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去城市劳务,与之相矛盾的是孩子的抚养与家庭的收入,父母在外劳务提高了家庭的收入,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然而此时,他们的孩子却跟老人或者独自在家。生活落后而无助,这些孩子就是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调查研究。
【关键词】留守儿童;经济;劳务
一、调查研究的目标
现在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慢慢的提升,农村进城的务劳的人也是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进城劳务导致了留守儿童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现在的经济形式造成的。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与城市的资源合理分配也是不能放弃的。更重要的是要破除长期因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所形成的城乡之间的实际不平等,真正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以农村自身的发展来解决因农村发展落后所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这才是解决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出路。不论是国家、社会、家庭还是我们当代大学生,都应该急切关注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奉献自己的力量,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二、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大量大农村人口去城市打工,在国内的人口流动中,农村移民在城市没有正式户口而不得不面临就业、住房及子女教育的障碍,正是流入地存在的制度性壁垒导致留守儿童的产生。从阶层来看,移民引起的留守儿童存在于社会不同层面,但在农村低收入家庭中更为普遍。国内留守儿童的概念最早由上官子木在《隔代抚养与留守儿童》(1993)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留守儿童是特指父母亲出国而被留在家中由祖父母照顾的儿童。随后留守儿童的概念内涵根据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通常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的儿童,孙顺其的文章《留守儿童实堪忧》(1995)最早以此含义进行研究。纵观以往关于留守儿童研究的概念界定,归纳起来有涉及父母外出的数量与时间长度、儿童年龄的大小等三个维度。对于父母外出的数量维度,学术界基本达成共识,也就是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但是对于后面两个维度,大家则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的数据,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分布十分集中,其数量在全国排名前10位的省份是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江西、湖南、广西、湖北、贵州和江苏,其中前6省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全国留守儿童总数的52%。留守儿童较多省份多数属于劳动力输出大省,由于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而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与中西部省份劳动力的跨省流动相比,广东、江苏的劳动力则主要是从较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的省内流动。因此,也导致了一定数量的儿童留守在家。而人民网的资料显示在调查的11个省(市、区)中,农村留守率最高的是湖南(51.3%),其次是重庆市(40.0%)和河南(39.2%)。此外,安徽、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农村留守率也比较高,分别达到31.3%、29.9%、26.6%和23.8%。农村留守率最低的海南省仅为1.3%,其次是甘肃,农村留守率为5.3%。这些数据表明,留守儿童分布集中的地区除人口较多、经济欠发达之外,安土重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也逐渐淡化。
三、调查研究的价值
就社会风气而言,留守儿童无疑是一个特殊的集体,而且是一个弱势群体。这就得引起当前社会每个公民的高度关注。关爱每个孩子的健康发展,是社会的责任,所以,留守儿童的调查与研究迎合了这一社会需要,在社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爱孩子健康成才的良好风气。就留守儿童自身受教育方面而言,将会引起他人乃至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受教育质量将会得到社会舆论的监督,必将促进其受教育质量的提升,这样使得其不仅有学上而且有高质量的学可上。从留守儿童心理情况来说,留守儿童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大多具有个性化、自卑、逆反、封闭等不健康的心理。在很多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和教育的缺损,成为当地社会治安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谐社会的建立,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依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其过程必将曲折而非一蹴而就,但前途却是光明一片。社会的关注将会促进其自我的肯定,感受从小缺乏的那种关爱,认识到社会的温暖,树立良好的道德素质,懂得博爱的精神。针对当前我国留守兒童广泛性、普遍性的特点,关注他们将是其健康向上发展的必要措施。对于留守儿童自身发展而言,留守儿童的形成原因不同,会导致界定的困难,他们存在的问题也就不同,因此存在无法同时解决他们的问题。社会的高度关注以及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的实施,促进其无论是心理还是身理上进一步提升,故此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成为学术界研究而的热点。
四、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而且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务工导致留守儿童的产生,这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客观发展的产物。农民工子女是庞大的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教育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中的一个焦点和难点,但只要大家众志成城,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建立城乡统一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定出优惠农民工的有关政策,消除对农民工子女的歧视,努力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在信息时代下,大力宣传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全社会高度的重视,同时在居委会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相对较好的环境。家长必须经常与代理监护人联系和交流;有关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构建父母子女沟通机制,筑起打工族子女与父母情感交流的桥梁。完善学校教书与育人的教育,发挥其教育主导作用;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及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给留守儿童特别的关爱以感化留守儿童的内心。
五、结语
在现阶段留守儿童问题依然很严峻,但是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在可预见的将来,留守儿童问题将会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5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一般项目“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关系调查研究”(项目编号:Y15C16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沈慧娟(1995.4-),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会计学,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学。
