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的外贸发展战略和策略分析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Wang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在不同程度上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战略产生着影响,它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战略包括初级产品出口引导增长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综合性外贸战略等。除此之外,还应采取利用有效保护率实行保护等正确的外贸策略。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 外贸 发展战略 策略
  
  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内涵也随之扩大和丰富,贸易对象不仅有货物,也包括服务及要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服务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它已经成为各国国内及各国间经济活动的主导者。
  克鲁格曼在1995年向布鲁津斯研究院提交的论文中,分析了现代国际贸易发展与一个世纪前国际贸易的区别。他认为,尽管总的贸易量不像所期望的那样增加,但总体看来,国际贸易隐含了几个新的特点。它们是:产业内贸易的上升;生产商地理化整为零生产能力的提高;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较高比率国家的出现;低工资向高工资国家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世界贸易发生的这些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战略产生着影响。
  
  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绩效
  
  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资本和技术的流动。世界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利用外资的机会;发展中国家在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有效地推进了其现代化进程。
  国际贸易以及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加速流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但能够充分利用机遇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数并不多。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出口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相对集中于十几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它们或是由于自然和社会条件优越,或是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或是利用了某一特定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同时政策比较得当,因而搭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列车。从另一角度看,每一时期总是有一小部分国家经济处于迅速发展阶段,而大多数国家则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倒退。
  有关资料显示,当今占全球人口80%以上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只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7.3%、世界贸易的18.8%、商业借贷的5.4%、国外投资的19.5%、国内储蓄的19.4%以及研究开发经费的6%。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穷国与富国、穷人与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急剧扩大。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相对停滞状态,以致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处境在全球化过程中得不到改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与高科技含量制成品的交换比率在全球化过程中对前者愈发不利,西方学者的一系列实证研究都揭示了这个趋势。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战略
  
  初级产品出口引导增长战略。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一般认为发展的最迅速的道路就是遵循比较利益原则,出口食物和原料,提高人均收入,从而改变经济结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丹麦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至少是因为部分地选择了这条道路;有些发展中国家,如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加纳和尼日利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也因为出口初级产品而产生了重大的结构改变。观察到这些例子的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初级产品出口引导增长不失为一种大有希望的贸易战略。他们认为,初级产品出口在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总额中占极大份额,这是发展中国家实行初级产品出口引导战略的客观基础。发展中国家相对地缺乏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如能通过出口初级产品来进口密集地使用这两种资本生产出来的货物,就能促进本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在他们看来,初级产品出口引导增长战略具有要素利用改善、要素禀赋扩大、刺激其他工业部门扩大的三大连锁效应。
  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表明,除了石油之外,初级产品出口并未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这种出口遇到了种种困难:发达国家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增长太慢;初级产品在世界市场价格跌落,贸易条件恶化;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受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的影响波动剧烈,出口收入极不稳定。
  进口替代战略。所谓进口替代,是指用建立和发展本国制造业的方式以替代外国工业制成品的进口。进口替代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提出并风行于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外贸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实施这一战略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摆脱对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的依赖,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进口替代战略的核心是通过保护性关税和进口配额对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企业实行保护。
  发展进口替代工业,首先要确定有广阔国内市场需求前景、并一直依靠进口的产品种类,然后,通过引进技术,合资、合作或外商独资等形式发展国内的进口替代工业。为了保护这些新建立起来的幼稚工业,国家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和政策支持,其中主要是关税保护。通常认为,进口替代战略一般需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建立和发展一般的最终消费品工业,以国产的消费品替代进口的消费品。在此阶段,进口替代工业主要集中在食品、服装、日用百货、小家电等一般消费品工业部门。在这一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发展初期,国内缺乏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必备条件,如资金、技术、设备甚至一些原材料仍需从国外大量进口。随着这些替代品在国内市场上的需求逐渐趋于饱和,进口替代便进入第二阶段,即从最终消费品的生产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中间产品的生产,使这些产品也可以基本上自给自足。
  如何评价进口替代战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现实情况表明,进口替代战略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途径之一,事实也证明了一些国家通过该战略取得了很大成就,并且由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进入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行列,如新加坡、韩国,更早些时候的日本都是这方面的范例。但也有一些拉美、非洲和亚洲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不大。这一战略在实施中也暴露出许多缺陷,如造成发展中国家的外汇短缺,国际收支不平衡,强化而并非减轻了对国外的依赖,阻碍了外贸出口,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利于扩大就业,以及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平等。
  出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是指发展中国家用制成品的出口替代初级产品的出口,以此加强本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故又称为出口导向型战略。与进口替代战略相比,出口替代战略主要是发展加工业和制造业,通过扩大加工制成品的出口来改善贸易条件,并克服由于进口替代战略所带来的国际收支恶化、经济效益低下、出口萎缩和经济内向化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这种战略有助于纠正资源配置的扭曲状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正是由于出口替代比进口替代更具有优势,20世纪60年代开始,拉美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纷纷转向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出口替代战略一般也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在初级阶段,主要以发展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技术易于掌握的加工工业,一般以消费品为主,如食品、服装、家用电器、玩具等。上述出口替代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当其中某些产品的市场容量日趋饱和或生产与外贸条件变得不利时,就应当转向技术复杂、市场潜力大的机电、电子、半导体、石化等现代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出口替代工业。
  发展中国家实施出口替代战略,同样需要政府的贸易保护和政策支持。出口替代工业一般需要从国外进口必需的原料、中间品或资本品以及专利技术等,因此要求对这些投入的进口实行减免税,放宽进口配额。为了保持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通常还应在价格、关税、利润、留汇等方面给予优惠。政府的支持有利于出口替代工业的顺利成长和成熟。
  综合性外贸战略。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确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国家大小、资源多少、地理位置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进口替代战略比较适用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很高的大国,出口替代战略比较适用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小国家,而一些经济发展落后、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发展初期,发展初级产品的出口仍不失为上策。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应片面地、单一地实行某种外贸战略,而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考虑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贸易发展战略,必要时制定综合性的外贸战略,即同时发展初级产品出口、进口替代工业、出口替代工业,使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当然,这三种战略在不同时期也可以有所侧重,这样的贸易发展战略才能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发展对外贸易的策略
  
