发展推波助澜。进入后危机时期,建立
期刊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新高中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参考课
期刊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劳动而实现的。教师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责,他们的劳动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实现着重要的社会目标。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们把“教书育人”视为终身己任,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最终奋斗目的。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代,教师的职业更加光荣与高尚,社会作用更加突出。因此,教师要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坐标——爱教爱生,勤教勤
期刊
【摘要】数学游戏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游戏活动,它必须把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寓数学知识与游戏之中。它兼备了游戏与数学的特点。数学游戏以其内容和形式所体现出的独特风格,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更多关注数学游戏这种教学手段,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数学教学中游戏带来的乐趣。也许这是教育成功的好办法。  
期刊
儿歌旧时称为“儿童歌谣”,在民间广为流传,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特点是:语言精炼、浅显易懂、篇幅短小、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易于记忆,被广泛运用于幼儿启蒙记忆中。  儿歌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他们就特别喜欢听儿歌、咏儿歌。儿歌给他们带来了欢乐喜悦和学问知识,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浇灌着他们纯洁的心田,打开了他们的智慧之门,引导他们进入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儿歌帮助幼儿认识了周
期刊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虽然方便了教学,但却大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设计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具体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究活
期刊
农民工就业的年龄结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乡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农民工年轻化现象。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各界研究农民工年龄结构的代表性成果见表1。该表表明,外出农民工主要是青年。在农民工大量外出、而各类农民工的供给又都大大超过需求的20世纪90年代,35岁以下民工占全部民工的约80%。其中,26-35岁年龄段民工在全部民工的比例,与乡村同年龄段非外出
期刊
课堂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思考问题,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深入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理念倡导“问题意识”教学,倡导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在这中新形势下,课堂问题设计的是否科学、合理更是决定了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
期刊
作为一种有效的语言教学模式,创设语境就是以情境教学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铺设情境,设计出一些真实和准真实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为语言功能提供充实的实例,实现达到语言交际的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创设情景运用英语正满足了学生的心理要求。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
期刊
一、正确的审美观,高昂的教学激情  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决定了语文教师要具有审美情趣,教师应当以正确的审美观去发现美,以美的艺术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让美去感化学生的思想,净化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思想教育。  美的事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美同时也包括多方面的美。中学语文教材不论是记人途事、议论抒情,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的点点情怀。既有赞美祖国名山大川秀丽风光的,也有讴歌英雄人物高尚情操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