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疗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持续,长期抗病毒的重要性。方法:以HBV DNA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成未抗病毒治疗,间断抗病毒治疗和长期抗病毒治疗三组对比研究。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长期抗病毒治疗相比未抗病毒治疗,肝功能得到改善,效果明显,二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TBIL(p<0.05);间断抗病毒治疗相比未抗病毒治疗无统计学差异TBIL(P>0.05)。肝硬化失代偿期抗病毒治疗五年非肝移植生存率61%,明显高于未抗病毒治疗五年非肝移植生存率20%。结论: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只要能检测出HBV DNA,无论检测量高低,即需要抗病毒治疗〔3〕而且要持续,长期抗病毒治疗。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HBV DNA阳性 持续 长期
  一、引言
  乙肝肝硬化(hepatitis B Cirrhosis HBC)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发展的最终结局之一。失代偿期,临床上用不用抗病毒治疗尚有争议。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当失代偿期病人HBV DNA阳性时,就应积极给予抗HBV治疗。除外肝肾功能衰竭者。为了验证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本文通过来我院就诊的98例失代偿期病人肝功能部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后,为期五年进行随访。
  二、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以2009年4月-2010年6月本院接诊的98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五年的随访,统计五年非肝移植生存率。
  诊断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提出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诊断标准[2]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32岁-63岁,未抗病毒30例,长期抗病毒42例,间断抗病毒26例。排除标准:肝肾功能衰竭患者。
  2.2 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
  98例均有腹胀、纳差、乏力。其中消化道出血14例,肝性脑病5例,肝肾综合症4例,腹腔感染5例,肺部感染2例,胸腔积液5例,胆石症3例,糖尿病3例,肠炎5例。
  2.3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大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48例(49%),甚至危急低值11例(11%);大部分患者白细胞降低47例(48%),危急低值10例(10%),三系均降低18例(18%)。全组患者均有肝功能异常,以总胆红素(TBIL)升高者为最多43例(44%),血清白蛋白(ALB)降低者次之41例(42%)。全组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纤维蛋白原时间(FgB)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PTA(%)36.31±10.72。全组行B超检查均显示肝脏缩小,脾脏肿大,门静脉增宽,腹水,胆囊炎17例(17%),胆石症3例(3%)。
  2.4 方法
  2.4.1 研究方法
  全组患者初诊52例,复诊46例,根据病史及入院前治疗情况,选择生存期较长的患者,随机分成未抗病毒治疗,间断抗病毒治疗和长期抗病毒治疗三组,对肝功能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研究。见表1
  表1 三种治疗情况下肝功能相关数据比较
  注:抗病毒与未抗病毒比较P<0.05*间断抗病毒与未抗病毒比较P>0.05*
  TBIL总胆红素 ALB血清白蛋白 CHE胆碱酯酶
  2.4.2 治疗方法
  根据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抗病毒治疗组均按内科常规保肝、利尿、退黄对症治疗,同时以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0.5mg,每日一次,3-6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12个月后对患者开始进行随访,统计五年非肝移植生存率。见表2。
  表2 三种治疗情况下五年非肝移植生存率统计
  3 结果
  表1结果显示肝硬化失代偿期长期抗病毒治疗,TBIL水平明显下降,CHE、ALB有不同程度升高,相比未抗病毒治疗肝功能改善明显,疗效显著,二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TBIL(P<0.05);间断抗病毒治疗与未抗病毒治疗无统计学差异TBIL(P>0.05),有可比性。HBV DNA滴度在三种治疗情况下变化不大。
  表二结果显示肝硬化失代偿期长期抗病毒治疗五年非肝移植生存率61%,明显高于未抗病毒治疗20%。
  4 结论
  乙肝病毒(HBV)持续存在和不断复制,是肝硬化不断进展及其重要的因素。肝硬化一旦进入失代偿期,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常因门静脉高压合并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症等而导致死亡。因此,提高五年生存期成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治疗目标。鉴于失代偿期HBV DNA含量一般都不高,加之抗病毒治疗易引起耐药变异,抗病毒与否,抗病毒过程中检测不到HBV DNA停不停止抗病毒,临床上尚未定论。笔者从三中不同治疗情况中对比分析总结,抗不抗病毒,持续抗与间断抗病毒,HBV DNA滴度变化确实不大,可是肝功能改善情况相差甚远,长期持续抗病毒五年生存率提高明显。说明即便滴度不高的HBV病毒,如果不加以抑制,仍能对肝造成很大的损害。检测不到HBV DNA,不一定就无病毒复制,只是病毒复制受到抑制。临床上在对病人作出认真尽量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应积极应用变异率小的核苷(酸)类药物,如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在抗病毒过程应严密监测耐药,一旦产生耐药,就考虑联合用药,不能因为HBV DNA含量过低,或检测不到就停止抗病毒,也不能因为抗病毒过程产生耐药变异,就轻易中断抗病毒,这样病毒复制将又趋向活跃,肝细胞受损再度严重,产生和未抗病毒一样的结局。只有持续长期抗病毒,才能持久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失代偿期进程,从长远看才能提高五年非肝移植生存率。这是笔者多年观察研究的结果,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文杰,林毅胜,张志珊等.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感染临床表型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503-505.
  [2]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脏,2000[4]:257-263.
  [3]中华医学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华肝病学杂志2005,13[12]:881-891.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口腔正畸治疗技术在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义齿修复条件欠缺的患者9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采取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5例),将不采取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使用口腔正畸治疗技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方式治疗,测评其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义齿修复条件欠缺患者的总满意程度是95.56%,高于对照组的总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北京奥林匹克饭店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来自世界各地的气功爱好者欢聚一堂。在这里,白皮肤与黄皮肤因缘际会,以《圣经》为基础的西方文化和以《易经》为基础的东
【摘 要】 目的:探讨在妇科手术患者中,术前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术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率血压指标。结果:两组入院时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不大,护理后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术前1天的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麻醉前的心率、血压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可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方法:对187例ADR报告,按年龄、性别、用药情况、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发ADR比例最高,其
【摘 要】 目的 了解小儿热性惊厥发生的特点,探讨采取有效急救护理措施,快速控制惊厥。方法 选取100例儿童热性惊厥患者的急救临床分析。结果 100例热性惊厥患儿经积极治疗后效果满意均康复出院,无严重并发症,2014新指南指导下惊厥控制时间明显缩短。讨论 对典型热性惊厥患儿应采取快速有效的急救处理和专业细致的护理,告知患儿家长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并控制体温是预防惊厥发作的关键,根本的防治是均衡合理饮
近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用“步行”加药物治疗动脉缺血获得成功。这种疗法在安徽省尚属首次采用。
【摘 要】 目的 对于出现疤痕妊娠的女性患者给与动脉栓塞治疗以及药物流产手术治疗,分析实际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09年11月到2015年5月之间的40例疤痕妊娠女性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与其回顾性的探究。 结果 40例疤痕妊娠女性患者在给与了药物流产以及动脉栓塞综合手术治疗之后,均较为完整的将子宫内相关组织进行有效排除,所有手术均保证了较少的出血量,同时完整保留女性
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在全科护士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了各项审核.成为“全省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并担任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任务。2006年5月22日以来,完成了两批10人
【摘 要】 目的:探讨对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实验组给予中医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 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
第一,关于当前我国人体科学工作的发展形势总体上看,人体科学工作发展形势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形势很好,任务艰巨。形势很好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一、社会有关方面对人体科学工作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