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理想和轮回的生活(散文)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743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这人从小就有抱负,曾经立下了无数的壮志,可惜很多志向如今早已依稀。不过,童年有四个远大的理想,倒是至今记忆犹新,从中似乎也可窥出我当年的几分雄心——那就是要娶个女裁缝做老婆、想到乡政府食堂当厨师、想进县委招待所管客房、还想当个牛气的班车司机。这些理想,曾经是我们那一代人人生的指引和生活的向往。不幸的是,我的这些理想全部落空了。
  我记事早,四五岁的事都记得清清楚楚。五岁时,别的娃娃都还在床上画地图,我就背着娘准备的书包发蒙了。但是只读了三天,就死活不去了。骂也不去,打也不去。倒不是读书不进,而是害怕别人笑话我与众不同的衣装。我的书包,是娘用父亲的一条蓝色旧裤改的,背带又长,针脚也歪,像极了一个讨米袋;我的上衣,是娘穿得半旧的一件花衬衫(那可是她的当家衣),松松垮垮罩在我寡瘦的身上,衣角都拖到了地上;我的裤子,咦,我哪有裤子,只有一个光屁股藏在长袍子里面……在学校里,我被别人像看猴把戏一样地围观(其实他们的衣服也光鲜不到哪里去)。娘静静地看了我那身装扮,最后笑出了眼泪。她在山上采了一个星期的黄栀子,才给我做了一身绵布衣。我尽管又背着那个讨米袋回去读书了,但内心一直闷闷不乐,因为我知道娘在山上把腰摔傷了,而且我也只有一件衣服可以“出湖”。从这个时候起,一直贯穿我的整个学生时代,持续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一直都在为衣着发愁。我不多的衣服,几乎全是粗糙的绵布和劳动布,根本没有当时昂贵的绦纶、锦纶、晴纶等布料,而且还磨得发白,有的膝盖都烂穿了眼。而我的同桌黄小艳,还有同学刘小春、李小阳们,全都穿得工工整整,漂漂亮亮。原因是他们家里都有人做裁缝。年幼的我把自己缺少衣服简单归结于家里没裁缝,因此在心里默默立下誓言,今后一定要娶个女裁缝做老婆,最不济事,也要把黄小艳追到手!
  我少时不单缺衣,而且还少食。在十岁以前,基本上很少吃到白米饭(年节时才有),餐餐都是茴丝;至于菜,地里长啥就吃啥,哪有什么鱼肉,那些东西可是待客的。十岁半的时候,考上了初中,平时带瓶酸菜或剁椒,就着搪瓷缸里半生不熟的二两米饭,呼啦啦就剿灭个精光,肚子却依然饿得呱呱叫。父亲可怜我,给了十几张乡政府的餐票,要我隔三差五去吃一顿。我去吃了一餐,天啊,有鱼,有肉,还有韭菜炒河虾,一桌六个菜,八个人居然还吃不完,剩下的全倒了喂猪!我以为是开什么会,或是来了贵客,才搞这么隆重的。第二天再去,还是有鱼,有肉。此后一周天天去,天天都是如此。我无限羡慕,又愤愤不平,于是做死的胀。食堂的厨师叫四癞子,头发没几根,肚子却滚圆,他斜眼望着我,小家伙,哪里的啊? 我说了父亲的名号,他一脸严肃,逗我说,那也不能天天来,一点好菜,都被你一个人吞掉了!我从此不敢去了,心里恨死了他,并暗暗立下壮志:今后一定要好好学做饭,争取来这里当个大厨师,把这狗东西挤走,然后自己天天吃鱼吃肉!哈哈,我居然没想到要好好念书,然后来当个乡长把他直接开除掉,真是厚道。
  在住的方面,少时的我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怨言。草砖屋,硬板床,家家户户都差不多,尽管夏天有点热,冬天有些冷,但做累了玩累了往床上一倒,照样很快就呼呼呼地打起牛皮鼾,夜夜都能做个有声又有色的好梦。直到初中毕业时去县城考中专,住进了县委招待所。我的爹爹呃,招待所那种叫席梦思的床真软和啊,而且房间里还有空调,冷丝丝的太爽了!我当即问带考的董老师,报考什么中专才能分到招待所?那时是先考试后报志愿的。董老师很奇怪:你要分到招待所干嘛?当干部不好些吗?我傻不啦叽地说,可以管客房啊,夜夜睡席梦思多舒服!董老师望着自己的弟子哭笑不得:你想睡席梦思自己买一张不就行了吗?我却愚不可及地回答他:这么高级的东西,我怎么买得起?!
