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阳明由格物到格心的演化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朱熹认为天理具有客观性,需要人不断去格物才能获得;青年时期的王阳明曾受朱熹的影响尝试从事格物穷理的功夫,以庭前的竹子为对象,“格”了七天,结果未穷到“理”。龙场悟道成为阳明格物到格心转变的转折点,经过龙场“大悟”,阳明发展出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说,打通了把格物穷理解释为心上做功夫的道路。既然格物不应向外求理,心即是理,意念所在即是所格之地,于是格物变成了格心、求心。
  关键词:格物;格心;龙场悟道
  一、“格物”与“格心”的内涵
  (一)“格物”的内涵
  “格物”一词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大学》的《格致》章。“格物”一词历来解释众多,明末大儒刘宗周曾云:“格物之说,古今聚讼有七十二家。”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认为:“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陈来先生认为朱熹的格物有三个要点:其一是“即物”,意为接触事物;其二是“穷理”,意为研究物理;其三是“至极”,朱熹用以训格的“至”极指“极至”。
  (二)“格心”的内涵
  “格心”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缁衣》: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格,来也;遁,逃也。程子训“格”为“至”,没有脱离最早的“格心”中训“格”为“来”的意思,但是是用在“格物”的解释上。朱子则继承程子训“格”为“至”的解释,并发展出“即物穷理”的方法论。而王阳明认为格物就是以我心之理去正物,事事物物由此才各得其理,认为格物的过程是把本心之理通过实践赋予事物的过程。王阳明把“格”解釋为“正”,即把不正纠正为正;“物”则定义为“意之所在”。因此,“格物”就是纠正意之所在,格物就是纠正人心的不正,以恢复本体的正,那么格心便是格物。
  二、阳明格物说的进一步发展
  (一)湛若水对阳明格物说的发展
  湛若水指出:体认天理,而云“随处”,则动、静、心、事皆尽之矣。若云“随事”,恐有逐外之病也。他强调“随处”体认天理,表明体认天理不只是静时、未发时的功夫,也是动时、已发时的功夫。随处的处不只是一个空间观念,也是一个时间观念,指时时处处事事体认天理。他所认为的格物是具有一内外、兼知行、贯动静三个基本特点。这个格物的解释,是对王阳明格物的进一步发展,纠正了王阳明专内遗外的毛病。
  (二)罗钦顺对阳明格物说的发展
  罗钦顺站在朱子的角度上,批评王阳明把格物解释为“格心”,针对格物问题,罗钦顺提出了他对于格物的自己的理解:格物之义,当为万物无疑。人之有心,固然亦是一物,然专以格物为格此心则不可。格物之格,正是通彻无间之意,盖工夫至到则通彻无间,物即我,我即物,浑然一致,虽合字亦不用矣。他认为,人心虽然也是一物,但格物的物指包括心在内的万物而言,因此把格物对象只限定在“心”的范围内是不正确的,反对王阳明把格物功夫完全变为反省内求的方法。罗钦顺认为格物就是要最后达到万物一体、万物一理的觉解,他主张格物要从具体分殊的万物入手,逐步体认到万理归一,达到物我浑然的境界。
  三、由“格物”到“格心”的转折点——龙场悟道
  青年时期的王阳明曾在朱熹的影响下尝试从事格物穷理的功夫,《传习录》中记载的有王阳明自述早年格竹的故事:因指亭前竹子令去格看,钱子早夜去穷格竹子的道理,竭尽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劳神成疾。当初说他这是精力不足,某因自去穷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无他大力量去格物了”。
  龙场悟道既然否定了向物求理,认为外物本无可格,既然格物不应向外求理,那就应该在自己的内心去寻求真理。阳明强调,意之所在便是物,“但意念所在,就要去其不正以归于正”,这就是格物,“格”为“正”,“物”为“意之所在”,格物就是纠正“意之所在”。但“意之所在”即可以是实际事物,也可以是观念中的对象,在阳明这里,所谓格物,就是纠正人心的不正,以恢复本体的正。格物便是格心。
  四、格心进一步演化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一)心外无物
  《传习录》中记载: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在这里,阳明回避了花是否不依赖我们的意识所在而自开自落的问题,只是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由此说明了意向作用与意向对象之间的不可分离。
  (二)心外无理
  王阳明说:理也者,心之条理也。是理也,发之于亲则为孝,发之于君则为忠,发之于朋友则为信,千变万化不可穷竭,而莫非发于吾一心。这表示,心就是理,“心之条理即是理”,是指人的知觉活动的展开有一定的条理,这些条理也就是说人的行为的道德准则。王阳明认为事物之理的根源来自于人的内心,由此他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吾心之处事物纯乎理而无人伪之杂谓之善,非在事物有定所之可求也。处物是义,是吾心之得其宜也。义非在外可裘而取也。格者格此也,致者致此也。这说明,心外无“理”主要强调心外无“善”,善的动机意识是使行为具备道德意义的根源,因而善只能来自主体而不是外物,格物与致知都需要围绕着挖掘至善的根源。
  五、如何做到“格心”: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王阳明继承了孟子的思想,他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特别强调良知作为“是非之心”的意义:孟子之“是非之心,知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即所谓良知也。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这表明,良知是人的内在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评价体系,良知作为人的内在准则,是人人固有、各各相同的。
  王阳明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与行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意识属于行为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意义上,它是行为过程的一部分,从而可以说是行,同样的,行属于行,行为是人的某种观念的实现,行可以看成整个只是过程的终结,也就是认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参考文献
  [1] 张兴.从“格物”到“格心”的转变——兼论阳明《大学》诠释所存在的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40(04):63-70.
