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对学科竞赛作用分析的基础上,依托创新实践基地,实施第二课堂培训计划;组建大学生科研团队,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构建一个学科竞赛平台,开展各类学科竞赛活动。
关键词:创新实践基地;第二课堂;创新项目;学科竞赛;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1;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04-02
大学生学科竞赛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使学科竞赛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需构建大学生学科竞赛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学科竞赛的系列化、全程化和品牌化,使高校的学科竞赛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中也需统计全国性学科竞赛的成绩,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品牌专业评估指标中的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也是考察学科竞赛成绩。可见,学科竞赛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一、学科竞赛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大学生学科竞賽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 学科竞赛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什么是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包括求异精神、冒险精神和献身精神。求异就是在无疑处生疑;冒险就是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献身就是在创新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付出心血、智慧和汗水,有时还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相对课程内的实践环节,学科竞赛活动为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学科竞赛通过自主选题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构思选定设计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有所创新。在作品设计、制作、调试环节中,涉及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如果没有勇于冒险,敢于挑战的精神是不可能克服如此多的困难的。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们对调研过程孜孜不倦,设计过程一丝不苟,制作过程精益求精,调试过程耐心细致。这不仅需要付出心血、智慧和汗水,对献身科学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锻炼。
2. 学科竞赛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的冲动来源于实践,创新的过程必须动手实践,而最后的成果是否“新”,是否有社会价值,也还得由社会实践来检验。从本质上来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统一的,在创新指导下的实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而没有实践,便不可能有创新。学科竞赛不仅需要构思,还要设计、实施和运行。它将创新构思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科竞赛具体实施过程中,从团队成员之间的设计思想交流与工作协调,到作品调试,最后的竞赛答辩,学生们创新所需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全方位训练,是一种宝贵的创新实践体验。
3. 学科竞赛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追求、关切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惜,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教育需要多元化的渠道。现代设计理念的形成和产品的诞生越来越关注人类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化,更加体现人文关怀。当前我们的教育往往注重学科知识的教育,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学生思想境界、人生态度、社会责任等人文精神层面的教育。学科竞赛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接受人文精神教育的整体氛围。参赛学生进行作品创作的调研、选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关心大众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过程。通过参与学科竞赛,学生们将目光投向社会,他们不仅在这里寻找到创新的灵感,更重要的是感受到社会的需求和肩上的责任。
二、建立大学生学科竞赛平台
为提高大学生工程应用、实践动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05年学校制定了《兰州交通大学关于实施创新教育工程的若干意见》,构建大学生学科竞赛平台。通过实施第二课堂培训计划,设立创新学分,将第二课堂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加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学科竞赛等活动。逐步形成了以学科竞赛为引领的创新人才培养特色,探索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 加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构筑学科竞赛的基础平台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作为学校的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职责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创新实践基地由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规划,由中心学术带头人、专兼职教师、研究生助教构成开放式的师资队伍。各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还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招生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学分认定制度,设备、元件、药品管理制度等。基地所有资源向学生全天候开放。基地配置了许多常用仪器和少量的专用测试仪器,学生可根据需要自由选用。元件、药品可随时登记领用。创新实践基地的规范、全开放的管理机制,为学科竞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2. 实施第二课堂培养计划,构筑学科竞赛的培训平台
为了使分散无序的课外培训规范化、有序化和制度化,学校通过实施第二课堂培养计划,将第二课堂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设立了创新学分。同时,解决了多年来阻碍课外创新活动开展的诸多问题,如教师工作量的计算、薪酬的发放、培训场地。各创新实践基地可向学校申报大学生课外创新培训课程,课程经学校论证通过后纳入选修课教学计划,课程利用双休日、暑期开设。大学生课外创新培训课程的开设,为学科竞赛的常态化培训构建了培训平台。
关键词:创新实践基地;第二课堂;创新项目;学科竞赛;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1;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04-02
大学生学科竞赛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使学科竞赛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需构建大学生学科竞赛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学科竞赛的系列化、全程化和品牌化,使高校的学科竞赛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中也需统计全国性学科竞赛的成绩,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品牌专业评估指标中的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也是考察学科竞赛成绩。可见,学科竞赛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一、学科竞赛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大学生学科竞賽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 学科竞赛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什么是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包括求异精神、冒险精神和献身精神。求异就是在无疑处生疑;冒险就是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献身就是在创新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付出心血、智慧和汗水,有时还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相对课程内的实践环节,学科竞赛活动为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学科竞赛通过自主选题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构思选定设计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有所创新。在作品设计、制作、调试环节中,涉及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如果没有勇于冒险,敢于挑战的精神是不可能克服如此多的困难的。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们对调研过程孜孜不倦,设计过程一丝不苟,制作过程精益求精,调试过程耐心细致。这不仅需要付出心血、智慧和汗水,对献身科学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锻炼。
2. 学科竞赛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的冲动来源于实践,创新的过程必须动手实践,而最后的成果是否“新”,是否有社会价值,也还得由社会实践来检验。从本质上来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统一的,在创新指导下的实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而没有实践,便不可能有创新。学科竞赛不仅需要构思,还要设计、实施和运行。它将创新构思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科竞赛具体实施过程中,从团队成员之间的设计思想交流与工作协调,到作品调试,最后的竞赛答辩,学生们创新所需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全方位训练,是一种宝贵的创新实践体验。
3. 学科竞赛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追求、关切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惜,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教育需要多元化的渠道。现代设计理念的形成和产品的诞生越来越关注人类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化,更加体现人文关怀。当前我们的教育往往注重学科知识的教育,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学生思想境界、人生态度、社会责任等人文精神层面的教育。学科竞赛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接受人文精神教育的整体氛围。参赛学生进行作品创作的调研、选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关心大众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过程。通过参与学科竞赛,学生们将目光投向社会,他们不仅在这里寻找到创新的灵感,更重要的是感受到社会的需求和肩上的责任。
二、建立大学生学科竞赛平台
为提高大学生工程应用、实践动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05年学校制定了《兰州交通大学关于实施创新教育工程的若干意见》,构建大学生学科竞赛平台。通过实施第二课堂培训计划,设立创新学分,将第二课堂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加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学科竞赛等活动。逐步形成了以学科竞赛为引领的创新人才培养特色,探索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 加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构筑学科竞赛的基础平台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作为学校的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职责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创新实践基地由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规划,由中心学术带头人、专兼职教师、研究生助教构成开放式的师资队伍。各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还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招生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学分认定制度,设备、元件、药品管理制度等。基地所有资源向学生全天候开放。基地配置了许多常用仪器和少量的专用测试仪器,学生可根据需要自由选用。元件、药品可随时登记领用。创新实践基地的规范、全开放的管理机制,为学科竞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2. 实施第二课堂培养计划,构筑学科竞赛的培训平台
为了使分散无序的课外培训规范化、有序化和制度化,学校通过实施第二课堂培养计划,将第二课堂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设立了创新学分。同时,解决了多年来阻碍课外创新活动开展的诸多问题,如教师工作量的计算、薪酬的发放、培训场地。各创新实践基地可向学校申报大学生课外创新培训课程,课程经学校论证通过后纳入选修课教学计划,课程利用双休日、暑期开设。大学生课外创新培训课程的开设,为学科竞赛的常态化培训构建了培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