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本科生升学率和就业率。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动物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入学教育、鼓励创新等措施,积极开展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今后应建立健全机制,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本科生导师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动物科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9-0023-02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是指导师对少数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导”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国内一些学校也尝试这种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提高本科生综合能力的新途径。
一、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建立的背景
目前,我国的畜牧业正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向现代化、信息化、集约化方向转变,这给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挑战和机遇。为顺应社会对现代农业紧缺人才的发展需要,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充分发挥自身在“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优势,以培养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深化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估制度的改革,采取“教师导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从2007级本科生开始弹性实施学生“包干到户”全程导师责任制。在该制度下,导师负责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选课计划,负责安排完成学生长达10周的本科生毕业实习,并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我院属科研型教学型学院,师资队伍层次较高,8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65%以上为高级职称,年均科研经费也在1500万以上,这些条件为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时,我院充分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每年均有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和创新大赛,以促进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动物科学全程导师制具体实施过程
1.入学教育与导师分配。本科生入学教育是本科生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对学生今后课程选择、专业学习等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委员会于2007年规定,大学生入学时就分配导师。学院根据专业、个人兴趣爱好等信息,为每一位学生分配一名导师,每位导师一般指导2~3人。学生和导师相互认识后,导师会及时与学生进行正式的交流,导师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具体项目及实验室等,学生也进行自我介绍。之后,导师会对学生就专业思想、课程设置与安排等方面进行交流与教育,使学生更加了解所学的专业。
2.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实行导师制的重要目的之一。通过各种科研训练和科研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本科生参加创新课题就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式之一。从二年级开始,导师通过指导学生申报扬州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并在完成创新课题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创新思维和协作精神,共同完成课题任务和目标。经过创新训练,所有学生在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次是指导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比赛,尤其是每年全国及省市举行的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它锻炼学生如何凝练自己的科研成果,以最科学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得到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的认可。
3.本科生毕业实习。学院规定,本科生毕业实习必须在相关企业内完成。目前与我院建立联系的实习基地有40多家,主要是省内外有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和较高规模的大中型企业,每年企业接收一定数量的学生去实习。根据我院各专业的特点,学生分散到各实习单位完成长达10周的毕业生产实习。学院在年初成立毕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并将任务下达到各系和教研室,导师自行联系好实习单位,并将实习和论文安排等相关信息上报学院汇总。每个实习点学院安排一位导师负责。在正式实习前,学院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并开展毕业实习教育,邀请相关专家,介绍行业动态、毕业论文写作、生产企业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将每位学生分配给导师。最后由导师带领学生到实习单位报到,安排好学生生活和相关实习内容。学生实习期间,导师定期到实习单位看望学生,了解实际情况。同时,学院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领导小组也会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在学生实习期间,学生必须做好详细的实习记录,并在实习结束时交给学院,也会邀请实习单位对学生作出评价,最后综合各个方面,由实习领导小组对对学生实习情况作出评价。
4.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结合导师科研项目或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学生,其毕业论文在大学三年级时已开始执行,部分在生产实习前已完成实验操作。而结合生产实际的学生,在10周的毕业生产实习过程中,对所学专业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同时在导师指导下,共同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实施方案和实验内容,基本上也能够顺利完成。部分导师带有带研究生,导师将本科生带入实验室后,交由研究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部分导师也亲自指导毕业生进行实验。经过实验、数据处理、论文写作与修改、答辩等环节,本科毕业论文的通过率达100%,论文质量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动物科学本科生导师制取得的成效
1.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07年以来,学院要求所有教师都要指导学生申报扬州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在此评审结果基础上,进一步推选江苏省和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到目前为止,学院共申报校级、省和国家级创新课题共287项,获校级立项247项,资助率为86.1%,获省级和国家级立项数也呈逐年增加趋势(表1)。总结近几年申报成功的经验,一方面是增加申报数量,另一方面就是保证项目质量。另外,也注重项目的过程管理,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每年度进行一次汇报。这些管理措施,有力地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2.学生发表科研论文和申报专利。科研成果是本科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直接体现。从2008年以来,我院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共计25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教师指导本科生参加扬州大学和江苏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或创业大赛,不断取得好成绩。据统计,动科学院的教师近年来一共指导约60次共20项校级以上挑战杯大赛,其中国家级三等奖1项,江苏省二等奖3项,江苏省三等4项,获得校级以上奖励15项。另外,学院教师还指导本科生申报国家专利8项,其中3项已获得授权,其他几项已获受理。
3.学生的就业和升学。导师在指导本科生完成课程选择、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同时,针对目前学生就业困难,特别是女学生就业更难的问题,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与相关企业长期的合作关系,及时提供就业信息,积极为学生就业提供方便。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动科学院本科生的就业率不断提高,目前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另外,本科生利用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教师科研项目的机会,并在研究生的协助下,充分提高自身从事科学研究素质。同时,也增强了全院的学术氛围,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也为我院研究生招生提供了优质生源。2010年以来,学院本科生的就业率和考研比例不断提高,考研生录取比例目前为50%左右。
四、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尽管本科生导师制在我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部分问题。首先是学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机制未完全建立,学生还处于被动位置。其次,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学院已把导师的工作进行了量化,但仍部分教师对承担本科生导师的积极性不高,对学生的指导投入不够,无专门的经费支持,导致不同导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成绩有较大的差异。为此,我院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机制,不断完善其考核制度体系,提高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创新型农业高技能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世明,赵为.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1).
[2]杜智萍,周保利.牛津大学导师制传播的意义[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5).