  [2] 吕欣.从格物到格心——王阳明心物观方法论探析[J].王学研究,2018(01):185-196.
  [3] 张婷婷.从理学到心学—王阳明对朱熹的继承与改造[D].安徽大学,2012.
  [4] 杨美.朱熹与王阳明的“格物致知”论的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5.
  [5] 宋君修.王阳明心学思想的精神哲学解析——以《传习录》为学术资源[J].王学研究,2018(01):241-262.
  [6] 赵梓桐.从《传习录》看王阳明的“心物之辨”[J].华夏文化,2018(03):62-65.
其他文献
摘 要: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中共中央妇女部的第一任部长,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中国现代妇女运动先驱。她作为中国共产党史上较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系统阐述中国妇女问题的先驱人物,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用鲜明的立场观点、科学的思想方法和亲身实践在建党初期指导中国的广大妇女联合起来同黑暗社会进行抗争。其无产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校设置体育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是在以素质教育为教育理念下的新时期,小学体育课已经成为了实现新课改全面实施的不可或缺的课程。小学体育中的游戏教学策略是提高学生各项身体素质,进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一种重要途径,不仅很好地符合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还能让学生在进行游戏的同时进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
期刊
摘要: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教学以及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素质的全面发展起着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课外体育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国家规定的体育课程以外的不分时间、地点和组织形式,集体或个人参与的体育活动。这是学生们提高身体素质,调节心理状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此外,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思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城镇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大量的农村人民进城务工,很多务工人员的孩子只能留在农村。儿童是民族的希望,儿童教育与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儿童教育遇到了重大难题,缺乏家庭教育,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都是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欠发达地区儿童教育的困境以及突破方法进行探讨,完善欠发达地区的儿童教育体系。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儿童教育;困境;应对措施  引言  根据相关研究数
期刊
摘 要:TiO2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光催化剂,但其存在光量子效率低和可见光响应能力差的不足。本文总结了使用V2O5,与TiO2进行复合,从而改善其光催化活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而对V2O5/TiO2光催化剂研究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词:V2O5/TiO2;光催化;研究现状  1 引言  TiO2具有稳定性好、催化活性高、廉价、无毒等优点。因此TiO2光催化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受到了越
期刊
摘要:《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注重素质教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注重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阅读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由于阅读材料有限、阅读教学方式等原因造成学生阅读效果不佳。分级阅读通过级别划分,开展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
期刊
为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引领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摘 要】如今,我国对于各类能源的需求不断提升,而相对应的油田施工工作也与日俱增。为了使保障油田施工现场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相关部门还需要严格把控好油田现场的管理工作,保障油田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针对油田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管理措施等内容进行了简单分析,仅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油田现场;现场管理;工作;研究  在油田现场的管理工作中,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
期刊
摘 要:开关断开时,自感线圈中的电流不变,线圈产生自感现象,将储存的能量转化成电阻丝的热能,然后气体吸收热量发生膨胀,通过液体反映气体膨胀的量,根据电学、热学公式机算出答案,从而间接的测量出线圈自感系数。  关键词:自感;热膨胀;能量  线圈的自感现象是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内容抽象不易理解。在教材中也仅仅简单提出自感系数与线圈的大小、形状、圈数及是否有铁芯等因素有关。传统测量电感的自感系
期刊
摘 要:《经济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目前常规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应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等方面加以改革。  关键词:高职;经济学;教学模式  《经济学基础》是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西方经济理论的内容进行分析取舍和优化整合,在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学习《经济学基础》课程可以 使学生提高对现实现象和问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