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发展也需要进行提升,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农户对农业技术的判断和认知以及与心理因素的联系,更好地在农户中推广农业技术以及提升使用效率,就需要通过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对农户进行心理上的分析,保障农业技术可以得到农户的认可。
关键词:农业技术;心理学分析;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发展模式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农业现代化关系的不仅是农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小康社会的建立进程。农业、农村、农民是我们国家政府非常重视和关心的。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农业发展的水平却远不及国外农业发展的能力。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农业技术发展比较落后,在此基础上农户对农业技术的认可度没有得到提升。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农户没有认识到农业技术的重要性。而农业技术做大做好的受益者就是农户本身,因此,向农户推荐农业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展了相应的宣传工作,但是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没有对农户心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对农户进行心理层面的分析,只有掌握了农户的心理动向才能向其推荐农业技术,才能保证农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一、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心理分析的结构
国外的心理学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提出了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计划行为理论,该理论主要探讨的是个人主观心理因素和行为之间的联系[1]。在计划行为理论中就已经明确的提出:假如一个个体针对某一种行为表现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或者是感受到外界规范压力越来越大,那么这种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感觉就越不好,感觉控制越多,与此同时,该个体采取这种行为倾向就更加的严重。为农户来说,在使用农业技术过程中的心理反应通常指的就是农户对某一种行为产生了概率性的主观认知,代表了农户在实施该行为时候的态度强度。计划行为理论在实际的应用中得到了很多的认可和支持,同时,也为研究农户技术采用行为过程中心理变化和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思想、其他因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数据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一开始是由国外一些学者提出来的,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从理性行为理论中逐渐地演变形成了计划行为理论。而对于农户是否采用农业技术来说,理性行为理论则可以对农户面对农业技术时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可以推测出农户的心理状态是怎样影响农户的行为,该侧重点是信息认知心理演变的过程。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利用农户的心理过程、行为倾向和心理效应进行科学的推测,农户行为倾向是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受的行为以及行为目标等一些因素共同决定的。
二、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一)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用心理变化过程
想要调查农户使用农业技术过程中对心理产生的影响,就要完全了解农户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状态发生。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农户心理变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就是农户一开始的认知过程。农户的认知过程主要指的是在市场中出现新的农业技术的时候,农户要经过一段认知的过程,最主要的就是要了解该农业技术的特点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优势,同时,还要获取大量农业技术相关的知识。这一过程是农户做出选择行为动作的前提,也是其他一些心理过程建设的基础[2]。在这一阶段中,农业技术的推广人员就需要全方位地宣传讲解该农业技术的优点和未来经济效益,针对农户提出的问题要积极的解答,一定要打消农户对该农业技术的误解,这样才能保证农业技术在农户中推广的进度和质量。
其次就是农户情感的变化。情感是人们感受外界客观事物反复刺激进而产生的内心感觉,其中包括道德感受、理智感受和美感三个层面。对于农户来说面对一个新的农业技术的时候,其主要决定因素是农户对农业技术的实际使用感受,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农户对该农业技术有着一定的偏好,那么就會对农业技术产生好感。在这个阶段中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要随时地和农户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农户多进行沟通,当农户有任何疑问的时候就要第一时间帮助其解决。
最后就是农户意识产生的过程。农户意识产生的过程指的是在经历了之前认知和情感过程之后所作出的决定。农户在最后决定的过程中会考虑到资金、时间、劳动力以及土地等多方面的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处理好农户的这些问题,让农户没有后顾之忧地、放心地使用农业技术来进行其农业生产工作。
(二)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用的行为倾向
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倾向主要指的是农户在日常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方式、生产条件和一些其他因素的作用下,自身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这样的行为倾向主要包括了农户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农户个性倾向性。其中农户个性心理特征就囊括了农户个人的气质、性格以及能力等方面;农户个性倾向性则包括了农户个人的需求、动机、兴趣以及信仰等因素。具体来说,根据农户农业生产特点和实际的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点,行为态度,它主要指的是农户在面对农业技术或者农业技术采用行为,以及在选择一个新农业技术的时候所保持的一个持续稳定的状态。农户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状态,是因为受到了自身面对事物所产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影响,这主要由农户对农业技术内在感受、情感感受以及技术意见这三个方面构成。这三个方面的因素还要协调统一,当农户在面对农业技术的时候只要有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都不能够完成对整个农业技术的评价。
第二点是农户农业技术采用的行为目标,主要是指农户通过农业技术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但是如果预期的效果没有到达理想的目标,那么农户就会放弃该农业技术;如果到达了预期的目标,那么农户就会利用该农业技术来进行农业上的生产和工作。想要达到预期的目标是需要克服很多困难的,同时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个农户的判断是会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因此,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农户做出准确的判断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会影响到农业的质量和水平。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协助农户,防止因为目标太高从而导致效果不理想。 (三)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用的心理效应
