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中小学各学科学习与教学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问,将心理学中有关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原理与学科内容、学科属性和学科特点紧密相连。以教育心理学视角对学科本质进行观照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对学科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也具有诸多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本文拟从学科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本质进行反思,谈几点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一、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内容的反思
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内容应包括: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板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六个部分,结合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具体分析如下: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当今教育教学思潮迭起、理论丰富,对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作用。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最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和“三贴近”原则。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之初为学生搭建“支架”,即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支持;要尊重学生的原有经验,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同时要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可能达到的更高的发展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并在此基础上及时把握教学契机,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三贴近”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选取政治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基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和价值观基础展开教学。
2.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是学科教学的本体,任何学段、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而一味地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挖空心思,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由于高中教材上呈现的知识内容相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以及会考和高考要求来说相对简单,并且篇幅有限,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应在深度分析和充分把握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和考试大纲等的基础上,将基础知识,核心概念,教学重点、难点和考点作为教学内容进行呈现和分析。除此之外,还应特别注意把握单元内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体系,避免将知识孤立地呈现给学生。在分别讲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四个模块的知识内容时,应善于将已经学习的模块知识作为实例引入新课,引领学生运用多个领域的原理综合分析复杂问题;在讲授六个选修课模块时,应特别注重与必修课内容的相互补充,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温故知新,自觉建构起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方法体系。鉴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内容具有多变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宽广的视野,汲取国际国内的时事资源和时政热点,增强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感和使命感。
3.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高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而言,他们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均已具有了一定的储备和基础,包括:一定程度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常识;总结提炼信息的能力,应用经济学、政治学和文化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分析、解释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辩证地看待和分析生活事实与社会现象的能力;对国家法律、政策等的初步认同,以及基本的政治素养等。所有这些都为高中政治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高中生在各方面还存在若干欠缺和不足,如:对思想政治课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有待提高;对政治课学习缺乏兴趣、动机和积极性,未意识到政治学科的社会价值和长远价值;生活阅历有限等造成的对所学内容的生疏感和距离感等。这就决定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挖掘资源、采取策略,力争弥补学生在心理和行动方面的不足,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4.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板书设计
由学科特点、学生情况等因素决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有情境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多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此外,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和普及,传统意义上的“板书”多为课件(PPT)所替代,但是在设计上还是需要我们做到突出重点、简洁明了,注重目的性和实效性。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观看的一些课堂教学的案例中,包括公开课、研究课和优质课等,老师们的课件制作得往往十分精美,内容资源也相当丰富,看得出来老师们花费和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们也很开心兴奋,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是究竟能掌握多少知识就不得而知了;相反在观摩的一些常态课中,老师们不是在课件设计上煞费苦心,而是十分重视知识能力本身,反而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教学方式手段的选择和板书设计,既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要充分观照學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过分的“超前”或“滞后”都是不恰当的。
5.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需分别按照“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描述。基于政治课教学内容和高中生实际,将“知识目标”按照“识记”“理解”“运用”和“评价”几个心理层次表述。“能力目标”从总体上来讲包括: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提高总结、归纳和提炼信息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提高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包括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热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等。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析和确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三维教学目标。
由于思想政治学科兼具知识性和德育性的双重属性,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除了要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发展和思维品质形成外,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显得格外重要,其对于学生情感影响和人格培育的功能为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教师应站在培育未来社会公民和国际公民的高度,精心设计教学,组织课堂,通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达成,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价值引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基础,拓宽学生社会认识和世界认识的视野,帮助其实现价值观认同、社会情感丰富和社会性成长,最大限度发挥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功能。 6.教学过程
笔者认为,在教学设计中采用表格的形式呈现教学过程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既清楚明了,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学设计要呈现出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以及教学意图和参考时间。毋庸置疑,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教学安排,教师不必拘泥于此,而是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中注重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统一,及时捕捉學生的灵感和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
值得强调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意识到,短短的四十或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认知、记忆、注意、思维、情绪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采取恰当的策略和方法设计“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学习呈现出自主性、研究性和合作性的特点,当改变了以往政治课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特点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以凸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得以提升,对所学内容的领悟内化和情感体验得以加强,知、情、意、行得以全面协调发展。
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本质的反思
第一,教学设计不单纯是一个文本,而是要求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艺术、对学生的认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等,最终要求付诸于教学实施;教学设计也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纲领,而是对课堂教学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中生成教学契机,这既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一种重要体现,也是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的有效方式;教学设计不能终结于教学前和教学中,而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应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将教学反思总结提炼,丰富到教学设计之中,以便更好地改进今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所有这些,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普遍意义,也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能够符合学科特点、学生学习特点以及教师教学特点等。
第二,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科本质和学科教学本质,指向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在于帮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中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三大领域的应然状态,学科教学本质在于指导学生运用哲学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观点分析具体现象和事件,对学生实施正面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这也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和价值所在。因此,政治学科的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科本质和学科教学本质选择教学资源,确定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在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指导下,依据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进行积极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培养和发展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第三,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总的来说就要加强“基本功意识”,注重提升教学基本功,包括政治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技能,以及基于教学实践的专业反思等。具体来讲,首先,要在对政治学科本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明确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坚持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引导和促进学生形成客观科学的认知、锻炼提升能力、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其次,要注意分析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知识、能力、价值观基础,以及他们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动机和需要等;再次,要注重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考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最后,要做到合理开发、恰当使用教学资源,采取恰当、有效、操作性强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服务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责任编辑:肖佳晓
