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网购正流行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AMRC艺术市场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据估算,2013年我国艺术品网上交易额接近30亿元,同比增长67%。
  英国希思科(Hiscox)保险(放心保)公司与英国ArtTactic网站继去年之后,在今年5月底第二次发布了《2014艺术品网上交易》报告。
  这两家去年发布的报告中的数据,主要是基于在线艺术品市场占全球艺术品市场销售额1.6%估算出的数据,主要借鉴的是《IBIS世界艺术品市场研究》和《2013年TEFAF报告》公布的数据。
  而今年发布的全球网上交易数据,则得益于在2013年有越来越多的在线艺术品交易网站和机构公开公布了他们的交易数据。
  例如,Live Auctioneers网站就公布了他们在2013年的成交额为2.25亿美元;The-saleroom网站在2013年的交易额为1.4亿美元;尽管易贝网上交易的绝大多数艺术品和收藏品的单价都在100英镑以下,但该网站去年艺术收藏品在线交易额估计会接近3亿美元。
  而根据A MRC艺术市场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据估算,2013年我国艺术品网上交易额接近30亿元,同比增长67%。
  可见,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2013年艺术品网上交易呈现出明显的活跃势头。
  2013年,佳士得拍卖公司在线艺术品销售总额达2080万美元,全年共举行了49场在线销售,而2012年只举行了7场在线销售,成交额也只有470万美元。登记的买家中有45%都是新客户,这些客户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7月,佳士得在线销售价格纪录是一台老式苹果电脑以38.7万美元成交,佳士得在线时竞拍价格最高的一件拍品是中国艺术家赵无极的作品《09.05.61》,销售额达170万美元。
  苏富比网站和在线竞拍拍卖在2013年经过了重新设计,使客户可以更方便地使用手机和移动设备参与竞拍。
  这项改变也确实收到了效果,他们在线竞卖额增长了45%,亚洲买家交易增长了50%,其中25%的人使用手机参与竞买。
  通过网络,苏富比的客户遍布全世界180个国家和地区,并且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买家在线竞拍的价格超过100万美元成为常态。
  这份报告还显示,近40%接受调研的人都表示,他们仅仅是通过在线点击,就购买了艺术品和收藏品,这清楚地表明线上交易的平台正在建立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诚信度。而对绝大多数新买家来说,艺术领域尤其是艺术市场往往被认为是很排外和难以接近的领域,但有39%的受访者感觉与从画廊和拍卖行购买艺术品相比,从在线艺术品销售平台购买作品的过程,就没有那么令人害怕和担心了。这份报告的另一份数据显示与19%首次网上购买艺术品的买家相比,有45%重复在线购买艺术品的买家愿意花费5000英镑甚至更高的价格来购买艺术品。这表明,随着对在线购买艺术品整个流程和方式熟悉度的增加,买家对在线购买高价艺术品的信心正在提升。艺术品网购正流行开来。
  另一项数据也支持了艺术品网购流行正在成为一种现实。75%的在线艺术品买家表示,在线购买首要吸引他们的,是发现那些在实体画廊中无法发现的艺术品和收藏品;有63%的人表示,网上购买艺术品最重要的一个优点,就是出价和购买的便利。
  趣味和价格
  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有61%的在线购买美术作品的买家直接在网上买了一件或更多张艺术作品;有45%的买家在网上会购买价格在1000英镑到10000英镑价格之间的作品,甚至有10%的买家会从网上购买一件价格在50000英镑以上的艺术品。目前,网上的艺术品交易最受买家喜欢的是限量版画,有55%的在线买家已经在线上购买了一件限量版画。在这些买家中,有40%购买过价格在500英镑以内的限量版画,另有19%的人会购买价格在500英镑到1000英镑之间的限量版画,25%的人会购买价格在1000英镑到5000英镑之间的限量版画,有15%的人会购买在5000英镑以上的限量版画。
  网购的障碍
  有82%的在线买家表示,对他们而言,在线购买艺术品最大障碍是不能够检查准备购买的艺术品实体,但是这种恐惧是可以被解决的。这种解决,有94%的买家认为作品的状况报告对他们非常重要,另有84%的买家很看重网上销售作品附带的真品凭证,作品状况报告和真品证书对他们做最终下购买作品的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此外,网上艺术品交易目前退货政策需要改变,物流配送的过程需要变得更加流畅和快速,还要尽可能向买家提供可信的尽职调查(作品状况报告、真品凭证)以及关于艺术家、艺术品更高的透明度(艺术家报告、过去的价格),这些都被看成会迅速增加买家在线购买艺术品的信心的重要条件。
  发展趋势
  目前的艺术品在线交易的发展状况与2005年英国网络零售购物的发展情形类似。许多人从来没有在实体的画廊里买过艺术品,但是却已经通过网络购买过艺术品。
  更重要是,这份报告的数据显示,有65%的买家表示他们相当或非常满意他们在线购买艺术品的体验,有27%的人表示他们“较为满意”,只有8%的人不满意。如此高的满意度显示,随着互联网科技与物流障碍的消除,买家们对在线购买艺术品信心会持续增加。因此,线上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在未来几年很可能会快速增长。