[3]高凤山,等.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
[4]靖国安.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5).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动物科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9-0023-02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是指导师对少数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导”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国内一些学校也尝试这种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提高本科生综合能力的新途径。
一、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建立的背景
目前,我国的畜牧业正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向现代化、信息化、集约化方向转变,这给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挑战和机遇。为顺应社会对现代农业紧缺人才的发展需要,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充分发挥自身在“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优势,以培养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深化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估制度的改革,采取“教师导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从2007级本科生开始弹性实施学生“包干到户”全程导师责任制。在该制度下,导师负责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选课计划,负责安排完成学生长达10周的本科生毕业实习,并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我院属科研型教学型学院,师资队伍层次较高,8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65%以上为高级职称,年均科研经费也在1500万以上,这些条件为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时,我院充分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每年均有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和创新大赛,以促进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动物科学全程导师制具体实施过程
1.入学教育与导师分配。本科生入学教育是本科生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对学生今后课程选择、专业学习等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委员会于2007年规定,大学生入学时就分配导师。学院根据专业、个人兴趣爱好等信息,为每一位学生分配一名导师,每位导师一般指导2~3人。学生和导师相互认识后,导师会及时与学生进行正式的交流,导师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具体项目及实验室等,学生也进行自我介绍。之后,导师会对学生就专业思想、课程设置与安排等方面进行交流与教育,使学生更加了解所学的专业。
2.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实行导师制的重要目的之一。通过各种科研训练和科研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本科生参加创新课题就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式之一。从二年级开始,导师通过指导学生申报扬州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并在完成创新课题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创新思维和协作精神,共同完成课题任务和目标。经过创新训练,所有学生在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次是指导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比赛,尤其是每年全国及省市举行的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它锻炼学生如何凝练自己的科研成果,以最科学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得到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的认可。
3.本科生毕业实习。学院规定,本科生毕业实习必须在相关企业内完成。目前与我院建立联系的实习基地有40多家,主要是省内外有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和较高规模的大中型企业,每年企业接收一定数量的学生去实习。根据我院各专业的特点,学生分散到各实习单位完成长达10周的毕业生产实习。学院在年初成立毕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并将任务下达到各系和教研室,导师自行联系好实习单位,并将实习和论文安排等相关信息上报学院汇总。每个实习点学院安排一位导师负责。在正式实习前,学院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并开展毕业实习教育,邀请相关专家,介绍行业动态、毕业论文写作、生产企业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将每位学生分配给导师。最后由导师带领学生到实习单位报到,安排好学生生活和相关实习内容。学生实习期间,导师定期到实习单位看望学生,了解实际情况。同时,学院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领导小组也会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在学生实习期间,学生必须做好详细的实习记录,并在实习结束时交给学院,也会邀请实习单位对学生作出评价,最后综合各个方面,由实习领导小组对对学生实习情况作出评价。
4.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结合导师科研项目或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学生,其毕业论文在大学三年级时已开始执行,部分在生产实习前已完成实验操作。而结合生产实际的学生,在10周的毕业生产实习过程中,对所学专业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同时在导师指导下,共同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实施方案和实验内容,基本上也能够顺利完成。部分导师带有带研究生,导师将本科生带入实验室后,交由研究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部分导师也亲自指导毕业生进行实验。经过实验、数据处理、论文写作与修改、答辩等环节,本科毕业论文的通过率达100%,论文质量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动物科学本科生导师制取得的成效
1.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07年以来,学院要求所有教师都要指导学生申报扬州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在此评审结果基础上,进一步推选江苏省和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到目前为止,学院共申报校级、省和国家级创新课题共287项,获校级立项247项,资助率为86.1%,获省级和国家级立项数也呈逐年增加趋势(表1)。总结近几年申报成功的经验,一方面是增加申报数量,另一方面就是保证项目质量。另外,也注重项目的过程管理,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每年度进行一次汇报。这些管理措施,有力地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2.学生发表科研论文和申报专利。科研成果是本科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直接体现。从2008年以来,我院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共计25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教师指导本科生参加扬州大学和江苏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或创业大赛,不断取得好成绩。据统计,动科学院的教师近年来一共指导约60次共20项校级以上挑战杯大赛,其中国家级三等奖1项,江苏省二等奖3项,江苏省三等4项,获得校级以上奖励15项。另外,学院教师还指导本科生申报国家专利8项,其中3项已获得授权,其他几项已获受理。
3.学生的就业和升学。导师在指导本科生完成课程选择、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同时,针对目前学生就业困难,特别是女学生就业更难的问题,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与相关企业长期的合作关系,及时提供就业信息,积极为学生就业提供方便。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动科学院本科生的就业率不断提高,目前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另外,本科生利用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教师科研项目的机会,并在研究生的协助下,充分提高自身从事科学研究素质。同时,也增强了全院的学术氛围,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也为我院研究生招生提供了优质生源。2010年以来,学院本科生的就业率和考研比例不断提高,考研生录取比例目前为50%左右。
四、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尽管本科生导师制在我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部分问题。首先是学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机制未完全建立,学生还处于被动位置。其次,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学院已把导师的工作进行了量化,但仍部分教师对承担本科生导师的积极性不高,对学生的指导投入不够,无专门的经费支持,导致不同导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成绩有较大的差异。为此,我院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机制,不断完善其考核制度体系,提高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创新型农业高技能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世明,赵为.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1).
[2]杜智萍,周保利.牛津大学导师制传播的意义[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5).
[3]高凤山,等.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
[4]靖国安.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