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g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时,尤其写作高考作文时,学生经常会为写作材料的缺乏而伤透脑筋。这一定是与学生们平时不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排除学生们不会使用材料,不能使有限的材料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的可能,即对材料不会多角度分析,也就不会“一材多用”。还有更为严重的是学生片面地认为:一则写作材料只能用在一篇作文当中。因此,要想写出好文章,不多多积累材料是万万不可以的。实际上,许多作文材料都可以用在不同的话题作文中,既可以把它运用在甲话题的作文中,也可以把它运用在乙话题的作文中,还可以把它运用在丙话题的作文中,如果能恰当的使用,更能使自己的文章增色生辉。为了使自己在写作时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平时积累写作材料很关键,但知道一点多角度分析材料的本领,考试时就不会出现“冷手抓热馒头”的严重后果,而且也大大减小了大脑积累材料的记忆空间。
  1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我们耳熟能详,对它的思考就可以有多种角度
  从南郭先生角度考虑,可以认为是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从齐宣王的角度思考,可以认为是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的人以可乘之机;从齐湣王的角度分析,可以认为是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像南郭先生这样的无能之辈无藏身之地;从其它吹竽者来看,是责备他们充当老好人,任凭南郭先生混迹其中,不予揭露;再从南郭先生最后逃走的结果来说,南郭先生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儿自知之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挖掘出这则寓言故事不同方面的内涵。如果对这则寓言故事能做到以上方面的分析的话,在实际的写作中,我们就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引用的时候针对不同的论点可以有意识地选取材料中对应的部分,适当地加以解释,其它部分就可放在一旁。譬如如果想要论述“人要有自知之明”的问题时,我们就可以从南郭先生尚且知道自己不能胜任最后悄然离开角度来使用“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如果想要阐述“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敢于开拓创新、厉行改革”的观点时,我们就可以从齐湣王角度谈起;如果想要说明“人要有真才实学,不可不懂装懂,否则难于立足社会”这一见解时,我们就可以从南郭先生自己不会吹竽却混在队伍里充数最后逃之夭夭这一方面说起。一则材料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多方面加以提炼观点,挖掘其与所写文题的内在联系,找出其确有可“借用”的地方,这真可谓一石多鸟,这就是“一材多用”。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去发掘,绝大多数写作材料都可以“发掘”出多方面的内容来。
  2如:伟大导师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在数十年的时间内写完了经济学的扛鼎之作——《资本论》
  每天清晨马克思都早早地到大英博物馆图书馆门前等候开门。在近十年时间里几乎读遍了图书馆所有的经济学参考书。伦敦冬天阴冷,马克思一边读书,一边抖动身子来抵御寒冷,久而久之,水门汀下磨出了“马克思脚印”。为了节省时间,他有时连午饭都不吃。长期的坚持,让他终于完成了这部鸿篇巨著。这则材料从不同角度看至少可以提炼以下几个观点:①拼搏进取、奋斗到底是成功的原因;②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是胜利的保证;③争分夺秒、珍惜时间是事业上前进的关键;④集腋成裘、不断积累是辉煌大厦的基石。如果想利用马克思写成《资本论》这则材料证明上面的某一论点时,就可以在材料中有关这方面的叙述上多下些功夫,多分析一点,多扩展一点,成为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比如要写“论述时间的宝贵和重要”的文章时,那么就可以从马克思一大早就等图书馆开门,有时连午饭都来不及吃这方面加以阐述和分析,用在文章里就能很恰当地、很有力地证明“时间的宝贵和重要”这一观点;譬如要证明“不断积累才能获取事业上的成功”这一观点时,我们就可以在马克思近十年时间里几乎读遍了图书馆所有的经济学参考书,做了大量的卡片这一点上多叙述一点,多扩展一点,进而鲜明准确地证明论点;再如要写“持之以恒是获取事业成功的保证”的作文时,我们就可以从马克思十几年如一日的读书积累,不顾严寒酷暑,连水门汀下都磨出了“马克思脚印”这个角度来加以说明,这不失为一则证明“持之以恒”的好论据,如此等等。
  3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2008年黑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作文材料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了回来,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老鹰和海龟》这个故事的原作者是美国的伯罗蒙赛尔,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2004版)将之选为课文,取名《自然之道》。原文的中心是:人们对小海龟的帮助看似善举,实则违背了自然之道,给海龟带来的反而是伤害。命题人选材时对课文进行了改编、删节,除去了原文中议论性的文字,变为一则纯叙述的材料,客观的讲了一个事实。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未在材料中有所表现,材料的中心也不明确,就像一个个影片片段。这就给考生很大的审题立意的空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的选择作文角度,提取观点,确定写作范畴。这就要求学生要对材料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反过来,如果能对材料多角度多方面的理解和分析,提炼观点,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把它作为作文素材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为自己的观点服务。那么,对这则高考作文材料,能有那些角度的理解和分析呢?从海龟的角度看,它们派侦察兵出来了解情况,由于人为的干预,获得的是错误的信息,结果遭受严重的损失;从好心人的角度看,他自认为是做了好事,帮助了小海龟,结果给海龟家族带来巨大的伤害;从老鹰的角度看,它被人赶走没有达到攫取食物的目的,但并没有放弃目标,而是伺机再度出击,利用人类犯错误获取成功。据此,考生可以分别从海龟、老鹰、好心人的角度立意。如果能从海龟和老鹰,好心人和海龟或老鹰的关系角度考虑,立意就会更为深刻,谈论的范畴就会更为宽广。比如从好心人和海龟的关系谈遵循自然规律;从海龟的生活和好心人的角度谈学校教育,谈家庭教育;从老鹰和海龟的关系角度谈机智和审时度势、综合把握信息的问题等等。这样,根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就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对这则材料加以取舍,作为论证自己观点的佐证,而且能够做到以上这样对材料的分析的话,作文的立意也不会出现偏跑,真是一举两得。需要说明的是,同一材料的多用,是指在不同的作文中的运用——不是同样照搬,而是根据文题的要求,对“材料”进行修改、调整和拓展,也就是根据不同的话题要求而作出相应的变化——这是活用,活用才有生命力。所以,在使用材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把已知材料尽量往话题上拉一拉、靠一靠,甚至扭一扭,但不是强扭。其实,有些看起来与题目关联不大的生活素材,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就可以转化成高考作文的材料,为文所用;②对事例,进行深挖掘,巧挖掘或是稍微调整角度。透过客观事物的表象,开掘事物的深层意蕴。意蕴总是深远的,通过由表及里的开掘能获得全新的角度。转换角度即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客观事物,见人所未见,获得新的意蕴。它打破单向、一元的思维定势,不拘于一孔之见,或一隅所感,尽可能寻找新的突破口,从新的侧面切入,使立意别具一格。有时反弹琵琶,反求其意,别出心裁;③每一则材料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可以用来证明不同的论点。我们在引用材料证明论点时,可以针对不同论题,有目的地、重点地突出材料中的某个方面,并适当地加以扩展,其它部分不要做文章;④不管用什么材料在使用时一定要融进自己的意识和情感,做到述事实,抒真情,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能把材料中的事件说清楚就可以了,千万不要长篇大论,否则喧宾夺主。