  其实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东西还不是席梦思,而是班车。我们山里人见识少,最初见到班车时,以为是一个力大如牛的汉子扛着一个装满人的箱子在狂奔,因此对司机都视若神明,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上初中后,每天早晨天没亮就要起床,然后高一脚低一脚走上近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十五里外的学校;晚上放学回到家时,天早就黑了。一天下来,总是脚板起泡,浑身酸痛。一个十岁刚出头的少年,哪里经受得住如此折腾?因此我的好几个同学,都没坚持到毕业,就回家捉山鸡钓蛤蟆过好日子去了,只有我一个人,天天孤独地行进在求学的道路上。我常常一边跌跌撞撞地走,一边望着路上滴滴叫唤的班车痴痴地想,要是有三毛钱坐上十里路,那该多好!可我连三分钱也没有,只能一次次地做梦:以后长大了,一定要力争当个班车司机,天天不用走路,只需坐在车上抽抽烟,按按喇叭,滴滴,滴滴,多牛!多舒服!
  我的这四大理想,实在是太不高级了,想的无非是衣、食、住、行四字,真的很没档次!我心里非常明白,因此写作文开班会时,从来不提起,只说要当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之类。奇怪的是,几十年过去了,那些什么什么家一点印象都没有了,独独这几点想望,眯上眼睛就蹦了出来。
  非常遗憾的是,我的这四大理想,全部都没有实现;更加有意思的是,我现今的生活,从某种视角来看,居然又回归到了当年的状态——
  因为即将要换季,前几天我决定好好清理一下自己和孩子的衣柜。真是不清不知道,一清吓一跳,我花了几个晚上清理出的结果是,我现在的衣服,多到一辈子都穿不完穿不烂!单裤子就有三十六条,衬衫有十八个,T恤之类更多。然而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一大堆的衣服,几乎全部是棉质和牛仔类(也就是以前的劳动布)的;而孩子的衣服更怪,一大半都是破洞的、补丁的——我不禁有些恍惚了,这跟若干年前的衣装有区别吗?那时我们不就是穿棉布破衣吗?我当然明白,这并不是同一回事。这么多年来,我的衣柜里曾经挤满过绦纶、锦纶、晴纶等各种各样我们曾经认为高档的衣裤,但不知不觉间,它们全部被我们抛弃了,我们又慢慢回到了最为朴质、自然、舒适的棉麻时代;而破烂,则已成为时尚。现在,布料相同,破烂相似,但款式和感觉已完全不一样。对我来说,这方面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把黄小艳追到手,她嫁到了长沙,据说开了个大饭店,早就不做裁缝了。   我也没有当成乡政府食堂的厨师,不过幸亏早年立了志,用心跟娘学会了炒菜,如今荣任家庭常务厨师长,每天锅碗瓢盆煎炸炒煮,忙得不亦乐乎。在烹饪方面,我闻名朋友圈,是名副其实的专家学者,凡是吃过我做的菜的人,没有不说好的。这么多年来,牺牲在我刀下的鸡类,计有二百余;鸭类,逾百;鱼类,成千上万;二师兄的子孙,不可胜数。想想当年乡政府的伙食,实在是太简单了;四癞子的手艺,也太次毛了。不过如今不行了,我的肚子圆溜溜的,血脂超标,动脉硬化,天天只能吃点粗茶淡饭。孩子上学去后,我和老婆一天吃两餐,早餐一小碗白米稀饭,中饭青菜萝卜,十天半月难得買一回肉。特别要说明的是,我们吃的青菜还是自己种的,我在天台上开辟了一方土地,跟随着季节,种下自己的希望与向往,快活得像个农夫。我现在的生活,简直跟当年没有区别啊,唯一的不同,是现在的大肚子不饿,也不消,很烦恼!
