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要以需求为导向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t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5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北戴河看望暑期休假专家并同大家座谈。为期6天的休假共有54位专家参加,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等领域。
  在座谈会上,谈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我国化工与生物技术交叉领域学科代表人,南京工业大学前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平凯有关“问题导向助推科技创新”的观点引起多位专家共鸣。
  近日,欧阳平凯接受了《民生周刊》记者的专访,再次强调科技创新应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
  民生周刊:在科技界,问题导向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欧阳平凯:创新要从国家的重大需求、企业的现实需求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推动发展。
  中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大工业体系下缺乏大型跨国公司研发力量主导。造成的结果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到科技创新向产品转化,再到市场相互割裂,没有形成链条。
  在美国,70%的研发力量来自企业。它之所以强大,实际上就是跨国公司的研发与市场结合的能力非常强大,他们善于从实践中体验,到实践中研究。
  民生周刊:您是指中西方理念不同导致科技创新差异?
  欧阳平凯:纠正一下,这不是理念问题,是国情。
  中国过去几千年就有“重文轻武”的问题,现在科技界也面临“重文轻武”问题,即重理轻工。多数人认为工是武,理科是文,比如化学包括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高分子化学,再加上化工。五大理科加上一个工科,化学就占了5/6,化工则只占1/6。
  现在,只要一谈到科技创新,就是指抓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国家科研经费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基金,另一个是重大专项。
  重大专项由企业牵头来做,而基金基本都给了高校,高校普遍以撰写学术论文为主。现在我国发表文章世界第二,而科技竞争力却被西方远远抛在后面。
  民生周刊:基础研究和产业之间的转化似乎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以工程创新为例,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直接关系着科研的发展方向,传统评价体系是以发表论文为主,而工程企业更多地看重科研成果有多少可以轉化为市场专利,实现多少产值和利润。
  欧阳平凯:世间有什么问题是简单的?都很复杂。我没有否定要重视基础研究,相反在40余年的科、教、研职业生涯中,我非常重视基础研究。不过,我认为基础问题要从实践中去体验,要到实践中去研究。
  从问题出发创新的好处有两个方面:一是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就是让市场发挥作用,把资源配置给最有效率、最需要的人、企业和机构;另一个是激励问题,理、工之间的评价应该有独立的体系。这样就是把激励搞对,让每个人、企业和机构都有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民生周刊:能否举一些“以问题为导向”实现基础研究与创新产业相互转化的项目?
  欧阳平凯:有很多,比如,叶酸是一种对胎儿神经发育极为重要的维生素,但目前用户使用的基本是合成叶酸,完全没有副作用的天然叶酸极不稳定。后来,经过以问题为导向的努力,我的一个学生找到了天然叶酸稳定的结晶状态,并解决了大规模生产难题。
  还有,现在女同志穿的尼龙丝袜很漂亮、很结实,但有一些缺点,不是太舒服,吸水性不好,柔软度不高。
  南京工业大学的相关课题组从生物能、生物新材料研究出发,力图做出既柔软、吸水又漂亮的丝袜材料,实现尼龙、聚氨酯这个系列领域的创新,将来这一领域涉及产值可达上万亿元。
  民生周刊:从这两个项目看,科研创新成果为新产品提供了新材料,我们知道,在从新材料到产品的转化会遇到“玻璃门”,如涉及科研政策等,这该如何破解?
  欧阳平凯:科技创新不仅仅涉及科研政策问题,还会遇到体制改革问题。
  以生物材料为例,目前,我国粮食问题十分严峻,而粮食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做饲料,寻找一种生物材料替代粮食做饲料已经是当务之急。
  我国粮食产量约6亿吨,秸秆的产量大约10亿吨,生物量很大但处理方法有限:一部分秸秆能替代饲料,多数秸秆则因没有用途而被燃烧。
  其中,玉米秸秆被制成饲料的部分,里面纤维素很不容易被牲畜消化,这个一定要有酶,将其变成糖,因为α葡萄糖可以合成,我们通过维生素把它变成淀粉,变成油脂、脂肪酸、氨基酸。这样既可以大大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又能缓解我国的粮食压力。
  现在,一吨秸秆约300元,10亿吨秸秆就可以实现3000亿元的产值。这不是一个小产业,就像煤和石油一样,是资源,要作为一个行业来做。
  但具体实践起来需要破除一些体制限制,自上而下实现一体化。首先,秸秆收集就要形成一个产业链,建议这个行业跟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及各地方政府结合起来,在粮食收购过程中附带把秸秆也一并收集。其次,要有一个万吨级的示范工程,只要做出来就会有人来投,打通下游产业,就符合市场规律了。
  民生周刊:对于我国的科技创新,您未来有哪些期许?