一、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内容的反思
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内容应包括: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板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六个部分,结合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具体分析如下: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当今教育教学思潮迭起、理论丰富,对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作用。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最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和“三贴近”原则。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之初为学生搭建“支架”,即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支持;要尊重学生的原有经验,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同时要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可能达到的更高的发展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并在此基础上及时把握教学契机,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三贴近”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选取政治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基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和价值观基础展开教学。
2.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是学科教学的本体,任何学段、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而一味地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挖空心思,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由于高中教材上呈现的知识内容相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以及会考和高考要求来说相对简单,并且篇幅有限,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应在深度分析和充分把握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和考试大纲等的基础上,将基础知识,核心概念,教学重点、难点和考点作为教学内容进行呈现和分析。除此之外,还应特别注意把握单元内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体系,避免将知识孤立地呈现给学生。在分别讲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四个模块的知识内容时,应善于将已经学习的模块知识作为实例引入新课,引领学生运用多个领域的原理综合分析复杂问题;在讲授六个选修课模块时,应特别注重与必修课内容的相互补充,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温故知新,自觉建构起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方法体系。鉴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内容具有多变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宽广的视野,汲取国际国内的时事资源和时政热点,增强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感和使命感。
3.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高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而言,他们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均已具有了一定的储备和基础,包括:一定程度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常识;总结提炼信息的能力,应用经济学、政治学和文化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分析、解释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辩证地看待和分析生活事实与社会现象的能力;对国家法律、政策等的初步认同,以及基本的政治素养等。所有这些都为高中政治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高中生在各方面还存在若干欠缺和不足,如:对思想政治课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有待提高;对政治课学习缺乏兴趣、动机和积极性,未意识到政治学科的社会价值和长远价值;生活阅历有限等造成的对所学内容的生疏感和距离感等。这就决定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挖掘资源、采取策略,力争弥补学生在心理和行动方面的不足,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4.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板书设计
由学科特点、学生情况等因素决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有情境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多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此外,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和普及,传统意义上的“板书”多为课件(PPT)所替代,但是在设计上还是需要我们做到突出重点、简洁明了,注重目的性和实效性。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观看的一些课堂教学的案例中,包括公开课、研究课和优质课等,老师们的课件制作得往往十分精美,内容资源也相当丰富,看得出来老师们花费和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们也很开心兴奋,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是究竟能掌握多少知识就不得而知了;相反在观摩的一些常态课中,老师们不是在课件设计上煞费苦心,而是十分重视知识能力本身,反而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教学方式手段的选择和板书设计,既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要充分观照學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过分的“超前”或“滞后”都是不恰当的。
5.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需分别按照“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描述。基于政治课教学内容和高中生实际,将“知识目标”按照“识记”“理解”“运用”和“评价”几个心理层次表述。“能力目标”从总体上来讲包括: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提高总结、归纳和提炼信息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提高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包括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热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等。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析和确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三维教学目标。
由于思想政治学科兼具知识性和德育性的双重属性,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除了要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发展和思维品质形成外,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显得格外重要,其对于学生情感影响和人格培育的功能为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教师应站在培育未来社会公民和国际公民的高度,精心设计教学,组织课堂,通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达成,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价值引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基础,拓宽学生社会认识和世界认识的视野,帮助其实现价值观认同、社会情感丰富和社会性成长,最大限度发挥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功能。 6.教学过程
笔者认为,在教学设计中采用表格的形式呈现教学过程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既清楚明了,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学设计要呈现出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以及教学意图和参考时间。毋庸置疑,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教学安排,教师不必拘泥于此,而是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中注重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统一,及时捕捉學生的灵感和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
值得强调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意识到,短短的四十或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认知、记忆、注意、思维、情绪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采取恰当的策略和方法设计“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学习呈现出自主性、研究性和合作性的特点,当改变了以往政治课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特点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以凸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得以提升,对所学内容的领悟内化和情感体验得以加强,知、情、意、行得以全面协调发展。
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本质的反思
第一,教学设计不单纯是一个文本,而是要求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艺术、对学生的认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等,最终要求付诸于教学实施;教学设计也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纲领,而是对课堂教学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中生成教学契机,这既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一种重要体现,也是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的有效方式;教学设计不能终结于教学前和教学中,而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应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将教学反思总结提炼,丰富到教学设计之中,以便更好地改进今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所有这些,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普遍意义,也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能够符合学科特点、学生学习特点以及教师教学特点等。
第二,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科本质和学科教学本质,指向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在于帮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中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三大领域的应然状态,学科教学本质在于指导学生运用哲学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观点分析具体现象和事件,对学生实施正面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这也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和价值所在。因此,政治学科的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科本质和学科教学本质选择教学资源,确定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在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指导下,依据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进行积极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培养和发展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第三,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总的来说就要加强“基本功意识”,注重提升教学基本功,包括政治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技能,以及基于教学实践的专业反思等。具体来讲,首先,要在对政治学科本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明确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坚持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引导和促进学生形成客观科学的认知、锻炼提升能力、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其次,要注意分析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知识、能力、价值观基础,以及他们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动机和需要等;再次,要注重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考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最后,要做到合理开发、恰当使用教学资源,采取恰当、有效、操作性强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服务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责任编辑:肖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