  县委招待所还在,但我再也没有去住过,平时回到县里,只会选更好一点的宾馆。至于去管理它的客房,那还是免了吧。我现在房子不多,只有两套,一套出租,换点油盐钱;一套自己住,面积也算大,有一百六十多平方。早些年我睡的是席梦思,结果腰椎痛,颈椎也痛,现在全换成了硬板床。家里装了大小六台空调,但每年总会因冷气感冒一场,旷日不愈。盛夏季节,我喜欢回到老家福寿山,这里山高气温低,夜里睡在硬板床上,不用开空调,还需盖毛巾被,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这种和当年一模一样的生活,舒服得很啊!为什么我当初不觉得,如今绕了一大圈,重新回到过去,才懂得它的珍贵与难得?
  我唯一实现的靠了点边的理想,是当上了司机,不过不是班车司机,而是自己的小车司机。我的驾照拿了十几年,但车子只买了六年。我曾在我的一篇文章中开玩笑说,我的车子唯一的用途是加油:开出去,加点油开回来;油挥发掉后,再开出去,加点油开回来。我用车的时候实在太少了,办公楼就在我房子的对面,上街吃饭办事没地方停车,下乡公干单位派车,因此这个车也就是摆摆看。最重要的是,现在我根本就不愿开车坐车,只喜欢走路!由于没管住自己的嘴,吃出一身病,加上天天坐在办公室没有运动,因此只好辛苦一下自己的腿。走多了,就形成习惯,一天不走,浑身没劲。每天晚上,我都会与文友老葛沿着王家河或是珍珠山转上一大圈,最少一万步,有时两万步,偶尔三万步。走路归来,整个人神清气爽,天高地阔。哎,同样是走路,同样一双脚,为何当年感觉苦不堪言啊?
  我记事的时候,是四五岁,新中国刚好成立30周年;如今,我已四十五岁,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了,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呀!历经半辈子,我没有实现自己童年的几个简单理想,生活却似乎又回到了原点。这种轮回,是时光的逆转?还是境界的升华?抑或是某种精神与信仰的回归?此间的深意和奥秘,真是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丘脊梁,男,1974年生于湖南平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在《啄木鸟》《散文》《延河》等刊发表小说、散文80余万字,有作品被《小说选刊》选载。出版有小说集《沿着一条河流回家》《地下的辉煌》,散文集《深埋的竹笋在唱歌》。现供职于媒体。
其他文献
1989年生,甘肃人,内蒙古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美文》《草原》《青年作家》《山东文学》《散文诗》《广西文学》《作品》《当代人》《鹿鸣》等刊,作品入选《2016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2016年中国散文诗精选》《2017中国年度散文诗》《2018中国年度散文》等选本,参加第十七届全国散文诗笔会,曾获第二届河北散文大赛三等奖、第十二届内蒙古文学创作 “索龙嘎”奖。  大青山  土默特右旗,我们
期刊
包头市作协会员。  参加金秋八月走进固阳文学笔会的途中,同行的肖宁老兄问我有没有一个好的去处,地方要僻静幽深,约几个好友小住两日,喝点小酒调节一下紧绷的神经,我的脑子里马上蹦出来一个叫“蒙圪气”的地名,当即答应尽快筹划,随后选定在9月8日、9日两天。头日早晨八点,一路相随三辆车出发,路过石拐大发街,当年的矿区曾经热闹的街镇早已不复存在,从毛忽洞村拐下油路沿着东北方向河槽沟壑进入了崎岖山路开始翻山越
期刊
现就职于包头市昆都仑区统计局。 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包头市作家协会会员;包头市诗词学会会员。曾有大量作品发表于《草原》《鹿鸣》《包头日报》《包头晚报》《包头电视报》《包头诗词》等刊物。  第一场春雨,我醒了。立即,我感到了变化——头脑清晰了;腰肢舒展了;枝条伸长了。最有趣的是,我的叶子们像离巢的鸟儿,扑棱棱,眨眼功夫就长大了。这些“鸟”们一有“翅膀”就安静不下,它们相互拍打着拥抱着说着笑着,互道离