  (来源:投资与理财)
其他文献
高玉涛(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在首届“路遥文学奖”文学周“一次论坛两个研讨会三人主题演讲”即将结束的最后时刻(2013.3.31日中午12∶05),占用大家几分钟时间,讲几点个人感想。刚才听取了陈若曦、阎真、李建军三位文学家的主题演讲,增长了见识,倍受鼓舞,更坚定了我对文学事业的热爱。而部分批评家、作家的自由发言,高人高见,令我这个文学外行茅塞顿开。在此向各位几天来所贡献的智慧致敬!同时也特别感谢萧
期刊
萧夏林:阎真创作了二十多年,他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一直坚持只写四本书,大概三十多万字,阎真的几本书都是写人类困境的,而且一直到了《活着之上》,把人类的困境及绝望和知识分子的绝望推到一个极致……  于慈江:阎真是我们的老班长,是我当年大学的同班同学。我在想,这里面有很多都是中文系毕业的,我知道各个系差不多,有人说我们中文系是不培养作家的,阎真是一个例外,他始终怀揣着作家梦……  他这四部小说平均每
期刊
众所周知,经济是基础,如果没有经费,那么“路遥文学奖”也好,诺贝尔文学奖也罢,那肯定办不起来。首届“路遥文学奖”颁奖盛典举办地为何不是陕西,而在青岛呢?一是因为青岛市一位热爱文学的、不愿透露姓名的领导,独具慧眼几次来京找我们,希望“路遥文学奖”能在青岛举办;二是他积极向几位民企、国企负责人介绍路遥的重要意义与社会影响,引起他们的重视;三是他组织动员青岛几位民营企业家,直接提供办会所需经费。最令人感
期刊
陶器是中国最古老的手工制品,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风格粗犷、朴实的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代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1962年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的圆底罐,其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测试为公元前6875±240年,为夹砂红陶,外表有绳纹。裴李岗文化(公元前5500~前4900年)中的陶器则多为泥质或夹砂红陶,亦有少量灰陶。在接下来的磁山文化(公元前5400年~前5100年)、大地湾文
期刊
建水陶,又名建水紫陶,因产于云南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据现有史料和实物考证,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  早在1953年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就以其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及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四川荣昌陶一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期刊
先秦时期,“富贵寿考”已是中国人生活中朴素的愿望和汲汲追求的人生目标。《尚书·洪范》阐释人生之福的内涵包括:“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其基本内涵就是“富贵寿考”。  这种朴素的民族心理,自汉代以后,便转化成中华民族的一种历史传统文化——吉祥文化。追求“富贵寿考”的民族向善心理转化成一种吉祥文化的外化、物化表现是“富贵寿考”题材装饰在青铜、玉器上的出现,随后在砖雕石刻、文
期刊
编 者 按  金石滩位于大连金普新区东南角,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三面环海,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有“神力雕塑公园”之美誉。优美如画的风景,是天然的创作素材,吸引了很多艺术家在此写生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本期选登的这些作品,均为画家通过对金石滩风景区进行多次写生、研讨之后精心创作出来的山海题材的中国画作品。展出的作品既反映了画家们对人与自然万物和
期刊
史陵是谁?在一大批书法爱好者中,能够确切知道他的人,只有少数“骨灰级”的研究者。看过《笑傲江湖》的人都知道,风清扬是华山剑派隐逸的高手。没人见过他的真面目,更没有人知道他准确的行踪,他是武林的一个传说,更是武林的一个象征。  史陵,是李世民的书法导师,也是汉王李元昌的书法导师。在初唐楷书四大家中,褚遂良是他的嫡传弟子,虞世南、欧阳询,都受其深刻的影响,即使没有登堂受教,至少也跟他切磋过“武功”。可
期刊
港珩隆2015大型春季拍卖·精品荟萃
期刊
自拍靓照、心灵鸡汤、美食美景……曾经的微信朋友圈,几乎完全被这三类话题占领。而如今,越来越多的艺术品相关话题出现在了微信朋友圈。有销售艺术品的,有分享收藏经验的,也有炫藏品的。总之,作为收藏爱好者,如果你不分享几条与艺术品相关的链接,或者还没有在微信上进行艺术品的交易,似乎已经OUT了。  当书画、古玩等极具历史气息的艺术品,碰上了时尚新潮的微信,它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重庆艺术品的“微营销”又做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