农业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各个地区的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农业推广工作人员都在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对农户进行告知、讲解,使农户明白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具有的价值、意义以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户一般是不会接受的。农户面对一个新的农业技术时,不仅要受到农业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部门就一定要采用更好的方式向农户进行推广的工作,想要更好的推广就要深入的了解农户的心理状态以及可能产生的心理效应,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更好的让农户接受农业技术[3]。
三、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心理分析的认知
(一)要正确了解农户心理影响的作用
在农业的日常生活中农户是主要的劳动力,同时也是农业技术的使用人。在面对一个新的农业技术的时候,经济收益会对农户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对是否采用此项农业技术产生影响。但是农户是行为的主体,农户所产生一系列的行为一定会受到自身因素和心理的影响。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推广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深入了解农户的心理发展,并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避免不当行为心理的影响,从而才能可以更好的完成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进而提升农业的产量和质量,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合理认识农户心理作用的不同点
尽管农户的行为会受到心理行为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但是农户的文化程度、年龄以及经济实力的不同,这些都会共同作用在农户身上并且会影响对农业技术的判断,进而会出现理想和结果的反差。面对这种情况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就要综合考虑农户的心理状态,不能一味的为了推广农业技术而推广,一定要在进行这项工作时综合考虑到农户的需求,这样才能被广大的农户所接受。
(三)要引导农户正确认识农业技术和推广工作
要想使得農户认识到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并正确地向其进行推广工作,最主要的就是改变农户对农业技术的认知,不能沿用传统的观念来看待农业技术,将农户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完成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进而提升农业产量和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农户面对新的农业技术时会有一定的抵触心理,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通过心理层面的分析,来保证农业技术可以在农户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杨飞,李爱宁,周翠萍,黄家英.兼业程度、农业水资源短缺感知与农户节水技术采用行为——基于陕西省农户的调查数据[J].节水灌溉,2019(05):113-116.
[2]迪娜·加尔旦别克,苏洋,唐洪松,戴泉.新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北方园艺,2019(04):167-173.
[3]张小有,刘红,赖观秀.基于农户风险偏好的农业低碳技术采用行为研究——以江西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05):253-259.
关键词:农业技术;心理学分析;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发展模式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农业现代化关系的不仅是农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小康社会的建立进程。农业、农村、农民是我们国家政府非常重视和关心的。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农业发展的水平却远不及国外农业发展的能力。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农业技术发展比较落后,在此基础上农户对农业技术的认可度没有得到提升。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农户没有认识到农业技术的重要性。而农业技术做大做好的受益者就是农户本身,因此,向农户推荐农业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展了相应的宣传工作,但是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没有对农户心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对农户进行心理层面的分析,只有掌握了农户的心理动向才能向其推荐农业技术,才能保证农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一、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心理分析的结构
国外的心理学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提出了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计划行为理论,该理论主要探讨的是个人主观心理因素和行为之间的联系[1]。在计划行为理论中就已经明确的提出:假如一个个体针对某一种行为表现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或者是感受到外界规范压力越来越大,那么这种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感觉就越不好,感觉控制越多,与此同时,该个体采取这种行为倾向就更加的严重。为农户来说,在使用农业技术过程中的心理反应通常指的就是农户对某一种行为产生了概率性的主观认知,代表了农户在实施该行为时候的态度强度。计划行为理论在实际的应用中得到了很多的认可和支持,同时,也为研究农户技术采用行为过程中心理变化和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思想、其他因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数据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一开始是由国外一些学者提出来的,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从理性行为理论中逐渐地演变形成了计划行为理论。而对于农户是否采用农业技术来说,理性行为理论则可以对农户面对农业技术时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可以推测出农户的心理状态是怎样影响农户的行为,该侧重点是信息认知心理演变的过程。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利用农户的心理过程、行为倾向和心理效应进行科学的推测,农户行为倾向是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受的行为以及行为目标等一些因素共同决定的。
二、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一)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用心理变化过程