【关键词】留守儿童;经济;劳务
一、调查研究的目标
现在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慢慢的提升,农村进城的务劳的人也是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进城劳务导致了留守儿童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现在的经济形式造成的。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与城市的资源合理分配也是不能放弃的。更重要的是要破除长期因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所形成的城乡之间的实际不平等,真正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以农村自身的发展来解决因农村发展落后所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这才是解决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出路。不论是国家、社会、家庭还是我们当代大学生,都应该急切关注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奉献自己的力量,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二、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大量大农村人口去城市打工,在国内的人口流动中,农村移民在城市没有正式户口而不得不面临就业、住房及子女教育的障碍,正是流入地存在的制度性壁垒导致留守儿童的产生。从阶层来看,移民引起的留守儿童存在于社会不同层面,但在农村低收入家庭中更为普遍。国内留守儿童的概念最早由上官子木在《隔代抚养与留守儿童》(1993)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留守儿童是特指父母亲出国而被留在家中由祖父母照顾的儿童。随后留守儿童的概念内涵根据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通常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的儿童,孙顺其的文章《留守儿童实堪忧》(1995)最早以此含义进行研究。纵观以往关于留守儿童研究的概念界定,归纳起来有涉及父母外出的数量与时间长度、儿童年龄的大小等三个维度。对于父母外出的数量维度,学术界基本达成共识,也就是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但是对于后面两个维度,大家则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的数据,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分布十分集中,其数量在全国排名前10位的省份是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江西、湖南、广西、湖北、贵州和江苏,其中前6省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全国留守儿童总数的52%。留守儿童较多省份多数属于劳动力输出大省,由于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而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与中西部省份劳动力的跨省流动相比,广东、江苏的劳动力则主要是从较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的省内流动。因此,也导致了一定数量的儿童留守在家。而人民网的资料显示在调查的11个省(市、区)中,农村留守率最高的是湖南(51.3%),其次是重庆市(40.0%)和河南(39.2%)。此外,安徽、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农村留守率也比较高,分别达到31.3%、29.9%、26.6%和23.8%。农村留守率最低的海南省仅为1.3%,其次是甘肃,农村留守率为5.3%。这些数据表明,留守儿童分布集中的地区除人口较多、经济欠发达之外,安土重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也逐渐淡化。
三、调查研究的价值
就社会风气而言,留守儿童无疑是一个特殊的集体,而且是一个弱势群体。这就得引起当前社会每个公民的高度关注。关爱每个孩子的健康发展,是社会的责任,所以,留守儿童的调查与研究迎合了这一社会需要,在社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爱孩子健康成才的良好风气。就留守儿童自身受教育方面而言,将会引起他人乃至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受教育质量将会得到社会舆论的监督,必将促进其受教育质量的提升,这样使得其不仅有学上而且有高质量的学可上。从留守儿童心理情况来说,留守儿童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大多具有个性化、自卑、逆反、封闭等不健康的心理。在很多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和教育的缺损,成为当地社会治安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谐社会的建立,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依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其过程必将曲折而非一蹴而就,但前途却是光明一片。社会的关注将会促进其自我的肯定,感受从小缺乏的那种关爱,认识到社会的温暖,树立良好的道德素质,懂得博爱的精神。针对当前我国留守兒童广泛性、普遍性的特点,关注他们将是其健康向上发展的必要措施。对于留守儿童自身发展而言,留守儿童的形成原因不同,会导致界定的困难,他们存在的问题也就不同,因此存在无法同时解决他们的问题。社会的高度关注以及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的实施,促进其无论是心理还是身理上进一步提升,故此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成为学术界研究而的热点。
四、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而且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务工导致留守儿童的产生,这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客观发展的产物。农民工子女是庞大的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教育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中的一个焦点和难点,但只要大家众志成城,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建立城乡统一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定出优惠农民工的有关政策,消除对农民工子女的歧视,努力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在信息时代下,大力宣传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全社会高度的重视,同时在居委会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相对较好的环境。家长必须经常与代理监护人联系和交流;有关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构建父母子女沟通机制,筑起打工族子女与父母情感交流的桥梁。完善学校教书与育人的教育,发挥其教育主导作用;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及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给留守儿童特别的关爱以感化留守儿童的内心。
五、结语
在现阶段留守儿童问题依然很严峻,但是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在可预见的将来,留守儿童问题将会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5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一般项目“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关系调查研究”(项目编号:Y15C16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沈慧娟(1995.4-),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会计学,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