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新课导入的艺术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mi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新课导入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提起"艺术"这两个字,大家总是想到音乐、绘画、舞蹈、表演等,而实际上艺术是无处比在的,它同样存在于我们的教学导入中。同一首歌,不同的人唱就有不同的感受,而同一堂课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也会有不同的效果。艺术地导入新课,能给听课者以耳目一新的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下面结合中学生物教材,简单介绍几种在平时教学中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
  一、“真实故事”导入法
  学生普遍爱听故事,故事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教师如果结合生物教学把讲课内容故事化,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在讲《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一一核酸》一节的开始,介绍检验荔枝DNA找到杀人者的故事:在死者胃内发现的荔枝肉与在嫌疑人家中发现的荔枝壳DNA是同一棵树上接的果实,具有统一性。在证据面前,嫌疑人供认了犯罪过程,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从而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法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佳境。
  二、“身边生活”导入法
  生物是一门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学科,身边生活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如在讲《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时起课说我们上午上课已经到最后一节课了,你的身体有什么感觉?你想吃饭了吧?吃饭后你会觉得有了力气。为什么?等等 。它能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 “温故知新”导入法
  生物中有些内容和后面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可在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了思想准备,又有了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例如在讲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时,可以由复习提问"孟德尔定律"的内容开始,再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到减数分裂上来。在《染色体变异》一节开始,提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定义? 自然地过渡到染色体变异。以复习旧知识为桥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运用该方法,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降低了本节的难度,顺利地导入新课。
  四、“形象激趣”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时,可以把它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从电脑上观看。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变深奥为简单,变抽象为直观,从而使学生更易领会,并且能激发学习兴趣。
  五、“巧设悬念”导入法
  一个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时,精练、有创造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是创设悬念的有效方法。看似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一些典型的问题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从而步入求知兴奋状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效果。如在讲《遗传与进化》这本书第一节开始,讲了这样一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种瓜能否得豆,龙是否生出个凤? 以这样一问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六、“创设情景”导入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教师讲的话产生共鸣,则教师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而创设情景恰好可以解决此问题。创设情感情景、创设趣味情景导入新课,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识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学目的。如果充分发挥这种优势,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和真情实感去感染人熏陶人,让学生产生共鸣,也能使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变得自然真挚。因此在导入一些抽象概念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创设情景,使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例如 :学生在没有学习《花的构造》一课以前,从平时的生活中,从语文课上,对花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学习这一课时,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他们发现大多数植物的花都由雌蕊、雄蕊、花瓣、萼片四部分构成。更可贵的是,他们还发现,花不一定都有这四部构造:黄瓜花有的只有雄蕊,有的只有雌蕊……学生为自己的新发现感到兴奋。抓住这个时机,教师给他们讲“单性花”、“两性花”等知识,学生会觉得难度较小,从而轻松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
  七、“借助多媒体技术”导入法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研究方法一般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对生物现象进行分析、概括,从而建立生物概念和原理,进而形成生物理论,然后这种理论再回到实践中去经受检验。由于生物这种实践性强,概念多的特点,直观教学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从无声到有声,从无形到有形,从平面到立体,拓展了教学空间,改变了讲、听、问、答直线式的信息传递反馈方式,让学生能很快进入活生生的生物课堂,更方便让学生全方位、全状态的理解并延伸课本知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主动性。
  生物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高尔基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难的,好象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万事贵乎始”,就像将要看一本好书,如果它写在第一页的内容简介或者书的开头,写得十分精湛,你肯定会产生一口气想把它读完的愿望。因此精彩的新课导入,不但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达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新课导入方式很多,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就都是好的导入方法。
其他文献
在中国传统器乐中,没有哪一种乐器能像琵琶这样富于戏剧性,他的音色、韵味都有着戏剧的情节性和内在的张力,其他民族乐器更注重于一种抽象情绪的铺张和延续,而在琵琶这里,描述情节的细水长流细致入微,刻画人物的张扬尽致,都是其他民族乐器不能比拟的,所以在琵琶乐曲中,出现大量的、风格迥异的叙事性作品,也就不足为怪了。  《霸王卸甲》就是其中的一首,它是著名的琵琶大型武套叙事性作品。这首作品取材于《十面埋伏》一
期刊
摘要:笔者在多年的乡镇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发现我国乡镇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以乡镇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做好乡镇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乡镇;初中政治;教学  我国十分注重教育,这些年比较重视基础教育,在国内的教学过程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倾向于对初中学生的教学,乡镇中的初中学生教学是重中之
期刊
一、好奇心理——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青少年特别容易被新异,不平常的现象或内容所吸引,这是一种好奇心理,是学生质疑之源。在实验教学中应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好奇心理。抓住这一心理特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其学习兴趣,更要加以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讲盐
期刊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必然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新颖、富有趣味的导入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投入新课学习的氛围之中激起他们活跃的思维提高积极参与语言交流的热情降低新内容的难度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优化学习效果。因此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设计得好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成功。所以作为教师应追求导入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
期刊
演示实验在各类实验中居于主导地位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它可以应用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复习巩固知识等各个教学环节中,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演示实验。虽然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已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但笔者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主要在目的性、直观性、安全性、师生关系、换位思考、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  一、 对演示实验的认识不够全面  《化学课程标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有拓展性、创新性。语文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学拓展留下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空间,尽可能地将语文课堂变“大”,将课文内容变“长”,将教学思路变“宽”,将施教方式变“活”。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
期刊
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是有限的,教师比较容易达到基本掌握、全面掌握甚至精通的程度,但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方法、技巧是无限的,用‘博大精深’四个字来形容毫不为过。课堂教学值得一个教师钻研一辈子。很多书中在谈论课堂教学时都举了这么一个例子:有一位名教师,讲课非常成功,课后有人问他:“你备这节课花了多少时间?”他的回答是:“一小时。”问者大为吃惊:“只花一小时备课就讲得那么好?”这位老师回答说:“但从某种意义
期刊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十分强调感悟,古人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的感悟经验,其核心就是重读、重思。读,既是手段,也是过程;思,既是目的,也是结果。所以古人才会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便是读与思的最好体现。现代的教育教学中同样重视和强调的阅读能力就是同古人一样,其核心同样是重读、重思的。  朗读,是阅读的一种基本方法,是各个阶段教学所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
期刊
现在的农村学校,音乐课开不起来,很多是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就算开课也把音乐课看成是可上可不上的“副课”,大多数音乐课被敷衍了事,教师放着音乐,学生跟着唱,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枯燥的教学中逐渐“沉睡”。有的则上成了语文,数学等。作者认为,在农村这片丰饶的土地上,音乐老师们更应该扎实地上好每一节音乐课,让城乡的孩子们一起在音乐的殿堂中展翅翱翔。  作者根据自己这几年来的学习及教学
期刊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老师极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无疑是一条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