  欧阳平凯:科技创新一定要以问题为导向,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跑。另外,科技创新一定是大的创新,秸秆产业可能就会是一个亮点,而且可以作为中国减排的特色,这个对国家太有用了。
  如果说我有一个梦想的话,那就是希望这个产业成为中国制造的一个亮点,因为外国人并没有这个需求。
其他文献
千年前,泉州是东方巨龙眺望世界的窗口,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出发,铺开一幅“梯航万国”的辉煌长卷。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向着陆地和海洋,中国伸出双臂,而泉州则渴望成为拥抱世界的指尖。  借助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优势,泉州旅游找准定位,呼应国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发挥泉州旅游资源比较优势,打响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品牌,通过深度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內涵,助力开启东
公共场所的禁烟工作并不容易推广,“烟城”控烟的局面其实有些尴尬。但许昌的经济一定程度依赖于烟草经济,这也是事实。  如果提及拥有悠久的香烟历史,许多城市都会榜上有名。比如福建漳州——中国最早的烟草传入地和种植地;云南玉溪——中国最大的卷烟厂所在地;湖北黄冈——黄冈晒烟在1915年最早获得国际奖。  当然,还有一个城市是少不了的。这个城市位于河南中部,人口500万,面积5000平方公里,这里的烟草种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执法办案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全力做好第四季度执法办案工作,巩固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果,杜绝年底前关门不收案、强迫撤诉、虚假报结等现象发生。  年底前关门不收案、强迫撤诉、虚假报结等是不正常的司法现象,但长期以来,出于年底办案绩效统计考核需要,一些地方为了数据出彩,经常会有暂停收案、动员撤诉的习惯动作,以至法院关门谢客,让当事人吃闭门羹。  之所以
去年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受到外界的高度关注。2014年初,环保部与31个省份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以进一步推动各地空气质量的改善。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内的10个省及重庆市重点考核PM2.5年均浓度下降情况,北京、天津、河北确定下降25%的目标,山西、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确定下降20%的目标,广东、重庆确定下降15%的目标,内蒙古确定下降
百姓声音  小学教师马邱娥:如果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将会满足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的需求,那么肯定会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退休干部刘武军:医改的最大成效,一方面是人人基本上享受到了医保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是医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患矛盾,这对社会稳定起了很大的作用。接下来希望政府的步子再迈得大一点,百姓的实惠再多一点。  改革路径  2013年2月21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巩固完善基
立法机关通常会把法律标准定高一点,但一味提高,就会忽视企业的实际,最后变得非常被动,法律形同虚设。  将近10年时间里,我一直在跟企业一起做一些社会责任的工作。目前,法律与企业社会责任其实是搅不清的,大概分为几个方面:  第一,遵守法律是否就是履行社会责任?不论是ISO26000还是国资委发布的社会责任指南,都要求企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法律对于企业而言是底线责任。既然指南里都说要守法,那守法是不
石墨烯一直被业界认为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不能适应工业化应用,一度只能在实验室制备出来。世界首款石墨烯发动机油节能改进剂“碳威”的面世将改变这一认识。  6月30日,北京碳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由该公司研发生产的石墨烯发动机油节能改进剂——“碳威”。产品的面世意味着石墨烯已突破宏量制備技术的限制,正式开启石墨烯工业化应用。  这款石墨烯发动机油节能改进剂产品具有节能的神奇特性,可以应
不能把小微企业的减税负担放在某一个税种上,应该多管齐下,流转税方面依然有文章可做。  减税政策再一次瞄准小微企业。4月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自2014年至2016年底,扩大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范围,减半应纳税所得额由6万元提高到10万元(含10万元)。  随后,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扩大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其中,小微企业
也许将来的某一天,当孩子拿到北京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你可能会发现,孩子要去的可能是河北北戴河新区的某个地址。  自从明确北京的“四个中心”定位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工作开始有序进行,其中就包括教育。部分高校将来或迁至城郊,或搬离北京前往河北、天津,甚至会在更远的地方设立分校。  高校迁离北京,对京津冀三地将产生什么影响?有哪些高校开始操作迁校?高校搬离北京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民生周刊》记者为您
“教育信息化实施10多年来,黑板基本换成了‘电子白板’。问题是投入了那么多钱,并没有在教育质量上见到什么效果。”  “对于教育信息化,是不是最近教育部讲得多、抓得紧,就给我们搞培训?”近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的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现场观摩会上,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钟绍春如此转述某些一线教师的话。  “没看到真起作用,各地很困惑,都在跟风。”钟绍春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人士的关注与思考: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