  所以,当我们走向高考考场,却担心写作素材积累不足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再花大量时间去“积累”写作材料了,储备材料是慢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奏效的,因为我们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平心静气地对自己大脑空间中已经存储的材料进行一番打理,尤其是要发掘每一则材料的多方面的意义和功能。这样,我们在高考作文运用材料时,即使不能“以一当十”,也能“一石多鸟”,或最起码也能“一箭双雕”,写出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的文章来。
其他文献
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六安市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综合研究与探索课题研究阶段汇报会,听了8个课题组的交流发言,观摩了7位教师的习作指导课。实验教师潜心研究,大胆尝试,引领孩子步入姹紫嫣红、春意盎然的“习作园林”,真正把写作这个“苦差”变为了“乐事”。可以说,这次活动让笔者受益匪浅,于是把体会与大家分享。  1巧选话题,激发习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在这
期刊
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  对于刚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虽然 a 、 o 、 e 、 b 、 p 、 m 、 f 等这些字母它们从未见过,但是用这些字母标识的语音却是在儿童语音中经常出现的。只要我们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字母接通、匹配,就能够化难为易,大大提高汉语拼音学习的
期刊
在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昔日讲授法被视为“满堂灌”的代名词,遭到新课程改革开拓者的批判。而今的素质教育课堂生动活泼,盎然有趣,使以往的“死水塘”掀起了动人的浪花,架起了师生融洽相处、民主平等的桥梁,拓展了学生求知的新视野、新思路,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笔者根据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尝试,认为优化历史内在素质教育的意义尤为重大。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的历史教学如何才能优化素质教育呢?  笔者从以
期刊
距离中考只有100天的时间了,紧张的复习又提上了日程。中考复习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门很有探讨性的学问,传统的中考复习教学,主要是学生自己看书,教师打印大量习题,除了练还是练,结果学生疲惫不堪,麻木不仁,降低了学习兴趣,费时低效,这种复习枯燥无味,不利于提高学生复习积极性。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复习?下面几点是我的复习建议,以资共鉴。  1吃透《中考说明》,明确中考目标  《说
期刊
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真意切、文质兼美的文章,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为学生写作提供了范例,值得我们借鉴。在训练中借助课文或片段,可以让学生仿写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的句子。亦可以仿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几年来,笔者为此进行了一些探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新关注,新课改推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对小学生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朗读的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等强烈的情感。本着从如何加强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朗读教学出发,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明确了教学中对朗读的要求,以更全面的进行高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程不是教师“演示”自己的场所,而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乐园。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是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正确地、“全景式”地了解化学;化学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探究。在课堂上教师应告知学生怎样去查阅、收集和应用信息,不应成为单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应把学习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师生应该相互促进,互通有无,进行知识、思想、情感的双向交流。  【关键词】 课堂 新教材 探索 互
期刊
1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特点: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  2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3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3.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期刊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惊奇开始的。”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景,唤醒求知欲望  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一般地,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导向主要是通过提问来调控的。学生思维是否活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提问题的内容和结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学生的年龄
期刊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如何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我们一直所探讨的。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教师的那一桶水,已经无法应对现在的课堂和孩子,只有让自己变成大海,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在新课程中,教师的嘴不再是知识的源泉,学生的头脑也不是知识的水桶,师生不是碗和桶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是情感交流的关系,是信息沟通的关系。常言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尊敬某位老师,则很可能喜欢他所教的学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