  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对外贸易,除了要有正确的理论和战略做指导外,还应采取正确的外贸策略,将外贸理论与战略具体化,但外贸策略的实施必须依靠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集体行动。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用有效保护率实行保护;建立贸易优惠制;积极开展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订立国际商品协定;制定缓冲储存计划;实行生产和出口限制计划,以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从而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开展地区性贸易合作,发展地区性贸易集团。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方面的认知、实践能力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存在着政治情感淡漠、政治认知模糊、政治行为投入不足以及政治盲从等现象。其原因是政治体制不完善、经济不发达、就业压力大以及农民工自身的价值取向和政治效能感低。因此应从制度建设、社会教育以及农民工自身修养等方面着手解决农民工的政治冷漠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 政治冷漠 表现 原因 对策  当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有了
【摘要】民生问题是困扰我国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桎梏。文化艺术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分析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通过对前者的挖掘与整理来解决我国民生问题,并把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加以建设,可以满足民生精神层面的需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民生需求 文化艺术资源 地域特色  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以经济体制
【摘要】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私法的趋同化不断加强,表现出各国国际私法更多地采用相同或相似的规定。一个国家的法律表现出超越国家共同体观念而在人类共同体的范围内考虑人的私法地位问题的趋势,未来我国有必要在以承认人类的共同主体性为价值目标的基础上,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私法体系。    【关键词】外国人 私法地位 私法趋同化    近现代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世界法律趋同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学生伤害事故是学生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学生伤害事故可分为学校责任事故,第三责任事故和学校意外事故三类。学校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包括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
关于产学研合作内涵的定义,国内外学术界略有不同。产学研之间的合作有着多种模式,技术市场模式与产业规模性之间的互动机制是产学研合作的基础。文章通过对产业的规模性及其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流动性增加,城市中外来工的数量逐年增多,外来工的生活质量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影响外来工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心理层面、生理层面、社会关系层面和环境层面等几个方面。政府和企业需要从政府制度、生活休息场所、教育培训、生活融合、企业机制等方面入手,逐步改善外来工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外来工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对策 述评  近年来,随着我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作为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主旋律建设的好与坏,对于社会转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主旋律必须接受外在的挑战,克服内在的矛盾,积极谋求出路。这条路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关键词]主旋律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     对外开放以来,对于主旋律建设而言,由于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内在的困境也越来越凸显。要想摆脱这一困境,就
【摘要】美国外交的历史具有独特的宗教特征,尤其是在人权外交方面。人权概念的产生是宗教历史积淀的产物,而人权外交可以理解为通过外交、经济甚至军事干预在国际上追求人权的行为。人权外交倡导的平等、自由有其鲜明的宗教性特征。宗教之所以能够影响人权外交的倾向,在于它作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存在于美国的社会当中,成为显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从而影响国家的政策行为。当然,从根本上说,美国的人权外交政策是为美国的国家利益
【摘要】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党的十六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经历了三次变迁,即:1978年至1984年农村改革的启动,1985年至1992年城乡差距的新一轮扩大,1993年至2002年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因此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乡关系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要素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亦要切实加强政府对资源要素宏观调控的质量。  【关键词】城乡关系 城乡发展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