期刊
内蒙古作协会员,内蒙古大学法律硕士,土右旗作协副主席,出版小说集《百合笑了》,参与编辑散文集《敕勒新歌》。荣获黑龙江电视台举办的剧本接龙优秀编辑奖,现工作于土默特右旗纪委监委,曾在《检察日报》《内蒙古日报》《包头日报》等媒体发表作品计三十多万字。  用一朵花开的时间,你在我旁边,只打了个照面。  ——王菲《流年》  九峰山,高山深渊,青青苍苍。险峻的崖壁如刀削,满山不知名的杂树,一片接一片,一丛连
期刊
内蒙古人。热爱阅读与写作,已发表剧本、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作品见于《中国作家》《鹿鸣》《中国魂》《洮湖》等刊。  2019年的夏天,有幸参加了市里组织的文学采风创作活动。老朋友,新朋友,一行人愉快地游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途经的玉米地、香瓜田、荷花滩、酿酒坊等等,乡村里的一切都散发着勃勃的生机。  旅途的最后一站是土右旗美岱召镇大青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河子村。村里只有一条主道,两边长着一些年轻的
期刊
从事宣传工作多年,好读书,爱写作。作品散见《鹿鸣》《包头日报》等报刊。  土默川是红色的  以前听说的美岱召,是一座喇嘛庙的代名词。  今天,天气格外的热,是入伏以来最热的一天。一下车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就像远眺美岱召一路一巷的红色瞬间占满了双眼。走进美岱召,长长的街巷,路灯是红色的党旗,街巷到处是红色的标语,就连农业学大寨、农村供销合作社在红色的掩印下,仿佛回到了那个红色的年代。  此行是去红色教
期刊
刘文永,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散文集《憧憬与遐思》曾获包头市第九届文艺振兴奖图书类一等奖。  踏上土默川这块热土,浓浓的亲切感扑面而来。“前临黄河背靠山,海海漫漫土默川”,一句民歌描绘出土右旗的地理特征。  汽车在国道上奔驰,从车厢左侧眺望,巍峨的大青山,云山雾罩一般,群山起伏,层峦叠嶂,绵延不绝。车厢右侧是一望无际,绿意写满大地的田园景象。一片片高粱在微风吹拂下碧波荡漾,一朵朵向日葵迎着太阳微笑,
期刊
内蒙古作协会员,包头市作协会员。著有个人文集《一路走来》。  小时候我和家乡所有的孩子一样,对于音乐的启蒙不是童谣也不是歌曲,而是土里土气的“二人台”。那时候家乡经常正月排戏唱戏,演员都是本村的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小孩子耳濡目染自然而然都学会了。我家就有三个演职人员,二姑和姐姐是演员,父亲是拉二胡的,所以熏陶更浓。她们有事没事哼唱两句,我有意无意就学了很多。有《五哥放羊》《挂红灯》《打连成》《走西
期刊
【新声力】  夏天又到了,似乎全城的姑娘都在减肥。到处都可以看见,不管多瘦的姑娘都端着一碗沙拉在吃。或者在饭菜旁边用一盆水来涮菜,涮掉油脂。乔家珊的论文行进到了关键的时候,19世纪畸形秀的组织者巴纳姆使得朱莉娅·帕斯特罗娜成为主角,朱莉娅·帕斯特罗娜,生命当中的偶然事件,往往成为一颗启动按钮,食堂对面餐桌上圆眼睛的姑娘把眼珠转了一转。她把最后一根水涮青菜嚼了两口,扔进碗里,打一个半饱不饥的嗝。中不
期刊
本名王喆,现居住于包头市。鲁迅文学院研究生。已出版作品《一朵时光轻流年》《在一起》《我若爱你时光为证》《小宠爱》等。  抵达白青尧的时候,阳光已不炽烈,暮色渐合的村庄染着霞色。这里很安宁,三花猫在大路上闲庭信步,回头瞅瞅我们,抻了抻慵懒的腰身,随意躺在了三三两两闲坐的村民脚下,尾巴轻轻拍打在干净的水泥地上。这是村民一天里最惬意的时刻,谈谈今天在田地里的劳作,讲讲村子厂里发生的事情。一条大路把村庄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