想要调查农户使用农业技术过程中对心理产生的影响,就要完全了解农户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状态发生。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农户心理变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就是农户一开始的认知过程。农户的认知过程主要指的是在市场中出现新的农业技术的时候,农户要经过一段认知的过程,最主要的就是要了解该农业技术的特点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优势,同时,还要获取大量农业技术相关的知识。这一过程是农户做出选择行为动作的前提,也是其他一些心理过程建设的基础[2]。在这一阶段中,农业技术的推广人员就需要全方位地宣传讲解该农业技术的优点和未来经济效益,针对农户提出的问题要积极的解答,一定要打消农户对该农业技术的误解,这样才能保证农业技术在农户中推广的进度和质量。
其次就是农户情感的变化。情感是人们感受外界客观事物反复刺激进而产生的内心感觉,其中包括道德感受、理智感受和美感三个层面。对于农户来说面对一个新的农业技术的时候,其主要决定因素是农户对农业技术的实际使用感受,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农户对该农业技术有着一定的偏好,那么就會对农业技术产生好感。在这个阶段中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要随时地和农户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农户多进行沟通,当农户有任何疑问的时候就要第一时间帮助其解决。
最后就是农户意识产生的过程。农户意识产生的过程指的是在经历了之前认知和情感过程之后所作出的决定。农户在最后决定的过程中会考虑到资金、时间、劳动力以及土地等多方面的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处理好农户的这些问题,让农户没有后顾之忧地、放心地使用农业技术来进行其农业生产工作。
(二)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用的行为倾向
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倾向主要指的是农户在日常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方式、生产条件和一些其他因素的作用下,自身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这样的行为倾向主要包括了农户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农户个性倾向性。其中农户个性心理特征就囊括了农户个人的气质、性格以及能力等方面;农户个性倾向性则包括了农户个人的需求、动机、兴趣以及信仰等因素。具体来说,根据农户农业生产特点和实际的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点,行为态度,它主要指的是农户在面对农业技术或者农业技术采用行为,以及在选择一个新农业技术的时候所保持的一个持续稳定的状态。农户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状态,是因为受到了自身面对事物所产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影响,这主要由农户对农业技术内在感受、情感感受以及技术意见这三个方面构成。这三个方面的因素还要协调统一,当农户在面对农业技术的时候只要有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都不能够完成对整个农业技术的评价。
第二点是农户农业技术采用的行为目标,主要是指农户通过农业技术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但是如果预期的效果没有到达理想的目标,那么农户就会放弃该农业技术;如果到达了预期的目标,那么农户就会利用该农业技术来进行农业上的生产和工作。想要达到预期的目标是需要克服很多困难的,同时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个农户的判断是会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因此,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农户做出准确的判断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会影响到农业的质量和水平。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协助农户,防止因为目标太高从而导致效果不理想。 (三)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用的心理效应
农业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各个地区的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农业推广工作人员都在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对农户进行告知、讲解,使农户明白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具有的价值、意义以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户一般是不会接受的。农户面对一个新的农业技术时,不仅要受到农业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部门就一定要采用更好的方式向农户进行推广的工作,想要更好的推广就要深入的了解农户的心理状态以及可能产生的心理效应,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更好的让农户接受农业技术[3]。
三、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心理分析的认知
(一)要正确了解农户心理影响的作用
在农业的日常生活中农户是主要的劳动力,同时也是农业技术的使用人。在面对一个新的农业技术的时候,经济收益会对农户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对是否采用此项农业技术产生影响。但是农户是行为的主体,农户所产生一系列的行为一定会受到自身因素和心理的影响。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推广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深入了解农户的心理发展,并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避免不当行为心理的影响,从而才能可以更好的完成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进而提升农业的产量和质量,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合理认识农户心理作用的不同点
尽管农户的行为会受到心理行为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但是农户的文化程度、年龄以及经济实力的不同,这些都会共同作用在农户身上并且会影响对农业技术的判断,进而会出现理想和结果的反差。面对这种情况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就要综合考虑农户的心理状态,不能一味的为了推广农业技术而推广,一定要在进行这项工作时综合考虑到农户的需求,这样才能被广大的农户所接受。
(三)要引导农户正确认识农业技术和推广工作
要想使得農户认识到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并正确地向其进行推广工作,最主要的就是改变农户对农业技术的认知,不能沿用传统的观念来看待农业技术,将农户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完成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进而提升农业产量和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农户面对新的农业技术时会有一定的抵触心理,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通过心理层面的分析,来保证农业技术可以在农户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杨飞,李爱宁,周翠萍,黄家英.兼业程度、农业水资源短缺感知与农户节水技术采用行为——基于陕西省农户的调查数据[J].节水灌溉,2019(05):113-116.
[2]迪娜·加尔旦别克,苏洋,唐洪松,戴泉.新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北方园艺,2019(04):167-173.
[3]张小有,刘红,赖观秀.基于农户风险偏好的农业低碳技术采用行为研究——以江西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05):253-259.