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语文教学的灵魂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即朗读、背诵、博闻强记,通过读书积累大量终生有益的经典性的语言材料。“读”在语文教学中分量越来越重,越来越来受到关注。且不说新语文大纲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不少于四百万字”单单从近年的高考试题中,我们足以看到“读”的地位,体味到语文教学反扑归真的感觉。“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读”是训练语感的手段
   “语感”市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的了解力。郭沫若说:“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敏锐的语感从哪里来呢?敏锐的语感来自于“读。”
   钟为永先生在《语文教育心理学》写到:“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同时并用得思维和语言的综合活动﹍﹍把无声文字变为有声语言﹍﹍是表现情感,陶冶情操的一种艺术技巧。”的确,只有朗读才能把无声文字变为有声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文章的启承转合,气象万千,才能让学生真正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体验语言材料,对语言材料进行主观的消化吸收。“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通过朗读训练来感知词语的正误,句子的好坏,文气的滞畅,情感的抒发,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语感能力的目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富有激情,具有感染力,能以情动人,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受到感染,陶醉于作家熔铸的艺术美中,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收到预期的效果。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朗读《荷塘月色》时,我采用低沉、抑郁的语调,尽量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情感,努力把作家主观思想感情的“意”和客观生活图画的“境”传达出来。“月光”是“淡淡”的,“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般,又像籠着轻纱的梦。”这朦朦胧胧的景色,加之低沉的语调,便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愁,这样,作家那“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的情感变传递给了学生,他们听后都沉浸在一片无声的沉思中,仿佛也有一种淡淡的忧愁笼罩着他们,甚至有的同学听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似乎在为作家那犹豫、彷徨、找不到出路而愁叹,不自觉地沉醉在作品那宁静而幽美的意境中去,无形中便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熟读成诵,是培养语感的有一环节。巴金老人能够背诵《古文观止》中的两百多篇散文。他说“我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脑子里面,虽然,我对任何一篇都没好好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的。”巴金还解释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词了!”“胸藏万红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郭沫若,出色的背功令人惊叹。茅盾更能任由别人抽背《红楼梦》的章节等等。这些文坛巨匠正是从阅读、背诵、进而欣赏、进而模仿中,才悟出真正的读书之道,其实这正是遵循了语言能力“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过程。
   “读”是的基础
   “满腹诗书,能说会写”是我们常用来衡量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的根据。其实这里说的也就是“读”和“写”。“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离开“读”和“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读”与“写”相比,“读”是更为基础的。一个人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章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果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识记许多名篇佳作,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这正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效果。“读书”,是为学生预先存储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有时不能够理解、领悟,但有了一定的阅历,有了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会立刻融会贯通,进而灵活运用了。好比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燃。同时,阅读也是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体察民生、不断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因此,只有充分的阅读,才能写出文情文茂,思想丰富的文章,也才能收获知识,服务社会,充实人生。在课堂上,教师只有有目的、准确地进行阅读指导,学生才能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如在学《项链》一课时,我们根据自身的生活实际,对主人公马蒂尔德的人生追求进行了分析,然后让学生续写《项链》的结尾,结果学生写的非常好,想象丰富 ,人物结局迥然不同。没有认真的阅读,没有深刻的领会、体察,就写不出血肉丰满的文章。
   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识记,积累大量深刻隽永的警言妙句,反复揣摩,认真品味,,活学活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会给文章增添不少色彩。如一位同学在写书的时候,引用莎士比亚的名言:“书是世界的营养品”。介绍“莲”的外形时引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与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有什么不同呢?
   “读”有益于创新,文学具有继承性,只有识记了前人的东西,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进一步创新。著名音乐家贺绿汀说:“没有丰富良好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创造。”音乐创造需要积累音乐形象,美术创造需要积累图画形象,语文创造则需要语言积累材料。
   青少年是记忆的黄金年龄段,让学生多读,达到朱熹要求的“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
其他文献
摘 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建设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特大旱灾面前,薄弱的防灾减灾体系、脆弱的农田水利设施充分暴露出我国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现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已到了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   关键词:农村;农田水利;问题;建议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严重的水旱灾害,特别是特别是近几年我国个别地方出现的特大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及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规划修编;数据库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1.系统目标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是集土地利用规划辅助编制和实施管理为一体的管理系统,以满足各市、县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需要。系统具有数据入库,全方位查询统计分析,辅助编制,实施管理,解决指标利用、规划调整涉及图形、数据调整
期刊
摘 要:合理的松脂采摘技术是确保松树资源不被破坏的保障,本文以鹤庆县松桂镇松脂采摘到导致松树大面积死亡为例,从松脂采摘技术方面分析,阐述正确的松脂采摘技术对松树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采脂;技术;松树;保护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广大林农对属于自已的林地有了自主支配权,加之,几年来的退耕还林政策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许多林农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形成了自觉意识,很多地区森林资源得到了很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复杂结构的建筑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逐渐在工程建设中被广泛采用,社会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与之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也在大量地、快速地产生和交流,这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我们很有必要用创新的思维来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创新工作方法,以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水平。   一、基本情况   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完
期刊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应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是党和政府应对新形势新需要做出的重要决策,为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进指导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加强主动性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   工会的产生来源于
期刊
摘 要:路基是整个道路的基础,更是保证路面质量和稳定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公路路基的几种常见病害类型,分析了路基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路基各项质量目标要求及病害的治理方法。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      1引言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受水、温度、土
期刊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就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每种事物的进步都与计算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想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也离不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夠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
期刊
教小学这么多年来最让我头疼的事就是:学生读写单词没有好的方法,读写起来很吃力,大部分学生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死记硬背,甚至有很多学生在单词下面写汉字。   我也曾教学生根据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去读写单词,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较好地读写单词,为此,我探究过很多读写单词的方法,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实验、比对、总結,我找到了适合小学生准确、快速读写单词的方法。那就是,利用“登门槛效应”与“心理迁移规律
期刊
后进生的教育问题是教育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怎样把后进生教育好,使他们不再厌学,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呢?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发现闪光点,培养自信心   教育后进生要做到五勤:脚勤——多下去;眼勤——多观察;耳勤——多听情况和信息;嘴勤——多劝说;脑勤——多想多分析。五勤中特别是眼勤,多引导或多发现闪光点,对于后进生不能一概否定,认为不可救药。比如,他们爱讲义气,即可以通过教
期刊
摘 要: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设计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通过创设一些探究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缺乏实验仪器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巧妙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同样能够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与生物实验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学生的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